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地雷达数据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曹震峰 杨世福 +1 位作者 宋世荣 周剑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4-42,共9页
在现有探地雷达反射法剖面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提出一个数据处理方法模式,包括数据编辑、常规滤波、时间增益、数字处理、图形处理、显示和解释等。主要以实例阐述了模式各阶段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强调数据处理方法的组合方式应简洁... 在现有探地雷达反射法剖面数据处理技术基础上,提出一个数据处理方法模式,包括数据编辑、常规滤波、时间增益、数字处理、图形处理、显示和解释等。主要以实例阐述了模式各阶段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强调数据处理方法的组合方式应简洁至上,遵循地质解释的处理准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勘探 探地雷达 数据处理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占相思人工林不同改造模式树种的生长和养分对磷添加的响应
2
作者 刘德界 罗焓毓 +7 位作者 程严 李旭 刘旭军 杨世福 陈富强 瞿超 刘菊秀 列志旸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37-746,共10页
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造林速生树种,但生长后期缺磷,成熟林效益低下,因此需要改造。在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成熟马占相思人工林中采用2种林分改造模式[M1: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樟树(... 马占相思(Acacia mangium)是华南地区重要的造林速生树种,但生长后期缺磷,成熟林效益低下,因此需要改造。在广东省龙眼洞林场的成熟马占相思人工林中采用2种林分改造模式[M1:海南红豆(Ormosia pinnata)+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灰木莲(Magnolia glauca);M2:醉香含笑(Michelia macclurei)+竹节树(Carallia brachiata)+木荷(Schimasuperba)+壳菜果(Mytilarialaosensis)],并进行磷添加处理[对照(CK)、低磷(LP)、中磷(MP)和高磷(HP)],39个月后对改造树种的生长和叶片养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M1模式树种总生物量在MP最高,为29.91 kg,M2模式树种总生物量在HP最高,为29.98kg。醉香含笑、竹节树和壳菜果的生物量在HP最高,分别为5.97、10.3和10.69kg;海南红豆、红锥和灰木莲的生物量在MP最高,分别为5.12、6.91和11.46 kg,樟树的生物量在LP最高,为10.4 kg,木荷的生物量则在CK最高,为4.45 kg。M2模式树种叶片的平均磷含量显著高于M1,但其叶片平均N:P则显著低于M1。因此,磷添加不同程度增加了所有改造树种叶片的磷含量和降低了N:P,这为南亚热带成熟马占相思人工林的磷添加梯度和改造树种选择提供科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占相思 人工林 磷添加 林分改造 树种生长 叶片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滑动斜拉式挂篮的设计与施工 被引量:14
3
作者 平复强 杨世福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0-20,共11页
滑动斜拉式挂篮,除具有TREB110—Ⅰ型挂篮的优点外,还具有重量更轻,不用托架就能灌注1号梁段等特点。本文对其构造、设计计算及施工等作一介绍。
关键词 持篮 斜拉式 设计 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演替系列土壤细菌群落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杨世福 马玲玲 +1 位作者 陈芸芝 唐旭利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275-2282,共8页
阐明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对于理解土壤细菌在森林生产力维持和养分循环中的关键作用至关重要。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演替阶段的马尾松林(演替初期阶段)和针阔叶混交林(演替中期阶段)为研... 阐明土壤细菌群落变化对于理解土壤细菌在森林生产力维持和养分循环中的关键作用至关重要。以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南亚热带地带性植被——季风常绿阔叶林及其演替阶段的马尾松林(演替初期阶段)和针阔叶混交林(演替中期阶段)为研究对象,基于Illumina Miseq测序技术,分析季风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结果表明:土壤养分含量随演替的正向进行而增加,处于演替顶级阶段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土壤含水量及有机碳、全氮、铵态氮、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演替初期阶段的马尾松林(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为鼎湖山各演替阶段森林共有的土壤细菌群落优势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P<0.05)。随着森林演替的正向进行,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变化不显著,但酸杆菌门和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绿弯菌门(Chloroflexi)的相对丰度呈降低趋势。适宜在稳定环境中生长的k策略细菌(如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在演替顶级阶段显著高于初期阶段(P<0.05),而适宜在养分充足环境中快速生长繁殖的r策略细菌(如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土壤中无显著变化。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随着演替的正向进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丰富度指数(Chao 1指数)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含量、含水量、pH以及硝态氮含量的差异是导致土壤细菌群落随演替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综上所述,随着演替的进行,土壤细菌群落由r策略细菌占优势转变为k策略细菌占优势,其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其结构和组成发生显著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热带森林 演替 细菌群落组成 细菌群落多样性 r策略 k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氨基糖及影响其积累的因素综述 被引量:6
5
作者 马玲玲 杨世福 +1 位作者 林钊凯 唐旭利 《生态科学》 CSCD 2022年第5期252-263,共12页
微生物残留物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在土壤中的积累动态强烈影响着土壤碳库的周转。土壤氨基糖(soil amino sugars,ASs)作为目前已知的表征微生物残留物的生物标志物,由于微生物异源性和... 微生物残留物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在土壤中的积累动态强烈影响着土壤碳库的周转。土壤氨基糖(soil amino sugars,ASs)作为目前已知的表征微生物残留物的生物标志物,由于微生物异源性和稳定性,通常被用来建立微生物群落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之间的联系。回顾了氨基糖作为微生物残留物指标的原因与应用,通过简单比较多种微生物生物量指标,加深对微生物残留物指标的理解。并且基于现有研究,总结出土壤氨基糖积累因素的相关研究进展,指出将来的研究应在关注微生物残留物多因素影响积累机制的同时,扩大研究范围,以期为未来全球气候变化等情况下更精确的碳汇估算、更科学的农业耕作、森林管护等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 土壤碳库 土壤结构 微生物过程 微生物残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线莲灰霉病病害鉴定 被引量:3
6
作者 刘惠英 杨世福 +3 位作者 赵志博 魏蜜 熊玉洁 易璐瑶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01-607,共7页
【目的】明确云南省金线莲种植基地金线莲灰霉病病原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rDNA-ITS和RPB2基因序列明确病菌种类。【结果】从发病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病原真菌C... 【目的】明确云南省金线莲种植基地金线莲灰霉病病原菌。【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并完成柯赫氏法则验证。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rDNA-ITS和RPB2基因序列明确病菌种类。【结果】从发病组织分离获得纯培养病原真菌C2L2能导致金线莲发生灰霉病;根据形态特征与分子系统进化分析,将该病原菌确定为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结论】本研究为金线莲病害研究与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线莲 灰霉病 灰葡萄孢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