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疱疹病毒1型分离毒株对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致病性
1
作者 刘建华 撒瑞雪 +8 位作者 张嗣玉 李银涛 邓智超 贾晗铎 赵敏 付玉 杨一明 冉多良 加尔肯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7-334,共8页
为了解从伊犁地区分离的EHV-1/China/YL202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致病性,采用蚀斑试验、病毒培养与增殖、饱和硫酸铵浓缩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纯化。使用不同剂量的EHV-1/China/YL2023病毒,以鼻内接种... 为了解从伊犁地区分离的EHV-1/China/YL2023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叙利亚金黄地鼠的致病性,采用蚀斑试验、病毒培养与增殖、饱和硫酸铵浓缩及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等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纯化。使用不同剂量的EHV-1/China/YL2023病毒,以鼻内接种的方式感染叙利亚金黄地鼠,探究该分离株的致病效果。结果表明,纯化后的EHV-1/China/YL2023分离株病毒滴度达10^(6.64) TCID_(50)·mL^(-1)。EHV-1/China/YL2023分离株感染4~5周龄叙利亚鼠后,14 d内的出现精神沉郁、食量减退、口部流涎、蜷缩、弓背、皮毛凌乱掉落及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耐过地鼠的平均体重下降25.9%,10^(7)-10^(5) TCID_(50)·0.1 mL^(-1)剂量组的存活率均为50%。病理结果显示,不同剂量组的病毒对叙利亚鼠的肺部脑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即肺泡壁增厚,脑部神经元肿胀、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出血充血等。不同组织病毒载量测定结果显示,叙利亚鼠的肺、脑及淋巴结中均含有病毒DNA,且在肺和脑中的含量较高。综上所述,EHV-1/China/YL2023分离株对4~5周龄叙利亚金黄地鼠具有较高的致病性。本研究为EHV-1生物学特性研究及其致病机理提供依据,为后期解决EHV-1的流传及疫苗的研发问题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疱疹病毒1型 蚀斑纯化 病毒增殖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序贯疗法联合肺部微波理疗综合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评价
2
作者 杨一明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4期50-52,共3页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序贯疗法联合肺部微波理疗综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我院于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92例分为两组(n=46)。对照组施以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红霉素序贯疗...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序贯疗法联合肺部微波理疗综合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随机抽签法将我院于2020年1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肺炎患儿92例分为两组(n=46)。对照组施以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红霉素序贯疗法和肺部微波理疗,均连续治疗10天。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和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肺功能、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临床症状消失、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升,炎性因子水平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FVC、PEF、FEF、FEV1和CD4+、CD3+、CD8+、CD4+/CD8+水平较高,CRP、IL-6、TNF-α水平较低(P<0.05)。结论将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序贯疗法联合肺部微波理疗应用于肺炎患儿的治疗当中,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机体炎症水平的减轻,同时在提高患儿免疫和肺功能水平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肺炎 阿奇霉素 红霉素序贯疗法 肺部微波理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压开采近距离中厚煤层底板破坏特征研究
3
作者 陈晓鹏 杨东辉 +4 位作者 孙亮 李立 张星星 杨一明 樊聪 《煤》 2025年第5期37-43,共7页
为研究某矿带压开采近距离煤层的底板破坏特征,采用弹塑性和滑移线场理论、数值模拟、地质雷达方法,建立了近距离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模型,模拟了下行开采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开展了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现场探测。结果表明:理论计... 为研究某矿带压开采近距离煤层的底板破坏特征,采用弹塑性和滑移线场理论、数值模拟、地质雷达方法,建立了近距离煤层底板破坏深度计算模型,模拟了下行开采煤层底板破坏特征,开展了带压开采煤层底板破坏深度现场探测。结果表明:理论计算获得10号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12.58 m,最大破坏深度距采面端部水平距离为3.37 m;在考虑煤层开采后底板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特征下,10号煤层底板最大破坏深度为16.50 m,底板形成明显的拉应力区,呈“船型”分布,拉应力大小为0~2.5 MPa;采用地质雷达法获取的10号煤层底板破坏深度为12.8~14.0 m以上。研究结果为类似条件下综采面带压开采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开采 底板破坏深度 弹塑性理论 数值模拟 地质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导缝隙阵列天线高功率微波应用探索 被引量:15
4
作者 杨一明 袁成卫 钱宝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48-2652,共5页
设计了一种波导窄边缝隙天线阵,其微波传输工作于行波状态,绝大部分能量被缝隙耦合辐射,其余能量被匹配负载吸收。通过等效电路的方法,使得各个缝隙达到均匀辐射,从而具备可拓展组阵能力,此外通过设计移相结构改变相位差,实现方位角方... 设计了一种波导窄边缝隙天线阵,其微波传输工作于行波状态,绝大部分能量被缝隙耦合辐射,其余能量被匹配负载吸收。通过等效电路的方法,使得各个缝隙达到均匀辐射,从而具备可拓展组阵能力,此外通过设计移相结构改变相位差,实现方位角方向的波束扫描。该缝隙天线工作在行波状态,避免了电场集中现象的出现,且工作于真空环境,具有较高的功率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波束扫描 天线 功率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和SF_6气体击穿对微波传输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杨一明 袁成卫 钱宝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2-146,共5页
通过喇叭有效口径渐变法进行了L波段、脉宽30 ns的高功率微波空气以及SF6气体击穿实验,给出了实验中得到的典型波形,分析了空气以及SF6气体击穿对微波传输的影响。实验表明:空气击穿产生等离子体对微波传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微波功率... 通过喇叭有效口径渐变法进行了L波段、脉宽30 ns的高功率微波空气以及SF6气体击穿实验,给出了实验中得到的典型波形,分析了空气以及SF6气体击穿对微波传输的影响。实验表明:空气击穿产生等离子体对微波传输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微波功率的反射,使微波脉宽变窄,而SF6击穿则主要体现为对微波功率的吸收,使峰值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气体击穿 天线 有效口径 SF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叭有效口径渐变法测量高功率微波天线近场气体击穿 被引量:3
6
作者 杨一明 袁成卫 钱宝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697-2700,共4页
设计了喇叭有效口径渐变法测量高功率微波气体击穿的实验方案,通过连续改变喇叭的有效口径改变天线近场的电场强度,使微波传输达到气体击穿的条件。介绍了实验原理及诊断方法,进行了L波段的高功率微波天线近场空气击穿实验,分析了实验... 设计了喇叭有效口径渐变法测量高功率微波气体击穿的实验方案,通过连续改变喇叭的有效口径改变天线近场的电场强度,使微波传输达到气体击穿的条件。介绍了实验原理及诊断方法,进行了L波段的高功率微波天线近场空气击穿实验,分析了实验中得到的典型波形。结果显示:脉宽30ns、L波段的微波在0.4×105 Pa空气中击穿阈值为33.9kV/cm。实验现象与设计吻合,验证了该方案研究微波气体击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气体击穿 天线 有效口径 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维微波光子晶体频率选择性反射面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一明 袁成卫 钱宝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93-1097,共5页
研究了一种由多层介质交替排列的1维微波光子晶体,应用传输矩阵法计算和分析了该结构周期数、波的入射角、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及介质层厚度等对其频率选择特性的影响,并具体给出了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所设计的频率选择表面在3.2-4.0 ... 研究了一种由多层介质交替排列的1维微波光子晶体,应用传输矩阵法计算和分析了该结构周期数、波的入射角、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以及介质层厚度等对其频率选择特性的影响,并具体给出了一个可行的设计方案。所设计的频率选择表面在3.2-4.0 GHz频率范围内,反射系数大于0.99,在9.5-9.7 GHz频率范围内透射系数大于0.9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晶体 频率选择表面 传输矩阵法 微波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钛碳硅烷及含钛碳化硅纤维的制备 被引量:1
8
作者 杨一明 冯春祥 +1 位作者 陆逸 张伟文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20-25,共6页
本文用小分子硅烷与四丁氧基钛及聚硼硅氧烷共热解制得了聚钛碳硅烷,并由此制得了含钛碳化硅纤维。对聚钛碳硅烷的合成、结构及性能作了较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 聚钛碳硅烷 碳化纤维 先躯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宽边可调缝隙波导中缝隙谐振电导的变化规律
9
作者 杨一明 袁成卫 钱宝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6-190,共5页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波导窄边缝隙天线中缝隙随着波导宽边尺寸调节过程中其谐振电导的变化规律,包括缝隙的宽度、缝隙切入宽边的深度、波导壁厚等对谐振电导及谐振长度的影响。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拟合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得到的缝隙参... 通过建立理论模型研究了波导窄边缝隙天线中缝隙随着波导宽边尺寸调节过程中其谐振电导的变化规律,包括缝隙的宽度、缝隙切入宽边的深度、波导壁厚等对谐振电导及谐振长度的影响。得到了较为准确的拟合公式,利用该公式计算得到的缝隙参数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需要。此外,还分析了缝隙辐射电场随波导宽边调节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波束扫描 缝隙波导 谐振电导 宽边可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导内场增强法测量微波气体击穿
10
作者 杨一明 袁成卫 钱宝良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465-2468,共4页
提出并研究了波导内场增强法测量微波气体击穿的实验方案,在密闭波导内加金属针实现电场增强,通过调节微波源辐射功率及两针距离,使微波传输达到气体击穿的条件。介绍了实验原理及诊断方法,进行了频率2.86GHz、脉宽180ns的微波在0.1MPa... 提出并研究了波导内场增强法测量微波气体击穿的实验方案,在密闭波导内加金属针实现电场增强,通过调节微波源辐射功率及两针距离,使微波传输达到气体击穿的条件。介绍了实验原理及诊断方法,进行了频率2.86GHz、脉宽180ns的微波在0.1MPa空气中的击穿实验,分析了实验中得到的典型波形。结果表明实验现象与设计吻合,验证了该方案研究微波气体击穿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气体击穿 场增强 波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合成聚碳硅烷
11
作者 杨一明 冯春祥 谭自烈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9-13,共5页
本文对用未经分馏的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作原料合成聚碳硅烷进行了研究。由混合单体合成聚硅烷时可得到一种可溶于二甲苯的聚硅烷。该可溶性聚硅烷经高温裂解或高温蒸馏后均可制得聚碳硅烷。本文还研究了可溶性聚硅烷及聚碳硅烷的结构和... 本文对用未经分馏的甲基氯硅烷混合单体作原料合成聚碳硅烷进行了研究。由混合单体合成聚硅烷时可得到一种可溶于二甲苯的聚硅烷。该可溶性聚硅烷经高温裂解或高温蒸馏后均可制得聚碳硅烷。本文还研究了可溶性聚硅烷及聚碳硅烷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它们作为碳化硅陶瓷先躯体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硅烷 聚碳硅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聚碳硅烷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共混物制备碳化硅纤维
12
作者 杨一明 杨淑金 《宇航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86-90,共5页
本文用适量端羟基聚丁二烯与聚碳硅烷共混物为先驱体制备了高强度碳化硅纤维。聚碳硅烷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在260℃左右发生交联反应。利用它们的共混物作先驱体制备碳化硅纤维可减少先驱纤维不熔化处理时所需要引进的氧,从而减少碳化硅纤... 本文用适量端羟基聚丁二烯与聚碳硅烷共混物为先驱体制备了高强度碳化硅纤维。聚碳硅烷与端羟基聚丁二烯在260℃左右发生交联反应。利用它们的共混物作先驱体制备碳化硅纤维可减少先驱纤维不熔化处理时所需要引进的氧,从而减少碳化硅纤维中二氧化硅杂质含量,提高碳化硅纤维的强度。聚碳硅烷与3wt%的端羟基聚丁二烯共混后,所得碳化硅纤维强度可提高26%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硅纤维 复合材料 交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瓦级紧凑型L波段同轴返波振荡器的粒子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葛行军 杨一明 +1 位作者 钟辉煌 钱宝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1-1014,共4页
设计了吉瓦级紧凑型L波段同轴相对论返波振荡器,通过粒子模拟研究了器件内束-波作用的物理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电子束能量700 keV,电子束流10 kA,导引磁场为0.9 T时,返波振荡器可以在频率1.60 GHz处获得较大的微波输出,饱和后输出微波... 设计了吉瓦级紧凑型L波段同轴相对论返波振荡器,通过粒子模拟研究了器件内束-波作用的物理过程.模拟结果表明,在电子束能量700 keV,电子束流10 kA,导引磁场为0.9 T时,返波振荡器可以在频率1.60 GHz处获得较大的微波输出,饱和后输出微波的平均功率达2.2 GW,效率约为30%,器件电磁结构尺寸仅为100 mm×520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同轴返波振荡器 L波段 粒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导体半径对同轴相对论返波振荡器工作频率的影响
14
作者 葛行军 钟辉煌 +3 位作者 钱宝良 张军 杨一明 汪伟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077-1080,共4页
利用电磁软件Superfish求解了同轴慢波结构中准TEM模对应的π模的电场矢量分布,分析了内导体半径对谐振频率的影响。采用Karat 2.5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设计了一个L波段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研究了内导体半径参数改变对器件工作频率的影响... 利用电磁软件Superfish求解了同轴慢波结构中准TEM模对应的π模的电场矢量分布,分析了内导体半径对谐振频率的影响。采用Karat 2.5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设计了一个L波段相对论返波振荡器,研究了内导体半径参数改变对器件工作频率的影响。通过使用半径为0.50,0.75,1.00 cm的内导体,实验测得微波中心频率分别为1.64,1.63,1.61 GHz,变化趋势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实验测得频率比粒子模拟结果仅高0.01 GHz,两者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导体 同轴慢波结构 频率选择 相对论返波振荡器 高功率微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波纹同轴慢波结构色散特性及其纵向谐振特性(英文)
15
作者 葛行军 钱宝良 +4 位作者 钟辉煌 汪伟 杨杰 陈旭 杨一明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845-1850,共6页
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给出了一种求解梯形慢波结构表达式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级数展开次数对求解精度的影响。当级数为10阶时,线型拟合而成的结构与原结构吻合较好。利用此表达式数值求解了色散方程,得到两个最低阶模quasi-TEM模... 利用傅里叶级数展开,给出了一种求解梯形慢波结构表达式的方法。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级数展开次数对求解精度的影响。当级数为10阶时,线型拟合而成的结构与原结构吻合较好。利用此表达式数值求解了色散方程,得到两个最低阶模quasi-TEM模和A模。分析了为实现电子束与quasi-TEM模的-1次空间谐波相互作用慢波结构参数所需满足的条件,并指出利用此条件下纵向电场具有表面波的特点可实现横向模式选择。采用S参数理论研究有限长慢波结构的纵向谐振特性,提出在同轴慢波器件中加入同轴引出结构可减少所需慢波结构周期数,这不但使器件结构更为紧凑,还可避免纵模竞争从而提高器件效率、稳定产生微波频率。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L波段同轴相对论返波振荡器,采用KARAT 2.5维全电磁粒子模拟程序研究了器件内束-波作用的物理过程。模拟结果表明,该器件具有径向尺寸小、束-波作用效率高的特点。在电子束能量700keV、电子束流11.5 kA的条件下,器件在频率1.6 GHz处获得较高的微波输出,饱和后微波的平均功率达2.60 GW,平均效率约为3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同轴慢波结构 相对论返波振荡器 色散特性 纵向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聚合物为先驱体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
16
作者 冯春祥 张长瑞 杨一明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1992年第1期68-72,共5页
介绍了以聚合物为先驱体制备陶瓷基复合材料(PPCMC)的方法、工艺特点以及PPCMC材料的研究现状。制备方法包括连续纤维增强的PPCMC的制备、晶须和短纤维增强的PPCMC的制备以及粉末增强的PPCMC的制备。
关键词 陶瓷复合材料 高聚物 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液压联合传动箱在专用汽车上的应用
17
作者 杨一明 李淑慧 《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2007年第5期94-96,共3页
介绍专用汽车一种新型的驱动方式:机械液压联合传动箱主要解决了工作装置高速运转,低速行走的专用车辆的取力问题,实现了专用汽车高速运转和低速行走作业的有效结合;解决了专用汽车传统取力方式的固有矛盾:
关键词 专用汽车 机械液压 联合传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波波导的辐射特性及口径场分布选择 被引量:1
18
作者 余龙舟 袁成卫 +1 位作者 杨一明 彭升人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344-347,共4页
根据微扰法和横向谐振法,对漏波波导的辐射特性进行了理论数值计算,并与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偏离微扰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对其衰减系数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修正,采用一个二元多项式来拟合等效缝宽度计算衰减系数的方法... 根据微扰法和横向谐振法,对漏波波导的辐射特性进行了理论数值计算,并与数值仿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偏离微扰条件的情况下,需要对其衰减系数的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修正,采用一个二元多项式来拟合等效缝宽度计算衰减系数的方法能够取得与仿真计算比较一致的结果。在天线设计的过程中,分析了不同口径场分布与衰减系数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小型化设计的要求下,余弦分布的口径场是能够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向谐振法 漏波结构 相位传播常数 衰减系数 口径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_3N_4-SiC纤维先驱体──低分子量聚硅氮烷的合成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江会平 陆逸 +1 位作者 谭自烈 杨一明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2-47,共6页
以Me_2SiCl_2、MeSiHCl_2(式中Me代表CH_3)或其混合物与NH_3反应制得低分子量聚硅氮烷,该产物是制备Si_3N_4-SiC纤维先驱体的基本原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Me_2SiCl_2/MeSiHCl_2混... 以Me_2SiCl_2、MeSiHCl_2(式中Me代表CH_3)或其混合物与NH_3反应制得低分子量聚硅氮烷,该产物是制备Si_3N_4-SiC纤维先驱体的基本原料。研究了不同配比的Me_2SiCl_2/MeSiHCl_2混合物氨解反应所需的时间,氨解产物的物理性能、分子量及其分布,着重分析了氨解产物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3N4- 聚硅氮烷 化学合成 陶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碳化硅纤维的研制 被引量:27
20
作者 冯春祥 刘心慰 +3 位作者 杨一明 陆逸 宋永才 雷绍增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66-72,共7页
本文研究了用先驱体法制备连续碳化硅(SiC)纤维的全过程。通过常压高温裂解法制得纺丝性能好的聚碳硅烷,经100孔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和高温烧成等一系列工艺处理,制得了高性能的SiC纤维。该纤维单丝直径8~15微米,连续长度达100米,抗... 本文研究了用先驱体法制备连续碳化硅(SiC)纤维的全过程。通过常压高温裂解法制得纺丝性能好的聚碳硅烷,经100孔熔融纺丝、不熔化处理和高温烧成等一系列工艺处理,制得了高性能的SiC纤维。该纤维单丝直径8~15微米,连续长度达100米,抗拉强度为2~2.3GPa,抗拉模量178GPa。主要性能达到日本同类产品八十年代的水平。本文还对制备工艺的一些基本规律及连续纤维的主要性能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碳硅烷 碳化硅纤维 陶瓷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