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扬雄文学思想之“文质相副”说 被引量:5
1
作者 束景南 郝永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83-87,共5页
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首先系统提出"文质"说这一重要范畴的,不是流行说法所主张的孔子和刘勰,而是汉代的扬雄。他的这一思想是在传统"文质"说思想的沾溉和以儒兼道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为了要救汉儒以文害质和汉... 在中国古代文学思想史上,首先系统提出"文质"说这一重要范畴的,不是流行说法所主张的孔子和刘勰,而是汉代的扬雄。他的这一思想是在传统"文质"说思想的沾溉和以儒兼道思想影响下形成的。为了要救汉儒以文害质和汉赋家文丽用寡之病,故扬雄重点论述了其"文质"说中"质"的方面,具体包括"质"是"情","质"是"道","质"是"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文学思想 文质相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理一分殊:中国文化本体论与方法论的体用模式——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普世价值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束景南 杨志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9-125,159,共8页
"理一分殊"迄今仍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文化之谜。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用"思想上破解了这一文化之谜,认为程朱派是从"体用"思想上提出了"理一分殊",以"理一"为体,以"... "理一分殊"迄今仍是一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文化之谜。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用"思想上破解了这一文化之谜,认为程朱派是从"体用"思想上提出了"理一分殊",以"理一"为体,以"分殊"为用,"理一分殊"即"体一用殊"。正是这种体用统一的"理一分殊"的本体论,决定了理学"分殊体认"的方法论与"格物穷理"的认识论。同西方唯心论的形而上学不同,"理一分殊"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本论与即用求体、即物穷理的自然观;以道在自然,理在分殊,不是人为自然立法,而是自然为人立法(道),人只有通过分殊体认,格物穷理识道,才能顺道而行,达到人道合一,这就是东方"理一分殊"思想的普世价值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一分殊 体一用殊 分殊体认 即用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说江西诗病:严羽“妙悟入神”的活法美学体系——重新认识严羽的禅宗美学思想 被引量:2
3
作者 束景南 赵瑞广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3-120,159,共8页
在宋代禅宗美学思想的转型历程中,严羽提出了一个"妙悟—兴趣—入神"的活法美学思想体系。"妙悟"强调活法悟入,以心为法;"兴趣"化理为趣,达到兴象、意趣的玲珑融会,不落言筌;"入神"则要求风骨... 在宋代禅宗美学思想的转型历程中,严羽提出了一个"妙悟—兴趣—入神"的活法美学思想体系。"妙悟"强调活法悟入,以心为法;"兴趣"化理为趣,达到兴象、意趣的玲珑融会,不落言筌;"入神"则要求风骨与气象的统一,神化无迹,无法可求,都贯穿着灵动的活法审美精神。严羽这种妙悟入神的美学思想,是对江西诗派的活法悟入美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他的"说江西诗病",实质就是用江西诗派的活法美学思想来纠正江西诗派的创作之失与批判江西诗派的创作流弊。因此,严羽是宋代禅宗活法美学思想的总结者,他用活法美学思想"说江西诗病",宣告了宋代江西诗派的历史终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法 妙悟 兴趣 入神 禅宗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铁会议的本质 被引量:3
4
作者 束景南 余全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71-76,共6页
盐铁会议不是一次关于政策的论争,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不存在一个前后的分期。盐铁会议从本质上讲,是专权的霍光通过开会的形式利用儒生对桑弘羊施以打击的政治运动。之后,霍党势力就取代功勋赫赫声名极高的桑弘羊,控制了西汉帝国的财政大... 盐铁会议不是一次关于政策的论争,汉武帝时期的政策不存在一个前后的分期。盐铁会议从本质上讲,是专权的霍光通过开会的形式利用儒生对桑弘羊施以打击的政治运动。之后,霍党势力就取代功勋赫赫声名极高的桑弘羊,控制了西汉帝国的财政大权。在这次政治运动中,儒生积极地参与了对桑弘羊的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铁会议 政策 桑弘羊 霍党 儒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朱熹的“理一分殊”及其认识论指向 被引量:11
5
作者 束景南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13,共6页
朱熹的“理一分殊”作为一种理学的本体论模式,具有多重思想逻辑层次的关系和内涵。从普遍的“理一分殊”本体论模式到一般的“分殊”体认的方法论,到具体的敬知双修的认识论,构成了朱熹的一种独特的东方有机整体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 朱熹的“理一分殊”作为一种理学的本体论模式,具有多重思想逻辑层次的关系和内涵。从普遍的“理一分殊”本体论模式到一般的“分殊”体认的方法论,到具体的敬知双修的认识论,构成了朱熹的一种独特的东方有机整体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除具有德知合一、修养与认识合一的基本特点外,还具有有机直觉体认、系统整体把握和主客一体这样几个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理-分殊” 认识论指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学文化心态论纲 被引量:2
6
作者 束景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2001年第4期131-138,共8页
宋代兴起的理学 (道学 )是一种新形态的儒学文化 ,它并不是一种抽象的哲学思想 ,而是一种人的具体的文化心理与文化心态。本文把宋代兴起的理学 (道学 )作为一种文化心态来研究 ,从文化研究的视角揭示理学的兴起 ,理学的本质 。
关键词 道学 文化心态 文化心理 理学 心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汉《谷梁传》增立博士的政治背景
7
作者 束景南 余全介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29-132,共4页
本文将《春秋谷梁传》新立博士的现象放到当时剧烈变动的社会环境中加以考察 ,尤其重视它与刘贺立而复废的联系。这种考察多从政治变动的角度着眼 ,对《春秋谷梁传》在宣帝时期被增立博士 ,做出了新的的解释。
关键词 博士 政治背景 社会环境 联系 角度 时期 现象 变动 考察 西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极图——人类文化之谜的破译 被引量:6
8
作者 束景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2期1-10,16,共11页
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图”——中华太极图?经传教士传入西方以来,奇迹般地成了联结与沟通遥遥相隔的东西方文化的中介,并被东西方的自然科学与哲学作着这样那样的文化破译与解读。在这一人类文化符号中所蕴含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巨大科学价... 举世闻名的“世界第一图”——中华太极图?经传教士传入西方以来,奇迹般地成了联结与沟通遥遥相隔的东西方文化的中介,并被东西方的自然科学与哲学作着这样那样的文化破译与解读。在这一人类文化符号中所蕴含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巨大科学价值,早已为东西方人类所共认。当代科学探讨的重心从“存在”走向“生成”,从“实体”转向“关系”,转向“信息”与“时间”,太极图又令人惊异地成了这一当代科学发展潮流与趋势的象征。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普利高津认为,西方经典科学注重的是“实体”,中国传统哲学注重的是“关系”,现代人类真正的科学精神与科学革命必须将二者综合,把注重实验、分析、还原与定量公式描述的西方科学传统同注重“自发的有组织的世界”的中国传统哲学结合起来,这必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图 太极理论 气功师 内丹理论 东西方 文化破译 传教士 青城山 宇宙 道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道教太极图的两大系统 被引量:1
9
作者 束景南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2期59-64,共6页
道教文化是以太极图为象征的。道教学者借用道图来生动简明地描述道教最基本与最重要的思想,其中特别以太极图系统的道图最为有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的文化功能就是用来描述道教的宇宙演化思想与内丹修炼思想,而这种道教太极... 道教文化是以太极图为象征的。道教学者借用道图来生动简明地描述道教最基本与最重要的思想,其中特别以太极图系统的道图最为有名,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们的文化功能就是用来描述道教的宇宙演化思想与内丹修炼思想,而这种道教太极图系统便是以举世闻名的道图为代表,它现在已经成了世界人类文化的象征。因此,研究道教文化必须首先研究太极图。然而道教太极图系统的道图的源流、分合、演变向来没有被弄清楚,至今在探讨道教文化乃至理学文化上造成很大的混乱。最明显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图说 无极图 大系统 道教文化 唐宋道教 道教史 太极文化 周敦颐 内丹派 理学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