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端羟基液体含氟黏结剂/异氰酸酯的固化反应动力学
1
作者 何仁浩 王鹏 +4 位作者 宋浩 王帅 肖运钦 白晓朋 杜黎小松 《固体火箭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3-101,共9页
为研究三种端羟基液体含氟黏结体系P1(HTFB1/TMXDI)、P2(HTFB2/DI-1)与P3(HTFB1/TMXDI/DE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以旋转黏度法得到三种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关系;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与外推法,得到等温条件下的固化反应温度;综合Kissin... 为研究三种端羟基液体含氟黏结体系P1(HTFB1/TMXDI)、P2(HTFB2/DI-1)与P3(HTFB1/TMXDI/DEP)的固化反应动力学,以旋转黏度法得到三种体系黏度随时间变化关系;采用差式扫描量热分析(DSC)与外推法,得到等温条件下的固化反应温度;综合Kissinger、Ozawa和Crane动力学分析方法,构建了n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采用等转化率法和Malek法,构建了自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通过阿伦尼乌斯(Arrhenius)方程计算了P1、P2、P3体系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结果表明,黏度增长速率为P1>P3>P2;自催化模型比n级模型更适合解释P1、P2、P3体系的固化反应历程,与端羟基聚丁二烯(HTPB)黏结体系对比,在相同温度下反应速率常数k对比关系为:P1、P3体系明显高于其他体系,且P1略高于增塑后的P3体系,P2体系高于HTPB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羟基液态含氟黏结体系 固化反应动力学 黏度法 DSC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阳离子调控的ADN防吸湿技术
2
作者 彭盼盼 屈炜宸 +6 位作者 杜黎小松 史淑婧 赵新岩 李磊 杜芳 陶博文 李洪旭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54-760,共7页
二硝酰胺铵(ADN)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氧化剂,其阳离子NH4+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因而存在强吸湿性缺点,无法实现大规模化工程应用。据此,研究提出一种阳离子调控策略,结合Schiff base反应和离子交换反应,以对苯二甲醛(TPA)、... 二硝酰胺铵(ADN)作为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氧化剂,其阳离子NH4+易与空气中的水分子形成氢键,因而存在强吸湿性缺点,无法实现大规模化工程应用。据此,研究提出一种阳离子调控策略,结合Schiff base反应和离子交换反应,以对苯二甲醛(TPA)、氨基胍盐酸盐(AGC)和ADN为原料,通过操作简单、安全高效的一锅法反应,成功合成出含二价阳离子的新型二硝酰胺类含能离子盐(DBDN)。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核磁光谱等对其化学结构进行表征,同时结合热分析、机械感度测试和理论计算对其理化性能进行分析,并采用干燥器平衡法对ADN和DBDN进行吸湿性研究。结果显示,DBDN的撞击感度(IS)、摩擦感度(FS)和热分解温度(T_(d))分别为>40 J、16%和225℃,其安定性要远优于ADN(5 J、76%和198℃)。此外,在25℃、相对湿度(RH)分别为66%和75%的条件下,静置9 d后,ADN的吸湿率高达24.1%和39.5%,而DBDN仅为0.26%和0.48%,表现出不吸湿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硝酰胺铵(ADN) 吸湿性 阳离子调控策略 二价阳离子 新型二硝酰胺类含能离子盐(DBD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串联战斗部级间隔爆体结构的优化设计
3
作者 龚宏杰 余瑞 +5 位作者 郭翔 唐昌州 王志昊 杜黎小松 金路轩 李忠友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70-175,共6页
为实现串联战斗部级间隔爆体结构减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建立了某型前级战斗部与隔爆体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级间锥形隔爆体前锥角,倒角与前后锥角差值对隔爆体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隔爆体的前锥角对隔... 为实现串联战斗部级间隔爆体结构减重,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建立了某型前级战斗部与隔爆体的数值仿真模型,采用正交试验的方法,研究级间锥形隔爆体前锥角,倒角与前后锥角差值对隔爆体质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隔爆体的前锥角对隔爆体质量影响显著,前后锥角差次之,倒角影响较弱。利用正交优化方法,设计三因素四水平的正交优化方案,结果表明当,r=9.9 mm,时,隔爆体的质量最低为485.40 g。研究成果可为串联战斗部隔爆体的结构设计和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串联战斗部 隔爆体 数值仿真 正交优化 结构减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战斗部隔爆体材料选型的数值仿真
4
作者 龚宏杰 余瑞 +5 位作者 郭翔 唐昌州 王志昊 杜黎小松 金路轩 李忠友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10776-10782,共7页
串联战斗部采用前后两级战斗部先后爆炸的方式击穿爆炸反应装甲和坦克主装甲。为防止前级战斗部爆炸时破坏后级战斗部,需要设置可靠级间隔爆体。隔爆体的隔爆性能受到与前级距离、材料、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主要研究了不同材料隔爆... 串联战斗部采用前后两级战斗部先后爆炸的方式击穿爆炸反应装甲和坦克主装甲。为防止前级战斗部爆炸时破坏后级战斗部,需要设置可靠级间隔爆体。隔爆体的隔爆性能受到与前级距离、材料、结构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主要研究了不同材料隔爆体的隔爆性能,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建立了前级战斗部与隔爆体的数值仿真模型,得到了级间隔爆材料对隔爆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针对单一材料隔爆体,采用聚氨酯等软质材料无法满足强度要求;采用硬质高强度材料,其波阻抗越高,隔爆体所需厚度越低;针对组合材料隔爆体,采用逆序波阻抗的组合材料可以大幅度降低隔爆体质量,其中以碳纤维复合材料+有机玻璃组合降低质量的能力最为显著。研究结论可为串联战斗部隔爆体的材料选型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爆体 数值仿真 冲击波衰减 组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呋咱类熔铸炸药载体分子设计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杜黎小松 刘玉存 +3 位作者 程桂敏 荆苏明 罗进 王萌霞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6,共11页
以新型熔铸炸药载体为研究目标,以异呋咱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了7种异呋咱含能化合物,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多个基组水平上分别研究了异呋咱含能衍生物的几何结构、密度、生成焓、爆轰参数、键离解能、静电势和撞击感度。基于基团贡献理论... 以新型熔铸炸药载体为研究目标,以异呋咱为基本结构单元,设计了7种异呋咱含能化合物,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在多个基组水平上分别研究了异呋咱含能衍生物的几何结构、密度、生成焓、爆轰参数、键离解能、静电势和撞击感度。基于基团贡献理论,预测了设计化合物的熔点。结果表明:所设计的7种化合物密度分布在1.807~1.939 g/cm^3,爆速分布范围为8.4~9.7 km/s,熔点范围为61~118℃,撞击感度分布范围为13~54 cm;除硝酸酯基衍生物外,其余化合物的最弱键离解能范围为240~250 kJ/mol.根据理论计算结果,筛选出两种潜在的高能量异呋咱熔铸炸药载体:2,2'-二硝基偶氮双异呋咱和3,5-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异呋咱,其熔点分别为80℃和118℃,特性落高分别为20 cm和23 cm,能量水平均接近3,4-二硝基呋咱基氧化呋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呋咱 分子设计 性能预测 熔点 熔铸炸药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