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峰 杜震生 +3 位作者 曹惠萍 张珊珊 宋维勇 赵一强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5期20-24,共5页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康复门诊治疗的84例LIDP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IDP)所致坐骨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期间在深圳市宝安区松岗人民医院康复门诊治疗的84例LIDP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治疗组应用手法推拿、电针及中药熏蒸综合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腰椎牵引和西药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改良下腰痛评分(JOA)、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P物质(SP)水平,并比较两组JOA疗效。结果 VAS评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97,P=0.5438),治疗后两组均显著下降(t=9.6612、6.3264,P=0.0000、0.00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3±1.6)分比(3.6±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983,P=0.0008);JOA评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84,P=0.6914),治疗后两组均显著升高(t=17.8938、9.4541,P=0.0000、0.00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4.6±3.2)分比(19.6±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170,P=-0.0000);血清NGF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44,P=0.5808),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12.8539、7.5551,P=0.0000、0.00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51.3±9.5)pg/mL比(42.4±8.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17,P=0.0001);血清SP水平治疗前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82,P=0.7815),治疗后两组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9.9548、23.8197,P=0.0000、0.0000),治疗组低于对照组[(242.4±58.9)pg/mL比(326.2±67.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827,P=0.0000);治疗组JOA疗效总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95.2%比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65,P=0.0432)。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通过多种方式、不同途径治疗LIDP所致坐骨神经痛,具有显著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坐骨神经痛 综合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康复对大鼠受压坐骨神经微血管生成的影响
2
作者 陈峰 杜震生 +3 位作者 曹惠萍 艾名洋 赵一强 宋维永 《中国社区医师》 2015年第24期5-6,9,共3页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疗法对大鼠卡压坐骨神经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取大鼠卡压神经中段标本石蜡切片进行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表达...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刺疗法对大鼠卡压坐骨神经微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造模成功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取大鼠卡压神经中段标本石蜡切片进行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神经微血管密度(MVD)及VEGF表达。结果:B、C、D组MVD及VEGF表达均高于A组(P<0.05)。D组MVD及VEGF表达均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针刺疗法对大鼠受卡压坐骨神经微血管生成有促进作用,二者联合运用,效果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针刺疗法 坐骨神经 神经微血管生成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内镜结合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治中的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妙 雷平光 +2 位作者 杜震生 卢伶俐 李秋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6期194-197,共4页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碘染色结合超声内镜(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可疑食管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NBI及碘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NBI及碘液染色法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联合检出... 目的探讨窄带成像技术(NBI)、碘染色结合超声内镜(EUS)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可疑食管病变的患者分别进行NBI及碘染色检查,并对病灶进行活检,统计NBI及碘液染色法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及联合检出率。对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患者进行EUS检查,判断病变的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内镜下微创治疗或手术治疗),术后将切除的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比较病变浸润深度与超声内镜判断的浸润深度的符合率。结果单独采用NBI与单独使用碘染色法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BI结合碘染色方法的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检出率显著优于单独应用NBI或碘染色法(P<0.05)。EUS判断食管病变浸润深度的准确性与病理结果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BI结合碘染色法可以提高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超声内镜可以对病变的浸润深度做出准确判断,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内镜 超声内镜 食管癌 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