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引泾灌溉工程及其碑碣
被引量:1
- 1
-
-
作者
杜葆仁
禚振西
-
机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
出处
《农业考古》
1992年第3期189-194,共6页
-
文摘
陕西泾阳西北的谷口,自公元前246年秦凿郑国渠起,二千多年来,一直是关中地区引泾灌溉设置渠首的地方。这里不仅有许多古代水利工程的遗迹,也保存了不少记载这些工程设施的碑石。据《金石萃编》和《陕西通志》载,最早见诸文献的水利碑石,是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的《修三白渠记》与《侯蒙开渠记略》。现保存下来的,仍有十四通,多为明代所立,清代次之,全部集中在人民引泾渠渠首站内(表一)。这些碑石反映了郑国渠的沿革历史,历代的施工与组织管理状况,以及关中人民两千多年在劳动实践中的创造、发明,很有价值。现结合文献,考述如后。
-
关键词
农田水利
农业工程
灌溉
引水
-
分类号
S277.1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
-
题名我国粮仓的起源和发展
被引量:17
- 2
-
-
作者
杜葆仁
-
机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
出处
《农业考古》
1984年第2期299-307,共9页
-
文摘
我国农村形势越来越好,粮食连年丰收,以至许多地方出现仓库不够,无法收购粮食的现象,这是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事情。在这种新形势下,人们对粮仓的建设更加关心,对粮仓历史的研究也逐渐受到重视。本刊过去曾发表过研究文章,本期再发表两篇,供大家参考。杜葆仁同志的文章,因篇幅较长,将分期连载。
-
关键词
粮仓
粮食产量
秦汉时期
农业生产
原始社会
睡虎地秦墓竹简
出土
贮藏
汉墓
长方形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我国粮仓的起源和发展(续)
被引量:10
- 3
-
-
作者
杜葆仁
-
机构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
-
出处
《农业考古》
1985年第1期336-343,共8页
-
文摘
(2) 长方形仓长方形仓于东汉墓里出土较为普遍。如河南南阳杨官寺汉画象石墓出土的长方形仓,上为单檐悬山式顶,前后各作筒瓦形垄,中间有脊。仓内有隔墙二,分为三间。在前墙下有三仓门,门两侧安有两个半圆形栓鼻。前墙中部附加一横件,以示仓分上下两层。陕西潼关吊桥M<sub>6</sub>出土一件长方形仓,顶为硬山式顶。正面有长方形门。门框侧有一道凹槽,槽内装黑色板五块,由下向上渐窄,可以拆卸。板外面两对角线中间,刻线一道,标明板的安置次序。最上一板中间有圆锥形柄。右边框内凹槽上部较深,便于取卸。说明这个仓用的是插板式门。这种门对粮仓来说非常方便,可以把粮食一直装到仓门口,提高仓容量。粮食装满仓后,要往外取时,将最上面的插板依次抽掉,仓内的粮食既不会溢出来。
-
关键词
秦汉时期
长方形
粮食
粮仓
出土
东汉墓
画像砖
文物考古工作
和林格尔
仓门
-
分类号
S
[农业科学]
-
-
题名雕阴城位置
被引量:4
- 4
-
-
作者
杜葆仁
-
出处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4年第4期119-119,共1页
-
文摘
雕阴城战国时属魏。《竹书纪年》载:“显王十年,龙贾帅师筑长城于西边。”《史记·魏世家》载,魏惠王十九年又“筑长城”,雕阴城大致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建起来的。据《史记》载,秦国为了收回河西,取得上郡,从秦献公起,不断对魏战争。
-
关键词
竹书纪年
魏惠王
史记
长城
战争
战国秦汉时期
世家
唐墓志
十七年
大良造
-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
-
题名秦城址考古述略
被引量:2
- 5
-
-
作者
杜葆仁
(衤羔)振西
-
出处
《文博》
1986年第1期27-33,共7页
-
文摘
一、秦城址的考古发现秦城址考古发掘是解放后开始的,发掘工作集中在陕西境内进行围绕着雍城、栎阳、咸阳、秦始皇陵展开了大规模地钻探和发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1)秦都雍城的发掘雍城遗址位于今陕西凤翔县南,为春秋时秦国都城。自德公元年徙居雍城,至献公二年迁居栎阳为止,经历了十九个王公。
-
关键词
考古工作
雍城
发掘工作
史记·秦本纪
公元年
陕西凤翔
献公
秦都咸阳
犬丘
咸阳城
-
分类号
K87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