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近40年来抚仙湖面积时空分异遥感动态监测
被引量:7
- 1
-
-
作者
杜石霞
金宝轩
李石华
周峻松
彭双云
-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云南省国土资源厅信息中心
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
出处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0-51,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61086号
41561048号
+5 种基金
41561086号
41461038号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国情监测示范项目
测国土函【2014】35号
测绘地理信息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
201512027号
-
文摘
湖泊面积的变化能反映区域环境和气候的变化,对研究区域的气候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在RS、GIS技术的支撑下,以MSS、TM、ETM+、OLI遥感影像,彩红外航片,Quick Bird、World View-2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专题资料和其他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利用膨胀型和腐蚀型算子的边缘检测算法提取抚仙湖1974、1977、1987、1993、1996、2000、2001、2002、2004、2005、2006、2009、2012、2014、2015年共15个时段的湖体边界,计算其面积,并分析抚仙湖岸线和面积的时空变化特征;最后,结合流域的气象、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岸线和面积变化的驱动力进行分析,得出其主要驱动因子并构建其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1974年以来,抚仙湖岸线和面积的变化趋势都是增大-减小-再增大,2009年以后都在减小,且幅度较大,变化强度明显增强。(2)空间尺度上,40年来,抚仙湖在各个方向上都有萎缩和扩张,变化趋势复杂,总体重心往南偏移。(3)灰色关联分析显示人为和自然因素与岸线和面积变化的关联度都在0.6以上,表明抚仙湖湖面变化是耕地、建筑用地、植被覆盖以及气象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年平均气温与岸线和面积的关联度分别达到0.935和0.993,表明年平均气温是引起湖面变化的主要因子。
-
关键词
抚仙湖
湖岸线变迁
遥感动态监测
时空分异
-
Keywords
Fuxian Lake
shoreline change
remote sensing dynamic monitoring
spatial temporal variation
-
分类号
P237
[天文地球—摄影测量与遥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