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提高商业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
1
作者 杜玉璋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6期74-77,共4页
提高经济效益问题是党中央提出来的一个战略方针,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利润应当是一致的。经济效益从量的方面来看是生产中消耗的劳动与得到的剩... 提高经济效益问题是党中央提出来的一个战略方针,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与企业的利润应当是一致的。经济效益从量的方面来看是生产中消耗的劳动与得到的剩余产品的比率;从质的方面看这些剩余产品又必须是适合社会需要的,利润只不过是这种剩余产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作为社会经济效益一部分的商业利润,是社会剩余产品的价值在流通领域得到实现后,再分配给商业的部分。商业的基本职能是沟通商品交换,组织商品流通。商业的劳动主要是“中介”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效益 提高经济效益 商业 商品流通 战略方针 经济建设 再分配 宏观经济效益 生产部门 社会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营商业的主导作用
2
作者 杜玉璋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4期31-34,共4页
(一)国营商业为什么要起主导作用? 国营商业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起主导作用,是由一种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认为可要可不要,或者一个时期要,另一个时期不要。 任何一种社会经济,都有主导与辅助之分。有的经... (一)国营商业为什么要起主导作用? 国营商业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中起主导作用,是由一种客观规律所决定的,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不能认为可要可不要,或者一个时期要,另一个时期不要。 任何一种社会经济,都有主导与辅助之分。有的经济成份——个体经济,从来就是一种起辅助作用的,依附性的经济。似乎没有主次,没有主导经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营商业 主导作用 社会经济 社会主义 统一市场 个体经济 主导经济 客观规律 辅助作用 经济成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批发商业体制改革
3
作者 杜玉璋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2年第1期21-25,共5页
批发商业,在整个商品流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一头联结生产,一头联结接近消费领域的另售企业,担负着组织生产,分配货源的重要任务,掌握着市场命脉。因此,批发商业体制的改革,引起广大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大家围绕着... 批发商业,在整个商品流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一头联结生产,一头联结接近消费领域的另售企业,担负着组织生产,分配货源的重要任务,掌握着市场命脉。因此,批发商业体制的改革,引起广大经济工作者和经济理论界的普遍关注。大家围绕着如何改革批发商业体制的问题写了许多文章,出了不少主意。下面,我准备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发商业 体制改革 经济理论 经济工作者 消费领域 重要任务 重要的地位 组织生产 流通中 掌握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市场供求综合平衡浅议
4
作者 杜玉璋 《社会科学辑刊》 1981年第5期57-60,共4页
当前我省商品供求比例严重失调。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是国民经济调整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 辽宁市场供求比例失调,长期存在商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建国三十一年来,全省商品可供量与社会购买力之间,只有六年基本平衡。全... 当前我省商品供求比例严重失调。怎样才能改变这种情况,是国民经济调整中需要认真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一) 辽宁市场供求比例失调,长期存在商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建国三十一年来,全省商品可供量与社会购买力之间,只有六年基本平衡。全省货币与商品的比例,正常情况是1:8.5以上,即市场上有1元钱的货币,应当有8.5元以上的商品。(1952年是1:9.85、1957年是1:8.16)据有关资料测算,1980年全省货币流通量在22亿元以上,与社会商品零售额比例是1:5.2左右,已接近三年困难时期1962年的1:4.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购买力 市场供求 社会商品零售额 市场提供 商品供应量 供求平衡 正常情况 综合平衡 农副产品 平衡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多种分配形式的必然性
5
作者 杜玉璋 《商业经济研究》 1988年第8期19-21,共3页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分配问题是牵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性问题。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调整、理顺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和提高。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的分配问题是牵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全局性问题。因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调整、理顺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的经济关系,以促进生产力的加快发展和提高。在党的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赵紫阳同志在报告中总结了分配问题上的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配形式 经济体制改革 赵紫阳 分配问题 全局性问题 劳动收入 分配方式 发展社会 共同富裕 租赁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谈谈提高商业经济效益的几个理论问题
6
作者 杜玉璋 《商业经济研究》 1983年第1期48-53,共6页
提高经济效益问题是党中央提出来的一个战略方针,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商业经济效益是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 提高经济效益问题是党中央提出来的一个战略方针,是当前和今后长时期内经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商业经济效益是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商品流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决定了商业经济效益在提高整个社会经济效益中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因此,如何提高商业经济效益问题受到了理论工作者和广大实际部门的同志的普遍关注。近一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问题 社会经济效益 社会再生产 经营责任制 宏观经济效益 零售商业 资金利润率 微观经济效益 人民群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们是怎样开展学会工作的
7
作者 杜玉璋 孙福利 《商业经济研究》 1982年第1期64-68,共5页
辽宁省商业经济学会于一九八○年十二月二日正式成立,是由省商业、粮食、工商局、供销社,辽大、辽财、商专和几个中等专业学校联合组建的,但以行政部门为主。开始,由四个局(社)发起成立筹备小组。
关键词 商业经济学会 筹备小组 二月二日 商专 中等专业学校 经济理论研究 交流学术思想 订阅份数 粮油市场 学会秘书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设想
8
作者 杜玉璋 《社会科学辑刊》 1980年第3期43-48,共6页
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的一个侧面,但在一定意义上讲,又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建国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起落而变化的,其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根据历史经验,结合现实情况,我们觉得有这么五个问题值得探... 市场是反映国民经济的一个侧面,但在一定意义上讲,又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建国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是随着国民经济的起落而变化的,其中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吸取。根据历史经验,结合现实情况,我们觉得有这么五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承认不承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应当不应当发展商品生产、扩大商品交换? 这个问题争论的核心是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内部调拨的产品是不是商品?我们认为,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虽是公有制的企业,但它们的产品生产和交换仍然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这不仅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是进行交换的产品生产,产品的价值是由生产产品的社会必要劳动量所决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品交换 统一市场 商品流通渠道 商品经济 产品生产 集体所有制商业 批发企业 商业资金 市场形成 价格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谈商品分配与按劳分配的关系
9
作者 杜玉璋 《商业研究》 1980年第1期10-13,共4页
商业部门是掌握商品分配的部门,而商品分配是要兑现按劳分配的。所以商业部门能否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不仅是调动本部门的职工积极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真正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关系到调动亿万工、农群众和... 商业部门是掌握商品分配的部门,而商品分配是要兑现按劳分配的。所以商业部门能否认真执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这不仅是调动本部门的职工积极性的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真正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原则,关系到调动亿万工、农群众和知识分子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向四个现代化进军的大问题。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规律,它必须通过商品分配来兑现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个客观经济规律。决定这个规律的经济条件,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二是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水平。马克思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①由于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否定了资本主义社会那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分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劳分配原则 商品流通 按需分配 社会主义生产力 社会主义公有制 平均主义 消费品 平均分配 社会主义原则 客观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