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五加总苷的快速测定及最佳提取条件考察 被引量:3
1
作者 杜爱琴 邹华彬 袁久荣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2-354,364,共4页
目的研究刺五加总苷的快速测定方法及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刺五加总苷的相对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最佳工艺及分析方法。结果刺五加总苷含量快速测定条件为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做参比,测定波长325 nm。刺五加... 目的研究刺五加总苷的快速测定方法及最佳提取条件。方法以刺五加总苷的相对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确定最佳工艺及分析方法。结果刺五加总苷含量快速测定条件为以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做参比,测定波长325 nm。刺五加总苷最佳提取条件为每60 g刺五加粗粉用质量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100 mL,单次回流120 min,提取2次,得膏率大于4%。结论该最佳条件乙醇用量与药典方法比较降低了52%,回流时间缩短了8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总苷 正交设计 最佳条件 测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大蒜挥发油的组成 被引量:19
2
作者 郭晓斐 杜爱玲 +3 位作者 管从胜 潘光民 杜爱琴 王威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48-550,共3页
采用改进的水蒸汽蒸馏法从山东金乡大蒜中提取挥发油。实验确定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大蒜油的条件,并对大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共鉴定出20种物质。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物质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含硫化合物约占... 采用改进的水蒸汽蒸馏法从山东金乡大蒜中提取挥发油。实验确定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大蒜油的条件,并对大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定性分析,共鉴定出20种物质。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物质的相对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含硫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成分的95%以上,其中含量最高的是大蒜新素,约占挥发油总量的三分之一。对低温储藏半年的挥发油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样品在低温下可稳定存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水蒸汽提取 大蒜挥发油 大蒜新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对有机膦酸酯类对映体分离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杨国生 黄慕斌 +5 位作者 李高兰 杜爱琴 戴庆 高如瑜 陈茹玉 王琴荪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27-429,共3页
利用Pirkle型手性固定相系统地研究了11种有机膦酸酯的手性分离情况。讨论了流动相中强组分异丙醇浓度和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分离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和流动相中强组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讨论了有机膦酸酯不同取... 利用Pirkle型手性固定相系统地研究了11种有机膦酸酯的手性分离情况。讨论了流动相中强组分异丙醇浓度和柱温对手性分离的影响。结果表明,手性分离系数随温度的升高和流动相中强组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讨论了有机膦酸酯不同取代基对手性分离的影响,指出手性分离中取代基位置的不同会直接影响手性分离结果,空间位阻过大同样会使手性分离系数降低。在选定的分离条件下,11种有机膦酸酯均可达到基线分离。根据手性分离结果给出了可能的手性分离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膦酸酯 手性分离 拆分 有机磷 HPL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小孔硅胶为载体的纤维素三醋酸酯手性柱的制备及对映体的分离 被引量:6
4
作者 黄慕斌 孙健 +4 位作者 李高兰 杨国生 杜爱琴 高智 王吉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7-49,共3页
合成了纤维素三醋酸酯,并被涂于小孔硅胶上制备成HPLC手性固定相。三种药物、两种富烯和一种哒嗪对映体在柱子上被分离。其中噻马心安使用1.0mol/LNaClO4和95%乙醇为流动相,其它对映体以95%~98%乙醇为流... 合成了纤维素三醋酸酯,并被涂于小孔硅胶上制备成HPLC手性固定相。三种药物、两种富烯和一种哒嗪对映体在柱子上被分离。其中噻马心安使用1.0mol/LNaClO4和95%乙醇为流动相,其它对映体以95%~98%乙醇为流动相。自填柱使用4个月后柱效和选择性没有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三醋酸酯 手性固定相 对映体 HPLC 拆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薄层色谱法分离芳香醇胺药物对映体 被引量:4
5
作者 李高兰 黄慕斌 +3 位作者 杨国生 吴国伟 杜爱琴 苏燕生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5-216,共2页
用D-10-樟脑磷酸铵作为手性离子对试剂添加到流动相中,在硅胶GF254薄层板上分离了两种芳香醇胺类药物对映体。
关键词 薄层色谱 芳香醇胺 拆分 拉贝乐尔 倍他乐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油树脂中主要活性成分的GC/MS检测条件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霞 杜爱玲 +1 位作者 王艳 杜爱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8-92,97,共6页
针对姜油树脂中烯类和酚类物质的特点,调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的测试条件,获得了适于超临界CO2萃取的姜油树脂成分分析的GC/MS测试方法。在选定的检测条件下,可分析姜油树脂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检出物30多种。其中烯类主要成分α-姜黄... 针对姜油树脂中烯类和酚类物质的特点,调整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的测试条件,获得了适于超临界CO2萃取的姜油树脂成分分析的GC/MS测试方法。在选定的检测条件下,可分析姜油树脂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检出物30多种。其中烯类主要成分α-姜黄烯(3.69%)、姜烯(17.11%)、α-法尼烯(2.28%)、β-没药烯(5.12%)和β-倍半水芹烯(7.77%)等倍半萜类化合物的分离效果好。姜辣素类的主要物质姜酚(7.70%)在检测过程中受热部分分解形成姜酮(30.36%)等热解产物,因此须同时计量分解和未分解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油树脂 GC/MS 烯类成分 姜辣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大黄中羟基蒽醌类成分的分离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华彬 吴波 +2 位作者 杜爱琴 王少坤 樊剑程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依据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用乙醇和乙醚等溶剂分离中药大黄中羟基蒽醌类成分(蒽甙及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及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的最佳分离条件。试验表明,乙醇的用量及回流次数对提取产率有很大影响,而回流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100g... 依据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研究了用乙醇和乙醚等溶剂分离中药大黄中羟基蒽醌类成分(蒽甙及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及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的最佳分离条件。试验表明,乙醇的用量及回流次数对提取产率有很大影响,而回流时间的影响相对较小。100g大黄干粉的最佳分离条件是:用90mL 95%乙醇浸润,再用150~175mL 乙醇回流,回流3次,每次30~40min,即可较充分地将羟基蒽醌类成分总量的84%及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总量的82%提取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大黄 蒽甙 游离羟基蒽醌 分离 乙醇 乙醚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的姜油树脂组成与物性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艳霞 杜爱玲 +1 位作者 杜爱琴 郭晓斐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3-76,85,共5页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姜油树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萃取物的成分,并按其结构和功能分类;对萃取物的折光率、旋光性、在不同植物油的溶解性能、感官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常规的生姜溶剂萃取物也进行了以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临...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姜油树脂,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萃取物的成分,并按其结构和功能分类;对萃取物的折光率、旋光性、在不同植物油的溶解性能、感官特性进行了研究。对常规的生姜溶剂萃取物也进行了以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流体萃取姜油树脂挥发油组分占51.372%,姜辣素类组分占41.936%;而溶剂萃取姜油树脂挥发油组分占11.326%,姜辣速类组分占59.94%;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不仅能萃取生姜中的姜辣素组分,还能更大程度的保留生姜中的挥发油组分;超临界流体萃取姜油树脂在植物油脂中具有良好的溶解性能。超临界CO2萃取姜油树脂能很好的保持鲜姜原有的风味,适于进一步加工成食品添加剂,保健品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姜油树脂 气相色谱-质谱 溶解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姜提取物对邻苯三酚自氧化生成超氧自由基的清除 被引量:28
9
作者 程德竹 杜爱玲 +1 位作者 李成帅 杜爱琴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35-39,共5页
通过检测生姜提取物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生成的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表征其抗氧化能力。首先确定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条件,然后加入多种生姜提取物,检测其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检测方法为测反应产生的半醌在320 nm 处的紫外吸光度。结... 通过检测生姜提取物对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生成的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表征其抗氧化能力。首先确定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条件,然后加入多种生姜提取物,检测其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检测方法为测反应产生的半醌在320 nm 处的紫外吸光度。结果表明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4℃,体系 pH 8.40-8.52,反应时间17-18 min。各类提取物中,以姜酚为主的粗分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最高,清除率与提取物浓度呈线性关系。相同浓度下,超临界 CO2萃取分离物对超氧自由基的清除率明显高于相应的溶剂萃取分离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分离物 超氧自由基 邻苯三酚 抗氧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聚氨酯树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鹏凌 杜爱琴 邹华彬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05年第3期40-41,共2页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ShodexKD-802.5、KD-803、KD-804、KD-805凝胶柱4柱串联,二甲基甲酰胺作流动相,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测定聚氨酯树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聚苯乙烯标准样品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lgM—W对保留时间t作图,建立标准工...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ShodexKD-802.5、KD-803、KD-804、KD-805凝胶柱4柱串联,二甲基甲酰胺作流动相,用示差折光检测器测定聚氨酯树脂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聚苯乙烯标准样品的重均相对分子质量的对数lgM—W对保留时间t作图,建立标准工作曲线,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为3.21×103~3.05×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凝胶渗透色谱法 聚氨酯树脂 测定 重均相对分子质量 标准工作曲线 示差折光检测器 二甲基甲酰胺 保留时间 标准样品 聚苯乙烯 线性范围 凝胶柱 流动相 IGM 对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加强商业企业财务管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爱琴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05年第06B期40-41,共2页
本文从财务控制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和资金结算系统等方面探讨商业企业如何加强财务管理。
关键词 企业财务管理 商业企业 计算机管理系统 财务控制系统 结算系统 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药剂防治麦秆蝇田间药效试验初报
12
作者 靳军良 董风林 +4 位作者 张情芳 杜爱琴 马文莲 石进军 马彪 《甘肃农业科技》 2007年第9期22-23,共2页
在宁夏固原市用22%瘿蚊净乳油2 500倍液、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500倍液、8.8%道道净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4.5%绿百事乳油2 500倍液防治麦秆蝇的试验结果表明,以4.5%绿百事乳油的田间防效最高,药后第20天为93.1%,其次22%瘿蚊净乳油2 50... 在宁夏固原市用22%瘿蚊净乳油2 500倍液、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 500倍液、8.8%道道净可湿性粉剂1 200倍液、4.5%绿百事乳油2 500倍液防治麦秆蝇的试验结果表明,以4.5%绿百事乳油的田间防效最高,药后第20天为93.1%,其次22%瘿蚊净乳油2 500倍液为69.4%,可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麦秆蝇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3
作者 郭举国 杜爱琴 +1 位作者 杜彩萍 张串怀 《甘肃林业》 2008年第1期31-32,共2页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座“绿岛”,是维护宁夏南部及周遍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其自然植被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该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上的一座“绿岛”,是维护宁夏南部及周遍地区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其自然植被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导致该区域植被覆盖度降低,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为彻底改变这一现状,当地人民政府决定启动和实施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工程建设。工程的实施将是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对规划区的群众而言,无疑是一项致富工程。笔者认为,要实施好这一工程并取得预期的建设成果,须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圈 西北黄土高原 合理开发利用 区域经济发展 自然保护区 植被覆盖度 天然屏障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桦日光温棚容器育苗技术
14
作者 于有国 杜爱琴 赵红艳 《甘肃林业》 2007年第6期30-31,共2页
白桦,又名粉桦,是桦木科桦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6米,胸径可达80厘米,树皮白色、纸质薄片,裂叶三角状卵形或三角形。长3厘米~5厘米,无毛叶柄长12.5厘米,雄花序2个~3个,顶生,果序单生、下垂、长2厘米~5厘米,果序柄长1厘米... 白桦,又名粉桦,是桦木科桦木属落叶乔木。高可达26米,胸径可达80厘米,树皮白色、纸质薄片,裂叶三角状卵形或三角形。长3厘米~5厘米,无毛叶柄长12.5厘米,雄花序2个~3个,顶生,果序单生、下垂、长2厘米~5厘米,果序柄长1厘米~1.5厘米,甲苞中裂片三角形、稍短于侧裂片,小坚果具宽翅。木材纹理直,结构细,宜制作家具、矿柱以及一般建筑用材,是重要的乡土用材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器育苗技术 日光温棚 白桦 用材树种 三角形 落叶乔木 木材纹理 桦木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LF─5两性皮革加脂剂生产改进
15
作者 张云书 杜爱琴 《皮革化工》 1994年第3期13-14,共2页
主要阐述DLF-5两性皮革加脂剂在实际生产中的改进及一些体会,并提出了下一步开发的设想。
关键词 皮革加脂剂 乳液稳定性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