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的中国古道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杜煜瑶 申亚梅 +4 位作者 陶一舟 田庆伟 王宇凤 徐奕 张泰龙 《园林》 2024年第4期61-68,共8页
分析中国古道研究的主要内容、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中国合理规划和管理古道资源、促进中国古道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00-2022年中国古道研究的1631篇相关文... 分析中国古道研究的主要内容、现状特征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中国合理规划和管理古道资源、促进中国古道保护和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以CNKI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2000-2022年中国古道研究的1631篇相关文献进行了发文量、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等信息的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古道研究整体呈上升趋势,当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发表相关研究论文的作者和研究机构较多,但是相互之间合作较少、研究内容较为分散;(3)研究主要围绕遗产资源保护与利用、区域性保护体系构建、传统村落活化发展、旅游建设与管理等主题展开,茶马古道、丝绸古道、潇贺古道是该研究领域关注度较高的研究对象;(4)研究整体呈现出从“点”式保护到“面”式综合管理、从理论导向研究到案例导向实践、从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到乡村旅游建设管理的研究趋势。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结论:古道价值评估理论体系、古道线路网络与区域旅游圈构建等研究主题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热点。同时相关研究机构、研究作者还需根据自身优势加强交流合作,促进研究的深度广度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道 可视化分析 CITESPACE VOSview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茶主题公共空间景观感知与场所依恋影响机制——兼论身份认同的中介作用
2
作者 王宇凤 王津辉 杜煜瑶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2期76-79,共4页
为了构建乡村茶主题公共空间景观感知、身份认同与场所依恋的结构关系模型,验证身份认同的中介作用,厘清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和逻辑机制。本文以龙门秘境景区“石门村”为案例地,通过文献总结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构建场所依恋视角下的乡村... 为了构建乡村茶主题公共空间景观感知、身份认同与场所依恋的结构关系模型,验证身份认同的中介作用,厘清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和逻辑机制。本文以龙门秘境景区“石门村”为案例地,通过文献总结和主成分因子分析构建场所依恋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景观综合评价体系,使用AMOS软件,结合体系中因素层变量与场所依恋构建结构方程模型。466名乡村游憩者调研数据分析结果表明:(1)景观感知正向影响场所依恋;(2)景观感知正向影响自我认同和集体认同;(3)自我认同和集体认同均正向影响场所依恋;(4)自我认同和集体认同在景观感知和地方依恋之间的部分中介效应得到验证。因此,除了加强物质环境和景观功能建设,更要充分利用茶文化记忆相关资源要素,还需要加强地方茶文化身份形象建设,发挥“身份认同”在景观感知与场所依恋之间的中介作用,最终共同促进依恋情感的形成。此外,研究明晰了身份认同的中介作用,这丰富了与场所依恋相关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成果和影响机制理论成果,也为江浙地区乡村茶主题公共空间景观打造和乡村特色旅游的规划设计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公共空间 茶主题 景观感知 身份认同 场所依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下的美丽庭院创建路径探析--以台州蓬街镇镇东村庭院景观改造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鲍齐齐 蔡梦莎 +3 位作者 邢思懿 杜煜瑶 诸俊豪 施艺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9期42-46,51,共6页
由于美丽庭院的创建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一环,不仅能推动当前乡村经济发展,更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文化精神的功能。为此,阐述了乡村庭院景观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归纳总结了目前美丽乡村庭院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并通过... 由于美丽庭院的创建与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的重要一环,不仅能推动当前乡村经济发展,更具有保护生态环境和传承文化精神的功能。为此,阐述了乡村庭院景观的概念和构成要素,归纳总结了目前美丽乡村庭院景观营造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实际案例--浙江省台州市蓬街镇镇东村的庭院景观改造,提出了美丽庭院的创建路径:融入地域文化特色、提高庭院景观的利用率、深化校地合作模式以及实施过程优化。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庭院景观设计 美丽庭院 台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乡村景观评价研究进展
4
作者 田庆伟 杜煜瑶 +2 位作者 徐奕 王宇凤 严少君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3期75-80,86,共7页
采用文献计量学与主观内容解读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近年来乡村景观评价研究的主客体感知差异及其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1)主客体感知差异方面:居民与游客层面主要体现在文化认同差异、期望偏好差异和城乡过渡差异;居民与专家... 采用文献计量学与主观内容解读相结合的方式梳理了近年来乡村景观评价研究的主客体感知差异及其研究方法与技术的应用。结果表明:(1)主客体感知差异方面:居民与游客层面主要体现在文化认同差异、期望偏好差异和城乡过渡差异;居民与专家层面主要体现在评价标准不同和观察方式不同;(2)研究方法与技术方面:问卷调查法和半结构访谈是获取公众主观感知的主要方法,眼动追踪技术和三维技术用于获取景观感知的客观数据,李克特量表常用于主观感知数据的量化,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是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将主观感知评价与客观数据相结合,开发出综合居民、游客、专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评价方法有待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景观 景观评价 感知 利益相关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