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藏流体类型识别新方法
1
作者 杜焕福 王春伟 +4 位作者 徐明 韩军伟 张凤姣 陈心仪 杨旭东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12-518,共7页
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藏油气多期充注及运移调整,油气分布规律复杂,储集层流体类型识别难度大。为了准确识别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藏的流体类型,以钻井、录井及生产动态测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气相烃类数据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校正方法,提出... 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藏油气多期充注及运移调整,油气分布规律复杂,储集层流体类型识别难度大。为了准确识别顺北地区超深层油气藏的流体类型,以钻井、录井及生产动态测试资料为基础,建立了气相烃类数据主要影响因素的综合校正方法,提出了应用含油系数、含气系数与含水系数构建三维模型进行流体类型识别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基于灰色关联算法建立的钻时、钻头直径、钻井取心、钻井液密度、钻井液排量等气相烃类数据影响因素的综合校正方法,提高了气相烃类数据可对比性及准确性;依据典型气层中C_(1)含量与全烃含量接近,油层中重烃组分含量相对较高,水层中重烃组分含量相对较低的特点,用含油系数、含气系数与含水系数建立三维模型,可以准确判断超深层油气藏的流体类型,可为后期油气藏钻井及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顺北地区 超深层油气藏 流体类型 评价模型 气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清洁压裂液破胶液高效排驱规律及机制
2
作者 孙鑫 戴彩丽 +3 位作者 侯树刚 孙永鹏 杜焕福 王春伟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9-157,共9页
制备一种新型清洁压裂液,综合评价其油水界面张力、润湿调节能力及乳化性能,分析闷井时间对破胶液动态排驱效果的影响,通过高温高压核磁共振在线驱替试验探究其排驱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清洁压裂液破胶液排驱过程相比注水吞吐及滑... 制备一种新型清洁压裂液,综合评价其油水界面张力、润湿调节能力及乳化性能,分析闷井时间对破胶液动态排驱效果的影响,通过高温高压核磁共振在线驱替试验探究其排驱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清洁压裂液破胶液排驱过程相比注水吞吐及滑溜水降压率达84.9%,原油采出程度较注水吞吐提高1.9倍,较滑溜水提高4.3倍;闷井措施有助于提高原油排驱采出程度,相比于直接返排,原油采出程度增加22.6%~23.1%;当闷井时间超过8 h,原油采出程度随着闷井时间增加基本不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 清洁压裂液 破胶液 高效排驱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致密砂岩储集层分级评价
3
作者 王春伟 杨俊 +4 位作者 赵东睿 杜焕福 孙鑫 王晔磊 孟方华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8-56,共9页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砂岩储集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储集层评价标准及有利储集层分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资料为基础,通过矿物分析、核磁共振、毛细管压力实验、岩心驱替等,开展了侏... 准噶尔盆地永进—征沙村地区侏罗系超深层砂岩储集层致密且非均质性强,储集层评价标准及有利储集层分布不明确,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以测井、录井、岩心及试油资料为基础,通过矿物分析、核磁共振、毛细管压力实验、岩心驱替等,开展了侏罗系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明确了可动孔隙半径下限,并以流体可动孔隙度作为关键评价指标建立了分级评价标准。研究表明:研究区中—细粒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次生溶蚀孔及微裂缝,孔隙半径较小,为0.005~5.000μm,以毛细管压力实验曲线标定后不同驱替状态的核磁共振T_(2)谱确定了可动孔隙半径下限为0.100μm,进而明确了含油岩石的流体可动孔隙度。综合考虑岩电特征、孔隙类型及结构、含油性特征,结合典型井的产能特征,建立了研究区储集层分级评价标准,通过Ⅰ类、Ⅱ类和Ⅲ类储集层的分级评价,为后续油气田开发及井位部署提供了依据,对于该地区超深层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与邻区储集层评价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永进—征沙村地区 侏罗系 超深层 致密砂岩储集层 分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发展历程及应用现状——以济阳坳陷沙河街组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杜焕福 王春伟 +5 位作者 杨金莉 孙鑫 董佑桓 姚蒙蒙 都巾帅 陈存元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6-1013,共8页
陆相页岩油是我国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类型之一。文中以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分析化验结果及生产动态资料,总结了济阳坳陷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阐明了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的核心内容,梳理了录井评价技术在济阳坳陷页岩油开发中的... 陆相页岩油是我国常规油气的重要接替类型之一。文中以录井资料为基础,结合分析化验结果及生产动态资料,总结了济阳坳陷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的发展历程,阐明了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的核心内容,梳理了录井评价技术在济阳坳陷页岩油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结果表明:济阳坳陷页岩油录井评价技术经历传统录井评价技术、常规录井评价技术、综合录井评价技术及一体化录井评价技术4个发展阶段,其核心内容包含岩相精细识别与划分、烃源岩生油条件判定、储集空间识别与描述、原油赋存特性及含量分析、流体可动性综合分析、脆性分析及可压性评价、双甜点综合评价及表征等7个方面,主要应用于导眼井的靶窗优选、水平井的压裂选层评价及立体井网的空间产能差异化研究,后期向夯实录井评价技术基础、拓展录井评价技术体系、发展高端录井评价技术3个方向发展。该研究成果和认识对我国录井评价技术发展及页岩油开发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录井评价 应用现状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烃超压随钻预监测方法 被引量:7
5
作者 王志战 张炜 +1 位作者 杜焕福 陆黄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3-57,114,共5页
长期以来,对异常高压预监测的研究集中在欠压实成因上,认为烃类生成成因的异常高压是难以预监测,甚至是不可预监测的。为实现生烃超压的预监测,对生烃地层和欠压实地层的测录井参数响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并对烃类生成所产生的异常高压随... 长期以来,对异常高压预监测的研究集中在欠压实成因上,认为烃类生成成因的异常高压是难以预监测,甚至是不可预监测的。为实现生烃超压的预监测,对生烃地层和欠压实地层的测录井参数响应特征进行了对比,并对烃类生成所产生的异常高压随井深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烃地层在中子密度、声波时差、地层可钻性指数等方面的响应特征跟欠压实地层是一致的,且其生成的异常高压随井深增加也呈规律性变化;地层可钻性指数等方法所预监测的地层压力并不仅仅是欠压实成因的,也包括生烃增压的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二者贡献的区分方法及将地层可钻性指数与烃类体积响应参数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指数和BP神经网络2种超压预监测方法。该研究打破了生烃超压不可预监测的观点,有助于提高对异常高压的地质认识和随钻预监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欠压实烃类生成 异常高压 随钻预监测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低渗透岩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及水驱剩余油分布规律 被引量:9
6
作者 王春伟 韩淑乔 +5 位作者 杜焕福 杨勇 孙鑫 董佑桓 刘继水 边旭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3,共8页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 中国低渗油藏潜力巨大,受控于地下储层特性及开发技术水平,目前采出程度偏低。以东营凹陷H67块沙二段的低渗透岩性油藏为例,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分析化验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了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描述了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阐明了剩余油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低渗透油藏储层孔喉半径小,平面与层内非均质性强,主要体现在稳定展布的夹层及韵律砂层渗透性相差大,平面上砂体及物性展布有明显的方向性;受控于储层非均质性,低渗透岩性油藏注水开发中存在地层能量不足、单井日液量低及平面水驱不均衡等特点,水驱后剩余油储量丰度依然较大,剩余油主要富集在层内及平面储层厚度大、物性差的区域。以上成果及认识对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 岩性油藏 储层非均质性 注水开发 剩余油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页岩油水平井随钻定测录导一体化模式探索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春伟 杜焕福 +6 位作者 董佑桓 孙鑫 侯文辉 艾亚博 杜淑艳 刘桂华 柳启明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4-431,共8页
水平井是油藏开发实现少井高产、一井多靶、降本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水平井钻井提速提效。文中以地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剖析,梳理了... 水平井是油藏开发实现少井高产、一井多靶、降本提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条件复杂,不利于水平井钻井提速提效。文中以地震、测井、录井及分析化验资料为基础,通过对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藏地质特征剖析,梳理了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施工难点,从一体化组织运行、一体化协调施工及一体化支撑保障等方面阐述了泌阳凹陷定测录导一体化模式的探索及应用。研究表明:泌阳凹陷核三段页岩油层存在局部微构造及断层发育、地层倾角变化快等特点,同时其地震资料品质差。这些导致钻井施工中靶点预测及井眼轨迹调整难度大,影响随钻资料评价的准确性。通过优选定向系统、钻具组合及高效钻头,应用正反演结合测井数据及校正后的元素录井资料综合评价,实现了井眼轨迹优化着陆及长水平段持续追踪。随钻定测录导一体化模式在YYY1HF井进行了应用,提高了机械钻速,目的层钻遇率达100%,助力了区域页岩油水平井优快钻井,对于水平井优快钻井技术的发展及页岩油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水平井 定测录导一体化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便携式岩屑声波录井系统研制与测试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志战 朱祖扬 +3 位作者 李丰波 张元春 张卫 杜焕福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9-115,共7页
为了在钻井过程中实时测量所钻地层的声波速度,在研究岩屑声波录井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了高精度的便携式岩屑声波录井系统。设计岩屑声波录井系统时,采用了具有脉冲发生器和示波器功能的一体化电路,并研制了能够快速读取、存储波形数据的... 为了在钻井过程中实时测量所钻地层的声波速度,在研究岩屑声波录井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了高精度的便携式岩屑声波录井系统。设计岩屑声波录井系统时,采用了具有脉冲发生器和示波器功能的一体化电路,并研制了能够快速读取、存储波形数据的软件示波器;采用了超声波透射法,通过超声波探头发射1 MHz频率的超声波,测量声波穿过岩屑样品的纵波速度和横波速度。对该系统进行了实验室比对和实钻井偶极子声波测井比对测试,结果表明,声波速度测量精度大于98.0%、岩屑声波和电缆声波数据一致性大于80.0%。利用该系统不仅可以随钻监测地层异常压力,还可以实时评价岩石的脆性、可压性、可钻性和井壁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屑 声波录井系统 超声波 测量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页岩油甜点综合评价方法--以渤海湾盆地渤南洼陷为例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春伟 杜焕福 +3 位作者 孙鑫 戴彩丽 杨金莉 陈荣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8,共9页
国内页岩油以中国陆相沉积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且地质工程甜点评价要素多元,为页岩油甜点综合评价带来了困难。以渤海盆地渤南洼陷为例,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筛选出了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热解游离烃含量、... 国内页岩油以中国陆相沉积为主,地质条件复杂多变,且地质工程甜点评价要素多元,为页岩油甜点综合评价带来了困难。以渤海盆地渤南洼陷为例,基于灰色关联理论,筛选出了页岩厚度、总有机碳含量、镜质体反射率、孔隙度、热解游离烃含量、原油密度、原油黏度、地层压力和脆性指数等9个评价指标,分析了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优化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了综合评价指数,实现了页岩油甜点的综合性、定量化精准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渤南洼陷页岩油综合评价指数高值主要分布于XYS9—Y182—Y187井区、Y283井区南部及L42井区周围,整体向南、向北综合评价指数逐渐降低,综合评价指数与单井产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够较好地匹配渤南洼陷页岩油单井产量;BYP5井综合评价指数自上而下整体减小,与示踪剂监测的产量贡献率趋势一致,两者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页岩油水平井完井后,通过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可以及时、准确地评价水平段的甜点段,指导页岩油水平井压裂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甜点 灰色关联理论 综合评价 渤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页岩油水两相渗流特性的油井产能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孙鑫 刘礼军 +3 位作者 侯树刚 戴彩丽 杜焕福 王春伟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7-172,共6页
页岩孔隙结构及固液相互作用复杂,其微观渗流特性加大了页岩油产能预测的难度。为准确评价体积压裂后多尺度孔隙结构发育的页岩油藏产能,基于页岩储层油水两相相渗计算方法和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考虑页岩真实孔隙结构作用下的微观油水... 页岩孔隙结构及固液相互作用复杂,其微观渗流特性加大了页岩油产能预测的难度。为准确评价体积压裂后多尺度孔隙结构发育的页岩油藏产能,基于页岩储层油水两相相渗计算方法和嵌入式离散裂缝模型,考虑页岩真实孔隙结构作用下的微观油水两相渗流特性,形成了考虑页岩体积压裂页岩油藏产能的数值模拟方法。基于页岩储层孔径分布计算油水相渗曲线,结合页岩油藏压裂/生产流程,开展了页岩油藏压裂液空间分布以及油井产能评价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孔径分布下的页岩油水两相相渗曲线存在差异,压裂液主要分布在压裂裂缝、与其相连的天然裂缝以及其周边基质中,在闷井过程中裂缝内压裂液逐渐渗吸进入基质并置换基质中原油,经体积压裂可实现改造区域的整体动用。研究结果可以从微观油水两相渗流特性与宏观产能评价角度为页岩油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藏 水力压裂 油水相渗 压裂液分布 油井产能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页岩油录井重点发展领域与技术体系构建 被引量:9
11
作者 王志战 杜焕福 +1 位作者 李香美 牛强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5-162,共8页
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刚起步,而录井作为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纽带,其重点发展领域尚不明确,没有建立系统的采集与评价技术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页岩油录井技术的发展与录井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页岩油录井技术现状... 我国陆相页岩油勘探开发刚起步,而录井作为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纽带,其重点发展领域尚不明确,没有建立系统的采集与评价技术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页岩油录井技术的发展与录井作用的充分发挥。为此,在系统分析国内外页岩油录井技术现状与页岩油地质工程一体化需求的基础上,从矿物组分定量分析与有利岩相随钻识别、储集性与含油性评价、可动性评价、可压性评价等4个方面深入分析了录井评价的内容、难点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应重点发展漫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DRIFTS)、钻井液含油性核磁共振在线录井与岩样T1–T2二维核磁共振录井、录井岩石力学3个领域。在此基础上,根据针对性、有效性、经济性的原则,分中低成熟度、中高成熟度2种类型,建立了基于储集性、含油性、可动性、可压性、可钻性评价的录井技术体系,以期促进页岩油录井技术的进步和指导生产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页岩油 中高成熟度 录井 核磁共振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