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硫化物隐伏矿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
1
作者 王强 程志中 +4 位作者 颜廷杰 林成贵 杜泽忠 袁慧香 李晓蕾 《地学前缘》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2-321,共20页
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找矿勘查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含硫气体的高活动性和反应性、测试结果低重现性、分析测试高成本等缺点,含硫气体未能大规模应用于隐伏矿勘查。矿产勘查由近地表易发现矿转向隐伏矿以及便携式经济、高效和... 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在找矿勘查中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含硫气体的高活动性和反应性、测试结果低重现性、分析测试高成本等缺点,含硫气体未能大规模应用于隐伏矿勘查。矿产勘查由近地表易发现矿转向隐伏矿以及便携式经济、高效和实时气体测量设备的成功研发,为气体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体系的完善升级和推广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本文重点梳理了富硫化物隐伏矿气体地球化学测量研究进展、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动力学平衡模拟、矿物(矿石)风化实验和矿区实例研究表明,富硫化物隐伏矿上方土壤中气体地球化学异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如矿体矿物组成、盖层特征、微生物作用、地球化学景观类型和含硫气体物理化学特征等。在土壤覆盖区可采用便携式多组分气体测量仪实现现场实时测量,若隐伏矿直接被运积层覆盖,则含硫气体异常与隐伏矿倾向于具有垂向对应关系。在基岩出露区则可采用岩石热解吸的方式测量含硫气体。隐伏矿与含硫气体异常的空间关系取决于断层和裂隙等渗透性通道的发育情况。案例研究统计表明,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不仅适用于半干旱-干旱地区,在半湿润-湿润地区也具有一定潜力。未来研究主要聚焦含硫气体在表生环境中的形成演化过程(查明主控因素)、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尤其是半湿润-湿润气候区)含硫气体地球化学测量有效性以及便携式土壤气体测量设备小型化和智能化升级改造3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勘查 覆盖区 隐伏矿 土壤气 含硫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拉木由塔锑(金)矿床S、Pb同位素组成及指示意义 被引量:25
2
作者 杜泽忠 顾雪祥 +4 位作者 李关清 章永梅 程文斌 景亮兵 张兴国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53-860,共8页
西藏拉木由塔锑(金)矿床位于藏南Sb-Au成矿带东段,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遮拉组地层与辉绿(玢)岩脉接触带上。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并通过与区域成矿带中典型矿床硫、铅同位素组... 西藏拉木由塔锑(金)矿床位于藏南Sb-Au成矿带东段,矿(化)体主要赋存于中侏罗统遮拉组地层与辉绿(玢)岩脉接触带上。在分析该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矿石硫、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并通过与区域成矿带中典型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的对比分析,探讨了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研究表明矿石硫化物的硫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窄,成矿热液δ34SΣS在0值附近,与藏南Sb-Au成矿带中典型矿床的δ34S值相似,反映其来源与岩浆硫密切相关。矿石铅同位素组成变化范围较大,为异常铅,且构成了铅二次等时线,求得放射性成因铅源区年龄为1 638 Ma,反演了矿石铅的两阶段演化过程,推断其来源于上地壳古陆结晶基底,该研究成果能为藏南特提斯喜马拉雅锑金成矿带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锑(金)矿床 拉木由塔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谢家沟金矿热液蚀变作用过程的元素迁移规律 被引量:10
3
作者 杜泽忠 程志中 +5 位作者 姚晓峰 于晓飞 陈辉 李少华 鲍兴隆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37-1152,共16页
谢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西北焦家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之间。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与室内研究,查明了谢家沟金矿床的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带,系统采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Isocon方法分析探讨了热液蚀变过程中... 谢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西北焦家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之间。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观测与室内研究,查明了谢家沟金矿床的蚀变类型及空间分带,系统采集不同蚀变类型的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运用Isocon方法分析探讨了热液蚀变过程中的元素迁移规律及其对成矿流体性质、矿质沉淀的制约。蚀变从中心到两侧分别为含陡立石英脉的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绢英岩化、钾长石化;从早到晚依次为钾长石化、黄铁绢英岩化、含陡立石英脉的黄铁绢英岩化。钾长石化蚀变表现为钾长石和黑云母分别交代玲珑黑云母花岗岩中的斜长石和角闪石,K明显的迁入,Si轻微迁入,Ca、Mg为迁出,Fe轻微迁出。黄铁绢英岩化蚀变叠加于钾长石化蚀变之上,主要表现为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等矿物在含H+、HS-溶液中失稳,被绢云母、石英替代,Fe、Mg、Ca为迁入,K、Na、Si表现为元素迁出。从钾长石化阶段到黄铁绢英岩化阶段,流体从碱性转变为酸性;Au迁移形式也逐渐由氯的络合物转化为硫氢络合物。随着成矿流体的不断演化,成矿流体与围岩不断反应,含矿热液化学性质不断变化促进了金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家沟 金矿 围岩蚀变 Isocon方法 元素迁移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折腰山矿床含铁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杜泽忠 叶天竺 +6 位作者 庞振山 吕志成 梁婉娟 甄世军 张志辉 李永胜 甄世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4-932,共9页
折腰山矿区含铁硅质岩赋存于含矿岩系与上部岩系间的沉积间断界面。含铁硅质岩矿物主要由细晶石英和赤铁矿组成,二者含量占90%以上,含少量的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等。该含铁硅质岩具有低的TiO2、A12O3和高的成矿元素(Fe、Cu、Pb、Zn)... 折腰山矿区含铁硅质岩赋存于含矿岩系与上部岩系间的沉积间断界面。含铁硅质岩矿物主要由细晶石英和赤铁矿组成,二者含量占90%以上,含少量的绢云母、钠长石、绿泥石等。该含铁硅质岩具有低的TiO2、A12O3和高的成矿元素(Fe、Cu、Pb、Zn)含量特征。Al/(Al+Fe+Mn)值具有热水沉积岩特征。在Fe-Mn-Al三角图解、Fe-Mn-(Cu+Co+Ni)×10三角图解和Zr-Cr图解中,该区含铁硅质岩均落在热水沉积岩区域中,含铁硅质岩的稀土元素总量很低,其北美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为右倾曲线,具有弱的负Eu异常或正Eu异常和负Ce异常。部分样品MnO/TiO2值偏小,U/Th值偏大,Al2O3含量较高,出现负Eu异常,表明该矿区含铁硅质岩也有正常沉积硅质岩成分的加入。结合含铁硅质岩的地质产状、含矿岩系(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和含矿石英的稀土元素特征,认为含铁硅质岩的物源主要为石英角斑质凝灰岩,属于与火山作用有关的非生物成因类型,是该铜多金属矿田重要的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铁硅质岩 地球化学特征 铜多金属矿田 折腰山矿床 甘肃白银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谢家沟金矿床蚀变钾长石^40Ar-^39Ar年龄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杜泽忠 程志中 +4 位作者 姚晓峰 于晓飞 孙海瑞 鲍兴隆 李少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70-1581,共12页
谢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西北焦家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之间。在系统观察坑道各类蚀变现象的基础上,发现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可见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基于蚀变的叠加和穿插关系查明了不同阶段的主要热液... 谢家沟金矿床位于胶西北焦家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之间。在系统观察坑道各类蚀变现象的基础上,发现围岩蚀变主要有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其次可见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等;基于蚀变的叠加和穿插关系查明了不同阶段的主要热液作用记录,从早到晚依次为钾长石化、黄铁绢英岩化、陡立石英硫化物细脉;蚀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带现象,从中心到两侧分别为陡立石英硫化物细脉带、黄铁绢英岩化带、钾长石化带。本次研究对蚀变钾长石开展了^40Ar-^39Ar精细测年工作,获得的坪年龄为(112.79±0.62)Ma(MSWD=5.76),与等时线年龄((115.56±1.72)Ma(MSWD=4.59))一致,限定了谢家沟金矿床的钾化蚀变年龄,与胶东地区获得的金成矿事件年龄相近,说明谢家沟金矿床与胶东地区金矿床是在同一成矿-热事件下形成的。结合区域岩浆演化特征,胶东地区在郭家岭岩体形成之后、在(120±10)Ma还存在一期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家沟金矿 蚀变钾长石 ^40AR-^39AR年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因:来自原位S、Pb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的约束 被引量:7
6
作者 杜泽忠 于晓飞 +2 位作者 孙海瑞 杜轶伦 康凯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13-1829,共17页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甘肃北山地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第Ⅰ成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第Ⅱ成矿阶段)两个阶段;进一步将黄铁矿划分... 甘肃花牛山铅锌银矿床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的甘肃北山地区。本文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的基础上,将花牛山铅锌银矿床成矿阶段划分为石英-毒砂-黄铁矿(第Ⅰ成矿阶段)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第Ⅱ成矿阶段)两个阶段;进一步将黄铁矿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第一种类型的胶状黄铁矿(Py0)、第二种类型的热液叠加交代特征的黄铁矿(PyⅠ)及第三种类型的热液黄铁矿(PyⅡ)。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硫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从早到晚硫化物δ^(34)S值呈递增的规律,具有逐渐向岩浆硫演化的趋势;胶状黄铁矿δ^(34)S值为-9.37‰~-8.10‰,具有沉积(生物成因)硫的特征;成矿第Ⅰ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9.03‰~-7.03‰,成矿第Ⅱ阶段硫化物δ^(34)S值为-5.77‰~-4.88‰,成矿阶段具有沉积硫与岩浆硫混合来源的特征。黄铁矿、磁黄铁矿的原位铅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硫化物的206Pb/^(204)Pb值、^(207)Pb/^(204)Pb值、^(208)Pb/^(204)Pb值以及μ、ω等铅同位素特征值组成范围较窄,铅源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壳幔混合来源,且与壳幔混合来源的晚三叠世花岗岩中长石铅及其控制的矽卡岩型金矿硫化物铅同位素组成类似。黄铁矿原位微量元素研究表明,胶状黄铁矿(Py0)Co/Ni和S/Se比值分别为0.004~0.34和3.43×10^(4)~34.84×10^(4),Se含量为1.558×10^(-6)~15.82×10^(-6),表现为沉积成因黄铁矿的特征。具有热液叠加交代特征PyⅠ的Co/Ni和S/Se比值分别为0.05~3.38、0.05×10^(4)~5.38×10^(4),Se含量为10.09×10^(-6)~1070×10^(-6),数值分布范围广,总体上有别于沉积成因黄铁矿,类似于热液成因黄铁矿的特征。热液黄铁矿(PyⅡ)的Co/Ni和S/Se比值分别为0.60-68.88、1.46×10^(4)~9.15×10^(4),Se含量为5.938×10^(-6)-35.91×10^(-6),表现为热液成因的特征。综上研究,认为花牛山矿床经历了南华纪-震旦纪沉积胶状黄铁矿形成期和晚三叠世岩浆热液成矿期,胶状黄铁矿在成矿过程中提供了部分硫,成矿金属物质主要来自晚三叠世岩浆成矿热液,并认为矿床成因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牛山 铅锌银矿 原位S-Pb同位素 微量元素 矿床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额济纳旗老硐沟金矿床地质特征 被引量:8
7
作者 杜泽忠 于晓飞 李永胜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96-997,共2页
老硐沟金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甘蒙交界,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管辖。该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盘陀山微陆块。区域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马鬃山地层... 老硐沟金矿床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地处甘蒙交界,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东风镇管辖。该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盘陀山微陆块。区域地层属塔里木-南疆地层大区,中南天山-北山地层区,马鬃山地层小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地质特征 塔里木板块 内蒙古额济纳旗 东风镇 自治区西部 大地构造 蓟县系 南天山 青白口系 二长花岗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小铁山铅锌多金属矿床重晶石特征及找矿意义 被引量:2
8
作者 杜泽忠 梁婉娟 +3 位作者 甄世军 李永胜 张志辉 甄世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03-1004,共2页
1产出特征重晶石产出形态主要有两种,一为重晶石脉,往往分布于块状硫化物矿带的顶部(图1),其中脉状重晶石被称之为重晶石岩,普遍含有浸染状硫化物或被硫化物细脉穿插(图2A),而细脉状重晶石与石英、绿泥石密切共生,组成石英绿泥石重晶石... 1产出特征重晶石产出形态主要有两种,一为重晶石脉,往往分布于块状硫化物矿带的顶部(图1),其中脉状重晶石被称之为重晶石岩,普遍含有浸染状硫化物或被硫化物细脉穿插(图2A),而细脉状重晶石与石英、绿泥石密切共生,组成石英绿泥石重晶石片岩(图2B)。另一种为充填于黄铁矿粒间的重晶石,部分呈细脉状与稠密浸染状黄铁矿组成条带状结构(图2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山 黄铁矿 矿床 铁矿物 矿藏 重晶石 硫酸盐矿物 找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锑-金矿带成矿规律初步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杜泽忠 李关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764-765,共2页
1概况本成矿带主要指介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与藏南拆离系主拆离面(STDS)之间的特提斯喜马拉雅的部分,西起噶尔经定日东至隆子,总体呈EW向展布,长约2000km,东宽西窄,北邻冈底斯岩浆成矿带,南为高喜马拉雅地体,隶属于特提斯成矿域—... 1概况本成矿带主要指介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与藏南拆离系主拆离面(STDS)之间的特提斯喜马拉雅的部分,西起噶尔经定日东至隆子,总体呈EW向展布,长约2000km,东宽西窄,北邻冈底斯岩浆成矿带,南为高喜马拉雅地体,隶属于特提斯成矿域—喜马拉雅成矿省—喜马拉雅AuSbFe白云母成矿带—北喜马拉雅(大陆边缘)AuSb白云母成矿亚带,为青藏高原最具特色和最重要的锑-金成矿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矿床 岩浆成矿带 成矿规律 特提斯喜马拉雅 变质核杂岩 北喜马拉雅 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藏南拆离系 高喜马拉雅 白云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白银厂铜多金属矿田折腰山矿床下盘脉状矿体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泽忠 叶天竺 +6 位作者 庞振山 吕志成 梁婉娟 甄世军 张志辉 李永胜 甄世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45-153,共9页
甘肃白银厂矿田位于祁连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省东部,矿体主要赋存于早-中寒武世石英角斑岩-细碧岩组合中。本文主要对折腰山矿床下盘脉状矿体成矿流体进行研究,分析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流体来源,探讨其成矿机制。含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 甘肃白银厂矿田位于祁连山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省东部,矿体主要赋存于早-中寒武世石英角斑岩-细碧岩组合中。本文主要对折腰山矿床下盘脉状矿体成矿流体进行研究,分析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流体来源,探讨其成矿机制。含矿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和显微测温结果表明,包裹体类型主要有液体包裹体、气体包裹体、纯气体包裹体、含 CO2三相包裹体、纯 CO2包裹体。第Ⅰ阶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01~413℃,盐度为1.43%~13.40%;第Ⅱ阶段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17~428℃,盐度为1.91%~11.93%(NaCl,wt)。包裹体成分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气相成分主要为 H2O,次为 CH4和 CO2,阳离子主要为 Na+,阴离子主要为 Cl-,说明成矿流体为 H2O-NaCl-CO2-CH4体系。该矿床下盘脉状矿体的流体为岩浆流体与加热海水的混合流体,引起矿质沉淀的机制为混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特征 铜多金属 折腰山矿床 白银厂 甘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南拉木由塔锑(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11
作者 杜泽忠 顾雪祥 +3 位作者 李关清 张志辉 李永胜 甄世民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436-437,共2页
拉木由塔锑(金)矿床隶属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区卓木乡,位于错那县北65 km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中东部康马-隆子褶冲带库曲-卡达褶断束。本文拟在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床的C、H、O、S、Pb等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 拉木由塔锑(金)矿床隶属西藏自治区错那县区卓木乡,位于错那县北65 km处,特提斯喜马拉雅地块中东部康马-隆子褶冲带库曲-卡达褶断束。本文拟在区域地质、矿床地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矿床的C、H、O、S、Pb等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对矿床的成因和成矿过程进行探讨。1成矿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北喜马拉雅板片洛扎生长断裂的北侧。北喜马拉雅(特提斯喜马拉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藏南 拉木 错那县 喜马拉雅地块 成矿地质背景 流体包裹体 成矿过程 特提斯 拉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的一些探讨 被引量:29
12
作者 甄世民 祝新友 +4 位作者 李永胜 杜泽忠 巩小栋 公凡影 齐钒宇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7-379,共13页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由于其储量大、开发早,在成矿规律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驱动机制、成矿金属的迁移机制和沉淀富集机制、成矿时代、成矿模式等。文章在总... 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是全球最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之一,由于其储量大、开发早,在成矿规律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如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的驱动机制、成矿金属的迁移机制和沉淀富集机制、成矿时代、成矿模式等。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从含矿建造和区域盆地卤水活动两个方面对MVT矿床的成矿规律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综合研究,厘定了MVT矿床的含矿建造,主要包括特定的含矿岩性组合、盆地中的红层、生烃层等,分析了区域盆地卤水活动对MVT矿床的制约,主要包括区域白云石化与MVT铅锌矿床的空间分布关系、与MVT铅锌矿床常伴生的其他类型矿床,并对MVT铅锌矿床的成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最后,认为特定的岩性组合(特别是砂岩、碳酸盐岩、泥页岩组合)、含矿岩系下部碎屑岩的褪色蚀变、区域红层盆地的广泛发育、生烃盆地的边缘、区域白云石化的前锋地带等,是MVT矿床及其伴生矿床找矿勘探的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MVT型铅锌矿 含矿建造 岩性组合 盆地卤水 白云石化 成矿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S、Pb、H、O同位素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被引量:34
13
作者 李永胜 吕志成 +2 位作者 严光生 甄世民 杜泽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2-81,共10页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其产出的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S、Pb、H和O同位素分析,并从成矿系统中"源"的角度对其...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中国近年来发现的特大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之一,其产出的环境和形成机理为国内外矿床学家所关注。对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中代表性岩(矿)石样品进行了S、Pb、H和O同位素分析,并从成矿系统中"源"的角度对其变化规律和成因意义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甲玛铜多金属矿床的围岩和矿石中δ34S值变化于-4.9‰~0.5‰,在硫同位素直方图上呈塔式分布,成矿热液δ34SΣS在0值附近,与矿区内斑岩体的δ34S组成(-0.2‰~-0.7‰)十分接近。表明了矿石中硫的来源单一,主要来源于岩浆。矿石铅同位素变化范围较大,明显分为两组:第一组样品富放射性成因铅,其206 Pb/204 Pb变化范围为18.603~18.752,207Pb/204Pb变化范围为15.610~15.686,208 Pb/204 Pb变化范围为38.910~39.135;第二组样品具有低放射性成因铅特征,其206 Pb/204 Pb变化范围为18.130~18.270,207 Pb/204 Pb变化范围为15.470~15.480,208Pb/204Pb变化范围为38.140~38.850。各同位素比值相对稳定,变化范围较小。将含矿斑岩的岩石铅与矿石铅进行综合投图,两种类型的铅并非单阶段正常铅,而是混合铅,有放射性成因铅的加入。可能存在不同的源区或在演化过程中有不同源区物质的混入。氢氧同位素研究结果显示,氢同位素的来源主要为深部的花岗岩体,而氧同位素由于后期大气降水增多、水/岩比值升高,导致含矿石英脉中δ18 OH2O降低。因此推断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流体早期以深源流体为主,随着成矿过程的演化,大气降水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组成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流体来源 成矿系统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仙人岩与金矿床有关的二长岩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21
14
作者 甄世民 祝新友 +6 位作者 李永胜 杜泽忠 公凡影 巩小栋 齐钒宇 贾德龙 王璐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40-1756,共17页
仙人岩岩体位于湖南水口山矿田的南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均见有不同程度的金、铜、钼、锌等矿化,反映出岩体与成矿存在着内在联系。二长岩中锆石的LA-MC-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其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56.09±0.46)Ma(MSWD=1.4),... 仙人岩岩体位于湖南水口山矿田的南部。岩体内外接触带上均见有不同程度的金、铜、钼、锌等矿化,反映出岩体与成矿存在着内在联系。二长岩中锆石的LA-MC-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其U-Pb加权平均年龄值为(156.09±0.46)Ma(MSWD=1.4),显示为燕山早期侵位。锆石Lu-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176 Hf/177 Hf值为0.282 243~0.282 904,εHf(t)值为-15.55~7.87,峰值在-10左右,Hf同位素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703~2 188Ma,峰值在1 800Ma左右,指示岩浆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仙人岩岩体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基底的重熔,是在中晚侏罗世地壳拉张减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另外,对比分析了仙人岩岩体与水口山岩体的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前者分异演化程度相对较弱,这可能是其不利于形成同类矿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仙人岩 二长岩 锆石U-PB定年 HF同位素 地质意义 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整装勘查区成矿系统研究与矿产勘查新进展 被引量:18
15
作者 于晓飞 吕志成 +7 位作者 孙海瑞 李永胜 袁慧香 杜泽忠 公凡影 吕鑫 杜轶伦 王春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61-1288,共28页
全国先后共设置了141个整装勘查区,分布在26个重点成矿区带,位于古亚洲、滨太平洋、特提斯三大成矿域。整装勘查区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复杂多样。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对全国典型整装勘查区开展了研究与梳理,按构造动力体... 全国先后共设置了141个整装勘查区,分布在26个重点成矿区带,位于古亚洲、滨太平洋、特提斯三大成矿域。整装勘查区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矿床类型复杂多样。运用成矿系统理论,对全国典型整装勘查区开展了研究与梳理,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出3类成矿系统,按照成矿机制划分出4类成矿系统,并划分(厘定)出24个成矿系统亚系统。根据上述成矿系统研究成果,重新划分出14个成矿系列、34个矿床式,建立了典型矿床的结构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15个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归纳总结整装勘查区成矿系统,建立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运用缺位找矿思维,调整整装勘查区区域矿产勘查工作部署,开展新矿种、新类型、新区域、新层位勘查找矿,取得了重要进展与成果,丰富了成矿系统和勘查区找矿预测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装勘查区 成矿系统 成矿系统空间结构模型 找矿突破 勘查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柳园地区早二叠世正长花岗斑岩脉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背景的指示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海瑞 吕志成 +4 位作者 于晓飞 李永胜 杜泽忠 吕鑫 公凡影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33-1449,共17页
甘肃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是诠释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柳园地区位于甘肃北山南带,区内脉岩发育,这些岩脉的研究可以为阐释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背景提供更多证据。基于此,本文... 甘肃北山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是诠释中亚造山带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之一,长期以来受到地质学界的广泛关注。柳园地区位于甘肃北山南带,区内脉岩发育,这些岩脉的研究可以为阐释北山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背景提供更多证据。基于此,本文选取位于甘肃柳园地区的正长花岗斑岩脉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分析显示,岩脉侵位于早二叠世((288.5±1.4)Ma)。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正长花岗斑岩脉的SiO2和全碱质量分数较高,Fe、Mg、Ca、Al和P质量分数较低,Rb、Th、U和Pb相对富集,Ba、Nb、La、Ce、Sr和Ti等元素相对亏损,Eu负异常显著,具有较高的Rb/Sr值和较低的K/Rb值及锆石饱和温度(730~844℃,集中于740℃左右),显示该岩脉为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并具有俯冲带岩浆活动的地球化学特征。正长花岗斑岩脉具有较低的Zr/Hf值(18.42~28.01,平均值为22.37)和Th/U值(3.82~7.99,平均值为5.34),与平均地壳组分接近,锆石εHf(t)值为2.94~9.66,平均值为5.72,TDM2值为955~611 Ma,指示源区主体为新元古代地壳的部分熔融,并存在幔源物质加入。根据构造判别图解并结合前人关于二叠纪区域构造变形、盆地沉积物源、岩浆演化等方面的研究结果,笔者认为该正长花岗斑岩脉形成于俯冲作用过程中的局部伸展环境,并认为北山地区增生造山事件至少持续到早二叠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长花岗斑岩脉 高分异Ⅰ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 早二叠世 北山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赛什塘铜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鹏 严光生 +8 位作者 祝新友 张忠义 王艳丽 程细音 李永胜 甄世民 杜泽忠 贾德龙 巩小栋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80-593,共14页
对青海赛什塘铜矿床内与成矿有关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透辉石及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早期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 对青海赛什塘铜矿床内与成矿有关的矽卡岩中石榴子石、透辉石及硫化物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显微测温学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等的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包裹体有富液相、富气相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3种类型;早期矽卡岩阶段均一温度436~562℃,盐度为34 wt%~45wt%NaCl eqv.,代表了高温、高盐度岩浆流体;退变质阶段均一温度322~419℃,盐度为15wt%~39 wt%NaCl eqv.;硫化物阶段均一温度235~366℃,盐度5wt%~36wt%NaCl eqv.。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包裹体中气相成分以CH4、H2S、CO2和H2O为主。成矿流体属于中高温、高盐度的NaCl-H2O-CO2-CH4体系,在290~360℃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导致大量的金属硫化物沉淀,成矿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导致铜矿床形成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沸腾作用 矽卡岩铜矿床 赛什塘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水口山铅锌金银矿田典型矿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永胜 巩小栋 +3 位作者 祝新友 甄世民 杜泽忠 公凡影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219-220,共2页
湖南省水口山铅锌金银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是一个驰名中外的老矿山,始建于19世纪末期,已有100多年的开采历史,曾以富产铅锌而著称于世,享有'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摇篮'之美誉,是中国重要的铅锌、贵金属生... 湖南省水口山铅锌金银矿田位于南岭成矿带中段北缘,是一个驰名中外的老矿山,始建于19世纪末期,已有100多年的开采历史,曾以富产铅锌而著称于世,享有'世界铅都'、'中国铅锌工业摇篮'之美誉,是中国重要的铅锌、贵金属生产基地,曾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过重要贡献。很多学者将康家湾矿床定为大型中温热液交代型矿床,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西南方向的花岗闪长岩体,然后还有一些学者通过对同位素及含矿硅化角砾岩的研究,提出康家湾矿床为地层提供成矿物质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 矿田 铅锌金银矿床 金银矿 典型矿床 铅锌金矿床 康家湾矿 水口山 倒转背斜 黄铁矿 铁矿物 金属硫化物 闪锌矿 硫化矿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柳园地区晚三叠世辉绿岩脉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及其对北山造山带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指示 被引量:10
19
作者 孙海瑞 吕志成 +5 位作者 于晓飞 李永胜 杜泽忠 吕鑫 杜轶伦 公凡影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55-1768,共14页
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的北山地区,不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三叠纪多金属成矿带,也是诠释中亚造山带南缘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甘肃柳园地区位于北山南带,区内缺失三叠纪沉积记录,花岗质复式岩体和中酸性岩脉十分发育,基性岩脉也... 位于中亚造山带中段南缘的北山地区,不仅是我国北方重要的三叠纪多金属成矿带,也是诠释中亚造山带南缘早中生代构造演化的关键区域。甘肃柳园地区位于北山南带,区内缺失三叠纪沉积记录,花岗质复式岩体和中酸性岩脉十分发育,基性岩脉也有分布,从而为探究北山早中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条件。基于此,本文对甘肃柳园地区晚三叠世辉绿岩脉开展了系统的锆石U-Pb-Hf同位素和全岩主量、微量元素分析。LA-ICPMS锆石U-Pb分析显示,辉绿岩形成于227.5±1.4Ma,年代为晚三叠世。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辉绿岩具有高Mg#(65~70)、较高Ni含量(110×10^-6~157×10^-6)、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La/Y)N为1.42~1.94)、无或弱Eu正异常、强烈亏损Nb、Ta和Zr、Hf弱富集的特征。较高的(Th/Nb)N(>1)和较低的Nb/La(<1)比值,稳定的La/Nb和Th/Nb比值说明其岩浆侵位过程中壳源物质的混染不强;而较高的Th/Yb比值,较低的Th/U和La/Nb比值说明源区存在一定俯冲物质的参与;此外,较低的Nb/Yb、Th/U,明显的Nb和Ta负异常,平坦的HREE配分形式排除了来自OIB类似岩浆源区的可能;而较低的Nb/Yb比值及较高的εHf(t)值(平均值为1.08)说明镁铁质岩浆主要来自亏损的软流圈地幔。因此,该辉绿岩更可能源于受俯冲作用改造的亏损软流圈地幔的部分熔融,此幔源熔体在上升过程中与大陆岩石圈发生相互作用,导致少量壳源物质的混染。结合区内二叠纪基性-超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本文认为辉绿岩岩浆源区受到先前俯冲物质的混染,辉绿岩形成于晚三叠世软流圈上隆的岩石圈伸展构造背景。在系统分析前人关于柳园地区早二叠至晚三叠世中酸性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锆石Hf同位素数据后,本文发现:自~280Ma至~220Ma,北山南部中-酸性侵入岩锆石εHf(t)值具有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而同期基性-超基性岩锆石εHf(t)值主要呈逐渐降低走势。结合前人关于二叠纪至三叠纪区域构造变形、盆地沉积物源、岩浆演化和成矿作用等研究,本文认为Hf同位素的上述变化与北山南部构造演化有关,指示该区的碰撞造山可能持续到早-中三叠世,并在晚三叠世进入造山后伸展环境。该认识进一步完善了北山地区自晚古生代至早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绿岩脉 三叠纪 构造背景 北山造山带 中亚造山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三佛山花岗岩的成因:成岩物理化学条件、锆石U-Pb年代学及Sr-Nd同位素约束 被引量:29
20
作者 李增达 于晓飞 +4 位作者 王全明 杜泽忠 曹强 师明元 王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7-468,共22页
三佛山花岗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其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学特征及准确的侵位年龄仍缺乏系统研究,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关系尚不明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约束其成因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角闪石全Al压力计、黑云母Ti温度计,角闪石... 三佛山花岗岩出露于华北克拉通东缘,其成岩物理化学条件、矿物学特征及准确的侵位年龄仍缺乏系统研究,暗色微粒包体与寄主岩石关系尚不明确,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对于约束其成因至关重要。本文利用角闪石全Al压力计、黑云母Ti温度计,角闪石-黑云母矿物对温压计及全岩主、微量和锆石U-Pb年龄数据,限定了三佛山花岗岩岩石类型、侵位时代及成岩物理化学条件。此外,测试并收集了大量胶东地区早白垩世侵入体的Sr-Nd及锆石Hf-O同位素数据,综合此次矿物化学研究的新认识,探讨了三佛山花岗岩的岩浆源区和岩石成因。通过角闪石全Al压力计及角闪石-黑云母压力计得到其就位压力2.20kbar;采用角闪石全Al温度计、黑云母Ti温度计,得到的结晶温度为730~680℃。LA-ICP-MS U-Pb测试结果表明三佛山花岗岩侵位于119.6~114.2Ma。根据其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上年代学、Sr-Nd-Hf同位素研究成果,判定其为I型花岗岩,发育的暗色微粒包体及基性脉岩也应该是同时期的产物,并且局部可能存在岩浆混合作用。花岗岩属富钾-钙碱性花岗岩类(KCG),为挤压造山转变成伸展构造背景下的产物;其较高的初始Sr同位素比值和比较低的ε_(Nd)(t)值,全岩Nd两阶段模式年龄t_(2DM)(2447~2143Ma)等均指示源区主体为重熔的古元古代华南板块中下地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佛山 物理化学条件 年代学 地球化学 花岗岩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