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对沙地农田土壤蓄水保肥和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王雪姣 柴雅心 +4 位作者 杜晨璐 唐海洋 焦硕 韦革宏 王红雷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2-110,共9页
膨润土、秸秆及沙蒿胶等常以单独施用的方式用于沙化土壤改良。制备和探索以膨润土、秸秆及沙蒿胶为基料的复合功能材料改土培肥效能,可为沙地土壤综合改良提供新途径。选择毛乌素沙地马铃薯农田,通过开展为期90 d的控制试验,解析了3种... 膨润土、秸秆及沙蒿胶等常以单独施用的方式用于沙化土壤改良。制备和探索以膨润土、秸秆及沙蒿胶为基料的复合功能材料改土培肥效能,可为沙地土壤综合改良提供新途径。选择毛乌素沙地马铃薯农田,通过开展为期90 d的控制试验,解析了3种材料配比(C1:膨润土∶秸秆∶沙蒿胶=0.5∶1∶0.4、C2:膨润土∶秸秆∶沙蒿胶=1∶1∶0.4、C3:膨润土∶秸秆∶沙蒿胶=2∶1∶0.4)对沙地土壤蓄水、保肥及细菌菌群生态功能与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配施复合材料均显著提升了沙地马铃薯块茎质量和土壤保水能力,其中与CK相比C1处理组增产和保水效果最优,土壤饱和导水率降低了88.24%,土壤含水率提高了1.64倍;2)配施3种复合材料均显著提升土壤速效磷(available phosphorous,AP)与速效钾(available potassium,AK)含量,分别提高了14.3%~74.22%与29.50%~104.64%;3)配施3种复合材料均能增强沙化农田土壤细菌群落的总体稳定性,提高沙化土壤细菌中变形菌门、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等富营养型菌群丰度,并显著促进富集Bacillus与Microvirga等解磷解钾和促生功能菌群。基于土壤综合改良的视角,C1配比更适用于沙化农田土壤改良。研究结果可为退化贫瘠的沙地马铃薯农田土壤综合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细菌 养分 天然钠基膨润土 秸秆 沙蒿胶 沙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藻生物肥对大豆生长及其土壤氮转化功能基因的影响
2
作者 罗建平 杜晨璐 +3 位作者 王雪姣 唐海洋 王红雷 韦革宏 《中国土壤与肥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6-144,共9页
为缓解化肥过度施用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选取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GY-D12)进行规模化培养以制备微藻生物肥料。研究设置微藻生物肥(MF)、尿素(U)和对照(CK)3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微藻生物肥对土壤养分、大豆生长以... 为缓解化肥过度施用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选取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 GY-D12)进行规模化培养以制备微藻生物肥料。研究设置微藻生物肥(MF)、尿素(U)和对照(CK)3个处理,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微藻生物肥对土壤养分、大豆生长以及土壤氮转化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处理相比,MF处理能提高土壤有机质、总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的含量,降低土壤硝态氮的含量,且MF处理的土壤养分提升效果优于U处理。(2)与U处理相比,MF处理能显著增加大豆植株高度、根长、根鲜重、地上部鲜重、根干重以及大豆光合色素含量,但与CK处理相比会显著降低大豆根瘤数。(3)与CK处理相比,MF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AOA-amoA、AOB-amoA的基因丰度,促进土壤硝化作用。(4)与U处理相比,MF处理能显著降低土壤反硝化功能基因(narG、nirK)丰度,并显著增加nifD、nrfA基因丰度,促进土壤固氮和硝酸盐异化还原为铵的过程。因此,微藻生物肥作为一种有机缓释肥在保证作物正常生长所需养分外,还能有效减少因淋溶、径流等造成的氮素损失,维持土壤氮素平衡,对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节能降碳、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藻生物肥 功能基因 土壤养分 大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化高寒草甸斑块根—土复合体特征研究
3
作者 杜晨璐 乔一诺 +3 位作者 赵理荣 陈瀚文 曹孟阳 刘玉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2-209,共8页
高寒草甸斑块的根-土复合体对局部水土流失过程具有调控作用,为研究其特征及抗侵蚀效应,本研究选取三江源区达日县境内典型中度退化草甸的植被斑块为研究对象,调查草甸斑块中心与边缘植物群落特征,测定斑块边缘0~10 cm土层和斑块中心0~2... 高寒草甸斑块的根-土复合体对局部水土流失过程具有调控作用,为研究其特征及抗侵蚀效应,本研究选取三江源区达日县境内典型中度退化草甸的植被斑块为研究对象,调查草甸斑块中心与边缘植物群落特征,测定斑块边缘0~10 cm土层和斑块中心0~20 cm土层的容重、含水率、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并开展单根拉伸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受优势种矮嵩草的分布影响,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斑块中心,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斑块中心区域土壤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斑块边缘区域土壤粘聚力,抗剪强度明显高于斑块中心区域,草甸斑块植物根系是土壤抗剪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草甸斑块根-土复合体能明显增加退化草甸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高寒草甸根系固土功能及水土流失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斑块 植物根系 抗剪强度 生物结皮 根系抗拉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芩渣有机肥对沙地连作马铃薯农田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功能的影响
4
作者 杜晨璐 却淑涵 +2 位作者 焦硕 韦革宏 王红雷 《水土保持学报》 2025年第5期400-410,共11页
[目的]探究黄芩渣有机肥对马铃薯连作土壤基础特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功能的影响,可为黄芩渣资源化利用和连作马铃薯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大宗药材黄芩渣和羊粪(质量比为1∶3)为基料,分别添加3%、5%和10%功能菌剂后通过发... [目的]探究黄芩渣有机肥对马铃薯连作土壤基础特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功能的影响,可为黄芩渣资源化利用和连作马铃薯土壤改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大宗药材黄芩渣和羊粪(质量比为1∶3)为基料,分别添加3%、5%和10%功能菌剂后通过发酵制备得到3种有机肥体系(T1、T2、T3),有机肥施入土壤后相应处理分别为F1、F2、F3。结合田间原位控制试验,解析3种黄芩渣有机肥体系对连作马铃薯农田土壤化学特性、细菌多样性和功能的影响。[结果] 1)与对照组相比,F1~F3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成熟期土壤速效磷(AP)和速效钾(AK)质量分数,分别提高8.12~12.00、65.63~88.36 mg/kg。2)F1和F2处理均提高马铃薯薯表土细菌菌群总数量,提高幅度分别为60.96%和23.19%,且富集鞘氨醇单胞菌属、假黄色单胞菌属和黄杆菌属等有益菌属。3)LEfSe分析结果显示,施入黄芩渣有机肥后抑制土壤中果胶杆菌属等致病细菌的绝对丰度,富集更多绝对丰度显著高的促进土壤元素循环的有益细菌群落。4)F1~F3处理均能改变土壤细菌介导的碳氮循环功能,提高土壤菌群对有机质的分解潜力和土壤氮素有效性。[结论]施用黄芩渣有机肥能够提高土壤速效磷钾养分质量分数、有益菌属丰度和细菌功能活性,T1处理为最佳有机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渣有机肥 连作土壤 土壤微生物 细菌多样性与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