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具有时延及数据包丢失的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杜昭平 张庆灵 刘丽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0,共4页
对一类具有时延及数据包丢失的正则、无脉冲广义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其中传感器采用时钟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假设传输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数据包传输成功率一定,将广义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为异步动态系统,同时利用李... 对一类具有时延及数据包丢失的正则、无脉冲广义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其中传感器采用时钟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假设传输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数据包传输成功率一定,将广义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为异步动态系统,同时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借助于Matlab LMI工具箱,可在判定系统稳定的同时,获得使系统稳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律.最后的仿真实例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诱导时延 数据包丢失 广义网络控制系统 异步动态系统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LC2W发酵脱脂乳营养因子优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杜昭平 马成杰 +3 位作者 孙克杰 龚广予 刘鑫 马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205-210,共6页
通过向还原脱脂乳中添加碳源、氮源及金属离子,对干酪乳杆菌(L.casei)LC2W发酵脱脂乳营养因子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脱脂乳中葡萄糖、大豆多肽和MnSO4添加量为自变量,以发酵乳中L.caseiLC2W菌落总数对数值为响应值,通过三因... 通过向还原脱脂乳中添加碳源、氮源及金属离子,对干酪乳杆菌(L.casei)LC2W发酵脱脂乳营养因子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脱脂乳中葡萄糖、大豆多肽和MnSO4添加量为自变量,以发酵乳中L.caseiLC2W菌落总数对数值为响应值,通过三因素三水平的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分析各自变量及交互作用对L.caseiLC2W菌落总数的影响,并对营养因子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营养因子对L.casei LC2W菌落总数的影响顺序为:MnSO4添加量>大豆多肽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且MnSO4添加量与大豆多肽添加量的交互作用影响显著。各营养因子的优化参数为:葡萄糖添加量65.90g/L、大豆多肽添加量7.68g/L、MnSO4添加量13.88mg/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24h后,干酪乳杆菌LC2W菌落总数可达2.6×109CFU/mL,比优化前(2.1×108CFU/mL)提高了11.3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 脱脂乳 营养因子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消化性寡糖对两株益生菌体外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杜昭平 马成杰 +3 位作者 华宝珍 徐爱才 徐志平 马爱民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97-101,共5页
测定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LC2W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ST-III在以非消化性寡糖为唯一碳源的MRS液体培养液中的吸光值,以及在添加非消化性寡糖的脱脂牛乳中发酵后,发酵乳中益生菌菌落总数、乳酸含量和pH,研究非... 测定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casei)LC2W和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plantarum)ST-III在以非消化性寡糖为唯一碳源的MRS液体培养液中的吸光值,以及在添加非消化性寡糖的脱脂牛乳中发酵后,发酵乳中益生菌菌落总数、乳酸含量和pH,研究非消化性寡糖对L.caseiLC2W和L.plantarumST-III体外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低聚半乳糖和菊粉可以明显促进L.caseiLC2W的体外增殖(P<0.01),其最佳添加浓度为3%;而对L.plantarumST-III体外增殖促进作用最显著的是棉子糖和菊粉(P<0.01),最佳添加浓度为2%。研究表明不同益生菌菌株对非消化性寡糖发挥体外增殖效应具有选择性,研究结果可为益生菌产品的开发提供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消化性寡糖 干酪乳杆菌 植物乳杆菌 体外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变时延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昭平 张庆灵 刘丽丽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065-1067,共3页
针对一类具有时变时延的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研究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器设计问题.假定广义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采用时钟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且是时变的.首先对广义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利用李雅普... 针对一类具有时变时延的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研究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控制器设计问题.假定广义网络控制系统中的传感器采用时钟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且是时变的.首先对广义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建模,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系统渐近稳定的充分条件.利用Matlab LMI工具箱,可在判定系统稳定的同时,得到使系统稳定的相应的状态反馈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变时延 广义系统 网络控制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及发酵豆乳的贮藏稳定性 被引量:12
5
作者 马成杰 杜昭平 +2 位作者 华宝珍 徐爱才 马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155,共5页
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ST-Ⅲ在发酵豆乳过程中的生长曲线、酸化曲线、蛋白水解能力和豆乳表观黏度、终产品感官分值,以及发酵豆乳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植物乳杆菌ST-Ⅲ菌数、pH值、持水力和感官变化,研究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和... 通过测定植物乳杆菌ST-Ⅲ在发酵豆乳过程中的生长曲线、酸化曲线、蛋白水解能力和豆乳表观黏度、终产品感官分值,以及发酵豆乳在不同贮藏温度下植物乳杆菌ST-Ⅲ菌数、pH值、持水力和感官变化,研究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的发酵特性和发酵豆乳产品的贮藏稳定性。结果显示,植物乳杆菌ST-Ⅲ在豆乳中生长良好,到达发酵终点时的菌数为6.1×108CFU/mL(对数值为8.78),表观黏度可达0.24Pa.s,感官品质较佳;发酵豆乳在低温(4℃)条件下各指标变化差异较小,贮藏稳定性明显优于常温(25℃)时。表明植物乳杆菌ST-Ⅲ具有发酵豆乳制品的优势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乳杆菌 发酵豆乳 生长特性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与不同乳杆菌组合在脱脂乳中的发酵特性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爱才 马成杰 +2 位作者 华宝珍 杜昭平 刘军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58-161,共4页
研究嗜热链球菌分别与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徳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嗜酸乳杆菌、徳氏乳杆菌乳酸亚种、植物乳杆菌组合在复原脱脂乳中发酵24h的pH值变化,4℃贮藏保质期内发酵乳的黏度变化,后酸化速度及乳杆菌活菌数变化。结果表明... 研究嗜热链球菌分别与干酪乳杆菌、瑞士乳杆菌、徳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嗜酸乳杆菌、徳氏乳杆菌乳酸亚种、植物乳杆菌组合在复原脱脂乳中发酵24h的pH值变化,4℃贮藏保质期内发酵乳的黏度变化,后酸化速度及乳杆菌活菌数变化。结果表明:在添加相同比例的嗜热链球菌时,嗜酸乳杆菌组合在脱脂乳中发酵速度最快,发酵24h后pH值由6.45下降至4.19,嗜热链球菌与不同的乳杆菌组合具有各自独特的发酵特性;在4℃贮藏保质期内,6种菌株组合都有一定程度的后酸化,其中以瑞士乳杆菌组合最为明显;除嗜酸乳杆菌组合外,其他组合中乳杆菌活菌数量都呈明显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不同组合的发酵乳黏度的变化亦有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酸奶 后酸化 发酵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乳糖酸奶与普通酸奶的特性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徐爱才 马成杰 +3 位作者 华宝珍 杜昭平 徐志平 刘军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04-107,共4页
对低乳糖酸奶和普通酸奶的发酵曲线,4℃贮藏期间发酵乳的后酸化速度、黏度、活菌数量及主要风味物质双乙酰、乙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普通酸奶相比,低乳糖酸奶中的乳酸菌发酵更快,后酸化速度更慢,黏度、活菌数量及主要风... 对低乳糖酸奶和普通酸奶的发酵曲线,4℃贮藏期间发酵乳的后酸化速度、黏度、活菌数量及主要风味物质双乙酰、乙醛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与普通酸奶相比,低乳糖酸奶中的乳酸菌发酵更快,后酸化速度更慢,黏度、活菌数量及主要风味物质双乙酰,乙醛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 低乳糖酸奶 发酵曲线 后酸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酸奶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马成杰 华宝珍 +2 位作者 杜昭平 刘鑫 马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328-331,共4页
研究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酸奶直投式发酵剂(directvat set,DVS)发酵产酸、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酸奶黏度、口感、后酸化、乳清析出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可影响酸奶发酵剂发酵产酸、明显改变酸奶嗜热链球... 研究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酸奶直投式发酵剂(directvat set,DVS)发酵产酸、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酸奶黏度、口感、后酸化、乳清析出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可影响酸奶发酵剂发酵产酸、明显改变酸奶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比例,导致产品黏度降低、口感变差、乳清析出及后酸化严重,嗜热链球菌噬菌体对DVS生产酸奶有着严重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噬菌体 酸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时延的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的鲁棒H_∞控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丽丽 张庆灵 杜昭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17-919,共3页
针对被控对象是广义系统模型的网络控制系统,在传感器和执行器采用时间驱动、控制器采用事件驱动、网络诱导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时,将系统建为具有不确定性及输入时滞的离散广义系统模型.应用Lyapunov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系... 针对被控对象是广义系统模型的网络控制系统,在传感器和执行器采用时间驱动、控制器采用事件驱动、网络诱导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时,将系统建为具有不确定性及输入时滞的离散广义系统模型.应用Lyapunov函数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系统稳定的条件,同时设计满足系统稳定和H∞控制的状态反馈控制器,研究其鲁棒H∞控制问题.最后通过实例及仿真表明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 广义系统 网络控制系统 鲁棒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售酸乳中嗜热链球菌的分离及RAPD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鑫 马成杰 +2 位作者 杨双熙 杜昭平 马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85-188,共4页
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通过划线分离、显微观察及糖发酵实验,从市售酸乳中获得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8株。采用23个随机引物,分别对分离的8个嗜热链球菌菌株进行RAPD扩增,再运用NTSYSpc-2.10e软件,对所得扩增产物进... 本研究采用选择性培养基,通过划线分离、显微观察及糖发酵实验,从市售酸乳中获得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8株。采用23个随机引物,分别对分离的8个嗜热链球菌菌株进行RAPD扩增,再运用NTSYSpc-2.10e软件,对所得扩增产物进行统计处理,得出8株嗜热链球菌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和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8个菌株相互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886~0.9313之间。当相似系数为0.6489时,S.t1、S.t3、S.t4、S.t5、S.t6、S.t7聚为一组,S.t2、S.t8聚为另一组;相似系数达到0.6947时,前者又聚为2个亚组,其中S.t1和S.t7为一亚组,而S.t3、S.t4、S.t5、S.t6为另一亚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链球菌 RAPD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LC2W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被引量:1
11
作者 黄茜 杜昭平 +3 位作者 马成杰 潘能庆 刘蕾 马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67-171,共5页
以干酪乳杆菌LC2W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菌龄、溶菌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对干酪乳杆菌LC2W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并对制备条件进行正交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LC2W原生质体制备的... 以干酪乳杆菌LC2W为出发菌株,对其进行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菌龄、溶菌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及酶解温度对干酪乳杆菌LC2W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并对制备条件进行正交设计优化。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LC2W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为:菌龄8h、酶质量浓度10mg/mL、酶解时间75min、酶解温度42℃,在此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并进行再生实验,原生质体形成率达到97.15%,再生率可达到31.25%。研究结果可为L.casei LC2W食品级外源表达系统的构建提供初步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类MIMO网络控制系统的时滞相关控制器设计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丽丽 邱燕霖 +1 位作者 张庆灵 杜昭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77-1679,共3页
针对一类具有多个独立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网络控制系统(NCS),首先在传感器和执行器采用时钟驱动,控制器采用事件驱动的条件下将系统建模为具有多输入时延的连续时间系统,然后利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给出系统... 针对一类具有多个独立传感器和执行器的多输入多输出(MIMO)网络控制系统(NCS),首先在传感器和执行器采用时钟驱动,控制器采用事件驱动的条件下将系统建模为具有多输入时延的连续时间系统,然后利用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方法给出系统状态反馈控制器的设计方法.这种方法可直接通过求解一组线性矩阵不等式获得相应的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MO 时滞相关 网络控制系统 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abVIEW平台的实时图像采集与处理系统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文祥 杜昭平 庄肖波 《电子设计工程》 2016年第12期159-161,164,共4页
针对工业领域里普通摄像机采集图片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等问题,提出了在LabVIEW、MATLAB和NI-IMAQ Vision软件平台下,利用USB摄像头、动态链接库以及NI-IMAQ Vision视频处理模块开发了一种实时图像采集处理虚拟仪器系统。系统对现场连续... 针对工业领域里普通摄像机采集图片模糊不清、无法辨认等问题,提出了在LabVIEW、MATLAB和NI-IMAQ Vision软件平台下,利用USB摄像头、动态链接库以及NI-IMAQ Vision视频处理模块开发了一种实时图像采集处理虚拟仪器系统。系统对现场连续采集的视频和图像进行处理,包括对实时视频进行录制保存、拍照保存、抓拍截图保存以及LabVIEW调用MATLAB对保存的真彩图片进行增强处理。彩图增强方法是将彩色图像分解到R、G、B 3个灰度图,分别对3个灰度图分量进行增强处理,最后使用MATLAB的cat函数将R、G、B三分量整合成彩色图。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采集图片快捷,能够改进彩图质量,提高肉眼对彩图的可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BVIEW USB摄像头 动态链接库 MATLAB 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延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丽丽 张庆灵 杜昭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72-174,共3页
对广义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针对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的驱动方式,以及系统是否存在脉冲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在建模的基础上,对一类具有短时延、传感器采用时钟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的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的因果性、能... 对广义网络控制系统进行建模与分析,针对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的驱动方式,以及系统是否存在脉冲分别建立数学模型.在建模的基础上,对一类具有短时延、传感器采用时钟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的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的因果性、能控性及能观性进行分析,给出了其具有因果性、能控、能观的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延 广义系统 网络控制系统 时钟驱动 事件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切换广义被控对象网络控制系统状态反馈镇定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丽丽 张庆灵 杜昭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针对切换广义被控对象的网络控制系统,根据网络的时延特性,结合被控对象为广义切换系统的特点,在传感器采用时间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网络诱导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时进行系统建模,然后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和多李雅普诺... 针对切换广义被控对象的网络控制系统,根据网络的时延特性,结合被控对象为广义切换系统的特点,在传感器采用时间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网络诱导时延小于一个采样周期时进行系统建模,然后通过构造李雅普诺夫函数和多李雅普诺夫函数的方法研究了系统的稳定性,并设计了保证时延切换广义网络控制系统渐近稳定的鲁棒状态反馈控制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换系统 广义网络控制系统 线性矩阵不等式 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时延和数据包丢失的广义网络控制系统的稳定性
16
作者 刘丽丽 张庆灵 杜昭平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0,344,共4页
基于数据包丢失现象和网络诱导时延的存在,当传感器采用时间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时,将被控制对象为广义系统的网络控制系统建成异步动态的离散系统模型.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广义网络控制系... 基于数据包丢失现象和网络诱导时延的存在,当传感器采用时间驱动,控制器和执行器采用事件驱动时,将被控制对象为广义系统的网络控制系统建成异步动态的离散系统模型.利用李雅普诺夫函数方法和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给出了广义网络控制系统指数稳定的充分条件.在判定闭环网络控制系统指数稳定的同时,通过求解线性不等式获得了使系统指数稳定的状态反馈控制律.最后的实例表明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诱导时延 数据包丢失 广义网络控制系统 李雅普诺夫函数 线性矩阵不等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直投式发酵剂中嗜热链球菌的全细胞蛋白电泳分析
17
作者 徐爱才 马成杰 +1 位作者 杜昭平 华宝珍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132-135,共4页
利用M17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直投式发酵剂中的嗜热链球菌进行分离;对嗜热链球菌的全细胞蛋白提取的方法进行了摸索,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来源的嗜热链球菌进行了全细胞蛋白电泳分析。利用软件Gel Compar 4.0对蛋白图谱进行分析,... 利用M17选择性培养基对不同直投式发酵剂中的嗜热链球菌进行分离;对嗜热链球菌的全细胞蛋白提取的方法进行了摸索,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不同来源的嗜热链球菌进行了全细胞蛋白电泳分析。利用软件Gel Compar 4.0对蛋白图谱进行分析,得出了7个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嗜热链球菌蛋白表达图谱有一定差异,全细胞蛋白电泳分析能较清晰的分辨至同种之间不同菌株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全细胞蛋白电泳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牌酸乳中德氏乳杆菌的分离鉴定及RAPD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成杰 吴正钧 +2 位作者 杜昭平 刘鑫 马爱民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181,共5页
从不同品牌的10种酸乳中分离得到10株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经生理生化实验及特异性PCR鉴定,L.d3、L.d4、L.d5、L.d6、L.d8、L.d10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 ckii subsp. bulgaricus),L.d1、L.d... 从不同品牌的10种酸乳中分离得到10株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经生理生化实验及特异性PCR鉴定,L.d3、L.d4、L.d5、L.d6、L.d8、L.d10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 ckii subsp. bulgaricus),L.d1、L.d2、L.d7、L.d9为德氏乳杆菌乳酸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 lactis)。利用24个随机引物对上述10株德氏乳杆菌进行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析,并使用NTSYSpc-2.10e软件对扩增图谱数据进行处理,得出10个菌株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矩阵及聚类分析图。结果表明,10个菌株相互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4167~0.8833之间,不同菌株间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及遗传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氏乳杆菌 PCR RAPD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菌株性能及球杆菌比例对酸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杜昭平 刘鑫 +2 位作者 马成杰 华宝珍 马爱民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9-212,215,共5页
分析测定了从某直投式发酵剂中分离的两株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 S1、S.t R1和一株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L.bL1的发酵性能,并将球菌与杆菌以不同比例组合发酵,比较酸奶发酵... 分析测定了从某直投式发酵剂中分离的两株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S.t S1、S.t R1和一株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L.bL1的发酵性能,并将球菌与杆菌以不同比例组合发酵,比较酸奶发酵时间、粘度、乳清析出、后酸化和感官评价差异。结果表明,嗜热链球菌S.tS1生长速度略慢于S.tR1,酸化速度相当,但S.tS1的胞外多糖产量和发酵乳粘度明显高于S.tR1,保加利亚乳杆菌L.bL1的上述性能均比两株球菌差。S.tS1与L.bL1菌株以100:1的比例进行组合发酵时,粘度达0.549Pa·s;乳清析出仅2.5mL/10g;4℃冷藏保存15d后,酸度上升12°T,酸奶产品各项指标优于其他菌株组合。菌株性能和组合方式对酸奶产品的品质具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性能 球杆菌比例 组合发酵 酸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