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194例结直肠息肉患者中医证候分型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双 刘源 +1 位作者 姬会会 杜时雨 《环球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2期2510-2517,共8页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采集194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将主要的条目纳入因子分析矩阵提取公因子,再以公因子为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中得分最高的因子确定所属... 目的运用因子分析联合聚类分析探讨结直肠息肉的中医证型分布。方法采集194例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将主要的条目纳入因子分析矩阵提取公因子,再以公因子为变量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中得分最高的因子确定所属证型。结果因子分析共筛选出15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69.335%;经聚类分析分为9类,归纳为5种中医证型,其中第1类包含公因子F4、F11归纳为肠道湿热证(湿重),第2类包含公因子F6、F14归纳为肝郁脾虚证,第3类包含公因子F12、F13归纳为脾虚湿困证,第4类包含公因子F5、F15归纳为中脏虚寒证,第5类和第9类包含公因子F3、F7归纳为肾阳不足证,第6类包含公因子F8、F9归纳为肝郁气滞证,第7类包含公因子F1、F10归纳为肠道湿热证(兼血瘀),第8类包含公因子F2归纳为肠道湿热证(热重)。根据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中得分最高的因子确定所属证型,194例中肠道湿热证(69例,35.57%)、肝郁脾虚证(51例,26.29%)、肾阳不足证(26例,13.40%)、中虚脏寒证(25例,12.89%)、脾虚湿困证(23例,11.86%)。结论结直肠息肉患者的中医证型为肠道湿热证、肝郁脾虚证、肾阳不足证、中虚脏寒证、脾虚湿困证,其中肠道湿热证最常见,不同证型患者间年龄、病理类型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中医四诊信息 证候分型 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后胰腺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樊艳华 刘鸿飞 +3 位作者 房龙 杜时雨 高春 沙雪菲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6-50,共5页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相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27例经内镜乳头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患者的临床表现、伴随疾病、血生化、困难插管、胆总管扩张程度...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相关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PEP)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27例经内镜乳头切开取石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就患者的临床表现、伴随疾病、血生化、困难插管、胆总管扩张程度、胆总管结石大小及数量、乳头括约肌切开大小、鼻胆引流(ENBD)及术前用药等20余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寻找影响PEP的相关因素。结果 327例患者共发生PEP 23例(7.0%),单因素统计处理发现患者伴有胆囊结石、入院时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胆总管扩张程度PEP组和非PEP组比较P值小于或接近0.05,将这7项有可能影响PEP的指标纳入多因素分析,结果示胆囊结石和胆总管扩张程度是影响PEP发生的独立因素。结论伴有胆囊结石和胆总管不扩张或轻度扩张的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乳头切开取石术较易并发PE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胆总管结石 乳头切开术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独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清醒镇静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志强 蔡劲松 +5 位作者 刘鲲鹏 张金华 李成辉 樊艳华 房龙 杜时雨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2期1963-1966,共4页
目的研究单独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Ⅲ级、年龄39~88岁、在清醒镇静下行ERCP的患者,首先以0.2μg.kg-1.min-1速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5分钟,手... 目的研究单独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清醒镇静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9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Ⅲ级、年龄39~88岁、在清醒镇静下行ERCP的患者,首先以0.2μg.kg-1.min-1速率持续输注瑞芬太尼5分钟,手术开始后减为0.15μg.kg-1.min-1,未合用其他麻醉药物。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开始后5分钟(T2)、手术开始后10分钟(T3)和术毕(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以及术后改良Aldrete镇静评分、操作者满意度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记录手术操作时间和麻醉时间。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基础值T0比较,患者T1、T2、T3和T4时MAP无明显变化;T3、T4时HR均明显升高(P<0.01);T4时SpO2值明显降低(P<0.05);T1、T2、T3和T4时BIS值均明显降低(P<0.01)。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操作,操作过程中有3例患者SpO2降至90%以下,无患者需要面罩辅助通气或气管插管。4例患者在插入十二指肠镜时发生恶心,3例患者在取石操作过程中出现轻微疼痛感,但均可忍受,疼痛评分未超过3分。4例患者对镜干入口和取石操作无记忆,10例患者对镜干入口有记忆,35例患者对两者均有记忆。4例患者在术毕镜干取出时处于睡眠状态,其余患者在术毕时均处于清醒状态;16例患者术后发生恶心、呕吐;操作者满意度评分为97.1±4.2。结论单独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用于ERCP实施清醒镇静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且安全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瑞芬太尼 清醒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miR-338-3p、PTP1B的表达观察及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白如雪 许颖颖 +1 位作者 刘芳 杜时雨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4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微小RNA-338-3p(miR-338-3p)、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表达变化,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9例,术中分别留取胃癌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上述组织miR-338-3p、PTP1B;Spear... 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微小RNA-338-3p(miR-338-3p)、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表达变化,并分析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89例,术中分别留取胃癌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PCR法检测上述组织miR-338-3p、PTP1B;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胃癌组织中miR-338-3p与PTP1B表达的相关性,另分析miR-338-3p、PTP1B表达与胃癌病理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miR-338-3p、PTP1B表达水平胃癌患者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胃癌组织中miR-338-3p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PTP1B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均<0.05)。胃癌组织中miR-338-3p与PTP1B表达水平呈负相关(P<0.05)。miR-338-3p、PTP1B表达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P均<0.05)。miR-338-3p高表达组(43例,≥0.87)、miR-338-3p低表达组(46例,<0.87)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6.74%(33/43)、47.83%(22/46),两组比较,P<0.05;PTP1B高表达组(45例,≥1.05)、PTP1B低表达组(44例,<1.05)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4.44%(20/45)、79.55%(35/44),两组比较,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TNM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淋巴结转移及PTP1B表达水平、miR-338-3p表达水平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是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高PTP1B表达水平,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是高miR-338-3p表达水平(P均<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iR-338-3p表达水平降低,PTP1B表达水平升高,两者均与胃癌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相关,高PTP1B表达水平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风险因素,高miR-338-3p表达水平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保护因素,PTP1B和miR-338-3p可能作为患者术后预后的评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小RNA-338-3p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患者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镜检查对“烧心”症状患者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
5
作者 白如雪 杜时雨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55-858,共4页
目的 探讨胃镜对"烧心"症状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消化内科就诊,具有"烧心"症状且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共326例进行问卷调查,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326符合选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中,121例... 目的 探讨胃镜对"烧心"症状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在该院消化内科就诊,具有"烧心"症状且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共326例进行问卷调查,由专业人员进行记录分析。结果 326符合选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中,121例(37.12%)胃镜检查结果阳性,其中99例(30.37%)例被诊断为糜烂性食管炎,10例(3.07%)被诊断为Barrett食管,且5例同时合并患者有BE和EE,其余为消化性溃疡。经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50岁、男性、高龄、超重、吸烟以及饮酒史为阳性胃镜及糜烂性食管炎的独立危险因素,高龄的男性超重患者若合并吸烟史和饮酒史,胃镜结果更有意义且发生糜烂性食管的概率更高(0.05)。结论 有"烧心"症状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以排除肿瘤及消化性溃疡等,并应同时合并进行24 h pH值监测以及食管滴酸实验合并诊断,保证疾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烧心" 胃镜检查 糜烂性食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汤小虎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用药特点
6
作者 彭昭蓉 吴青璘 +2 位作者 王海洋 杜时雨 汤小虎 《现代中医药》 CAS 2024年第6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汤小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特点。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收集汤教授2022年6月—2023年6月,使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的门诊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总结用药特点。结果共纳入128例首诊病历... 目的探讨汤小虎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的用药特点。方法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收集汤教授2022年6月—2023年6月,使用中医药治疗干燥综合征患者的门诊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总结用药特点。结果共纳入128例首诊病历,涉及中药172味,累计用药频次2373次。使用频次超过40次的中药有麦冬(71.09%)、甘草(70.31%)、生地黄(65.63%)、当归(60.94%)等。高频药物中以补虚药(38.15%)、清热药(27.59%)、活血化瘀药(9.24%)等为主。药味以甘性药占比最高(38.35%),药性以寒性为主(占比38.1%)。归肺经(17.98%)的药物出现频率最高,麦冬-生地黄出现频次最高(71次),关联度较高的药对为山药-麦冬,根据聚类分析得出的6对核心组合。结论汤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注重恢复肺、肝、肾三脏功能,养阴生津以治其本,同时综合运用清热、活血、益气、化痰等法,以改善多种合并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脏腑功能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用药特点 汤小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