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渗透性多任务智能地震预测方法
1
作者 魏乐乐 甘利灯 +5 位作者 杨昊 张明 戴晓峰 李新豫 杜文辉 郝钢 《石油物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7-735,共9页
大量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密切,但传统基于孔隙度-渗透率经验公式预测的渗透率误差较大,难以满足复杂储层的渗透性预测需求。为此,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挖掘数据隐含关系的优势,借助多任务学习共享机制有效缓解单任务... 大量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孔隙度与渗透率之间的关系密切,但传统基于孔隙度-渗透率经验公式预测的渗透率误差较大,难以满足复杂储层的渗透性预测需求。为此,利用人工智能可以挖掘数据隐含关系的优势,借助多任务学习共享机制有效缓解单任务学习在小样本条件下的过拟合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任务学习的储层渗透性地震预测方法。该方法以叠后地震数据和纵波阻抗数据为网络的输入数据,将测井孔隙度和渗透率作为网络的标签数据,通过网络训练构建井旁道地震数据与测井数据的网络模型,实现井间储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同步预测。应用该方法对四川盆地金秋气田沙溪庙组致密气藏8号砂体的渗透性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钻井数据吻合程度高,且具有较高的纵、横向分辨率,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率 多任务学习 残差网络 叠后地震数据 纵波阻抗 孔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体外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生长的实验研究
2
作者 杜文辉 黄升海 +2 位作者 李卉 杨春俊 徐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19-1820,1827,共3页
选择白假丝酵母菌ATCC10231作为实验菌株,以低温等离子体对其进行照射,观察照射后菌落生长情况。经低温等离子体照射30、60、120、180 s后,在培养基中心照射位置处,出现明显的抑菌环,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抑菌环逐渐增大;连续观察3 d,抑... 选择白假丝酵母菌ATCC10231作为实验菌株,以低温等离子体对其进行照射,观察照射后菌落生长情况。经低温等离子体照射30、60、120、180 s后,在培养基中心照射位置处,出现明显的抑菌环,随着照射时间的延长,抑菌环逐渐增大;连续观察3 d,抑菌环没有改变。低温等离子体在体外可抑制白假丝酵母菌的生长,为其将来成为治疗白假丝酵母菌感染的一种新手段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等离子体 白假丝酵母菌 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地震油藏描述关键技术 被引量:41
3
作者 甘利灯 戴晓峰 +7 位作者 张昕 李凌高 杜文辉 刘晓虹 高银波 卢明 马淑芳 黄哲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65-377,共13页
针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地震油藏描述的目标尺度小、井网密、资料时间跨度大等特点,提出了以井控处理、井控解释和井震联合反演为核心的油藏描述技术思路,系统开展了地震油藏描述关键技术研究。总结形成了5项关键技术:①地震岩石物理分... 针对高含水油田开发后期地震油藏描述的目标尺度小、井网密、资料时间跨度大等特点,提出了以井控处理、井控解释和井震联合反演为核心的油藏描述技术思路,系统开展了地震油藏描述关键技术研究。总结形成了5项关键技术:①地震岩石物理分析,包括面向地震储集层预测的测井资料处理和解释,地震岩石物理建模及其应用,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敏感因子优选等;②井控地震资料处理,包括井控高分辨率处理和保幅处理及其质控等;③井控精细构造解释,包括井控小断层解释、井控层位追踪和井控构造成图等;④井震联合地震反演,包括确定性反演和随机反演;⑤地震约束油藏建模和数值模拟。尽管高含水油田井网密度大,但仅通过已知井对井间储集层分布进行推断,其结果仍然是不准确的,只有充分发挥密井网资料优势,通过多学科结合才能明显改善地震油藏描述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震一致性 地震岩石物理 井控处理 井控解释 随机地震反演 地震与油藏工程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潜山裂缝地震预测技术 被引量:39
4
作者 姜晓宇 张研 +3 位作者 甘利灯 宋涛 杜文辉 周晓越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94-704,474,共12页
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分析常用的花岗岩潜山裂缝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应用效果及优缺点。得到以下结论:①构造导向滤波技术可以提高叠后地震资料信噪比,"两宽一高"地震资料能显著提高潜山顶面及内幕成像精度;②相干... 在大量文献调研基础上,分析常用的花岗岩潜山裂缝地震预测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应用效果及优缺点。得到以下结论:①构造导向滤波技术可以提高叠后地震资料信噪比,"两宽一高"地震资料能显著提高潜山顶面及内幕成像精度;②相干体技术不受解释误差影响但刻画精度低,且只能预测同相轴错断的断层;③曲率属性只能识别两侧存在地层褶曲现象的断裂;④蚂蚁体属性能定性识别小断层和大尺度裂缝,与叠前方位各向异性结合可实现大尺度及中等尺度裂缝发育带的定量预测;⑤与相干等传统叠后属性相比,最大似然体属性预测裂缝精度更高,能实现断裂带内部及裂缝密集发育区的预测,但缺乏主干断裂信息;⑥基于统计法的各向异性强度计算结果比基于椭圆拟合法的计算结果更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潜山 地震属性 裂缝预测 最大似然体 两宽一高 OV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 被引量:22
5
作者 甘利灯 姚逢昌 +1 位作者 杜文辉 胡英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37-444,共8页
为了正确认识长期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以渤海湾地区高孔渗油藏的岩石物理数据为依据,结合冀东油田两个区块2次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从可行性研究、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以及动态油藏描述等方面对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进行了系统... 为了正确认识长期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状况,以渤海湾地区高孔渗油藏的岩石物理数据为依据,结合冀东油田两个区块2次三维地震采集的资料,从可行性研究、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以及动态油藏描述等方面对水驱油藏四维地震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叠前和叠后互均化处理可以基本消除地震采集差异造成的影响;对于长期人工水驱开采油藏,由于物性和注水压力变化可造成17%~19%的速度降低,可以直接利用互均化后的叠后地震振幅差异监测水驱前沿;对于天然能量开采油藏,只有孔隙流体性质变化,因此造成的地震波速度变化很小,利用叠后地震振幅差异无法刻划油藏的变化,必须利用叠前地震信息(如互均化处理后新老资料弹性波阻抗反演的差异)才能突出油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维地震 可行性 物性变化 流体变化 压力变化 互均化处理 弹性波阻抗反演 水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及其在老油田挖潜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6
作者 甘利灯 戴晓峰 +4 位作者 张昕 李凌高 杜文辉 高银波 卢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17-639,691,共24页
以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技术需求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共享油藏模型为核心的(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理念,通过井震融合和震藏融合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井控保幅高分辨率地震资... 以大庆长垣喇嘛甸油田试验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技术需求和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共享油藏模型为核心的(测)井(地)震(油)藏(模拟)一体化技术理念,通过井震融合和震藏融合技术的研究,形成了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井控保幅高分辨率地震资料处理、井控精细构造解释、井震联合储层研究、地震约束油藏建模和地震约束油藏数模技术系列,建立了老油田剩余油分布预测技术流程。该技术流程和技术系列在研究区应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实现了断距2m以上低级序断层的识别,构造解释平均相对误差小于0.08%,2m以下薄储层识别符合率达86%,剩余油分布预测符合率80%。研究成果指导了15口井补孔方案的编制和实施,与措施前相比,平均单井增液量44.0t/d,增油量8.9t/d,含水率下降9.7%,为老油田挖潜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研究表明,要想充分发挥地震技术在老油田挖潜中的作用,就必须遵从由地震到油藏,再回到地震的井震藏一体化工作流程;在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过程中必须突出井控,强调井震一致性;在油藏工程阶段要突出地震约束,充分发挥地震资料面上密集采集的优势。尽管如此,在井震藏一体化工作流程中仍有许多技术亟待研究与完善,如老油田复杂开发过程的地震岩石物理基础研究,储层孔隙结构和渗透性地震响应机理与预测方法研究,以及地震约束沉积微相自动成图技术与井震藏一体化软件平台研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油田 井震藏-体化 动态地震岩石物理分析 井控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 不粗化 地震约束油藏建模与数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阻抗在岩性与流体预测中的潜力分析 被引量:92
7
作者 甘利灯 赵邦六 +1 位作者 杜文辉 李凌高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给出了弹性阻抗的概念,并根据弹性阻抗与波阻抗定义的相似性,提出了利用叠后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实现弹性阻抗反演的思想。利用Gassmann方程对渤海湾地区上第三系储层进行了流体替代模拟,得出横波速度随水饱和度变化很小,纵波速度和密度随... 给出了弹性阻抗的概念,并根据弹性阻抗与波阻抗定义的相似性,提出了利用叠后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实现弹性阻抗反演的思想。利用Gassmann方程对渤海湾地区上第三系储层进行了流体替代模拟,得出横波速度随水饱和度变化很小,纵波速度和密度随水饱和度变化较大,对流体变化较敏感的结论。用不同饱和度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参数,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得到叠前合成道集,并提取角道集剖面,然后反演得到弹性阻抗剖面。反演结果表明,利用叠后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实现弹性阻抗反演是有效和可靠的。对弹性阻抗和波阻抗与水饱和度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弹性阻抗可以更好地反映流体饱和度的变化,在岩性和流体的识别和预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对鄂尔多斯苏里格气田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入射角为16°时弹性阻抗与自然伽马有很好的相似性,因此利用16°入射角对应的弹性阻抗可以识别有效储层。此外,通过井点弹性阻抗与自然伽马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区分有效储层的门槛值,如苏里格地区有效储层的弹性阻抗门槛值为2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地震反演 叠后地震反演 波阻抗 弹性阻抗 反演 岩性与流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广义S变换频谱分解不连续性检测技术预测断溶体油藏 被引量:10
8
作者 姜晓宇 宋涛 +2 位作者 杜文辉 戴晓峰 范兴燕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24-1328,I0011,I0012,共7页
为了描述以杂乱相地震反射为特征的断溶体油藏,在常规不连续性检测技术基础上,采用结合相干技术与广义S变换频谱分解的不连续性检测技术。首先进行广义S变换的频谱分解计算,并通过自适应主频优选技术,得到突出不同深度、不同尺度信息的... 为了描述以杂乱相地震反射为特征的断溶体油藏,在常规不连续性检测技术基础上,采用结合相干技术与广义S变换频谱分解的不连续性检测技术。首先进行广义S变换的频谱分解计算,并通过自适应主频优选技术,得到突出不同深度、不同尺度信息的振幅谱数据体,作为不连续性检测的输入,实现对原始地震记录的自适应多尺度不连续性分析,刻画了断溶体边缘由于垮塌作用而引起的小断裂。与常规不连续性属性技术相比,此方法能更好地检测地层细微变化,具有更高的抗噪性,对于刻画"串珠"状周围的杂乱相储层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变换 相干技术 频谱分解 不连续性检测 断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目标的岩性油气藏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明 孙夕平 +3 位作者 崔兴福 张昕 李凌高 杜文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23-331,I0011,共10页
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1)研究初期的规划阶... 岩性油气藏存在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等勘探难点,在常规处理的地震资料上开展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时,地震资料分辨率、保幅性等难以满足地质需求。为此,探索提出了基于地质目标的地震资料处理解释一体化方案。主要包括:(1)研究初期的规划阶段,以地质目标为导向,分析储层预测对地震资料品质的要求,明确相应的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关键技术,形成处理与解释整体技术流程;(2)处理解释阶段,通过合成记录标定、属性分析等技术手段,动态分析各处理环节对刻画地质目标的影响,实时反馈到处理流程中,及时对处理方法和参数选择做出相应调整,最终获得满足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需求的高品质地震资料;(3)储层描述阶段,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进一步开展储层预测工作,对岩性油气藏储层做出更精细的判断。整个一体化流程中,处理、解释人员始终协同工作,从过去的"单向串联"工作模式变为"双螺旋并联"模式。地震解释工作时间前移,与处理工作同步开展,二者相互指导,螺旋上升,实现了处理、解释技术的有机融合,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地震预测 处理解释一体化 保幅 提高分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地震反演参数的流体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9
10
作者 李凌高 王兆宏 +2 位作者 甘利灯 杜文辉 戴晓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15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数据和叠前地震反演参数的流体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孔隙体积模量法。该方法基于Gassmann方程,在假设已经对岩性进行了可靠的定性预测,并较准确地计算了砂岩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的前提下,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干燥岩石... 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数据和叠前地震反演参数的流体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孔隙体积模量法。该方法基于Gassmann方程,在假设已经对岩性进行了可靠的定性预测,并较准确地计算了砂岩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的前提下,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干燥岩石体积模量和孔隙体积模量,利用各种叠前反演得到的弹性参数拟合干燥岩石体积模量,建立含水饱和度与孔隙体积模量的关系式,对流体饱和度进行定量估算。利用长庆油田苏里格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对孔隙体积模量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预测含气饱和度,且能半定量预测气层的产能。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井位经钻探获得了高产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SMANN方程 地震弹性参数 孔隙体积模量 流体饱和度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汉族人白癜风伴发自身免疫疾病与遗传关系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峥 肖风丽 +4 位作者 杜文辉 周伏胜 方巧云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4-196,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白癜风及相关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方法以调查表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家系资料,应用Epiinfo6.0和SPSS15.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和无家族史患者相比,有家族史白癜风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病程较长... 目的了解中国汉族人白癜风及相关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方法以调查表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家系资料,应用Epiinfo6.0和SPSS15.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和无家族史患者相比,有家族史白癜风患者发病年龄较早、病程较长。白癜风患者及一级亲属中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荨麻疹、斑秃、银屑病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有家族史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荨麻疹、银屑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结论自身免疫因素及遗传因素在白癜风发病机制中有一定的作用,白癜风可能与其它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共同的发病基础。白癜风免疫机制受遗传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流行病学 自身免疫疾病 白癜风/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节段型白癜风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要群 刘琴 +6 位作者 常小丽 徐生新 孙良丹 杜文辉 肖风丽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7-249,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人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家系资料,应用EpiData3·1和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①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5·45岁,约... 目的了解中国人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及家系资料,应用EpiData3·1和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①节段型白癜风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15·45岁,约80%的患者在20岁以前发病,色素脱失按皮节呈单侧性分布,好发于面部,多在夏季发病,半数以上患者发病前有明确的诱因。②与非节段型白癜风相比,节段型白癜风发病早,家族史少,伴发晕痣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少。结论节段型白癜风的临床特征不同于非节段型,其发病机制可能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 节段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岗岩潜山裂缝型储层多尺度建模与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姜晓宇 宋涛 +3 位作者 甘利灯 杜文辉 李贤兵 徐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03-411,共9页
当前对花岗岩裂缝型储层的表征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方法,受风化、岩性、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花岗岩储层内部孔、缝、洞发育,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更增加了对其表征的难度。为此,以乍得花岗岩潜山B油田为例,提出一种多尺度裂缝建模方法,... 当前对花岗岩裂缝型储层的表征尚未形成系统、完善的方法,受风化、岩性、构造等多种因素影响,花岗岩储层内部孔、缝、洞发育,具有极强的非均质性,更增加了对其表征的难度。为此,以乍得花岗岩潜山B油田为例,提出一种多尺度裂缝建模方法,该方法将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方法相结合,运用叠前全方位AVAZ反演裂缝预测结果和叠后蚂蚁追踪裂缝预测成果,在裂缝地震相的控制下,分别建立小尺度裂缝和大尺度裂缝模型,前者可得到各向异性参数及裂缝密度、方向等参数,通过这些参数对裂缝型储层进行识别及评价,后者在地震数据上进行裂缝片的识别与追踪,识别出的每根裂缝具有可度量的长度和方向;然后利用等效裂缝模型实现对裂缝渗透率的定量表征;紧密结合地震叠后、叠前全方位地震数据裂缝预测成果与开发地质,并充分融合测井、地质、钻井、生产等资料,形成综合反映不同尺度裂缝信息的系统裂缝模型。该裂缝模型为开发井优化部署提供了技术依据,多尺度裂缝模型等效渗透率计算结果更符合流体渗流特征,为开发油藏数值模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尺度裂缝建模 叠前全方位裂缝预测 蚂蚁追踪 等效裂缝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囊闭锁三联征一家系致病基因精细定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杨建强 高敏 +8 位作者 周伏圣 王培光 徐生新 沈颂科 程晖 张书梅 杜文辉 张学军 杨森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5-298,共4页
目的对1例毛囊闭锁三联征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精细定位研究,确定其致病基因位点。方法应用覆盖1号染色体1p21.1~1q25.3区域的17个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基因分型、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1S2707处获得最大... 目的对1例毛囊闭锁三联征家系进行连锁分析精细定位研究,确定其致病基因位点。方法应用覆盖1号染色体1p21.1~1q25.3区域的17个微卫星标记对该家系进行基因分型、连锁分析和单倍型分析。结果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1S2707处获得最大LOD值为2.11(重组率θ=0.00)。通过单倍型分析将该家系致病基因定位在微卫星标记D1S2715和D1S484之间的染色体1q21.3~1q23.2区域。结论该研究提示1p21.1~1q25.3(61.8cM)是毛囊闭锁三联征致病基因连锁区域,并将致病基因支持连锁范围缩小至1q21.3~1q23.2(9.8cM)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汗腺炎 化脓性 染色体图 连锁(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A等位基因与皖籍汉族人群斑秃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肖风丽 苗国英 +4 位作者 张西克 杜文辉 周福圣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7-69,共3页
目的探讨HLA-Ⅰ类、-DQA1、-DQB1等位基因与汉族人群斑秃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192例汉族斑秃患者和252例正常对照的HLA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斑秃患者HLA-A*02、-A*03、-B*18、-B*27、-B*52、-... 目的探讨HLA-Ⅰ类、-DQA1、-DQB1等位基因与汉族人群斑秃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检测192例汉族斑秃患者和252例正常对照的HLA等位基因频率。结果①斑秃患者HLA-A*02、-A*03、-B*18、-B*27、-B*52、-Cw*0704、-DQA1*0104、-DQB1*0604和-DQB1*0606等位基因频率较对照组显著性升高;②某些等位基因与斑秃早发和发病持续时间长有关。结论HLA-A*02、-A*03、-B*18、-B*27、B*52、-Cw*0704、-DQA1*0104、-DQB1*0604和-DQB1*0606等位基因可能是斑秃易感基因或与易感基因相连锁;不同发病年龄和发病持续时间的斑秃患者在遗传背景上可能存在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LA抗原/遗传学 斑秃/遗传学 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值求解地球物理反问题的非线性过程控制 被引量:4
16
作者 石玉梅 姚逢昌 +1 位作者 甘利灯 杜文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9-593,共5页
从系统的观点出发 ,根据参考模型非线性控制的基本原理 ,本文导出了共轭梯度法迭代反演过程中的自适应控制规律 ,从而对反演过程进行了自动控制。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本文方法明显提高了反演系统的鲁棒性和稳定性 。
关键词 数值求解 非线性过程控制 自适应 参考模型 地球物理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L11A1基因启动子多态与汉族人身高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周伏圣 孙良丹 +6 位作者 高敏 左先波 杜文辉 肖风丽 方巧云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探讨COL11A1基因启动子多态与汉族人群成人身高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89例汉族人全基因组分型数据,发现位于COL11A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标签SNPs rs6692914和rs11164719与身高显著相关(P分别为6.0×10-4和8.1×10-4)。对两个SNP... 目的探讨COL11A1基因启动子多态与汉族人群成人身高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89例汉族人全基因组分型数据,发现位于COL11A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标签SNPs rs6692914和rs11164719与身高显著相关(P分别为6.0×10-4和8.1×10-4)。对两个SNPs在另一独立人群1073例样本进行验证,Plink软件计算累加模式下线性回归P值及等位基因对身高的贡献效应值。结果COL11A1基因rs6692914和rs11164719与汉族人群身高相关,其线性回归Pcombined值分别为1.8×10-5和1.9×10-5。rs6692914等位基因A对总体样本身高的贡献值为0.54cm。结论COL11A1基因启动子多态可能与汉族人群身高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高 遗传学 多态性 单核苷酸 汉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癜风遗传模式的复合分离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江波 桂金萍 +6 位作者 李明 杜文辉 任韵清 张国龙 赵晓燕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415-418,共4页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不同类型白癜风可能的遗传模式。方法 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家系资料 ,用EpiInfo 5 0及SPSS 10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SAGE 3 1进行遗传模式的复合分离分析。结果 白癜风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19... 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不同类型白癜风可能的遗传模式。方法 以调查表的形式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家系资料 ,用EpiInfo 5 0及SPSS 10 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SAGE 3 1进行遗传模式的复合分离分析。结果 白癜风的平均发病年龄为 19岁左右 ,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患者一、二级亲属中白癜风患病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增高 (P <0 0 5 )。局限型、面肢型及节段型白癜风符合多基因累加遗传模式 (P >0 0 5 ) ,泛发型白癜风可能的遗传模式为环境模式 (P >0 0 5 )。结论 白癜风的发生无性别差异 ,但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性 ,不同类型的白癜风发病机制可能不尽相同。该病的发生可能是由多基因累加遗传效应及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癜风 遗传模式 遗传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致病基因新突变的发现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正中 李伟 +8 位作者 周伏圣 高敏 肖风丽 方巧云 沈玉君 杜文辉 眭维耻 杨森 张学军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3-166,共4页
目的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的ATP2C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ATP2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该家系患者ATP2C1基因内含子3... 目的对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一家系的ATP2C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该家系患者和健康对照个体ATP2C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直接测序法进行DNA测序,100例无亲缘关系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该家系患者ATP2C1基因内含子3的末端235-2碱基发生了1个腺嘌呤(A)→鸟嘌呤(G)的杂合性剪接位点突变。家系中健康对照个体及无亲缘关系的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剪接位点突变可影响基因转录和翻译产物,是ATP2C1基因新的特异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慢性良性天疱疮 ATP2C1基因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B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表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敏 唐先发 +8 位作者 朱诚垚 肖凤丽 任韵清 张安平 郑厚峰 杜文辉 孙良丹 杨森 张学军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4-317,共4页
目的探讨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IL-12B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132例正常对照的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3213094的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Illumina 610芯片)。χ2检... 目的探讨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IL-12B基因多态性与临床表型(发病年龄、家族史、临床类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39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1132例正常对照的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3213094的基因分型资料(基因分型采用Illumina 610芯片)。χ2检验用于比较各组间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结果IL-12B基因多态位点rs3213094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基因型=1.30×10-5,P等位基因=4.2×10-6)。少儿发病患者和成人发病患者,家族史阳性患者和家族史阴性患者,慢性斑块型患者和急性点滴型患者间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果显示IL-12B(rs321309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寻常型银屑病易感性相关联,但与发病年龄,家族史及临床类型可能无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表型 多态现象 遗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