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大豆品种叶片光合特性及碳代谢酶活性演变研究
- 1
-
-
作者
张甜甜
吴鹏
杜文晴
欧润
陈展宇
崔喜艳
-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93-1001,共9页
-
基金
吉林省科技厅创新平台(基地)和人才专项(20230508021RC)。
-
文摘
为探究大豆品种在遗传改良过程中叶片碳代谢酶活性及光合特性变化规律,选择吉林省1923-2022年育成的22个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不同生育时期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碳代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在V2、R4期,不同育成年代大豆叶片RuBP羧化酶(Rubisco)、蔗糖合成酶(SS)活性均表现为近期品种>中期品种>早期品种,差异显著。在R2期,近期品种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叶绿素含量、蔗糖磷酸合成酶(SPS)、SS活性显著高于早期品种,分别高10.84%、23.31%、10.19%、15.48%,在R6、R8期,近期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SPS、SS活性显著高于早期品种,近期和中期品种差异不显著。在整个生育时期,SPS与育成年代、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在生育后期,UDPG焦磷酸化酶(UGPase)活性增强,Rubisco、ADPG焦磷酸化酶(AGPase)、淀粉合成酶(GBSS)活性与育成年代呈显著正相关,SS活性与育成年代呈不显著正相关。随着育成年代推进,近期品种PSⅡ反应中心光化学效率提高,光合能力增强,蔗糖代谢效率得到改善。
-
关键词
大豆
育成年代
光合特性
碳代谢酶
-
Keywords
soybeans
year of release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carbon metabolism enzymes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不同进化类型大豆品种光合碳代谢关键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闫洪涛
刘格
杜文晴
张甜甜
崔喜艳
陈展宇
-
机构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6-623,共8页
-
基金
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20210101023JC)
吉林省科技厅创新平台(基地)和人才专项(20230508021RC)。
-
文摘
光合碳代谢是大豆生长发育过程中基础的生理代谢途径,对其自身的产量和品质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探索大豆品种演化过程中光合特性的变化规律和碳代谢的演化趋势,本研究以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和栽培大豆品种为试验材料,对不同进化类型大豆光合特性以及光合碳代谢关键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RuBP羧化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在所有类型的大豆品种中均呈现单峰曲线变化,均以栽培型最高,最大值在R2期,栽培型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和RuBP羧化酶活性分别为24.2μmol·m^(-2)·s^(-1)、99.9 mg·g^(-1)和4.5μmol·g^(-1)·min^(-1)。碳代谢相关酶活性也均呈单峰曲线变化,蔗糖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淀粉合成酶、ADPG焦磷酸化酶和U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最大值均出现在R2期,栽培型大豆品种的蔗糖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显著高于其它类型品种,分别较野生、半野生、半栽培品种高203.4%、67.8%、49.2%和192.5%、142.4%和131.1%。各类型大豆叶片碳代谢相关酶活性,在V2和R2期与Pn呈显著或者极显著正相关,在R4、R6和R8期与Pn无显著相关性或呈负相关,随着大豆品种的演化,叶片光合碳同化能力改善,其中RuBP羧化酶、蔗糖合成酶和ADPG焦磷酸化酶活性增强幅度较高。研究结果可为大豆品种选育及高光效利用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
关键词
大豆
光合速率
RUBP羧化酶
碳代谢关键酶
-
Keywords
soybean
photosynthetic rate
RuBP carboxylase
carbon metabolism related enzymes
-
分类号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