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K气藏反凝析污染评价及解除方法实验 被引量:24
1
作者 杜建芬 肖翠 +3 位作者 汪周华 郭平 刘建英 邱奕龙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6,共5页
凝析气藏反凝析污染严重影响气井产能,正确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寻找合适的解除反凝析污染方法,对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542—2009油气藏流体物性分析方法,以及BK气藏现场PVT资料,采用地面分离... 凝析气藏反凝析污染严重影响气井产能,正确评价反凝析污染程度,寻找合适的解除反凝析污染方法,对提高凝析气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根据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 5542—2009油气藏流体物性分析方法,以及BK气藏现场PVT资料,采用地面分离器气和分离器油配制了两种不同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样品,并在PVT仪中进行高压物性分析实验。分别将配置的两种不同凝析油含量的凝析气样进行气源与岩心联合衰竭模拟近井区凝析油污染,岩心单独衰竭模拟远井区凝析油污染,共进行了4组长岩心实验,通过测定气测渗透率定量比较了两种不同凝析气的反凝析污染程度,同时还开展了5组解除反凝析污染实验:注入0.1烃类孔隙体积(HCPV)干气、注0.05 HCPV甲醇+0.05 HCPV干气、注0.1HCPV氮气、提高温度15℃、提高温度30℃。实验结果显示:上述5种方案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反凝析污染,而对于BK凝析气藏而言,则推荐采用注干气和甲醇+注干气这两种方案来解除反凝析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气藏 反凝析污染 近井衰竭 远井衰竭 长岩心 气相相对渗透率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微观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杜建芬 陈静 +2 位作者 李秋 郭平 郭平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31-135,共5页
针对不同CO2驱油方式下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仍不完全清楚等问题,利用与地层孔隙结构相似的高压可视化微模型进行了水驱、CO2非混相驱、CO2近混相驱和CO2混相驱四组驱替实验,并采用微观驱油动态彩色图像分析和二值化处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针对不同CO2驱油方式下提高采收率机理认识仍不完全清楚等问题,利用与地层孔隙结构相似的高压可视化微模型进行了水驱、CO2非混相驱、CO2近混相驱和CO2混相驱四组驱替实验,并采用微观驱油动态彩色图像分析和二值化处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驱替方式中驱替前缘形状、油气界面、油气分布特征、含油面积大小和模拟油颜色变化。结果表明:水驱油时,水大部分以非活塞形式驱油、油水界面呈凹凸弧线形;CO2非混相驱中,CO2与原油存在明显的两相流,界面形状比较锐利,窜流和混流比较严重,气体突破较早;CO2近混相驱替过程中,油气界面模糊、两相区不明显、没有形成明显的混相带;而混相驱过程中形成了清晰可见的混相带,油气界面明显圆滑和模糊,在相同条件下混相驱持续的时间最长,采收率最高。该研究对CO2有效驱油和驱油机理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微观驱油 提高采收率 实验 二值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气水交替注入能力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杜建芬 刘伟 +1 位作者 郭平 陈敏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4-117,198,共4页
气水交替注入技术不仅能提高注气驱过程的体积波及系数,还能改善高流度气体在流经低流度油藏流体时的流动效率,但是与连续注气或注水相比,气水交替驱注入能力发生异常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低渗油藏水驱后进行气... 气水交替注入技术不仅能提高注气驱过程的体积波及系数,还能改善高流度气体在流经低流度油藏流体时的流动效率,但是与连续注气或注水相比,气水交替驱注入能力发生异常的可能性明显增加。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低渗油藏水驱后进行气水交替驱(气水比为1:1,1:2,2:1)时注入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气水交替驱会出现注入能力下降的问题,但当交替注入一定量后,注入能力不会持续下降,而是维持在一定水平;同时增大气段塞可以降低注入压力,增大注入能力,但对采收率有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能力 气水交替驱 低渗油藏 实验研究 长岩芯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质油藏高压注空气加速量热分析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4
作者 杜建芬 郭平 +2 位作者 王仲林 孙玉凯 刘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1,共5页
研究了鄯善轻质油藏实施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进行了鄯善油田原油同空气接触的加速量热分析实验研究,研究了高压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时鄯善轻质油藏油样在油藏条件下能否自燃的问题,获得了原油与空气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在油... 研究了鄯善轻质油藏实施注空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进行了鄯善油田原油同空气接触的加速量热分析实验研究,研究了高压注空气提高采收率时鄯善轻质油藏油样在油藏条件下能否自燃的问题,获得了原油与空气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研究表明,在油藏温度和压力下,鄯善轻质油藏油样等温老化7.6天后仅使温度增加8~10℃,没有观测到自燃;实际油藏能保持较好的绝热条件,在加速量热分析等温老化中没有观测到自燃并不排除在现场条件下可能发生自燃;鄯善油样与空气的氧化反应,在150~350℃有很高的反应速率,存在键断裂反应;油-空气0级反应的活化能为73.0kcal/mol。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注空气设计、优化注空气工艺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空气 热分析 氧化反应 反应动力学 鄯善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毛细凝聚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杜建芬 李士伦 +1 位作者 孙雷 何江川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6-59,共4页
凝析气藏流体处于地下多孔介质中 ,由于多孔介质孔隙壁面的影响 ,毛细凝聚现象必然存在 ,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对反凝析过程产生影响 ,以致影响凝析气藏的露点。为此 ,文章在分析毛细凝聚对凝析气藏露点影响机理的基础上 ,结合流体相平衡的... 凝析气藏流体处于地下多孔介质中 ,由于多孔介质孔隙壁面的影响 ,毛细凝聚现象必然存在 ,从而不可避免地会对反凝析过程产生影响 ,以致影响凝析气藏的露点。为此 ,文章在分析毛细凝聚对凝析气藏露点影响机理的基础上 ,结合流体相平衡的基本理论 ,建立了考虑多孔介质毛细凝聚影响的凝析油气体系露点预测的相平衡计算数学模型 ,并结合实例计算分析研究了储层孔隙半径、润湿性等对露点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 ,亲油岩石毛细凝聚使露点上升 ,憎油岩石毛细凝聚使露点下降 ;当润湿性相同时 ,毛管半径越小 ,露点所受影响的程度越大 ;当孔隙半径大于 5× 10 -6cm时 ,毛细凝聚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程度很小 ,而当小于 5× 10 -6cm时 ,露点所受的影响较明显。最后得出结论 ,对于高孔渗型储层 ,将毛细凝聚的影响忽略不会影响到相平衡理论的准确性 ;但对于低渗透气藏 ,毛细凝聚则对露点有较明显的影响作用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毛细管 凝聚 露点 凝析气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类气体在多孔介质中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杜建芬 李士伦 +2 位作者 尹永飞 孙雷 张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11-112,118,共3页
气藏烃类流体储存于地下的多孔介质中 ,部分烃类气体会吸附在多孔介质固体表面 ,从而会应影响气藏储量计算、气井产能计算、气藏开发动态分析等气藏工程计算的准确性。文章分析、研究了烃类气体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上的吸附机理 ,应用F—... 气藏烃类流体储存于地下的多孔介质中 ,部分烃类气体会吸附在多孔介质固体表面 ,从而会应影响气藏储量计算、气井产能计算、气藏开发动态分析等气藏工程计算的准确性。文章分析、研究了烃类气体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上的吸附机理 ,应用F—HVSM模型 ,通过实例计算 ,得到了烃类气体混合物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情况。研究表明 :烃类气体混合物在储层孔隙介质中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在同一孔隙介质中 ,当温度、压力相同时 ,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的烃类气体体系 ,其吸附量相应较大 ;对同一烃类气体体系而言 ,在相同的温度、压力下 ,孔隙介质渗透率越低 ,比表面越大 ,其吸附量也越大 ;烃类气体混合物在中、低渗储层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量的数量级为 10 -2 mo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气体 多孔介质 低渗储层 气藏工程 气藏开发 气井产能 孔隙介质 储量计算 渗透率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吸附对凝析油气相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杜建芬 李士伦 孙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33-36,共4页
凝析油气相平衡过程发生在地层的多孔介质中。多孔介质由于其巨大的比面积而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流体因而以吸附态和自由态两种状态存在。在常规相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气体吸附理论,建立了地层条件下混合气体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吸... 凝析油气相平衡过程发生在地层的多孔介质中。多孔介质由于其巨大的比面积而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流体因而以吸附态和自由态两种状态存在。在常规相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气体吸附理论,建立了地层条件下混合气体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吸附时对相平衡影响的数学模型,提出了考虑多孔介质吸附的相平衡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多孔介质吸附对相平衡的影响,结论:凝析油气渗流应考虑多孔介质的吸附作用;重烃组分优先吸附,随压力降低解吸的重烃组分比轻烃组分多;吸附量随温度增高而降低;气藏孔隙度愈低,吸附态气体相对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油气藏 多孔介质 吸附 相平衡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质岩裂缝性潜山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杜建芬 李家燕 +1 位作者 郭平 杨素云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9-512,共4页
X油藏是变质岩裂缝性潜山油藏,岩性复杂,含油幅度高,受裂缝发育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可借鉴的经验少,为保持高产稳产,采用合理的人工能量补充方式,迫切需要研究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该文用网状缝制造技术对天然岩心造缝后在模拟地... X油藏是变质岩裂缝性潜山油藏,岩性复杂,含油幅度高,受裂缝发育影响,储层非均质性强,可借鉴的经验少,为保持高产稳产,采用合理的人工能量补充方式,迫切需要研究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该文用网状缝制造技术对天然岩心造缝后在模拟地层温度108.5℃、地层压力34.47 MPa下,开展了纵向顶部气驱、底部水驱和水平衰竭长岩心驱替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纵向顶部气驱油效率最高,驱油效率为73.88%;水平衰竭驱替次之,为56.01%;纵向底部水驱油效率最低,为54.65%,说明该油藏比较适合顶部伴生气驱或干气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长岩心实验 注气提高采收率 裂缝性潜山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36区块氮气泡沫水交替驱室内评价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杜建芬 刘建仪 +4 位作者 郭平 何建华 刘尧文 邹振 赵晓峰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51-53,共3页
应用马 36 5 5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 2 4 .7m3 /t进行配样 ,并用马 36井区新下23 和新下24 5的两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 ,研究注氮气泡沫水交替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 ,在水驱的基础上 ,第一组岩心新下23 氮气 /水交替... 应用马 36 5 5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 2 4 .7m3 /t进行配样 ,并用马 36井区新下23 和新下24 5的两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 ,研究注氮气泡沫水交替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 ,在水驱的基础上 ,第一组岩心新下23 氮气 /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6 %左右 ,氮气 /泡沫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1 0 %左右 ,如若继续实验 ,采收率还会进一步提高。第二组岩心新下24 5氮气 /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3%左右 ,氮气 /泡沫水交替提高采收率 8%左右 ,同样如若继续实验 ,采收率仍会进一步提高。注泡沫水交替效果明显 ,获得的采收率更高。但是注泡沫水交替的时间较长 ,注入体积较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36井区 室内评价 氮气/水交替 氮气/泡沫水交替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高压下DP-4泡沫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杜建芬 张倩 +1 位作者 郭平 李向良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3-225,232,共4页
泡沫驱油是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方法之一,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泡沫流体性质较为特殊,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主要研究了高温条件下泡沫的性质及驱油机理,而很少考虑地层高压条件的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 泡沫驱油是提高采收率的工艺方法之一,在油气田开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泡沫流体性质较为特殊,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主要研究了高温条件下泡沫的性质及驱油机理,而很少考虑地层高压条件的影响。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温高压下泡沫性能评价的实验分析方法。采用进口的JEFRI带观测窗无汞高温高压地层流体分析仪,评价了高温高压条件下单一DP-4泡沫体系和复合泡沫体系(0.5%DP-4泡沫剂+1800mg/L聚合物MO-4000)的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以及原油对单一泡沫体系和复合泡沫体系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温高压下,添加了聚合物的复合泡沫体系比单一泡沫体系的起泡能力、泡沫稳定性都要好,抗油性也要强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压 泡沫稳定性 起泡能力 单一泡沫 复合泡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孔介质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杜建芬 李士伦 +3 位作者 尹永飞 崔丽春 熊波 杨晓敏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6-28,共3页
分析了多孔介质中的各种界面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多孔介质影响凝析气藏露点的机理。认为,多孔介质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体现在毛细凝聚和气体吸附的共同作用,由气藏流体的组成、状态及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决定:多孔介... 分析了多孔介质中的各种界面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分析了多孔介质影响凝析气藏露点的机理。认为,多孔介质对凝析气藏露点的影响体现在毛细凝聚和气体吸附的共同作用,由气藏流体的组成、状态及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决定:多孔介质中的毛细凝聚和气体吸附均使得露点压力升高;富含凝析油的凝析气藏受吸附作用的影响较强,露点值升高的幅度相对较大;储层孔隙半径r越小,毛细凝聚作用的影响越强,露点值升高的幅度越大,当孔隙半径r<5×10-6cm时,毛细凝聚现象对露点的影响已不能忽略;对于低渗气藏,吸附态气体在总气量中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大,吸附产生的影响相应也会增强;地露压差越大,吸附作用的影响越强;相同体系储层温度越高,由吸附和毛细凝聚引起的露点变化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凝析气藏 气体吸附 毛细凝聚 露点 界面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断块油藏注干气驱室内评价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杜建芬 刘建仪 +4 位作者 郭平 何建华 刘尧文 邹振 赵晓峰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4年第4期31-33,共3页
应用王新 10 2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 2 1.36m3 /t进行配样 ,并用王四斜 10 3井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 ,研究岩心平放和岩心倾斜 5 0°时水驱后注干气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 ,在水驱的基础上 ,王场潜三段北断块在注... 应用王新 10 2井地面分离器油气样按气油比 2 1.36m3 /t进行配样 ,并用王四斜 10 3井的天然岩心进行了长岩心实验测试 ,研究岩心平放和岩心倾斜 5 0°时水驱后注干气的驱油效率。研究表明 ,在水驱的基础上 ,王场潜三段北断块在注入相同体积的干气时 ,岩心倾斜 5 0°放置的采收率大于岩心平放的采收率。岩心平放时水驱后干气驱替提高采收率 5 .0 1% ;岩心倾斜 5 0°时水驱后干气驱替提高采收率 8.4 1%。这说明岩心倾斜时注干气驱替效果更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断块 室内评价 水驱 注干气 非混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多孔介质表面凝析气体混合物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杜建芬 李士伦 +1 位作者 孙雷 何江川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62-65,共4页
凝析气藏流体处于地下多孔介质中 ,由于多孔介质具有巨大的比面积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吸附现象 ,从而对气藏储量计算、相态模拟计算以及油气井产能计算等气藏工程问题产生影响。为此 ,根据气—固吸附的基本理论 ,在分析研究储层条件下凝... 凝析气藏流体处于地下多孔介质中 ,由于多孔介质具有巨大的比面积 ,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吸附现象 ,从而对气藏储量计算、相态模拟计算以及油气井产能计算等气藏工程问题产生影响。为此 ,根据气—固吸附的基本理论 ,在分析研究储层条件下凝析气藏流体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机理的基础上 ,建立了凝析气混合物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吸附的数学模型 ,并通过实例计算分析了凝析气混合物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量及吸附相的组成。结果表明 ,凝析气体混合物在储层孔隙介质中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 ;同时在同一孔隙介质中 ,当温度压力相同时 ,重组分含量相对较高的凝析气体系 ,其吸附量相应较大。最后得出结论 ,凝析气体混合物在储层多孔介质表面的吸附量的数量级为 1 0 - 2 mo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 表面 凝析气体混合物 吸附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油油藏高压注空气油与空气反应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杜建芬 郭平 +2 位作者 王仲林 孙玉凯 刘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96,共5页
通过压力差热分析实验(PDSC)和热重与差热分析实验(TG/DSC),研究了鄯善轻油油藏原油在岩石矿物组成、温度、压力等的影响下,同空气反应的活性情况,以及由于氧化反应引起的自动升温及放热情况。结果表明,对鄯善油样,在温度低于300℃时,... 通过压力差热分析实验(PDSC)和热重与差热分析实验(TG/DSC),研究了鄯善轻油油藏原油在岩石矿物组成、温度、压力等的影响下,同空气反应的活性情况,以及由于氧化反应引起的自动升温及放热情况。结果表明,对鄯善油样,在温度低于300℃时,同氧气的反应能力很强,并能产生大量的热,同时增加压力能急剧提高氧化反应速度,在低温范围内,氧化反应放热量增加,热流曲线变得陡直;当压力达到4136kPa、温度215~220℃时油样表现出剧烈放热反应,出现气相中的燃烧或爆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油样的氧化反应,也由于表面积的增加而加强,由于地层岩石中可能含有微量元素,起到催化作用,增进了油样氧化反应;在低温范围内鄯善油样有很强的挥发趋势,并没有反映出油样在气相中的氧化反应情况;同时油样具有较高API重度,低压条件下TG/DSC测试结果并不能全面反映氧化反应的趋势,高压条件下的TG/DSC或PDSC测试以及ARC测试是非常重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原油 注空气 反应活性 压力差热分析 热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内注气方式对鄯善低渗油藏驱油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杜建芬 郭平 +2 位作者 王仲林 孙玉凯 刘滨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94,共4页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注气段塞大小不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也不同的问题,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鄯善低渗油藏水驱后烃气连续驱以及水驱后注0.3HCPV、0.6HCPV烃气后再水驱三种注气段塞大小提高驱油效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注0.... 针对低渗、特低渗油藏注气段塞大小不同,提高采收率的效果也不同的问题,通过长岩芯驱替实验研究了鄯善低渗油藏水驱后烃气连续驱以及水驱后注0.3HCPV、0.6HCPV烃气后再水驱三种注气段塞大小提高驱油效率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后注0.3HCPV烃气再水驱气突破时间相对稍早,而水驱后连续注气与水驱后注0.6HCPV烃气再水驱气突破时间较接近;水驱后连续注气气油比远高于水驱后注0.3HCPV、0.6HCPV烃气再水驱的情况,而注0.6HCPV烃气再水驱的气油比又高于仅注0.3HCPV烃气再水驱;水驱后注0.3HCPV、0.6HCPV段塞烃气后再水驱时分别在水驱基础上提高驱油效率6.41%和13.61%,水驱后连续注烃气可在0.6HCPV注气量基础上驱油效率增加0.79%,增幅不大,说明注入0.6HCPV是合适的注入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鄯善低渗油藏 注气段塞 提高采收率 伴生气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天然气临界温度及临界压力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2
16
作者 杜建芬 易丹 +1 位作者 彭恩 熊健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1期112-115,共4页
天然气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天然气有关计算的基础参数,国内对混合物的物理属性和其相应状态原则的计算方法的研究较少。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酸性天然气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计算方法,给出相关的计算实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天然气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是天然气有关计算的基础参数,国内对混合物的物理属性和其相应状态原则的计算方法的研究较少。在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归纳了酸性天然气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的计算方法,给出相关的计算实例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Alireza Bahadori和Saeid Mokhatab等改进的快速估算方法在超出其压力或温度范围时,与Wichert和Aziz方法偏差较大;Elsharkawy的密度校正方法与Wichert和Aziz方法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温度 临界压力 酸性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鄯勒油田最小混相压力实验研究
17
作者 杜建芬 周亮 +2 位作者 郭平 王仲林 孙玉凯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1期16-18,共3页
细管实验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实验测定最小混相压力MMP的准确方法。实验利用细管测定鄯勒西山窑组油藏伴生气与油藏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油藏注入压力的选择提供依据。实验表明,该油藏的最小混相压力是30.89MPa。鄯勒油藏目前地层压力... 细管实验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实验测定最小混相压力MMP的准确方法。实验利用细管测定鄯勒西山窑组油藏伴生气与油藏原油的最小混相压力,为油藏注入压力的选择提供依据。实验表明,该油藏的最小混相压力是30.89MPa。鄯勒油藏目前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分别为30.89MPa和15.21MPa,结合目前地面、地下实际情况,鄯勒油藏注伴生气驱替可以实现混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小混相压力 气体突破 注入压力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注气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63
18
作者 李士伦 周守信 +3 位作者 杜建芬 汤勇 郭平 李闽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共5页
提高或改善石油采收率 (EOR或IOR)是油田开发永恒的研究主题之一。本文对世界注气EOR技术的发展作了概述 ,着重阐述了注气油田油藏描述、水气交替 (WAG)混相驱、近混相驱、轻油油藏注空气 (低温氧化 )采油、应用水平井进行气驱及注气单... 提高或改善石油采收率 (EOR或IOR)是油田开发永恒的研究主题之一。本文对世界注气EOR技术的发展作了概述 ,着重阐述了注气油田油藏描述、水气交替 (WAG)混相驱、近混相驱、轻油油藏注空气 (低温氧化 )采油、应用水平井进行气驱及注气单井吞吐等重要问题。综合国外经验和我国具体情况 ,指出发展我国注气事业的关键是气源问题 ,应采取多种途径解决。当前 ,要抓好注气驱先导试验 ,加强注气提高采收率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内外 注气 提高石油采收率 EOR IOR 混相驱 技术进展 非混相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两种实验方法进行气藏岩芯应力敏感研究 被引量:56
19
作者 郭平 张俊 +2 位作者 杜建芬 徐永高 吴革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9,共3页
目前实验室测定岩芯应力敏感性通常采用变外压恒内压方式测试,该测试方法与气田实际开发过程中上覆岩层压力不变,流体压力变小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提出了变内压恒外压测试方法,采用苏里格低渗岩芯在地层温度条件下进行变内压恒外压测试和... 目前实验室测定岩芯应力敏感性通常采用变外压恒内压方式测试,该测试方法与气田实际开发过程中上覆岩层压力不变,流体压力变小的实际情况不符合,提出了变内压恒外压测试方法,采用苏里格低渗岩芯在地层温度条件下进行变内压恒外压测试和变外压恒内压测试。研究表明:变内压恒外压测试比变外压恒内压测试应力敏感性更弱,随多次应力敏感次数增加,应力敏感性变弱,甚至趋于一个极限。为气井动态分析提供了实验依据,对研究低渗气藏相对高、中、低渗岩芯在多次升降压过程中的应力敏感特征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气藏 应力敏感 渗透率滞后效应 渗透率损害 有效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高含硫气田开发的几点建议 被引量:35
20
作者 李士伦 杜建芬 +2 位作者 郭平 孙雷 严文德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7-140,共4页
四川盆地东北部普光、罗家寨等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滩大中型气田的发现,标志着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安全、环保、高效地开发好这类特别复杂的高危气田,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提出高含硫气田开发要依靠... 四川盆地东北部普光、罗家寨等三叠系飞仙关组鲕粒滩大中型气田的发现,标志着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如何安全、环保、高效地开发好这类特别复杂的高危气田,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为此提出高含硫气田开发要依靠科技进步,既要在战略上藐视它又要在战术上重视它、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既要胆大又要心细的观点。高含硫气田的开发除了要解决好防腐、安全和环保三大关键问题外,基础还在地质和气藏工程研究上,进而提出了4点建议:第一,要重视边、底水能量以及活跃程度对气藏开发影响的研究;第二,气井配产及相应开发规模的确定要合理,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试采;第三,硫沉积实验和试验要早抓,尽快取得认识;第四,开展含硫气体相态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开发理论研究。另外,还要重视高含硫气藏的取样工作,做到真实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硫化氢 气田 开发 建议 四川盆地 东北 三叠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