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QS—110对雏鸡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的保护试验 被引量:5
1
作者 杜小丽 薛飞群 +2 位作者 柳军玺 苗小楼 徐忠赞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4-16,共3页
用 FQS- 110对雏鸡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进行了保护试验。于感染后 1、6、12、2 4 h给药 ,0 .335mg/ kg为 10 0 %保护率最小剂量 ,0 .16 0 mg/ kg的保护率为 90 %、0 .12 2 mg/ kg的保护率为50 %、0 .0 75mg/ kg的保护率为 10 %。经统计 ,... 用 FQS- 110对雏鸡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进行了保护试验。于感染后 1、6、12、2 4 h给药 ,0 .335mg/ kg为 10 0 %保护率最小剂量 ,0 .16 0 mg/ kg的保护率为 90 %、0 .12 2 mg/ kg的保护率为50 %、0 .0 75mg/ kg的保护率为 10 %。经统计 ,ED50 95%可信限为 (0 .111± 0 .0 19) mg/ kg。试验结果提示 FQS- 110对雏鸡人工感染鸡大肠杆菌病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QS-110 大肠杆菌 保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治疗前后病原菌的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杜小丽 李世平 +3 位作者 但秉成 蒲万霞 杨翠琴 张东仙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2期16-18,共3页
本文就兰州地区3个奶牛场186例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的病原区系及治疗后细菌转阴率作了调查。结果:该3场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病原区系为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用清宫液治疗后,细菌转阴率为61... 本文就兰州地区3个奶牛场186例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的病原区系及治疗后细菌转阴率作了调查。结果:该3场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病原区系为链球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化脓棒状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用清宫液治疗后,细菌转阴率为61.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子宫内膜炎 不孕症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发情期子宫粘液的生化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杜小丽 赵青云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9-10,共2页
本文就怀孕奶牛怀孕前发情期的子宫颈粘液中唾液酸、蛋白质以及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KP)进行了分析,发现孕牛孕前发情期的唾液酸、ACP、AKP明显较不孕牛高。因此,可用发情期子宫颈粘液中唾液酸的变化来... 本文就怀孕奶牛怀孕前发情期的子宫颈粘液中唾液酸、蛋白质以及酸性磷酸酯酶(ACP)和碱性磷酸酯酶(AKP)进行了分析,发现孕牛孕前发情期的唾液酸、ACP、AKP明显较不孕牛高。因此,可用发情期子宫颈粘液中唾液酸的变化来分析雌激素的水平,而ACP和AKP活性可用来衡量雌激素和孕酮比率的变化和提高精子对子宫颈粘液中糖苷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牛 发情期 子宫粘液 生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兔泰泽氏病 被引量:1
4
作者 杜小丽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43-44,共2页
兔泰泽氏病(Tyzzer's disease)是以严重下痢、脱水、迅速死亡和肝多发性坏死灶、出血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早在1917年就在小鼠中发现本病,此后,曾有多种实验动物、家畜和野生动物自然发病的报道。但关于兔泰泽氏病则... 兔泰泽氏病(Tyzzer's disease)是以严重下痢、脱水、迅速死亡和肝多发性坏死灶、出血坏死性肠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早在1917年就在小鼠中发现本病,此后,曾有多种实验动物、家畜和野生动物自然发病的报道。但关于兔泰泽氏病则在1965年才发表了第一个报道。自那时起,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现本病的流行。美国的 Allen(1965)Van Kruiningen(1971)和 Savage(1973)等分别报道了本病;英国的 Prescott(1977),法国的 Takagaki(1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兔 泰泽氏病 传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烯酮在猪、鸡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李剑勇 李金善 +5 位作者 徐忠赞 杜小丽 苗小楼 赵荣材 柳军席 薛飞群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4-97,共4页
猪6头,鸡10只,单剂量0 4065mg·kg-1(比活度24 6μci mg-1)静注给药,一个月后,单剂量31 15mg·kg-1(比活度5 187μci·mg-1)口服给药,进行代谢动力学研究。依据本实验建立的方法,以液体闪烁谱仪计数法进行含量测定。喹烯酮... 猪6头,鸡10只,单剂量0 4065mg·kg-1(比活度24 6μci mg-1)静注给药,一个月后,单剂量31 15mg·kg-1(比活度5 187μci·mg-1)口服给药,进行代谢动力学研究。依据本实验建立的方法,以液体闪烁谱仪计数法进行含量测定。喹烯酮以原药的形式代谢排泄,静注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猪,T1/2α=0 1899h,T1/2β=4 5528h,Kel=0 8654h-1,AUC=0 00925mg·h-1·L-1;鸡,T1/2α=0 1637h,T1/2β=3 8189h,Kel=1 6834h-1,AUC=0 005046mg·h-1·L-1。口服给药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猪,T1/2Ka=0 4678h,T1/2β=3 7445h,Tp=1 3367h,Cmax=0 000713μg·ml-1,AUC=0 00303mg·L-1·h-1;鸡,T1/2Ka=0 5142h,T1/2β=4 6637h,Tp=1 8459h,Cmax=0 000897μg·m-1,AUC=0 00773mg·L-1·h-1,说明喹烯酮口服给药后,其吸收较快,消除相对也较快,生物利用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烯酮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茜素在猪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剑勇 张继瑜 +6 位作者 赵荣材 徐忠赞 李金善 薛飞群 柳军席 苗小楼 杜小丽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实验猪 5头 ,分别单剂量 (30mg·kg-1)iv、(85mg·kg-1)im六茜素 (Pyroline ,PL)后 ,采用反相HPLC法检测PL的血浆浓度。以香草醛为内标 ,流动相为甲醇 -水 (4 0∶6 0 ) ,流动速度为 0 7ml·min-1,检测波长 2 2 0nm。结果... 实验猪 5头 ,分别单剂量 (30mg·kg-1)iv、(85mg·kg-1)im六茜素 (Pyroline ,PL)后 ,采用反相HPLC法检测PL的血浆浓度。以香草醛为内标 ,流动相为甲醇 -水 (4 0∶6 0 ) ,流动速度为 0 7ml·min-1,检测波长 2 2 0nm。结果所得的PL血药时程两者都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它们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 :iv ,T1/ 2α=1 5 2min ,T1/ 2 β=6 6 0 5min ,AUC =880 0 7mg·min·L-1;im ,T1/ 2ka=0 37min ,T1/ 2α=3 45min ,T1/ 2 β=76 87min ,AUC =5 70 17mg·min·L-1,Tp=1 5 3min ,Cmax =11 34 μg·ml-1。结果表明 :PL iv和im给药后 ,其在体内吸收迅速 ,分布快和广 ,消除快 ,而且生物利用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茜素 药代动力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鹿蹄草提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性不孕症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32
7
作者 瞿自明 熊三友 +12 位作者 宋富源 康承伦 但秉成 刘绪川 杨国林 苏鹏 杜小丽 吴培星 李世平 李雅茹 蒲万霞 杨翠琴 韩福杰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1-6,共6页
应用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1414例,治愈1242例,好转95例,无效77例,治愈率为87.84%,有效率为94.55%,大多1~3次治愈,治疗后3个情期受胎1201例,受胎率为84.94%,治愈后的牛只(1242头)3个情期受胎率为96.91%。健康对照组273例,产后3... 应用清宫液治疗奶牛子宫内膜炎1414例,治愈1242例,好转95例,无效77例,治愈率为87.84%,有效率为94.55%,大多1~3次治愈,治疗后3个情期受胎1201例,受胎率为84.94%,治愈后的牛只(1242头)3个情期受胎率为96.91%。健康对照组273例,产后3个情期受胎223例,受胎率为81.68%。表明清宫液不仅治疗子宫内膜炎效果显著,而且还能明显地提高受胎率。为肯定疗效,在治疗前后,还做了血液和子宫颈口分泌物的细胞消长、病原微生物的分离鉴定、药敏试验、病理组织学观察、酶联免疫乳汁孕酮测定、清宫液对子宫肌的作用、清宫液中中药抗炎免疫药理作用及其主药益母草成分的分离提取研究。结果表明,凡治愈病例的各项指标,均迅速恢复正常或基本恢复正常,清宫液中中药还具有良好的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宫液 奶牛 子宫 内膜炎 不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血液中^(14)C标记喹烯酮的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剑勇 赵荣材 +5 位作者 李金善 徐忠赞 杜小丽 苗小楼 薛飞群 柳军席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78-79,共2页
用喹烯酮 14 C标记法测定猪血液中喹烯酮的浓度并对喹烯酮静脉单次给药后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猪 6头 ,单剂量0 .4 0 6 5 mg·kg-1(比活度 2 4 .6 μci· mg-1)静注给药 ,于不同的时间采集血样。消化液(HCl O4:H2 O... 用喹烯酮 14 C标记法测定猪血液中喹烯酮的浓度并对喹烯酮静脉单次给药后在猪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进行了分析。猪 6头 ,单剂量0 .4 0 6 5 mg·kg-1(比活度 2 4 .6 μci· mg-1)静注给药 ,于不同的时间采集血样。消化液(HCl O4:H2 O2 =1:1.2 5 )消化完全一定量血样后 ,以液体闪烁谱仪计数法进行含量测定。喹烯酮线性范围为 0 .0 10~ 3.170 μg· g-1(r=0 .9980 ) ,最低检测量为 1.1ng,最低检测浓度为 0 .0 11μg· g-1,平均方法回收率 (10 2 .75±5 .2 6 ) % ,精密度考察喹烯酮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 6 %。喹烯酮以原药的形式代谢排泄 ,静注给药符合二室开放模型 :t1/ 2α=0 .1899h,t1/ 2β=4 .5 5 2 8h,Kel=0 .86 5 4h-1,AUC=0 .0 0 92 5 mg· h-1· L-1。结果表明 :喹烯酮静注给药后 ,其在体内分布快而广 ,消除相对也较快。本方法专一性强 ,快速 ,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 ^14C标记 喹烯酮 测定技术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同麻醉深度下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凌晨 胡旭东 +5 位作者 刘幸清 邹林 周少雄 陈卫军 杜顺颜 杜小丽 《现代医院》 2018年第6期906-909,912,共5页
目的观察相同麻醉深度下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A组)和静吸复合组(B组),每组20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术中... 目的观察相同麻醉深度下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对术后免疫功能及炎症介质的影响。方法将40例择期行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凭静脉组(A组)和静吸复合组(B组),每组20例。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A组术中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B组术中以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深度。两组均运用BIS监测仪实时监测并不断调整使术中麻醉深度维持在BIS值45~55。术毕前20 min静注地佐辛2.5 mg,术后48 h采用地佐辛0.5 mg/kg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分别于术后8、12、24、48 h记录VAS评分,分别于麻醉前(T_0)、术毕(T_1)、术后1天(T_2)、术后3天(T_3)采集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和IL-10浓度。结果两组术后8、12、24、48 h 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_0相比,两组T_1、T_2时点CD3+、CD4+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明显降低(P<0.05);两组比较,A组T_1时点CD3+、CD4+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和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B组(P<0.05)。与T_0比较,A组T_2血清IL-2浓度降低(P<0.05),T_2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B组T_1、T_2血清IL-2浓度降低,T_2血清IL-10浓度升高(P<0.05);两组比较,A组T_1血清IL-2浓度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相同麻醉深度下全凭静脉麻醉与静吸复合麻醉对乳腺癌根治术后细胞免疫功能都具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全凭静脉麻醉的免疫抑制程度更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同麻醉深度 全凭静脉麻醉 乳腺癌根治术 静吸复合麻醉 T淋巴细胞亚群 白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喹烯酮预混剂中喹烯酮含量 被引量:9
10
作者 苗小楼 徐忠赞 +2 位作者 薛飞群 杜小丽 李金善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1-41,共1页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喹烯酮预混剂中喹烯酮含量。将喹烯酮溶解于 4 0 %二氧六环中 ,基质不溶 ,过滤分离得喹烯酮 ,在 312 nm波长处 ,喹烯酮在 2~ 12 μg/ 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符合郎伯—比尔定律。用喹烯酮对照品测得...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喹烯酮预混剂中喹烯酮含量。将喹烯酮溶解于 4 0 %二氧六环中 ,基质不溶 ,过滤分离得喹烯酮 ,在 312 nm波长处 ,喹烯酮在 2~ 12 μg/ ml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符合郎伯—比尔定律。用喹烯酮对照品测得其预混剂的平均回收率为 10 0 .10 % ,CV=0 .32 %。该法快速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分光光度法 喹烯酮 含量测定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药物敏感试验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世平 杜小丽 +3 位作者 蒲万霞 但秉成 杨翠琴 张显升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11,共3页
作者就兰州地区三个奶牛场的684头奶牛子宫内膜炎病例中分离出的5种主要病原菌,即化脓链球菌、乳链球菌、大肠艾希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痢菌净、痢特灵、洗必泰以及中药制剂进... 作者就兰州地区三个奶牛场的684头奶牛子宫内膜炎病例中分离出的5种主要病原菌,即化脓链球菌、乳链球菌、大肠艾希氏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痢菌净、痢特灵、洗必泰以及中药制剂进行了药敏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化脓性链球菌对上述6种药物敏感性均低(<31.58%);乳链球菌对痢特灵的高敏感菌株为47.06%;大肠艾希氏菌对庆大霉素和痢菌净的高敏感菌株为90%,其次为卡那霉素(70%)和痢特灵(55%);绿脓杆菌对庆大霉素的高敏感菌株为38.46%;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痢菌净最敏感,高敏感菌株为100%,其次为卡那霉素(83.33%)、痢特灵(66.67%)、庆大霉素(66.67%)、链霉素(58.34%)。痢菌净、痢特灵、洗必泰、中药制剂等4种药物联合试验均无拮抗作用,痢菌净和痢特灵对大肠艾希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炎 药敏试验 牛病 乳牛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添加剂喹烯酮的一般毒性研究─Ⅳ、亚急性毒性试验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玉春 严相林 +5 位作者 赵荣材 李金善 薛飞群 梁建平 杜小丽 徐忠赞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11,共2页
在饲料中添加50ppm、75ppm、100ppm、150ppm和300ppm喹烯酮,经对小白鼠和大白鼠90天饲喂试验,未见明显的亚急性毒性反应,添加50ppm和100ppm喹烯酮,能促进雄性大白鼠生长发育,比空白对照... 在饲料中添加50ppm、75ppm、100ppm、150ppm和300ppm喹烯酮,经对小白鼠和大白鼠90天饲喂试验,未见明显的亚急性毒性反应,添加50ppm和100ppm喹烯酮,能促进雄性大白鼠生长发育,比空白对照组分别提高18.19%和15.28%,经t值测定,p<0.01,差异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烯酮 毒性 饲料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叶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宏胜 杜小丽 徐继英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4,共2页
采用杯碟法对毛白杨叶提取物(Y)及其水煎液(CS)进行了畜禽常见病原菌的抑菌效果观察。结果表明CS、Y对畜禽常见病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Y的抑菌效果比CS强。此外,还用试管法测定了两种提取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
关键词 毛白杨叶 病原菌 抑菌试验 中草药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6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杜小丽 王清 +1 位作者 郭鹏翔 陈勇 《临床医药实践》 2020年第4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溶血现象、乳酸脱氢酶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外周血可见破碎红细胞;...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TTP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过程及转归。结果: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溶血现象、乳酸脱氢酶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外周血可见破碎红细胞;其中有发热症状3例,合并神经系统症状4例,肾功能异常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1例。3例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ADAMTS13)活性明显减低(均低于2.5%)。6例均接受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3例,部分有效2例,无效1例。结论:TTP的临床表现为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发热及肾脏损害等,诊断需靠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早期诊断、及早进行血浆置换有助于控制病情,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酶 血浆置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宫液对奶牛子宫内膜炎常见病原菌的抑菌试验 被引量:1
15
作者 蒲万霞 李世平 +4 位作者 但秉成 杜小丽 张东仙 张书诺 杨翠琴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8-19,共2页
本试验用3种不同剂型的清宫液对从兰州地区3个奶牛场子宫内膜炎自然病例分离到的主要病原菌作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清宫液Ⅲ抑菌效果最好。
关键词 清宫液 奶牛 子宫 内膜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叶提取物对常见病原菌体外抑菌试验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宏胜 杜小丽 +3 位作者 徐继英 郁杰 李新圃 罗金印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1年第6期14-16,共3页
用杯碟法对毛白杨叶提取物 (Y)与痢特灵及氟哌酸进行了畜禽常见病原菌及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 ,Y和氟哌酸对畜禽常见病原菌及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均高敏或中敏 ;而痢特灵效果则参差不齐 ,部分菌株甚至出... 用杯碟法对毛白杨叶提取物 (Y)与痢特灵及氟哌酸进行了畜禽常见病原菌及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比较。结果表明 ,Y和氟哌酸对畜禽常见病原菌及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均高敏或中敏 ;而痢特灵效果则参差不齐 ,部分菌株甚至出现抗药。说明 Y的抑菌效果与氟哌酸相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白杨叶提取物 痢特灵 氟哌酸 病原菌 体外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白杨叶提取物对奶牛乳房炎抑菌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宏胜 杜小丽 徐继英 《天津畜牧兽医》 1999年第1期14-15,共2页
用有机溶剂从毛白杨叶中提取出一种物质“Y”,采用杯碟法对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中分离出的8种24株常见主要病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Y对8种病原菌均有强烈的抑菌作用,证明毛白杨叶提取物Y是一种具有高效广谱抑菌活性的... 用有机溶剂从毛白杨叶中提取出一种物质“Y”,采用杯碟法对从奶牛临床型乳房炎中分离出的8种24株常见主要病原菌进行了抑菌试验,结果表明,Y对8种病原菌均有强烈的抑菌作用,证明毛白杨叶提取物Y是一种具有高效广谱抑菌活性的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毛白杨叶 乳房炎 病原菌 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测定复方杨黄灌注液中黄芩苷的含量 被引量:1
18
作者 苗小楼 李芸 杜小丽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4年第6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HPLC 复方杨黄灌注液 黄芩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的1-取代芳基-4-乙氧羰基-5-酰胺基-1,2,3-三唑的合成及抑菌性能
19
作者 陈敏东 袁建超 +3 位作者 吕士杰 杜小丽 袁光谱 杨世琰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772-776,共5页
将 1 -取代芳基 -4-乙氧羰基 -5 -氨基 -1 ,2 ,3 -连三唑与苯甲酰氯 ,氯乙酰氯 ,丙酰氯 ,乙酰氯等反应合成了 2 1种标题连三唑化合物 (1 ) ,收率在 61 %~ 91 %之间 .讨论了酰氯性质与收率之间的关系 .所有含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皆用元素分... 将 1 -取代芳基 -4-乙氧羰基 -5 -氨基 -1 ,2 ,3 -连三唑与苯甲酰氯 ,氯乙酰氯 ,丙酰氯 ,乙酰氯等反应合成了 2 1种标题连三唑化合物 (1 ) ,收率在 61 %~ 91 %之间 .讨论了酰氯性质与收率之间的关系 .所有含杂环化合物的结构皆用元素分析 ,IR,1H NMR及 MS作了表征 .筛选了它们对以下细菌的抑菌性能 :Klebsiella,Escherichia coli,Psendomonas aeruginosa,Stephlococcusaureus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抑菌性能 1-取代芳基-4-乙氧羰基-5-酰胺基-1 2 3-三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兽用昆虫驱避剂筛选方法的研究──引诱性对驱避剂活性的影响
20
作者 薛飞群 赵荣材 +6 位作者 李金善 王玉春 徐忠赞 严相林 梁建平 杜小丽 张继瑜 《中兽医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13-16,共4页
以食物为引诱剂,观察不同饥饿状态的家蝇对已知驱避剂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家蝇饥饿时间的延长,食物对家蝇的引诱性增加,而驱避剂的活性相对降低。为了克服由于引诱性的差异给驱避剂的筛选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以百分驱避率R=... 以食物为引诱剂,观察不同饥饿状态的家蝇对已知驱避剂的反应。结果表明,随着家蝇饥饿时间的延长,食物对家蝇的引诱性增加,而驱避剂的活性相对降低。为了克服由于引诱性的差异给驱避剂的筛选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以百分驱避率R=(C-S)/C×100%来表示驱避剂的生物活性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 驱避剂 引诱性 驱避活性 家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