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成兰铁路主要地质灾害与地质选线 被引量:45
1
作者 杜宇本 袁传保 +1 位作者 王彦东 陶玉敬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5,共5页
研究目的:成兰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缝合带附近,"5.12"汶川8.0级强震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呈现出典型的"四极三高"特征。通过认真分析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结合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综... 研究目的:成兰铁路位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互碰撞缝合带附近,"5.12"汶川8.0级强震导致地质灾害频发,地形地质条件呈现出典型的"四极三高"特征。通过认真分析区域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结合高烈度地震山区铁路综合选线技术研究,开展地质选线研究,对拟建的地形地质条件相似的川藏、滇藏等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成兰铁路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活动断裂、高烈度地震、滑坡、崩塌、错落、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采空区等构成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地质问题。地质选线定线原则为:线路应短距离、大角度以简单工程类型通过活动断裂,与活动断裂带傍行地段,应选择位于断层下盘(被动盘)并尽量远离断层;尽量绕避性质复杂、不易处理、集中分布的不良地质地段;应绕避大型采空区。选取了地质条件具有优势的西线方案、经雎水场方案、岷江左岸长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 四极三高 地质灾害 地质选线 线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街子坡向斜岩溶水系统及隧道涌突水危险性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杜宇本 张强 +1 位作者 蒋良文 许模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60-64,共5页
研究目的: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横穿街子坡复式向斜富水构造,分为街子坡向斜和搬家寨两个水文地质单元,褶皱和断裂构造复杂,岩溶水活动活跃,存在较大的岩溶隧道施工工程风险。通过街子坡复式向斜岩溶水系统及隧道涌突水危险性研究,有效预... 研究目的:大瑞铁路大柱山隧道横穿街子坡复式向斜富水构造,分为街子坡向斜和搬家寨两个水文地质单元,褶皱和断裂构造复杂,岩溶水活动活跃,存在较大的岩溶隧道施工工程风险。通过街子坡复式向斜岩溶水系统及隧道涌突水危险性研究,有效预测评价岩溶隧道的涌突水危害,以期能对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安全有所裨益,对类似岩溶富水构造涌突水危险性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通过隧道涌突水危险性评价体系研究表明,大柱山街子坡复式向斜涌突水危险等级主要集中在高危险区、中危险区,隧道发生涌突水风险大,属施工涌突水风险大的储水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向斜 岩溶水系统 隧道涌突水 危险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瑞铁路大保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及地质选线 被引量:35
3
作者 杜宇本 蒋良文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8,共6页
研究目的:在建的大瑞铁路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条大江并流的横断山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通过认真总结位于横断山地区的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地质选线技术,对地形地质条件相似的国家铁路网规划中拟建的滇藏、川藏等铁路建设... 研究目的:在建的大瑞铁路位于怒江、澜沧江、金沙江3条大江并流的横断山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通过认真总结位于横断山地区的大瑞铁路大理至保山段地质选线技术,对地形地质条件相似的国家铁路网规划中拟建的滇藏、川藏等铁路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大瑞铁路大保段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碰撞缝合带附近。区内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活动断裂、地震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及高温热水构成了控制线路方案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在充分总结汲取西南山区深切河谷与活动断裂带铁路地质选线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大保段地质选线定线技术原则,选取了地质条件具有优势的北线方案和霁虹桥桥位方案跨澜沧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断山地区 大瑞铁路 大保段 工程地质问题 地质选线 线路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岩溶隧道地质勘察
4
作者 杜宇本 蒋良文 +1 位作者 毛邦燕 侯伟龙 《高速铁路技术》 2018年第S02期107-110,共4页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加速,岩溶区隧道比重、长度、埋深的加大,岩溶隧道涌水突泥、大型溶洞失稳等岩溶地质问题愈加突出,危害性大,风险极高,给隧道建设和运营带来了诸多困难。文章从施工地质、合理确定岩溶隧道地质测绘范围、合理选择铁...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加速,岩溶区隧道比重、长度、埋深的加大,岩溶隧道涌水突泥、大型溶洞失稳等岩溶地质问题愈加突出,危害性大,风险极高,给隧道建设和运营带来了诸多困难。文章从施工地质、合理确定岩溶隧道地质测绘范围、合理选择铁路岩溶隧道空间位置、铁路岩溶隧道风险评估几个方面阐述了岩溶隧道勘察的重点和难点,以期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岩溶 地质勘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瑞铁路高黎贡山隧道热害评估 被引量:36
5
作者 侯新伟 李向全 +4 位作者 蒋良文 杜宇本 邓宏科 周志超 刘玲霞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65,共6页
研究目的:高温热害问题是深埋隧道的常见地质灾害问题之一。本文根据调查中取得的实际资料,考虑岩性、断层、地温、主要蓄水构造、主要河流五个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和等级标准,通过GIS空间分析对隧道地区的热... 研究目的:高温热害问题是深埋隧道的常见地质灾害问题之一。本文根据调查中取得的实际资料,考虑岩性、断层、地温、主要蓄水构造、主要河流五个影响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权重和等级标准,通过GIS空间分析对隧道地区的热害危险性进行评估和区划,为高温隧道线路的选择、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结论:研究区的热害整体上呈北西—南东向分布,断裂对热害的控制作用显著,热害主要分布在花岗岩和变质岩地区;沿C12K线路方案存在四个易发生突热水灾害的区段,这四个区段的特点是断裂集中,位于岩浆岩地区、变质岩地区或是储水盆地的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埋长隧道 高温热害 层次分析法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隧道大变形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孟陆波 李天斌 +2 位作者 杜宇本 黄志煌 马宏敏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6-73,共8页
以千枚岩这一典型软岩为对象,通过高地温、高渗透水压、高围压条件下的三轴卸荷试验,研究热—水—力(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大理—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隧道的大变形;结... 以千枚岩这一典型软岩为对象,通过高地温、高渗透水压、高围压条件下的三轴卸荷试验,研究热—水—力(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的变形破坏特征;以大理—瑞丽铁路高黎贡山隧道为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模拟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隧道的大变形;结合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探讨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隧道大变形的机理。结果表明:高渗透水压和高地温对千枚岩裂缝的产生和扩张起着促进作用,随着渗透水压、地温的升高,千枚岩的峰值应力降低,并且渗透水压的影响大于地温的影响;在THM耦合作用下,隧道边墙处的位移最大,拱脚处的应力相对集中,洞壁处的渗流速度最大,地温的分布主要受地下水渗流方向控制;隧道洞壁的应力、位移和渗流速度随地温的升高而增大。提出"HM,TH,T→M"的THM耦合模式。得到THM耦合作用下千枚岩隧道产生大变形的机理为:高地温将造成围岩发生初始热损伤;高渗透水压将促进围岩软化并使其内部裂纹进一步扩展;当隧道开挖形成的二次应力超过围岩屈服强度时,将导致围岩塑性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变形 变形机理 热—水—力耦合作用 千枚岩隧道 渗透水压 地温软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区成兰铁路某隧道大变形地质成因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宋章 杜宇本 +1 位作者 陶玉敬 袁传保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0-96,共7页
研究目的:在建成兰铁路以复杂活跃的地质构造条件、极为显著的地震效应、高水平构造应力场特征及软弱破碎的地层岩性等复杂的地质条件为其地质背景,强震区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在现场调绘、试验资料、变形监控量测... 研究目的:在建成兰铁路以复杂活跃的地质构造条件、极为显著的地震效应、高水平构造应力场特征及软弱破碎的地层岩性等复杂的地质条件为其地质背景,强震区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在现场调绘、试验资料、变形监控量测资料等分析的基础上,从工程地质环境、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地震及应力场等方面,以工程地质的角度,对强震区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论:(1)变形段处于汶川"5·12"强震区龙门山前山断裂之彭县-灌县断裂带影响区内,围岩震裂破碎效应极为显著;(2)大变形主要表现为初支拱顶下沉、边墙侵限开裂、剥落、初支钢架扭曲等破坏特征;(3)变形工区段受龙门山断裂构造及汶川"5·12"强震震裂影响严重,岩体中节理裂隙发育,变形破坏地质成因机制可总结为:软弱破碎的围岩条件为大变形产生的物质基础,复杂的高应力场环境为大变形产生的力学条件,结构面引起的顺层偏压现象和地下水的软化特性等进一步加剧了大变形;(4)变形工区段应加强初支的监控量测管理,及时进行量测数据的反馈与分析,科学、准确地评价大变形的成因机制;(5)本文的分析方法及结论对强震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软弱破碎围岩隧道大变形的设计及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 强震区 柿子园隧道 大变形 性状 地质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兰铁路某长大深埋隧道岩爆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宋章 袁传保 +1 位作者 杜宇本 王彦东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6-72,共7页
研究目的:在建成兰铁路平安隧道因其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高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坚硬完整的围岩条件等,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岩爆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在现场调绘及地应力测试、岩块物理力学试验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岩爆现象及其破坏特征,... 研究目的:在建成兰铁路平安隧道因其复杂的地质构造条件、高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坚硬完整的围岩条件等,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岩爆现象较为普遍。本文在现场调绘及地应力测试、岩块物理力学试验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岩爆现象及其破坏特征,从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构造、地应力场及地层岩性等方面,以工程地质的视角,对复杂构造高应力场中质坚性脆围岩岩爆的成因机制进行分析,并对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隧道其他段的岩爆等级进行预测。研究结论:(1)区域构造上,平安隧道3#斜井工区处于较场山字形构造带之前弧部位,褶曲及断层等新老构造叠加,构造条件极其复杂;(2)隧道内岩爆主要呈现为围岩爆裂松脱、剥落、弹射等现象,对工程破坏主要表现为初支喷混凝土剥落、开裂、拱架扭曲、断裂、垮塌等现象;(3)在时间上,测段岩爆主要表现为即时型岩爆特征,其岩爆等级为中等~强烈岩爆;(4)从工程地质的视角,测段岩爆可归纳为强烈复杂地质构造的孕育条件、高构造应力场的力学条件、坚硬完整围岩条件等主要因素综合影响的成因机制;(5)本文分析方法和结论对山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隧道工程围岩岩爆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 平安隧道 岩爆 构造应力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卡(红柳)至一里坪铁路地质选线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何小勇 王哲威 +2 位作者 杜宇本 冯涛 丁浩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共5页
研究目的:鱼一线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地带,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线路穿越了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俗称"魔鬼城"),风沙、盐渍土遍布,湖盆低洼地带存在软土、盐岩。在该地区进行地质选线对于降低后期勘察设计难度、减... 研究目的:鱼一线地处柴达木盆地西北边缘地带,自然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线路穿越了世界上最大的雅丹地貌(俗称"魔鬼城"),风沙、盐渍土遍布,湖盆低洼地带存在软土、盐岩。在该地区进行地质选线对于降低后期勘察设计难度、减少投资、降低后期维护费用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本文针对线路穿越风沙、软土、盐渍土、盐岩四类工程地质问题时,采取何种地质选线的技术原则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1)在本次地质选线过程中,综合采用了遥感解译、地质调绘、钻探、试验等勘探方法,查清了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2)对线位比选起决定性因素的工程地质条件主要有风沙、软土、盐渍土、盐岩,选线应遵循"绕避为主"的原则;(3)通过对北线方案(CK)、中线方案(C9K)、南线方案(C10K)三条线位进行比较,得出中线方案优于北线方案、南线方案,宜做为本线的推荐方案;(4)本研究能够为类似地区的工程项目选线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选线 雅丹 风沙 盐渍土 软土 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南大通道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郭长宝 张永双 +2 位作者 杜宇本 熊探宇 赵红娟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35-39,63,共6页
滇西南大通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区南段,地形地貌复杂、峡谷深切、新构造运动强烈。该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雨强度大且集中,复杂的地质环境加之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外部因素使该区成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 滇西南大通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区南段,地形地貌复杂、峡谷深切、新构造运动强烈。该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雨强度大且集中,复杂的地质环境加之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外部因素使该区成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常引起交通中断、毁坏房屋和人员伤亡事故,对该区规划建设的大瑞铁路、中缅油气管道、保瑞高速、中印公路等大型生命线工程产生重大影响。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分布规律,对于减少和预防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遭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规律 影响因素 滇西南大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渝铁路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成因机制探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章 杜宇本 +2 位作者 袁传保 王科 王彦东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79-83,共5页
通过分析成兰铁路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应力场、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设置、施工组织顺序等的基础上,研究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产生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的产生是各种影响因素共同作... 通过分析成兰铁路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应力场、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设置、施工组织顺序等的基础上,研究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产生的成因机制。结果表明:杨家坪隧道1号横洞工区大变形的产生是各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复杂的地质构造及高地应力条件和软弱破碎的地层岩性条件为其大变形客观成因,而岩层结构面与洞轴线的不利组合、小间距隧道结构和不合理的施组顺序及左右线不对等的支护措施等不利条件为其主观成因。与大变形的主客观成因相对应,其力学机制主要呈现为应力扩容型的构造应力机制和结构变形型的结构面型机制的混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兰铁路 铁路隧道 1号横洞 大变形 成因机制 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磨铁路道班河铜矿采空区工程稳定性评价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莹 杜宇本 +1 位作者 蒋良文 陈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9-32,58,共5页
研究目的:铁路工程采空区问题是影响线路方案及运营安全的关键问题,目前对其稳定性的评价仍以经验公式法为主,但由于该法只能对稳定性作一个粗略的定性判断而不能预测围岩变形特征,且计算结果相对粗略,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Midas/GTS三... 研究目的:铁路工程采空区问题是影响线路方案及运营安全的关键问题,目前对其稳定性的评价仍以经验公式法为主,但由于该法只能对稳定性作一个粗略的定性判断而不能预测围岩变形特征,且计算结果相对粗略,因此具有一定局限性。Midas/GTS三维数值模拟法可以模拟特定的地质条件及开采状态,可预测开挖后的变形特征。本文结合这2种方法综合研究采空区的稳定性及变形问题,以期结果更能反映工程实际、更准确且工程作用更大。研究结论:(1)确保玉磨铁路运营安全的道班河铜矿采空区顶板岩层厚度为35.25 m,小于铁路线位附近采空区顶板岩层厚度,线位附近因采空开挖引起的地表变形量几乎为0,铁路从现有位置通过不受采空区影响;(2)2种方法研究所获结论一致且2种方法相互验证、相互补充,研究结果更准确可信;(3)本研究成果可直接服务于玉磨铁路工程,研究方法也可为同类工程采空区稳定性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空区 稳定性评价 变形预测 经验公式法 三维数值模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山隧道暗河管道系统及其对隧道影响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旭 许模 +1 位作者 杜宇本 赵帅军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2-25,共4页
大瑞铁路保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区内发育多条暗河管道。为了查明岩溶水是否会对隧道开挖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特别是对大宝盖向斜可溶岩层位以及暗河管道和隧道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隧道避开了暗河管道岩溶突水的... 大瑞铁路保山隧道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区内发育多条暗河管道。为了查明岩溶水是否会对隧道开挖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特别是对大宝盖向斜可溶岩层位以及暗河管道和隧道之间的关系分析,认为隧道避开了暗河管道岩溶突水的直接威胁,并对隧道内可能的岩溶突水部位进行了评价,为进一步论证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岩溶突水地质灾害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向斜 岩溶隧道 暗河管道 涌突水 保山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磨铁路采空区段地质选线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邓睿 杜宇本 +1 位作者 蒋良文 陈伟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5,共5页
研究目的:玉溪至磨憨铁路沿线矿产资源丰富,采空区对线路走向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沿线采空区地质概况、开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参照相关理论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重点对影响控制线路方案的铜矿和盐矿采空区段进行地质选线研究,探究合... 研究目的:玉溪至磨憨铁路沿线矿产资源丰富,采空区对线路走向影响较大。本文通过对沿线采空区地质概况、开采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并参照相关理论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重点对影响控制线路方案的铜矿和盐矿采空区段进行地质选线研究,探究合理的方案,为玉磨铁路选线提供重要参考依据。研究结论:玉磨铁路牙骨铜矿、磨黑盐矿及磨歇盐矿采空区分布于不同段落,具有不同采空特点。通过地质选线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牙骨铜矿采空区开采年代久远,难以查明采空情况,建议采用绕避采空区的他郎河下游方案;(2)磨黑盐矿采空区地表沉陷明显,可研设计方案位于移动盆地内,且矿区地下水侵蚀作用等级高,建议线路避绕;(3)磨歇盐矿采空区避绕方案长度变化小,虽然桥隧比增加,但仍为地质选线推荐方案;(4)采空区往往稳定性较差,治理难度较大,工程风险大,线路方案应尽量绕避;(5)本文分析结果可以为类似环境条件下采空区地质选线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磨铁路 采空区 地质选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友谊隧道盐岩工程地质特征及防治对策 被引量:4
15
作者 常兴旺 宋章 +4 位作者 赵平 杜宇本 陈伟 张明红 王利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1,共6页
研究目的: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友谊隧道为跨境连接中老两国的隧道。隧址区分布的第三系(E_(1-2))泥岩夹砂岩、砾岩的地层中含盐岩和石膏。本文基于现场调绘、掌子面素描、竖向及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查明盐岩的... 研究目的: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重要组成部分,友谊隧道为跨境连接中老两国的隧道。隧址区分布的第三系(E_(1-2))泥岩夹砂岩、砾岩的地层中含盐岩和石膏。本文基于现场调绘、掌子面素描、竖向及超前水平钻探等手段,查明盐岩的空间展布形态;基于取样试验和调研类比分析等工作,研究盐岩的工程地质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工程防治对策,以期为友谊隧道设计施工提供科学的地质数据支撑。研究结论:(1)隧址区盐岩空间展布无规律性明显,呈条带状、透镜状、鸡窝状、网纹状、脉状等复杂形态产出,相变较快,成岩环境特殊复杂;(2)盐岩的主要成分为石盐,呈不均匀分布,含量处于30%~80%之间;(3)盐岩易溶于水,具强溶解性,干湿交替环境下具有强侵蚀性,具遇水软化及重结晶膨胀的特性;(4)针对盐岩的强侵蚀性、强溶解性和膨胀性,工程防治措施:一是加强防排水设计施工和抗腐蚀措施;二是加强隧道的支护结构措施;三是设计施工中预留足够的结构安全冗余措施;四是建议完善后期结构的监控量测措施和信息反馈机制,确保运营安全;(5)本研究成果对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老铁路 盐岩 化学侵蚀性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丽线上村至北衙段地质选线
16
作者 杜宇本 《铁道勘察》 2004年第1期65-66,共2页
 在地质复杂的地区进行地质选线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文章主要从地质的角度 ,并综合考虑了造价、线型、运营等对大丽线上村至北衙段CK、BK、B1K线路方案进行了比较 ,为线路方案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对类似条件下的地质选线有一定参考作用。
关键词 大丽铁路 地质复杂地区 地质选线 地质条件 线路方案 方案比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某新建铁路地热水特征浅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伟 蒋良文 杜宇本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6,共6页
研究目的:西南新建某铁路穿越横断山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工程受地热影响显著。本文认真总结线路经过区域地热水的分布、地质、地貌特征,分析影响线路的11处地热泉点补给来源、径流和排泄特征,对线路走向进行探讨,为类似地质... 研究目的:西南新建某铁路穿越横断山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隧道工程受地热影响显著。本文认真总结线路经过区域地热水的分布、地质、地貌特征,分析影响线路的11处地热泉点补给来源、径流和排泄特征,对线路走向进行探讨,为类似地质环境条件下的工程勘察提供参考。研究结论:本区地热泉点属于欧亚板块板内地热带,以断裂型为主;地热泉水易出露于断裂带、构造复合部位、岩脉侵入带与围岩蚀变带,与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岩浆岩与变质岩中出露的泉点温度较高,出露于沉积岩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的则偏低;热储层主要为前震旦系、震旦系、三叠系的可溶岩及华力西期、印支期花岗岩;保温盖层为导水性、导热性较差变质岩、碎屑岩及松散沉积层;影响线路较大的11处地热泉水起源于大气降水,经断裂带循环、加温后,向河谷或沟谷排泄。目前推荐CIVK线路方案受地热影响小,但有值得进一步优化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地热水 断裂型地热带 水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瑞铁路怒江四线大跨车站特大桥综合勘察技术与成果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丁文富 杜宇本 蒋良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1-106,共6页
大(理)瑞(丽)铁路怒江特大桥为主跨490 m的上承式钢桁拱,具有工程技术难度大和风险高等特点;桥址位于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怒江峡谷,高地震烈度、岸坡稳定性、大(巨)型不良地质体、构造压碎岩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对桥梁选址与工... 大(理)瑞(丽)铁路怒江特大桥为主跨490 m的上承式钢桁拱,具有工程技术难度大和风险高等特点;桥址位于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怒江峡谷,高地震烈度、岸坡稳定性、大(巨)型不良地质体、构造压碎岩等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突出,对桥梁选址与工程设计有重大控制作用。根据怒江特大桥所处地质环境,结合桥梁基础结构和受力特点,有针对性地采用遥感、地质调绘、钻探、工程物探、孔内旁压试验、室内试验等综合地质勘察方法,并开展必要的专项地质工作,查明桥址区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岸坡稳定性等工程地质条件,为桥梁的选址、桥式桥跨方案及基础选型等提供翔实、可靠的地质资料;勘察方法得当、有效,勘察成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瑞铁路 怒江 大跨车站特大桥 综合勘察技术 场地稳定性 岸坡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岷江上游河谷重大重力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陈旭 杜飞翔 +1 位作者 杜宇本 蒋良文 《铁道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0-24,共5页
研究目的:通过对岷江上游河谷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河谷两岸重力地质灾害的调查分析,总结岷江上游河谷的重力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为拟建成都至兰州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汶川-川主寺段的选线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岷江上游汶... 研究目的:通过对岷江上游河谷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地质特征的研究,结合河谷两岸重力地质灾害的调查分析,总结岷江上游河谷的重力地质灾害分布规律,为拟建成都至兰州高速公路二期工程汶川-川主寺段的选线提供依据。研究结论:(1)岷江上游汶川-松潘段河谷区为高山峡谷区。山高坡陡、河谷深切,活动性断裂发育,构造背景复杂,地表破碎,坡面稳定性差;(2)调查河谷两岸240余处重大重力地质灾害,其分布特征为:类型多样、规模巨大、密度大、具有成群成带分布性、衍生性(次生性)灾害长期存在,主要沿岷江河谷线状分布,如果岸坡较陡以崩塌岩堆为主,如果岸坡缓堆积物易堆积形成滑坡;(3)本研究结论对西南高山峡谷区的地质灾害分布规律研究以及高山峡谷区线性工程选线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江河谷 重力地质灾害 地震作用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区成兰铁路某隧道小净距段大变形特性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宋章 陶玉敬 +1 位作者 杜宇本 袁传保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1-66,70,共7页
针对处于"汶川5.12"强震区龙门山断裂带之前山活动断裂及中央活动断裂之间的在建成兰铁路柿子园隧道4号横洞工区隧道小净距D3K87+500^+350段大变形破坏现象,在现场调绘、岩石试验、地应力测试及监控量测数据等资料分析的基础... 针对处于"汶川5.12"强震区龙门山断裂带之前山活动断裂及中央活动断裂之间的在建成兰铁路柿子园隧道4号横洞工区隧道小净距D3K87+500^+350段大变形破坏现象,在现场调绘、岩石试验、地应力测试及监控量测数据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从地质构造、围岩条件、地震作用、地应力场、地下水及工程结构形式和施工影响等方面对隧道小净距段的大变形特性进行分析,并探讨其成因机制。主要结论有:(1)小净距段呈现仰拱左右剪切错动、边墙侵陷、拱顶沉降为特征的纵向张裂变形特性;(2)大变形成因机制可归纳为软弱破碎的围岩条件、复杂活跃的地质构造条件、高应力场条件、地形偏压作用、地下水软化作用等客观地质环境因素及小净距隧道结构形式、施工影响及较弱的支护措施等主观因素的综合影响;(3)小净距结构形式的设置位置应综合考虑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应力场及地震震裂作用等客观地质环境因素的影响;(4)研究结论对强震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川藏、滇藏铁路破碎围岩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震区 成兰铁路 小净距隧道 构造应力 成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