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江越鳠的食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杜孝田 朱邦科 +1 位作者 张家波 田志福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8-43,共6页
研究了越鳠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形态学。样本251尾,2008年6月~2009年5月采自云南元江。结果表明:越鳠的食物由水生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等15类组成,水生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的出现率分别为73.8%和64.2%,所占比重分别为40.0%和46.9%... 研究了越鳠的食物组成、摄食强度和摄食形态学。样本251尾,2008年6月~2009年5月采自云南元江。结果表明:越鳠的食物由水生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等15类组成,水生昆虫幼虫和小型鱼类的出现率分别为73.8%和64.2%,所占比重分别为40.0%和46.9%,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为越鳠的主要食物。随着体长增加,食物类别减少,摄食强度降低;水生昆虫幼虫的出现率降低,成虫出现率增加;体长160mm以上个体胃中出现陆生昆虫且其出现率持续上升。食物组成的季节变化明显,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不明显。越鳠是一种偏肉食性的杂食性鱼类,主要摄食底层小型鱼类和水生昆虫幼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鳠 食性 食物组成 摄食强度 摄食形态学 季节变化 元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态保护理念下的精准扶贫研究
2
作者 杜孝田 罗洁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236-236,240,共2页
本文介绍了生态保护、精准扶贫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两者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对如何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实施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
关键词 污染防治 生态保护 产业发展 精准扶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腹蛙“水肿病”病原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晓英 罗洁 +4 位作者 杜孝田 龙方伟 胡凯 徐敬明 樊汶樵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119,共4页
为了解重庆地区部分棘腹蛙养殖场"水肿病"病因,并对该病的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本研究采集了10只具有"水肿病"典型症状的2岁龄棘腹蛙成蛙,剖检后从其主要病变组织分离细菌;对分离的优势菌进行培养特性观察和回归致病... 为了解重庆地区部分棘腹蛙养殖场"水肿病"病因,并对该病的临床防控提供参考,本研究采集了10只具有"水肿病"典型症状的2岁龄棘腹蛙成蛙,剖检后从其主要病变组织分离细菌;对分离的优势菌进行培养特性观察和回归致病性试验,同时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16SrDNA序列测定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从病蛙腹腔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并命名为CQWU201501,该菌为革兰阴性无芽胞短杆菌,主要生理生化特性符合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指标,16SrDNA序列与弗氏柠檬酸杆菌同源性高达99.5%;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绝大部分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药物敏感。综上所述,棘腹蛙"水肿病"是由弗氏柠檬酸杆菌引起的;该菌对供试的16种药物敏感,仅对头孢唑啉和复方新诺明2种药物耐药,生产上可选择敏感药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腹蛙 水肿病 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江水系越鳠年龄鉴定材料的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田志福 张家波 +1 位作者 朱邦科 杜孝田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19,26,共5页
分析比较了元江越鳠(Mystus pluriradiatus)不同年龄鉴定材料的鉴定结果。结果显示:微耳石磨片、星耳石和脊椎骨材料为鉴定元江越鳠年龄的可利用材料,矢耳石细小且脆不适合用于越鳠的年龄鉴定。微耳石磨片和星耳石的年龄判别能力最高,... 分析比较了元江越鳠(Mystus pluriradiatus)不同年龄鉴定材料的鉴定结果。结果显示:微耳石磨片、星耳石和脊椎骨材料为鉴定元江越鳠年龄的可利用材料,矢耳石细小且脆不适合用于越鳠的年龄鉴定。微耳石磨片和星耳石的年龄判别能力最高,均达到96.0%,脊椎骨的年龄判别能力为93.3%;最大年龄读数出现在微耳石磨片和脊椎骨上,读数为5+龄;微耳石磨片的同一鉴定者两次独立年龄读数的吻合率最高为94.5%、脊椎骨次之为91.7%、星耳石最低为88.1%;两种年龄材料读数之间的吻合率比较中,微耳石磨片与星耳石的吻合率较高为90.9%,两者的年龄读数在低龄组时吻合较好,微耳石磨片与脊椎骨的吻合率为89.3%,3+龄以上时二者的年龄读数吻合率高。结果表明,鉴定低龄个体选择星耳石材料(n+龄≤3+龄),高龄个体用微耳石磨片进行辅助鉴定的年龄鉴定方法对元江越鳠进行年龄鉴定较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鳠(Mystuspluriradiatus) 年轮特征 微耳石 星耳石 脊椎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改良措施对连作生姜土壤微生物群落及枯萎病防效的影响 被引量:6
5
作者 缪才凌 朱书兴 +2 位作者 范天宇 黄科 杜孝田 《植物医学》 2022年第6期32-41,共10页
生姜枯萎病是重要的土传病害.为探索连作生姜枯萎病的防治技术,本研究以连作生姜土壤为研究对象,在连作土壤中添加油饼或碳酸氢铵进行土壤改良,然后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微生物群落分析,并于翌年在处理土壤区域调查生姜枯... 生姜枯萎病是重要的土传病害.为探索连作生姜枯萎病的防治技术,本研究以连作生姜土壤为研究对象,在连作土壤中添加油饼或碳酸氢铵进行土壤改良,然后将土壤样品进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微生物群落分析,并于翌年在处理土壤区域调查生姜枯萎病的发病情况和生姜产量.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和碳酸氢铵处理相比,土壤中添加油饼处理后,每千克土壤中有机质从11.9 g升高到12.8 g,有效磷的含量从85.9 g升高至90.6 g, pH值从4.3升高到4.6,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增加,细菌群落组成与有机质和pH值成正相关,真菌群落组成与pH值成正相关;翌年油饼处理后土壤的生姜枯萎病发病严重度降低至14.8,产量升高至35 100 kg/hm^(2).研究结果提示,使用有机质改良土壤能缓解连作生姜枯萎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姜 强还原处理技术 连作 微生物群落 枯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