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粱CPP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
1
作者 杜品廷 吴国江 +3 位作者 王振国 李岩 周伟 周亚星 《生物技术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142,共11页
【目的】CPP基因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从高粱基因组中鉴定CPP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表达特征,为高粱CPP基因家族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的方法对高粱CPP基因... 【目的】CPP基因家族在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到重要的作用。从高粱基因组中鉴定CPP基因家族成员并分析其表达特征,为高粱CPP基因家族功能研究及遗传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的方法对高粱CPP基因家族进行序列分析,并联合转录组和RT-qPCR技术分析SbCPP在高粱不同组织及盐碱胁迫下的表达情况。【结果】高粱中共鉴定到8个SbCPP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7条染色体上,家族各成员间具有相似的基因结构及蛋白理化性质;结合进化树分析与共线性分析结果表明,SbCPP基因与水稻存在密切亲缘关系,且共存在6对同源基因;启动子分析发现,SbCPP基因启动子含有光响应、激素响应、应激响应等元件。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SbCPP基因可能参与高粱响应盐碱胁迫的调控过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SbCPP基因在高粱盐碱胁迫中广泛表达,但家族成员在不同时期中的表达模式存在差异,SbCPP01、SbCPP04在12 h表达较高,SbCPP02在6 h表达较高,SbCPP03在1 h表达量较高,上述基因表达显著。【结论】在高粱中获得了8个CPP基因,其中SbCPP01、SbCPP02、SbCPP04基因在盐碱胁迫处理下呈现高表达,表明这些基因在高粱抵御盐碱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CPP基因 生物信息学 RT-QPCR 表达模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粱品种内民粱2号的栽培技术
2
作者 朱有军 杜品廷 周伟 《中国种业》 2025年第5期180-182,共3页
内民梁2号是内蒙古民族大学以自选不育系NM30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NM313R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中熟型糯高粱杂交品种,于2023年成功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150017。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 内民梁2号是内蒙古民族大学以自选不育系NM30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NM313R为父本杂交组配选育而成的中熟型糯高粱杂交品种,于2023年成功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高粱(2023)150017。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适宜机械化等优势,适宜在内蒙古通辽、赤峰等地区种植。对内民粱2号的品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进行介绍,并从播前整地、适时播种、田间管理、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总结了其配套的栽培技术以及种植注意事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杂交种 内民粱2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褐煤腐植酸对科尔沁沙地风沙土土壤特性及荞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周磊 辛志杰 +4 位作者 杜品廷 张玉芬 王琦 曹霞 赵宝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2-72,共11页
【目的】探究褐煤腐植酸不同施用量对科尔沁沙地风沙土土壤特性和荞麦产量的影响,为风沙土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2022年,以科尔沁沙地风沙土为改良对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用褐煤腐植酸为对照(CK),设置3个褐煤腐植酸... 【目的】探究褐煤腐植酸不同施用量对科尔沁沙地风沙土土壤特性和荞麦产量的影响,为风沙土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20-2022年,以科尔沁沙地风沙土为改良对象,通过田间定位试验,以不施用褐煤腐植酸为对照(CK),设置3个褐煤腐植酸用量处理:2 t/hm^(2)(低量,H1)、4 t/hm^(2)(中量,H2)和6 t/hm^(2)(高量,H3),研究2020年褐煤腐植酸一次性施用后0~4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SWS)、养分含量、微生物生物量碳氮(SMC、SMN)含量及荞麦产量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PCA)研究土壤贮水量、养分、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荞麦产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随机森林分析探讨了以上土壤指标对荞麦产量的贡献率。【结果】与CK相比,施用褐煤腐植酸总体上提高了风沙土0~40 cm土层的贮水量,但不同褐煤腐植酸施用量对土壤贮水量的提升幅度不同。在2020-2022年,无论是在播种前、开花期还是在成熟期,4个处理中,H3处理0~40 cm土层的土壤贮水量均最高。与CK相比,施用褐煤腐植酸影响了风沙土土壤养分含量,且褐煤腐植酸不同施用量对不同土层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褐煤腐植酸一次性施用3年后(2022年),H3处理的的土壤有机质、全氮、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总体高于其他处理。无论是在开花期还是在成熟期,与CK相比,施用褐煤腐植酸总体提高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含量,且在0~10,10~20和20~40 cm土层,H3处理SMC和SMN含量总体均最高。2020-2022年,与CK相比,施用褐煤腐植酸均提高了荞麦干物质量和产量,其中H3处理的增幅最大。主成分分析和随机森林分析结果显示,土壤速效钾、贮水量、微生物生物量碳和铵态氮与荞麦产量关系密切,其对荞麦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11.00%,8.60%,7.85%和6.29%。【结论】在科尔沁沙地,当施用量为4~6 t/hm^(2)时,褐煤腐植酸对风沙土保水增肥增产的改土作用明显,其中当褐煤腐植酸施用量为6 t/hm^(2)时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尔沁沙地 风沙土 褐煤腐植酸 土壤特性 荞麦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审定玉米品种主要性状演变趋势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怡萌 周亚星 +5 位作者 余忠浩 吴国江 侯杰 杜品廷 张硕 周伟 《种子》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9-98,共10页
本研究搜集整理内蒙古自治区2002—2021年审定的821个普通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产量和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2—2021年玉米新审定品种产量、穗行数、容重和粗淀粉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而穗粗、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粗蛋白、... 本研究搜集整理内蒙古自治区2002—2021年审定的821个普通玉米品种信息,对其产量和主要性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2002—2021年玉米新审定品种产量、穗行数、容重和粗淀粉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而穗粗、穗长、行粒数、百粒重、粗蛋白、粗脂肪和赖氨酸含量则呈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对产量的直接正效应最大,达极显著水平;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株高是影响玉米产量最重要的性状。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在保证总体病虫抗性优良的前提下,应注重选择株高、穗位适宜的品种,并且要兼顾性状间的相互影响,综合考虑从而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农艺性状 品质性状 灰色关联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