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动机与效果的辩证统一
- 1
-
-
作者
杜华桂
-
出处
《中州学刊》
1982年第5期16-18,15,共4页
-
文摘
在动机与效果的关系上,有的同志把“欲速不达”、“好心办坏事”、“事与愿违”等,看成是“动机与效果极不统一,乃至完全背离的情况。”甚至认为:“在动机和效果之间,根本没有绝对的必然联系。”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能不能成立?本文试谈一点看法。 我认为,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是能够成立的。 人的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目的,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由于这个特点,才有动机。
-
关键词
动机与效果
客观事物
辩证统一
相符合
动机和效果
印记
行动
意志
人犯
定条件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剥削阶级的进步哲学客观上符合劳动人民利益
- 2
-
-
作者
杜华桂
高富昌
刘孟河
-
机构
武汉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78年第1期49-52,共4页
-
文摘
剥削阶级进步哲学家的唯物主义哲学能否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对于肃清“四人帮”在哲学史领域中的流毒和影响,总结哲学斗争的历史经验,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服务,是十分重要的。一有人认为处于上升阶段的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哲学能够代表劳动人民的利益。我们认为这是不对的。封建制代替奴隶制,固然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但劳动人民并未因此而免遭剥削压迫。在奴隶制崩溃的春秋末期,地主阶级由被统治者变成统治者,而奴隶们却由“会说话的工具”变成封建制的农奴,依然为地主阶级作牛马,有时“甚至比牛马还不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397页)。诚然,备受奴隶制残酷压榨的奴隶,为了砸烂奴隶制的枷锁,以争取自身的解放,曾经对比奴隶制进步的封建生产方式表示过积极的支持,而新兴地主阶级在摧毁奴隶制夺取政权的斗争中,也需要而且能够争取其余一切非统治阶级的支持,在当时存在的那些关系的压力下,新兴地主阶级还来不及突出他那个特殊阶级的特殊利益。因而,它“是作为全社会的代表出现的;
-
关键词
地主阶级
劳动人民
奴隶制
马克思恩格斯
哲学思想
唯物主义哲学
封建制
哲学史
哲学斗争
统治者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