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控溅射法La_(0.5)Ca_(0.5)Mn_xTi_(1-x)O_3薄膜的制备与结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杜丕一 孟津 +2 位作者 周雪梅 翁文剑 韩高荣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077-1081,共5页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结合后期热处理,在Si(100)基板上以不同的工艺条件成功制备了La0.5Ca0.5MnxTi1-xO3(LCMTO)复铁电性磁电子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子衍射能谱(EDS)等手段对薄膜进行了相的形成、结构特性及薄...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结合后期热处理,在Si(100)基板上以不同的工艺条件成功制备了La0.5Ca0.5MnxTi1-xO3(LCMTO)复铁电性磁电子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子衍射能谱(EDS)等手段对薄膜进行了相的形成、结构特性及薄膜组成等的测试.研究表明,薄膜在600℃以上开始析晶,850℃以上结晶完成,形成正交晶系钙钛矿相.硅基板上的LCMTO薄膜在不同温度下析出晶相的晶格常数不同,温度越高,晶相的晶格常数越大;薄膜厚度越大,晶格常数相对较小;在薄膜制备时提高氧分压,形成氧空位浓度低的完整晶相,Si基板上LCMTO薄膜的晶格常数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相 复铁电性 薄膜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酞菁铜的性能和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何智兵 黄勇刚 +3 位作者 张溪文 赵高凌 杜丕一 韩高荣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51-55,共5页
酞菁铜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高分子材料,其良好的光电性能,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介绍了酞菁铜的研究发展历史,简述了酞菁铜的结构及能级特征。详细介绍了酞菁铜的耐高温性、导电性、光电导性、光伏效应、气敏性、热电效应、电致... 酞菁铜是一种重要的多功能高分子材料,其良好的光电性能,正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的研究。介绍了酞菁铜的研究发展历史,简述了酞菁铜的结构及能级特征。详细介绍了酞菁铜的耐高温性、导电性、光电导性、光伏效应、气敏性、热电效应、电致发光性、光存贮性和催化学性等性质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展望了酞菁铜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酞菁酮 光电导 气敏性 电致发光 染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宁文生 杜丕一 +2 位作者 翁文剑 韩高荣 沈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8期45-47,共3页
从气敏材料种类、制备方法、改善气敏材料缺陷的手段等方面介绍了气敏材料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气敏材料研究中的新动向,展望了它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 研究进展 气敏材料 制备方法 性能 气敏元件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氟羟基磷灰石薄膜的溶胶-凝胶制备和溶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朝霞 翁文剑 +4 位作者 曲海波 程逵 杜丕一 沈鸽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26-229,共4页
含氟羟基磷灰石具有与羟基磷灰石相当的生物活性 ,在体液中具有较小的溶解度 ,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本文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 ,在钛合金基板上制备出氟含量可控、附着力强的含氟羟基磷灰石薄膜。薄膜经柠檬酸改性磷酸性缓冲溶液 (CPBS... 含氟羟基磷灰石具有与羟基磷灰石相当的生物活性 ,在体液中具有较小的溶解度 ,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本文采用溶胶 凝胶方法 ,在钛合金基板上制备出氟含量可控、附着力强的含氟羟基磷灰石薄膜。薄膜经柠檬酸改性磷酸性缓冲溶液 (CPBS)浸泡后表明 ,随着薄膜中氟含量增加 ,其溶解能力减小 ;随CPBS的pH值增加 ,不同氟含量的薄膜溶解量差别减小。含氟羟基磷灰石薄膜所具有的这些特性能很好地满足金属植入体表面的高性能生物活性改性材料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羟基磷灰石 薄膜 溶解 溶胶-凝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5
作者 施永明 赵高凌 +4 位作者 沈鸽 张溪文 翁文剑 杜丕一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5-127,10,共4页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染料敏化纳米薄膜太阳能电池的结构和原理 ;对其中关键问题 ,如纳米TiO2膜、敏化染料。
关键词 敏化染料 纳米薄膜 空穴传输材料 太阳能电池 结构 原理 二氧化钛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A位元素(La、Y、Ca)的ACu_3Ti_4O_(12)陶瓷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周小莉 杜丕一 +1 位作者 韩高荣 翁文剑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46-1449,1476,共5页
利用传统陶瓷烧结方法,成功制备了巨介电常数陶瓷CaCu3Ti4O12以及Ca被Y或La取代后的Y2/3Cu3Ti4O12和La2/3Cu3Ti4O12体系.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材料的物相结构,利用阻抗分析仪测定了不同频率和温度下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研究结... 利用传统陶瓷烧结方法,成功制备了巨介电常数陶瓷CaCu3Ti4O12以及Ca被Y或La取代后的Y2/3Cu3Ti4O12和La2/3Cu3Ti4O12体系.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定了材料的物相结构,利用阻抗分析仪测定了不同频率和温度下材料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研究结果表明,3种材料结构相似,都具有相同的类钙钛矿结构,但Y2/3Cu3Ti4O12、La2/3Cu3Ti4O12系统中具有较多的缺陷,这些缺陷是由Y和La取代Ca产生的,会对材料的介电常数产生很大的影响.体系满足极化模型,极化粒子的松弛活化过程直接与所需克服的势垒相关,而不同体系中存在的不同缺陷改变了ACu3Ti4O12体系的松弛激活能,在Y和La取代Ca后的体系中松弛激活能要远大于取代前的Ca-Cu3Ti4O12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位替换 CACU3TI4O12 LaCu3Ti4O12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直接自蔓燃法制备NiZn铁氧体粉末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黄文艳 杜丕一 +1 位作者 翁文剑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28-532,共5页
以柠檬酸铁或硝酸铁、硝酸锌、硝酸镍和柠檬酸为原料,利用溶胶直接自蔓延燃烧反应成功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NiZn铁氧体粉末.研究结果表明,溶胶直接自蔓延燃烧法形成的NiZn铁氧体粉末的颗粒尺寸总体较小,在含柠檬酸铁体系中晶粒平均尺寸仅... 以柠檬酸铁或硝酸铁、硝酸锌、硝酸镍和柠檬酸为原料,利用溶胶直接自蔓延燃烧反应成功制备了尖晶石结构的NiZn铁氧体粉末.研究结果表明,溶胶直接自蔓延燃烧法形成的NiZn铁氧体粉末的颗粒尺寸总体较小,在含柠檬酸铁体系中晶粒平均尺寸仅为16~23nm,当柠檬酸量与金属盐总量的摩尔比为2时,形成的NiZn铁氧体粉末晶粒尺寸达最大.溶胶直接自蔓延燃烧法得到的NiZn铁氧体粉末的饱和磁化强度相对较小,约为10.54emu/g,矫顽力较大,约为412.5Oe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N铁氧体 自蔓延燃烧 柠檬酸先驱体 振动探针磁强计(V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纳米银粉的制备与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李明利 周宇松 +3 位作者 纪松 钱坤明 倪杨 杜丕一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3,共3页
以硝酸银为原料,以对苯二酚C6H4(OH)2作为还原剂,添加链烷醇胺A作分散剂,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银粉。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试银粉的粒度分布与平均粒径,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银粉的形貌、粒径和团聚状态,用多晶... 以硝酸银为原料,以对苯二酚C6H4(OH)2作为还原剂,添加链烷醇胺A作分散剂,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出分散性良好的球形纳米银粉。用激光粒度分布仪测试银粉的粒度分布与平均粒径,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银粉的形貌、粒径和团聚状态,用多晶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粉体的晶相。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银粉为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呈现规则球形,并且具有狭窄的粒度分布,其平均粒径约为100 nm,振实密度约为4.0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粉体 化学还原 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韩高荣 汪建勋 +2 位作者 杜丕一 张溪文 赵高凌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4期1-5,6,共6页
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由于具有传统复合材料和现代纳米材料两者的优点,正成为纳米材料的重要分支而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全面介绍了纳米复合薄膜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薄膜性能及其应用前景。提出了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研... 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由于具有传统复合材料和现代纳米材料两者的优点,正成为纳米材料的重要分支而越来越引起广泛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本文全面介绍了纳米复合薄膜的发展历史、制备方法、薄膜性能及其应用前景。提出了纳米复合薄膜材料研究的关键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制备 薄膜应用 纳米复合薄膜 PCVD CV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诱导晶化法制备多晶硅薄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瑞春 沈鸽 +5 位作者 何智兵 赵高凌 张溪文 翁文剑 韩高荣 杜丕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1-83,63,共4页
本文介绍了金属诱导晶化非晶态硅制备多晶硅薄膜的新方法 ,综述了制备金属 /非晶态硅复合薄膜的各种方法与晶化结果 。
关键词 金属诱导 非晶硅 多晶硅 薄膜 晶化法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0.5PbTiO3/0.5NiFe2O4两相复合陶瓷的制备 被引量:3
11
作者 祝露 董艳玲 +2 位作者 翁文剑 韩高荣 杜丕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58-662,675,共6页
通过sol-gel原位复合方法制备了两相比例为1∶1的铁电PbTiO3(PTO)/铁磁NiFe2O4(NFO)复合粉末以及陶瓷材料,利用XRD对复合体系的物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SEM对复相粉体及陶瓷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阻抗分析仪(Agilent 4294A)测试... 通过sol-gel原位复合方法制备了两相比例为1∶1的铁电PbTiO3(PTO)/铁磁NiFe2O4(NFO)复合粉末以及陶瓷材料,利用XRD对复合体系的物相结构进行了研究,利用SEM对复相粉体及陶瓷的形貌进行了观察,采用阻抗分析仪(Agilent 4294A)测试了复合陶瓷的介电性能以及磁性能。结果表明,在550℃热处理温度下制备的原料粉末形成了PbO相及少量PTO和NFO相,650~700℃下形成了PTO和NFO两相,750℃以上则形成PTO、NFO和PbFe12O19(PFO)三相,热处理时间则对粉末形成影响不大。不同的原料粉末在1150℃下烧结后均形成了PTO和NFO两相均匀分布的复相陶瓷。控制在粉末先驱体中预先形成需要的两相,并控制相对较高的PTO相含量,可得到介电性能相对较好的陶瓷。控制相对较低的原料粉末制备温度,抑制PTO相在原料粉末中的形成,有利于得到较好磁性能的复相陶瓷,也即控制原料中的晶相形成,可以调节这种铁电铁磁两相复合陶瓷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原位合成 铁电/铁磁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部分草酸铅法共沉淀合成Pb(Zr_(0.52)Ti_(0.48))O_3(PZT)粉体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刚 任召辉 +2 位作者 翁文剑 杜丕一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80-483,共4页
结合部分草酸铅固相反应法的优点对共沉淀法进行改进,发展了一种合成锆钛酸铅(PZT)粉体新工艺。在该工艺中,首先利用共沉淀法制备Zr、Ti的羟基氧化物共沉淀((Zr0.52Ti0.48)O(OH)2,ZTOH),然后以草酸为沉淀剂,在含有ZTOH沉淀物的悬浮液中... 结合部分草酸铅固相反应法的优点对共沉淀法进行改进,发展了一种合成锆钛酸铅(PZT)粉体新工艺。在该工艺中,首先利用共沉淀法制备Zr、Ti的羟基氧化物共沉淀((Zr0.52Ti0.48)O(OH)2,ZTOH),然后以草酸为沉淀剂,在含有ZTOH沉淀物的悬浮液中沉淀铅离子,得到合成PZT粉体的前驱体粉体。利用DTA、TG和XRD对前驱体的热分解行为和相转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对前驱体的形貌演化进行了观察。前驱体粉体经过700℃煅烧2h,转化为晶化良好的纯相钙钛矿PZT粉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 PZT 共沉淀 合成 粉体 部分草酸铅固相反应法 锆钛酸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晶相形成对TiSi_2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杜军 杜丕一 +4 位作者 韩高荣 翁文剑 汪建勋 郝鹏 黄燕飞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185-1190,共6页
通过常压CVD方法由SiH4和TiCl4直接在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了TiSi2薄膜,用XRD、FESEM、四探针测阻仪和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形貌、电学和光学性能。研究表明TiSi2薄膜的晶相是面心正交刊TiSi2;薄膜的电阻率直接由晶相的形成决... 通过常压CVD方法由SiH4和TiCl4直接在玻璃基板上成功制备了TiSi2薄膜,用XRD、FESEM、四探针测阻仪和分光光度计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形貌、电学和光学性能。研究表明TiSi2薄膜的晶相是面心正交刊TiSi2;薄膜的电阻率直接由晶相的形成决定,受晶相颗粒大小和晶相致密度控制,TiSi2薄膜的电阻率随薄膜中TiSi2晶相含量的增大而下降。TiSi2薄膜在400—750nm范围的可见光区具有大致相同的透射比和最小的反射比,薄膜的透射比随薄膜厚度的增加而减小。在大于750nm的红外区,薄膜电阻率越小,对红外辐射的反射比越高,且随着波长增加至25000nm,TiSi2薄膜的反射比逐渐上升到约0.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化学气相沉积 硅化钛 薄膜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钟敏 赵高凌 +4 位作者 张溪文 翁文剑 杜丕一 沈鸽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z1期369-372,共4页
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是一种集有机、无机、纳米材料的诸多特性于一身的新型功能材料,正在成为一个新兴的极富生命力的研究领域,本文对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纳米复合材料 有机基质 纳米微粒 制备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炔黑电极材料的双电层电容器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彭宝利 孟津 杜丕一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16-520,共5页
利用乙炔黑为导电粉体,以PTFE为胶粘剂成功制备了具有较好充放电性能的多孔结构双电层电容器。利用TEM测定了电极材料乙炔黑的粉末形貌,利用SEM测定了电极的表面形貌,利用充放电电路测定了电容器的充放电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电极加工压... 利用乙炔黑为导电粉体,以PTFE为胶粘剂成功制备了具有较好充放电性能的多孔结构双电层电容器。利用TEM测定了电极材料乙炔黑的粉末形貌,利用SEM测定了电极的表面形貌,利用充放电电路测定了电容器的充放电曲线。研究结果表明,电极加工压力减小,小半径的孔洞所占比例下降,电极的实际使用表面积增大,比容量增高。压力从48Mpa下降到16MPa,比容量增大17%。压力大于48MPa,压力对电极的有效面积影响不大。胶粘剂含量下降,有效使用面积增大,电容器比容量提高。胶粘剂从14%降低到6%,比容量增大46%。压力增大导致电极的有效面积降低,电极上电荷密度提高,充电后的保持电压增大。电解液浓度增大,通过影响极板电荷密度,充电保持电压也有所提高。多孔电极的孔径分布,尤其是小孔径孔洞含量的增加直接影响了双电层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随制备压力增大,小孔量增加,初期放电缓慢,后期加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黑 PTFE 制备 双电层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硅薄膜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史国华 张溪文 +1 位作者 杜丕一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9年第3期47-50,共4页
纳米硅薄膜具有独特的结构和许多优异的光电性能,可望应用于新型光电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等领域。本文从制备技术、沉积机理、结构和性能各方面对纳米硅薄膜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了回顾和综述。
关键词 纳米硅 薄膜 制备 结构特征 光电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共沉淀工艺制备钛酸锶钡纳米粉体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明利 杜丕一 +2 位作者 纪松 钱坤明 倪杨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3-16,共4页
以硝酸钡、硝酸锶、草酸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草酸氧钛锶钡(BSTO,Ba0.6Sr0.4TiO(C2O4)2·4H2O)前躯体粉体,将该前躯体800℃煅烧4h得到钛酸锶钡(BST,Ba0.6Sr0.4TiO3)纳米粉体。用差热分析仪研究BSTO的热分解过程,... 以硝酸钡、硝酸锶、草酸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草酸盐共沉淀法制备草酸氧钛锶钡(BSTO,Ba0.6Sr0.4TiO(C2O4)2·4H2O)前躯体粉体,将该前躯体800℃煅烧4h得到钛酸锶钡(BST,Ba0.6Sr0.4TiO3)纳米粉体。用差热分析仪研究BSTO的热分解过程,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镜(SEM)研究钛酸锶钡粉体的相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果表明:BSTO前驱体的热分解过程可以分为失去结晶水、草酸氧钛跟(TiO(C2O4)22-)分解和BST结晶化3个阶段;所制备的钛酸锶钡粉体为高纯立方晶相,粉体呈类球状,平均粒径约为10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钡 化学共沉淀 纳米粉体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薄膜制备工艺进展 被引量:10
18
作者 葛金余 杜丕一 韩高荣 《材料科学与工程》 CSCD 1998年第1期36-40,共5页
本文综述了SiC薄膜的制备工艺及进展,介绍了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及光化学气相沉积等各种SiC薄膜的制备方法,简单阐述了各种工艺对薄膜性能的影响,评述了各种制备工艺的优缺点。
关键词 薄膜 制备工艺 碳化硅 物理气相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ST-BSL体系的烧结行为和介电性能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明利 杜丕一 +2 位作者 纪松 钱坤明 周宇松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工艺制备高反应活性Ba0.6Sr0.4TiO3(BST)粉体,添加适量的B2O3-SiO2-Li2O(BSL)为烧结助剂,采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BST-BSL复相陶瓷。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别研究BST-BSL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并测试BST-BS... 采用草酸盐共沉淀工艺制备高反应活性Ba0.6Sr0.4TiO3(BST)粉体,添加适量的B2O3-SiO2-Li2O(BSL)为烧结助剂,采用传统陶瓷制备工艺制备BST-BSL复相陶瓷。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别研究BST-BSL的微观形貌和相组成,并测试BST-BSL的介电性能参数。结果表明:添加的少量B2O3-Li2O-SiO2在烧结过程中与BST主晶相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使BST的烧结温度由1 350℃降低到1 000℃以下;B2O3-Li2O-SiO2的添加大幅改善BST的介电常数温度稳定性,引入的非铁电第二相对BST铁电性的‘稀释作用’使BST-BSL的可调率降低,但由于烧结助剂的添加量少,使BST-BSL在1 kV/mm外加偏场下的可调率仍在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锶钡 复相陶瓷 微观形貌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控溅射法制备具有同质缓冲层的PST薄膜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敏睿 杜丕一 +1 位作者 袁东升 王问斯 《压电与声光》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7-339,共3页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以低功率溅射得到的PbxSr1-xTiO3(PST)薄膜为缓冲层(同质缓冲层)的PST双层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阻抗分析仪和铁电分析仪对薄膜相结构、表面形貌、介电损耗和铁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以...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制备了以低功率溅射得到的PbxSr1-xTiO3(PST)薄膜为缓冲层(同质缓冲层)的PST双层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阻抗分析仪和铁电分析仪对薄膜相结构、表面形貌、介电损耗和铁电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以低功率溅射得到的PST薄膜作为同质缓冲层的双层薄膜可减少薄膜的缺陷,从而有效降低介电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电薄膜 PbxSr1-xTiO3(PST) 磁控溅射 同质缓冲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