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相关疾病的思考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莉
张立玮
+5 位作者
王小玲
村上和成
内田智久
于卫芳
李建波
王士杰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9期961-962,966,共3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最初于上世纪80年代被Warren等发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证实与Hp相关,主要包括胃肠道疾病和胃肠外疾病两大类。
关键词
胃肠炎
消化性溃疡
螺杆菌
幽门
中医疗法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小玲
杜美林
+5 位作者
村上和成
内田智久
樊建平
张立玮
刘俊英
王士杰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3期291-294,297,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各部位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上皮内瘤变、胃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河北省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Hp感染,特别是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EAS)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依据国际最新悉尼系统分级标准和直观模拟评分法对...
目的通过检测各部位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上皮内瘤变、胃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河北省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Hp感染,特别是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EAS)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依据国际最新悉尼系统分级标准和直观模拟评分法对慢性胃炎进行分级;分别应用Giemsa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贲门、胃体、胃窦3个部位Hp和EAS感染情况,分析Hp感染率、部位分布以及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总体结果表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中EA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0%(138/206)、100.0%(12/12)明显高于上皮内瘤变43.8%(32/73)和胃癌21.7%(13/60)(P<0.05)。进一步按病变部位分析贲门、胃体、胃窦和EAS阳性检出率,结果发现同一部位中慢性胃炎、胃溃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Hp和EA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方面分析,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最严重部位均位于贲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密度最高部位位于胃体(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贲门、胃体、胃窦,Hp密度分别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河北省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ESA阳性检出率较高,其感染分别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深度、单核细胞浸润深度、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呈正相关,且在贲门处较易引起严重病变,贲门癌的发生与ESA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胃肿瘤
螺杆菌
幽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相关疾病的思考
被引量:
6
1
作者
张莉
张立玮
王小玲
村上和成
内田智久
于卫芳
李建波
王士杰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医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镜科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
日本大分大学医学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镜中心
出处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9期961-962,966,共3页
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不同幽门螺杆菌基因型与亚洲人胃癌发病关系的实验研究>
课题号(2009DFA31150)
文摘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最初于上世纪80年代被Warren等发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疾病被证实与Hp相关,主要包括胃肠道疾病和胃肠外疾病两大类。
关键词
胃肠炎
消化性溃疡
螺杆菌
幽门
中医疗法
感染
分类号
R573.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
6
2
作者
王小玲
杜美林
村上和成
内田智久
樊建平
张立玮
刘俊英
王士杰
机构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病理科
河北井陉县医院外科
日本大分大学医学部
河北井陉县医院内镜室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镜室
出处
《临床荟萃》
CAS
2014年第3期291-294,297,共5页
基金
国际科技合作项目课题(2009DFA31150)
文摘
目的通过检测各部位慢性胃炎、胃溃疡、胃上皮内瘤变、胃癌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探讨河北省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Hp感染,特别是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EAS)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依据国际最新悉尼系统分级标准和直观模拟评分法对慢性胃炎进行分级;分别应用Giemsa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贲门、胃体、胃窦3个部位Hp和EAS感染情况,分析Hp感染率、部位分布以及与胃癌发生的关系。结果总体结果表明,慢性胃炎和胃溃疡中EAS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7.0%(138/206)、100.0%(12/12)明显高于上皮内瘤变43.8%(32/73)和胃癌21.7%(13/60)(P<0.05)。进一步按病变部位分析贲门、胃体、胃窦和EAS阳性检出率,结果发现同一部位中慢性胃炎、胃溃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胃癌Hp和EA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慢性胃炎严重程度方面分析,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最严重部位均位于贲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p密度最高部位位于胃体(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贲门、胃体、胃窦,Hp密度分别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单核细胞浸润程度、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河北省消化道肿瘤高发地区ESA阳性检出率较高,其感染分别与中性粒细胞浸润深度、单核细胞浸润深度、萎缩程度、肠化生程度呈正相关,且在贲门处较易引起严重病变,贲门癌的发生与ESA感染密切相关。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胃肿瘤
螺杆菌
幽门
Keywords
gastritis
atrophic
gastric neoplasm
Helicobacter pylori
pylorus
分类号
R573.3 [医药卫生—消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医药防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性相关疾病的思考
张莉
张立玮
王小玲
村上和成
内田智久
于卫芳
李建波
王士杰
《临床荟萃》
CAS
2013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东亚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发生的关系
王小玲
杜美林
村上和成
内田智久
樊建平
张立玮
刘俊英
王士杰
《临床荟萃》
CAS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