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种(系)与播种量对太子参产量及浸出物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龙进 王华磊 +8 位作者 赵致 李金玲 刘红昌 罗夫来 罗春丽 黄明进 陈勇 李文福 杨掌法 《江苏农业科学》 2018年第9期145-148,共4页
为寻找最优的太子参品种(系)与适宜播种量组合,以太子参丰抗1号品系、施秉地方品种、黔太子参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75、525、675 kg/hm^23个播种量水平,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品种(系)与播种量对太子参产量及其水溶性浸出物积累... 为寻找最优的太子参品种(系)与适宜播种量组合,以太子参丰抗1号品系、施秉地方品种、黔太子参1号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375、525、675 kg/hm^23个播种量水平,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计,研究品种(系)与播种量对太子参产量及其水溶性浸出物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从3个品种(系)太子参看,黔太子参1号产量为1 348.11 kg/hm^2,单位面积块根质量为134.81 g/m^2,单位面积块根数为1 170个/m^2,单个块根质量为0.115 6 g/个,均极显著高于丰抗1号、施秉地方品种;从3个播种量水平看,525、675 kg/hm^2处理产量、块根质量、块根数、单个块根质量差异不显著,但均极显著高于375 kg/hm^2处理,播种量525 kg/hm^2处理比375 kg/hm^2处理分别高1 165.74 kg/hm^2、116.57 g/m^2、1 083个/m^2、0.106 2 g/个;播种量675 kg/hm^2处理比375 kg/hm^2处理分别高1 123.83 kg/hm^2、112.38 g/m^2、1 073个/m^2、0.104 2 g/个。黔太子参1号播种量525 kg/hm^2组合产量及其产量构成因素综合表现最优,产量为1 550.34 kg/hm^2,块根质量为155.03 g/m^2,块根数为1 367个/m^2,单个块根质量为0.113 7 g/个;品种(系)与播种量生育期太子参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总体呈增加趋势,采收时3个品种(系)差异不显著,分别为44.37%、44.58%、44.60%,3个播种量水平分别为45.28%、43.46%、44.80%,375 kg/hm^2处理显著高于675 kg/hm^2处理,均极显著高于525 kg/hm^2处理,黔太子参1号播种量375 kg/hm^2组合最高,为47.27%。结果表明,3个太子参品种(系)综合表现最优的为黔太子参1号,其次为丰抗1号;黔太子参1号与丰抗1号适宜播种量为525 kg/hm^2,施秉地方品种适宜播种量为675 kg/hm^2或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子参 品种(系) 播种量 产量 水溶性浸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施沼肥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龙进 侯再忠 +4 位作者 姜春芽 李文志 王国立 吴素芳 龙友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21年第9期27-31,共5页
【目的】探明根施沼肥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优质猕猴桃生产上合理施用沼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等量清水为对照(CK),研究根施沼液为25%、50%、75%和100%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 【目的】探明根施沼肥对猕猴桃果实品质的影响,为优质猕猴桃生产上合理施用沼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贵长猕猴桃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等量清水为对照(CK),研究根施沼液为25%、50%、75%和100%处理对猕猴桃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猕猴桃的单果重、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总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分别为81.4~92.6 g、987.28~1135.54 mg/kg、12.38%~14.10%、14.45%~16.58%和8.72~11.95,分别较较CK显著提高9.95%~13.76%、2.56%~15.02%、4.12%~13.89%、4.64%~14.74%和9.52%~37.04%;各处理可滴定酸为1.18~1.42,较CK降低4.93%~16.90%,除25%沼液处理外,其余处理较CK差异均显著。【结论】根施沼肥可改善猕猴桃果实的外观及内在品质,且随着沼液浓度的升高而提高,以施用100%沼液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猕猴桃 根施沼肥 外观品质 内在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珊瑚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李丹丹 李龙进 +1 位作者 肖逸飞 王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923-2928,共6页
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为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应用前景广阔,药食两用。草珊瑚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唐代,可用于血热发斑发疹、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草珊瑚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 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Thunb.)Nakai为金粟兰科草珊瑚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应用前景广阔,药食两用。草珊瑚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记载于唐代,可用于血热发斑发疹、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草珊瑚主要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萜类、香豆素类、酚酸类、挥发油类等。草珊瑚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炎、抗肿瘤、促进骨折愈合等药理活性。本文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献为依据,针对草珊瑚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开发和高效利用草珊瑚资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珊瑚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