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单侧后牙反患者的咀嚼肌肌电图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齐宏
李东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35,共4页
目的:通过对单侧后牙反患者咀嚼肌肌电检查,分析单侧后牙反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肌电图仪记录20例(男11例,女9例)单侧后牙反患者和20例(男10例,女10例)正常对照组在下颌姿势位、紧咬和双侧咀嚼时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数据。...
目的:通过对单侧后牙反患者咀嚼肌肌电检查,分析单侧后牙反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肌电图仪记录20例(男11例,女9例)单侧后牙反患者和20例(男10例,女10例)正常对照组在下颌姿势位、紧咬和双侧咀嚼时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数据。计算咬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和颞肌前束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TA),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紧咬和双侧咀嚼时,单侧后牙反组咬肌和颞肌前束肌电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反侧明显低于非反侧;单侧后牙反组与对照组ASMM和ASTA在紧咬和双侧咀嚼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个后牙反组与多个后牙反组ASMM和ASTA在紧咬和双侧咀嚼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后牙反对咀嚼肌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应对其进行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后牙反[牙合]咀嚼肌
肌电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VEGFR-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任青杰
安佰利
+6 位作者
焦凯
刘晓东
于世宾
花翠
文军
李齐宏
王美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8-691,共4页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VEGFRs的表达情况,通过计算阳性细胞数的方法,分析大鼠...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VEGFRs的表达情况,通过计算阳性细胞数的方法,分析大鼠髁突软骨适应性改建过程中VEGFRs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VEGFR-1,VEGFR-2在大鼠髁突软骨中的分布趋势基本相同,均主要分布在大鼠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和过渡层,在增殖层少量表达,在纤维层未见到其阳性细胞表达;正常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从7~11周龄VEGFRs表达逐渐增强,11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幼年及成年实验2周组、幼年实验8周组、成年实验6周组VEGFRs阳性细胞数与其同龄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幼年实验4周组及6周组,成年实验4周组VEGFRs阳性细胞数分别明显低于其同龄对照组(P〈0.05),而成年实验8周组则明显高于其同龄对照组(P〈0.05)。结论:VEGFRs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性咬合紊乱
髁突软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实验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局部雌激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李蓓
于世宾
+3 位作者
李齐宏
文军
董智伟
王美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雌激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正畸方法前移幼年及青春期雌性大鼠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一磨牙,造成大鼠的实验性咬合紊乱模型,咬合紊乱组分别于2、4、6、8周后取材,去除咬合紊乱组...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雌激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正畸方法前移幼年及青春期雌性大鼠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一磨牙,造成大鼠的实验性咬合紊乱模型,咬合紊乱组分别于2、4、6、8周后取材,去除咬合紊乱组则在实验6周时拔除第一磨牙,2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个数来探讨雌激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1)雌激素主要表达于大鼠髁突软骨的成熟层和肥大层;2)正常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的雌激素表达水平自6周龄到16周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无论幼年组还是青春期组,咬合紊乱2周时雌激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4、6、8周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咬合紊乱组雌激素表达高于正常对照及咬合紊乱8周组(P<0.01)。结论大鼠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实验性咬合紊乱可以一过性升高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咬合紊乱
髁突软骨
雌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侧后牙反患者的咀嚼肌肌电图分析
被引量:
6
1
作者
李齐宏
李东
段银钟
机构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
出处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2-235,共4页
文摘
目的:通过对单侧后牙反患者咀嚼肌肌电检查,分析单侧后牙反对咀嚼功能的影响。方法:用肌电图仪记录20例(男11例,女9例)单侧后牙反患者和20例(男10例,女10例)正常对照组在下颌姿势位、紧咬和双侧咀嚼时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数据。计算咬肌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MM)和颞肌前束的活动不对称指数(ASTA),然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紧咬和双侧咀嚼时,单侧后牙反组咬肌和颞肌前束肌电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反侧明显低于非反侧;单侧后牙反组与对照组ASMM和ASTA在紧咬和双侧咀嚼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个后牙反组与多个后牙反组ASMM和ASTA在紧咬和双侧咀嚼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单侧后牙反对咀嚼肌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应对其进行积极治疗。
关键词
单侧后牙反[牙合]咀嚼肌
肌电图分析
Keywords
Unilateral posterior crossbite
Masticatory muscle
Electromyography
分类号
R783.5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VEGFR-1,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
1
2
作者
任青杰
安佰利
焦凯
刘晓东
于世宾
花翠
文军
李齐宏
王美青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系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解剖生理学教研室
广州总医院口腔科
解放军
出处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88-691,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编号:30772429)
文摘
目的:探讨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年和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VEGFRs的表达情况,通过计算阳性细胞数的方法,分析大鼠髁突软骨适应性改建过程中VEGFRs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VEGFR-1,VEGFR-2在大鼠髁突软骨中的分布趋势基本相同,均主要分布在大鼠髁突软骨的肥大层和过渡层,在增殖层少量表达,在纤维层未见到其阳性细胞表达;正常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从7~11周龄VEGFRs表达逐渐增强,11周龄后降低,并保持在一个稳定水平;幼年及成年实验2周组、幼年实验8周组、成年实验6周组VEGFRs阳性细胞数与其同龄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幼年实验4周组及6周组,成年实验4周组VEGFRs阳性细胞数分别明显低于其同龄对照组(P〈0.05),而成年实验8周组则明显高于其同龄对照组(P〈0.05)。结论:VEGFRs参与了大鼠渐进性咬合紊乱所致髁突软骨的改建活动。
关键词
渐进性咬合紊乱
髁突软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Keywords
Condylar cartilage Gradually induced occlusal disorders VEGFR-1 VEGFR-2
分类号
R782.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实验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局部雌激素表达的影响
3
作者
李蓓
于世宾
李齐宏
文军
董智伟
王美青
机构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解剖生理学教研室
解放军第三零七医院口腔科
广东军区广州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颌面外科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61-56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471909)
文摘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紊乱所致大鼠髁突软骨改建过程中的雌激素表达变化规律。方法通过正畸方法前移幼年及青春期雌性大鼠右侧上颌及左侧下颌第一磨牙,造成大鼠的实验性咬合紊乱模型,咬合紊乱组分别于2、4、6、8周后取材,去除咬合紊乱组则在实验6周时拔除第一磨牙,2周后取材。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方法检测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并通过计算阳性细胞个数来探讨雌激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1)雌激素主要表达于大鼠髁突软骨的成熟层和肥大层;2)正常对照组大鼠髁突软骨中的雌激素表达水平自6周龄到16周龄呈逐渐降低的趋势;3)无论幼年组还是青春期组,咬合紊乱2周时雌激素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4、6、8周时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除咬合紊乱组雌激素表达高于正常对照及咬合紊乱8周组(P<0.01)。结论大鼠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实验性咬合紊乱可以一过性升高髁突软骨中雌激素的表达水平。
关键词
咬合紊乱
髁突软骨
雌激素
Keywords
occlusal disorder
condylar cartilage
estrogen
分类号
R782.6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单侧后牙反患者的咀嚼肌肌电图分析
李齐宏
李东
段银钟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幼、成年雌性大鼠髁突软骨中VEGFR-1,2表达的影响
任青杰
安佰利
焦凯
刘晓东
于世宾
花翠
文军
李齐宏
王美青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实验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局部雌激素表达的影响
李蓓
于世宾
李齐宏
文军
董智伟
王美青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