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真空自耗电弧重熔V-4Cr-4Ti合金的微观组织结构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鱼飞 罗超 +2 位作者 王志钢 任大鹏 贾建平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05-811,共7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钒合金在退火前后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表明:铸态合金基体的晶格常数为0.293 8~0.294 3 nm,与纯V相比,晶格收缩了约2.8%,晶内主要析出相为盘状,该相为复杂FCC结构的富Ti型Ti-CNO相,...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钒合金在退火前后的微观组织结构。研究表明:铸态合金基体的晶格常数为0.293 8~0.294 3 nm,与纯V相比,晶格收缩了约2.8%,晶内主要析出相为盘状,该相为复杂FCC结构的富Ti型Ti-CNO相,晶格常数为0.423 4~0.428 8 nm,厚度约100 nm,其它两维尺寸达1~2μm,在晶界上则呈网状连续分布;合金中存在大量位错。约1 000℃,1 h退火后,合金基体晶格有所膨胀;组织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方形第二相,尺寸约为500 nm,原先晶内普遍存在的盘状第二相的尺寸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合金 微观结构 第二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铀电子束熔炼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健 宋虎 +4 位作者 曾钢 陈道明 李鱼飞 王震宏 苏斌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4-137,共4页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金属铀电子束熔炼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熔炼过程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单电子束枪熔炼时,熔池中的等温线近似呈半椭圆形,随着电子束功率增加,熔池温度增大,坩埚中被熔化的金属增多。采用双电子束枪熔炼时,可以获得...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金属铀电子束熔炼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熔炼过程温度场分布。结果表明,单电子束枪熔炼时,熔池中的等温线近似呈半椭圆形,随着电子束功率增加,熔池温度增大,坩埚中被熔化的金属增多。采用双电子束枪熔炼时,可以获得更均匀的温度场,且当电子束功率大于25 kW时,可获得较大的熔池深度和宽度。根据数值模拟结果开展贫化铀电子束熔炼试验,获得的贫化铀铸锭中夹杂物主要集中在铸锭边缘,夹杂物含量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熔炼 温度场 有限元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钒合金加载变形和损伤演化的数值模拟
3
作者 董平 李鱼飞 杨江荣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52-656,共5页
钒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低辐照活化和抗辐照肿胀等特性,使其成为核工程中的一种重要结构材料。为评估V-5Cr-5Ti合金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损伤演化特征,开展了光滑和有缺口两种形状合金试样拉伸加载过程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断口... 钒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低辐照活化和抗辐照肿胀等特性,使其成为核工程中的一种重要结构材料。为评估V-5Cr-5Ti合金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和损伤演化特征,开展了光滑和有缺口两种形状合金试样拉伸加载过程的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断口形貌进行了扫描电镜(SEM)观察。根据拉伸试验拟合钒合金的材料本构参数,数值模拟获得试样加载过程的应力-应变分布和颈缩区的损伤演化,将数值模拟获得的载荷-位移曲线与试验测试对比,结果表明二者在弹性和塑性阶段的变形曲线均非常一致,扫描电镜观察获得了两种形状试样的静态拉伸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合金 应力 损伤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电子束扫描处理的U-5.5Nb合金的表面层微结构和性能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文鹏 杨苏 +4 位作者 刘泾源 赵福泽 陈冬 李鱼飞 廖俊生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61-768,共8页
采用连续电子束扫描处理技术(CEBSP)首次在U-5.5Nb合金表面制备了重熔改性层,通过OM、SEM/EDS、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及维氏硬度计等分析方法对重熔改性层的微观结构与物性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快速熔凝会形成含... 采用连续电子束扫描处理技术(CEBSP)首次在U-5.5Nb合金表面制备了重熔改性层,通过OM、SEM/EDS、便携式表面粗糙度测量仪及维氏硬度计等分析方法对重熔改性层的微观结构与物性特征进行了表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快速熔凝会形成含有大量细小夹杂且具有枝晶组织的重熔改性层(厚度为毫米级),使其表面微观硬度从基体的164.5HV0.3升高至重熔改性层的211.5HV0.3。利用Kou模型计算了重熔改性层在快速凝固过程中裂纹敏感性因子-固相分数关系曲线,分析认为凝固裂纹是高Nb含量U-Nb合金在快速熔凝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类表面缺陷,也是表面粗糙度Ra从初始相对光滑表面0.193μm升高至重熔改性层表面2.298μm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b合金 连续电子束扫描处理 显微组织 硬度 粗糙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