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京枣39’离体多倍体诱导及其增殖、生根培养体系优化
1
作者 赵汗青 王强 +2 位作者 庞晓明 薄文浩 李颖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126,共9页
【目的】研究秋水仙素溶液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和预培养时间对‘京枣39’离体多倍体诱导的影响,优化枣树良种‘京枣39’的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建立‘京枣39’的离体多倍体诱导体系,获得多倍体植株。【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索... 【目的】研究秋水仙素溶液质量浓度、处理时间和预培养时间对‘京枣39’离体多倍体诱导的影响,优化枣树良种‘京枣39’的增殖和生根培养基,建立‘京枣39’的离体多倍体诱导体系,获得多倍体植株。【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探索不同秋水仙素溶液质量浓度和处理时间组合对‘京枣39’不定芽再生的影响,不同预培养时间对‘京枣39’离体多倍体诱导的影响,不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京枣39’增殖培养的影响,不同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京枣39’组培苗生根培养的影响。【结果】(1)当秋水仙素溶液质量浓度为80 mg/L、处理48 h时‘京枣39’刻伤叶片存活率为(50.00±7.07)%,分化系数为(2.06±0.17)。(2)最佳预培养时间为6 d,并施以80 mg/L秋水仙素浓度处理48 h,获得了纯合四倍体‘京枣39’。(3)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0.8 mg/L 6-BA+0.4 mg/L IBA+30 g/L麦芽糖,pH=5.8,平均增殖系数为(4.22±0.22)。(4)最佳生根培养基为改良1/2MS+0.8 mg/L IBA+30 g/L麦芽糖,pH=5.8,平均根长为(5.22±0.19) cm;平均生根数为(3.20±0.22)。【结论】初步建立了‘京枣39’的离体多倍体诱导体系,获得了‘京枣39’的多倍体植株,并优化了其增殖培养及生根培养方法。本研究为优良枣树品种‘京枣39’的种质创新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为多倍体诱导在枣树以及其他果树中的应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枣39’ 多倍体诱导 秋水仙素 增殖培养 生根培养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青枣在西南地区退耕还林建设中的作用及其主要栽培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颖岳 吕文 《防护林科技》 2003年第1期37-38,51,共3页
我国林业正处与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历史时期。要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必须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防护林建设应由过去单纯的生态型转变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本文针... 我国林业正处与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的历史时期。要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基础作用,必须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防护林建设应由过去单纯的生态型转变为生态经济型防护林,本文针对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我国西南地区的自然条件和台湾青枣的生态经济特性,分析认为台湾青枣是我国西南地区防护林和退耕还林建设的理想选择树种之一,并简介了台湾青枣的主要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枣 西南地区 退耕还林 栽培技术 台湾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和酸枣基因组大小测定 被引量:27
3
作者 吴丽萍 唐岩 +2 位作者 李颖岳 尹丹妮 庞晓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3,共7页
本研究旨在找出最适合枣和酸枣的流式细胞术流程,进而测定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在所对比的5种裂解液中,WPB最适合枣属植物细胞裂解。以毛果杨为内标,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内参G0/G1期峰,计算得出6种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各枣品种... 本研究旨在找出最适合枣和酸枣的流式细胞术流程,进而测定它们的基因组大小。结果显示,在所对比的5种裂解液中,WPB最适合枣属植物细胞裂解。以毛果杨为内标,通过比较待测样品和内参G0/G1期峰,计算得出6种枣属植物基因组大小。各枣品种的基因组大小有一定差异,平均基因组大小约为418.56Mb,其中:‘冬枣’的基因组大小为(393.60±4.72)Mb,即C-值为(0.40±0.01)pg;‘鲁枣2号’的基因组大小为(428.00±3.61)Mb,即C-值为(0.44±0.00)pg;‘金丝小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24.00±5.81)Mb,即C-值为(0.44±0.01)pg;‘孔府酥脆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29.60±5.03)Mb,即C-值为(0.44±0.01)pg;‘无核小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13.60±7.07)Mb,即C-值为(0.42±0.01)pg;酸枣的基因组大小为(441.60±4.29)Mb,即C-值为(0.45±0.01)pg。优化的枣属植物流式细胞术流程,为枣属植物的倍性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术 基因组大小 细胞裂解液 毛果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邛崃山系3种主食竹单宁及营养成分含量对大熊猫取食选择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张智勇 王强 +3 位作者 付强 韩建伟 张志毅 李颖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6,共5页
为了研究单宁和营养成分含量在大熊猫取食时对不同竹种以及竹种不同部位选择的影响,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邛崃山系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拐棍竹、白夹竹这3种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单宁、粗蛋白以及钙、镁、铜、锌等矿质元素... 为了研究单宁和营养成分含量在大熊猫取食时对不同竹种以及竹种不同部位选择的影响,本文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邛崃山系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拐棍竹、白夹竹这3种大熊猫主食竹种的单宁、粗蛋白以及钙、镁、铜、锌等矿质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对比,综合分析了不同主食竹种、不同营养器官以及不同部位中单宁和营养成分含量与大熊猫取食选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3种竹种相比较,冷箭竹的单宁含量最低,拐棍竹含量最高;3竹种中,全竿单宁平均含量高于茎部含量,各竹种的中、上部含量明显低于下部含量。2)冷箭竹粗蛋白含量最高,拐棍竹含量最低;不同竹种间矿质元素含量差异较大,主食竹的粗蛋白含量和锌元素含量都与大熊猫取食的断桩高度呈负相关性。3)大熊猫趋向于选择单宁含量低而粗蛋白含量高的竹种及部位,单宁含量和粗蛋白含量可以共同作为大熊猫对主食竹种以及主食竹不同部位取食的重要影响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食竹 单宁 营养成分 取食 大熊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核心种质表型性状多样性及裂果相关性 被引量:15
5
作者 陈武 孔德仓 +3 位作者 崔艳红 曹明 庞晓明 李颖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8-84,共7页
为了明确枣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了解枣裂果性状与果实(核)性状的相关性,提高枣种质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对枣核心种质的果实、果核和裂果等相关的9个重要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核心种质资源具有较丰... 为了明确枣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变异特点,了解枣裂果性状与果实(核)性状的相关性,提高枣种质的利用效率,本研究对枣核心种质的果实、果核和裂果等相关的9个重要表型性状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核心种质资源具有较丰富的表型变异,9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达20%以上,平均变异系数为39.00%;其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为1.49~1.9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77。2)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9个表型性状指标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多个果实(核)表型性状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果实横径与裂果率达到显著的正相关,果形指数与裂果指数之间达到显著的负相关。果核性状与裂果性状均无显著相关性,裂果率和裂果指数之间达到了极显著的正相关。3)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确定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可达94.79%,即这4个主成分保存了原始性状94.79%的遗传信息。9个表型中果实纵径、裂果指数、果核指数和果形指数是造成枣核心种质表型多样性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种质 表型多样性 裂果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无性系种群更新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金琪 王强 +3 位作者 付强 张智勇 韩建伟 李颖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2-107,共6页
为研究大熊猫对拐棍竹的取食特性以及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无性更新的影响,在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活跃地区的拐棍竹林内设立大熊猫取食样地、模拟取食样地以及对照样地,跟踪对比观测了3种样地处理后连续3年(2009—2011年)拐棍... 为研究大熊猫对拐棍竹的取食特性以及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无性更新的影响,在四川省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内大熊猫活跃地区的拐棍竹林内设立大熊猫取食样地、模拟取食样地以及对照样地,跟踪对比观测了3种样地处理后连续3年(2009—2011年)拐棍竹种群的无性更新动态。结果表明:1)大熊猫取食样地具有如下特征:大熊猫不取食直径小于7.5 mm的拐棍竹竿;取食的拐棍竹竿平均竹密度为(10.87±2.85)个m2,断桩平均高度为(0.79±0.10)m;取食率为(22.20±3.15)%;取食点距离最近乔木(DBH>10 cm)平均距离为(0.67±0.29)m。2)2009—2011年,在没有大熊猫取食的条件下,拐棍竹的年补充率和年死亡率之间以及二者在不同年份之间都没有显著差异,维持着自身的动态平衡;大熊猫取食会造成拐棍竹死亡率的增加,但同时,取食也能够提高拐棍竹的年补充率,尤其是在大熊猫取食后的第2年,年补充率显著高于年死亡率(P=0.000);大熊猫取食对拐棍竹的更新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更新的作用只维持在取食后的3年内,之后,拐棍竹会恢复原有更新速率。3)大熊猫取食不仅能够促进拐棍竹更新,并且新生竹竿基径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大熊猫取食对竹林造成的干扰不会影响拐棍竹的后续利用;拐棍竹无性系种群对大熊猫的取食具有无性系整合的补偿效应。4)模拟样地在2009年补充率显著高于死亡率(P2009=0.001);而2010年和2011年,补充率与死亡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2010=0.928;P2011=0.538),与取食样地表现基本一致,能够促进拐棍竹无性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棍竹 大熊猫 取食 无性更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酸枣的生理特征和转录组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萌 郭烨 +2 位作者 刘松珊 庞晓明 李颖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57-67,共11页
【目的】研究酸枣基因组复制后分子水平的变异机制,为深入探讨枣树多倍体性状、关键调控基因的克隆及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以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酸枣为研究材料,比较了二者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 【目的】研究酸枣基因组复制后分子水平的变异机制,为深入探讨枣树多倍体性状、关键调控基因的克隆及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参考。【方法】本实验以二倍体及其同源四倍体酸枣为研究材料,比较了二者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以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对两种材料进行了转录组测序,并参考GO Ontology、KEGG等数据库对差异基因和转录因子进行功能分类与富集分析。【结果】四倍体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二倍体植株,叶片相对含水量在两种材料中没有显著差异。二倍体与四倍体酸枣共1 329个基因具有显著差异,GO功能分析表明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生长发育和胁迫耐受相关功能。KEGG通路分析显示,大部分差异基因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信号传递过程,其中16个关键基因参与糖和氨基酸的代谢与转运过程,如SPS2、GAE6和PGDH3,这些基因在四倍体中具有较高的表达量;23个基因参与激素信号传导通路,其中与生长素传导、应答相关的基因如ARG7,GH3.6和IAA26在四倍体植株中表达量较高,而与油菜素内酯合成酶(CYP)、乙烯不敏感蛋白(EIN)相关的基因在四倍体植株中表达量较低。在对二倍体与四倍体差异转录因子的分析中发现,四倍体MYB转录因子家族基因表达量高于二倍体。【结论】四倍体叶片叶绿素含量高是植株叶色加深的原因之一,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为四倍体叶片变大、茎加粗提供了更多能源物质。参与糖、氨基酸代谢和激素合成、信号传导的关键基因在二倍体与四倍体中差异表达,可能与四倍体植株体内能源物质含量高、生长势强的性状相关;具有渗透调节功能的基因在四倍体中表达量较高暗示着四倍体可能具有较强的抗性。进一步对差异转录因子的分析表明,MYB转录因子在二倍体与四倍体植株中的差异表达可能会导致植物在生长发育、形态建成和抗逆过程中的差异,但二者的具体差异性状还需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四倍体 酸枣 生理特征 差异表达基因 转录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壶枣离体多倍体诱导关键技术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郭烨 崔艳红 +3 位作者 孔德仓 曹明 庞晓明 李颖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49-56,共8页
【目的】离体多倍体育种是枣树育种的重要方法,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枣树离体多倍体育种体系,加快枣树多倍体种质的创制。【方法】以茶壶枣无菌叶片为材料,将预培养不同天数(7~20 d)的叶片固定后制成石蜡切片,进行细胞学... 【目的】离体多倍体育种是枣树育种的重要方法,对其关键技术的研究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枣树离体多倍体育种体系,加快枣树多倍体种质的创制。【方法】以茶壶枣无菌叶片为材料,将预培养不同天数(7~20 d)的叶片固定后制成石蜡切片,进行细胞学观察以确定适宜的预培养时间。在此基础上,将叶片不定芽再生技术与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技术相结合,在叶片预培养8、9、10、11 d后,分别用70和90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48和72 h,并对处理后得到的不定芽进行流式细胞术倍性检测。【结果】通过对叶片最佳预培养时间的细胞学研究可以得出,茶壶枣无菌叶片在预培养8~9 d时,分生细胞的分裂能力最强,且未出现分化现象,在此时期用秋水仙素对叶片进行处理,可大大提高诱导率,并且可以有效避免嵌合体和混倍体的出现。染色体加倍试验发现,在预培养8 d后,用70 mg/L的秋水仙素处理72 h,其诱导率最高,达4.11%,并成功获得8株多倍体植株。通过流式细胞术确定这8株多倍体均为纯合四倍体。【结论】本研究探索出了将茶壶枣叶片不定芽再生体系与秋水仙素染色体加倍技术相结合,人工诱导茶壶枣多倍体的技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壶枣 细胞学观察 染色体加倍 四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枣39’离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6
9
作者 高艺 薄文浩 +2 位作者 李颖岳 曹明 庞晓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8-77,共10页
【目的】‘京枣39’是一种优质的枣鲜食新品种,目前尚无有效的离体再生体系,影响了自根苗的培育和苗木纯度。为了解决枣遗传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探究了枣叶片再生的不同影响因素,以期建立高效的叶片再生体系。【方法】以‘京枣39’... 【目的】‘京枣39’是一种优质的枣鲜食新品种,目前尚无有效的离体再生体系,影响了自根苗的培育和苗木纯度。为了解决枣遗传转化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探究了枣叶片再生的不同影响因素,以期建立高效的叶片再生体系。【方法】以‘京枣39’组培苗叶片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接种方式、基本培养基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和浓度配比对离体叶片直接诱导不定芽再生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叶片正放的接种方式再生率远高于叶片反放,是‘京枣39’叶片再生不定芽的最佳放置方式;基本培养基对‘京枣39’叶片再生的影响要大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且最优培养基为1/2 MS,最佳植物生长调节剂为细胞分裂素6-BA,本研究确立的‘京枣39’组培苗叶片再生的最优体系为1/2 MS+1 mg/L噻苯隆+0.5 mg/L 6-BA+0.2 mg/L NAA+30 g/L麦芽糖+6 g/L琼脂,再生率可达79.17%,平均每叶片再生不定芽能达到4.67个。进而初探并建立了‘京枣39’组培苗的最佳扩繁体系为:MS+20 g/L麦芽糖+6 g/L琼脂+3 mg/L 6-BA+0.1 mg/L NAA,分枝率高达88%,平均分枝数达2.76枝;以及最适生根体系为:1/2MS+20 g/L蔗糖+8 g/L琼脂+1.5 mg/L IBA+0.3 mg/L NAA,生根率达90.91%,平均根长达4.08 cm。【结论】‘京枣39’叶片再生效率受外界影响因素很大,尤其是基本培养基种类和接种方式,且每个因素都不是独立起作用的。本研究为之后以‘京枣39’叶片为转基因材料进行枣相关基因功能验证建立了完整的培育体系,同时为加快枣的相关研究进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枣39’叶片 直接再生 不定芽 最优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选择清除分析鉴定影响枣果实大小的基因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柳 周鹤莹 +2 位作者 薄文浩 李颖岳 庞晓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36,共7页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大果型和小果型两种类型枣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水平,检测基因组的选择清除区域,以期鉴定影响枣果实大小的潜在相关基因,为解析枣果实大小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利用12个大果类型... 【目的】通过全基因组水平上比较大果型和小果型两种类型枣品种间遗传多样性水平,检测基因组的选择清除区域,以期鉴定影响枣果实大小的潜在相关基因,为解析枣果实大小差异形成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通过利用12个大果类型枣品种和25个小果类型枣品种群体的简化基因组测序,获得SNP标记后进行主成分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解析枣品种的群体遗传关系;同时,基于遗传分化系数(Fst)和核苷酸多态性(π)进行选择信号检测,进一步对受选择区域所包含的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及通路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中与细胞周期调节以及激素相关的基因在‘桐柏大枣’和酸枣果实中的相对表达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共获得130 077个高质量的SNPs,大果群体的遗传多样性(π:0.32)低于小果群体(π:0.33),大果和小果群体分别检测到83和149个受选择基因。通过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我们确定了6个参与细胞周期或激素合成调控途径的候选基因(LOC107404981、LOC107406728、LOC107424132、LOC107426306、LOC107418232、LOC107432595)。qRT-PCR检测发现,LOC107424132、LOC107426306、LOC107418232、LOC107432595表达量在花后75天增加,候选基因LOC107404981、LOC107406728的表达量在花后45天和75天显著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这些候选基因在枣品种和酸枣之间存在差异表达。【结论】结果表明LOC107404981、LOC107406728基因可能与枣果实大小的分子调控有关,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清除 GBS 果实大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倍体酸枣组培体系优化及其叶片离体不定芽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11
作者 杨伟聪 张晨星 +3 位作者 赵汗青 刘欣茹 庞晓明 李颖岳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18,共11页
【目的】以四倍体酸枣组培苗为材料,优化其组织培养体系并构建适宜的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为该种质的保存、推广以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酸枣同源四倍体种质为材料,设计试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索... 【目的】以四倍体酸枣组培苗为材料,优化其组织培养体系并构建适宜的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为该种质的保存、推广以及利用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秋水仙素加倍获得的酸枣同源四倍体种质为材料,设计试验,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探索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浓度对于四倍体酸枣的增殖、生根、不定芽再生的影响情况;并利用石蜡切片法对叶片不定芽再生过程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1)当四倍体酸枣以带顶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时,最佳增殖培养基为:1/2MS+6-BA 0.5 mg/L+IBA 0.2 mg/L+TDZ 0.5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 0.8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生根苗经炼苗后移栽至大田,成活率可达93.33%。(2)诱导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不定芽的最佳培养基为WPM+TDZ 1.0 mg/L+IBA 0.3 mg/L+蔗糖30.0 g/L+琼脂5.9 g/L,在该培养基上叶片可通过直接再生途径再生出不定芽。(3)再生不定芽主要起源于叶脉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在预培养8~12 d时,分生细胞的分裂能力最强且未出现分化现象。【结论】本研究优化了四倍体酸枣组培体系,并成功建立了四倍体酸枣叶片离体再生体系,同时对叶片不定芽的再生过程进行组织学研究,为酸枣多倍体培养体系完善以及后续多倍体种质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枣 同源四倍体 组培体系 叶片再生 细胞学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枣果胶甲酯酶基因家族鉴定及基于RNA-Seq表达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雪 宋爽 +4 位作者 李美育 薄文浩 李颖岳 庞晓明 曹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6,共9页
【目的】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结构多糖。果胶甲酯酶(PME)是一种重要的果胶修饰酶,具有调节细胞壁弹性和通透性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探讨枣果胶甲酯酶基因家族的基本信息和特点,为进一步阐明ZjPMEs基... 【目的】果胶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结构多糖。果胶甲酯酶(PME)是一种重要的果胶修饰酶,具有调节细胞壁弹性和通透性的作用,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本研究探讨枣果胶甲酯酶基因家族的基本信息和特点,为进一步阐明ZjPMEs基因的功能、筛选果实质地密切相关基因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基于‘冬枣’基因组,鉴定枣基因组中的果胶甲酯酶基因;基于RNA-Seq数据,分析枣果胶甲酯酶基因家族的特征以及表达模式。【结果】共鉴定出46个枣果胶甲酯酶基因,不均匀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系统演化分析表明这些基因包含29个Type-Ⅰ型和17个Type-Ⅱ型成员,进一步可以划分为4个亚家族。在每个亚家族中,基因共享保守的基因结构和基序组成。基因表达分析显示该家族基因在花中表达丰度较高,可能在枣的生殖发育过程起重要作用。通过分析该家族基因在不同质地的‘冬枣’(酥脆)和‘P15’(硬质)以及在不同用途的‘冬枣’(鲜食)和‘骏枣’(制干)果实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筛选出与枣果实质地关系密切的基因ZjPME 18,该基因在‘P15’和‘骏枣’果实中表达量较高。【结论】枣果胶甲酯酶基因家族具有特定的结构特征及表达模式,ZjPME 18的表达与调控可能与枣果实质地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胶甲酯酶 基因家族 表达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