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李长友:烘干理论研究的哲学态度
1
作者 李长友 姬立平 《现代农业装备》 2015年第4期19-21,共3页
在广东,提到粮食干燥,李长友是绕不过的一个关键人物。李长友,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在干燥解析理论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粮食干燥水分在线检测技术及自适应控制系统”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从理论上阐明了干... 在广东,提到粮食干燥,李长友是绕不过的一个关键人物。李长友,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教授,在干燥解析理论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粮食干燥水分在线检测技术及自适应控制系统”总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首次从理论上阐明了干燥耗能的本质,揭示了粮食热风干燥系统内物性参数、过程特性参数、工艺及结构特征等参数间的内在关系,实现了经验监控向自适应控制的技术跨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控制系统 在线检测技术 国际领先水平 粮食干燥 哲学 烘干 华南农业大学 热风干燥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豆野螟交尾行为与产卵特性研究
2
作者 吴菊香 李长友 +3 位作者 孙开珍 张竹青 迟玉成 郑桂玲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6-151,共6页
豆野螟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危害严重。本研究在室内对豆野螟的交尾行为和产卵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豆野螟在羽化后2天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和交尾活动,羽化后3~5天达到高峰;交尾活动主要发生在21∶00—06∶30间,高峰在23∶00—03... 豆野螟是豆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在我国危害严重。本研究在室内对豆野螟的交尾行为和产卵特性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豆野螟在羽化后2天开始出现求偶行为和交尾活动,羽化后3~5天达到高峰;交尾活动主要发生在21∶00—06∶30间,高峰在23∶00—03∶00,一般一生只交尾一次,部分交尾2~3次,平均交尾时长为53.1 min;在雌雄比1∶1或雄蛾数较多的情况下,交尾率和产卵数较高;在20~27℃范围内,交尾率随温度升高而提高;温度超过25℃时,交尾率在50%以上,平均产卵数在800粒以上;22~27℃雌成虫羽化后第3天开始产卵,第7~8天达到产卵高峰,至第12天产卵数达到总产卵数的80%。研究结果对豆野螟的室内饲养和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野螟 交尾行为 产卵特性 温度 性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落入姿势对电阻式水分仪检测精度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孟敏刚 张雪峰 +1 位作者 李成杰 李长友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197,共6页
电阻式水分检测仪是粮食烘干装备的重要部件,为了提高电阻式单粒粮食检测仪的检测精度,以产自广东省汕头市的自留种丝苗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含水率(10%w.b.,15%w.b.,20%w.b.,25%w.b.和30%w.b.)稻谷以不同姿势下落入辊轮电极时所测得... 电阻式水分检测仪是粮食烘干装备的重要部件,为了提高电阻式单粒粮食检测仪的检测精度,以产自广东省汕头市的自留种丝苗米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含水率(10%w.b.,15%w.b.,20%w.b.,25%w.b.和30%w.b.)稻谷以不同姿势下落入辊轮电极时所测得的电阻值的变化规律,并分析稻谷在落入辊轮电极间被碾压前的受力情况,揭示不同姿势下的稻谷电阻值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试验结果表明:电阻式单粒水分检测装置的检测精度会受到稻谷落入姿势的影响,直接表现为所获取的电阻值存在较大误差,进而影响水分检测装置的精度。此外,根据测算原理,引入峰值法及面积法的电阻式水分检测仪给出稻谷最适落入姿势,即峰值法要使得稻谷在λ=90°的姿势下落入辊轮电极,而面积法要使得稻谷在λ=0°的姿势下落入辊轮电极,以获得最佳的检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检测仪 含水率 电阻值 姿势 稻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不同森林立地带Bt分离株杀虫晶体蛋白及基因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长友 袁强 +2 位作者 张永安 戴莲韵 黄大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2-105,共4页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的PCR RFLP鉴定体系和SDS PAGE方法分析了来自我国不同森林立地带土壤中的 72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cry1、cry2、cry3、cry4、cry5、cry8、cry9、cry10、cry11、cry1I等 10类基因类型和表达蛋白 ,并进行了杀虫活... 利用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的PCR RFLP鉴定体系和SDS PAGE方法分析了来自我国不同森林立地带土壤中的 72株苏云金芽孢杆菌的cry1、cry2、cry3、cry4、cry5、cry8、cry9、cry10、cry11、cry1I等 10类基因类型和表达蛋白 ,并进行了杀虫活性的生物测定。研究表明 :同时含有cry1,cry2 ,cry1I 3类基因的有 2 1株菌 ,6株菌含有cry1,cry2类基因 ,4株菌含有cry1和cry1I类基因 ,只含有cry1基因的有 1株 ,cry2类基因的 4株 ,36株菌不含所鉴定的 10类cry基因。同时证明 ,绝大多数含有cry1基因的菌株表达了 130kDa蛋白 ,含有cry2基因的菌株表达了 6 0kDa蛋白。生物活性测定表明 ,共同含有cry1Aa、cry1Ac和cry2基因的菌株对棉铃虫幼虫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 ,只含有单一基因和不含上述基因的菌株杀虫活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立地带 Bt分离株 基因分析 苏云金芽孢杆菌 杀虫晶体蛋白 CRY基因 PCR-RFLP 生物测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的制备及田间防治试验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长友 张履鸿 +5 位作者 李国勋 郑桂玲 宋捷 许少甫 高洪祥 魏淳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8,共3页
应用活体增殖病毒 ,制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乳剂 ,室内对 4龄甘蓝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其LD50 为 9 4 2× 1 0 3 PIB/头。田间防治效果表明 ,采用 1 0× 1 0 11PIB/hm2 和 3 0× 1 0 11PIB/hm2 的剂量防治甘... 应用活体增殖病毒 ,制备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杀虫剂乳剂 ,室内对 4龄甘蓝夜蛾幼虫的毒力测定 ,其LD50 为 9 4 2× 1 0 3 PIB/头。田间防治效果表明 ,采用 1 0× 1 0 11PIB/hm2 和 3 0× 1 0 11PIB/hm2 的剂量防治甘蓝夜蛾的效果都在 70 %以上。乳液的稳定性较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夜蛾 核型多角体病毒 防治效果 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干燥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长友 钟雨梅 郑振森 《现代农业装备》 2004年第5期31-34,共4页
本文分析稻谷在干燥过程中产生爆腰的原因及其干燥影响因素,指出了评定稻谷粒内应力的两个独立参数,概括地说明了我国目前稻谷干燥操作的难点和控制手段上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干燥技术的建议。
关键词 稻谷 干燥 影响因素 爆腰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粮食干燥机械化装备技术发展研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长友 《现代农业装备》 2014年第1期41-48,共8页
广东粮食干燥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居国内领先,多项技术已走到国际前沿,但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步伐相对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技术实力的制造企业,社会资金与流动性过剩,农村缺少投资渠道,没有形成有效的推广机制。受粮食干燥设备... 广东粮食干燥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居国内领先,多项技术已走到国际前沿,但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应用步伐相对比较缓慢,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技术实力的制造企业,社会资金与流动性过剩,农村缺少投资渠道,没有形成有效的推广机制。受粮食干燥设备一次性投入多,农民购买力有限,市场行为不规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推广粮食机械化干燥新技术存在很大困难,需要政府从政策上给予扶持。建议政府部门把粮食产地干燥成套新技术纳入农村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范畴,通过公益性示范、技术培训和推广展示等途径,推进新技术产品的产业化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机械化干燥 发展模式 推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谷物搅拌混合干燥方式的实地试验考察 被引量:3
8
作者 李长友 上出顺一 《广东农机》 1997年第2期7-9,共3页
搅拌混合干燥是把适量的湿谷堆积在一定量的干谷上,利用悬垂在干燥仓内的螺旋搅拌器上下翻动谷物,实现干湿谷混合。在干湿谷相互接触交换水分的同时,向干燥仓内通入少量常温或加热的空气以带走谷物中的水分。国外正利用这一干燥方式改... 搅拌混合干燥是把适量的湿谷堆积在一定量的干谷上,利用悬垂在干燥仓内的螺旋搅拌器上下翻动谷物,实现干湿谷混合。在干湿谷相互接触交换水分的同时,向干燥仓内通入少量常温或加热的空气以带走谷物中的水分。国外正利用这一干燥方式改造传统的大型干燥贮藏设施和贮藏干燥设施,并建成了多种新型的大型谷物干燥处理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物 干燥 搅拌混合干燥 干燥仓 搅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推进大东北地区无口蹄疫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9
作者 李长友 陈国胜 +1 位作者 范钦磊 康京丽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11期1-5,共5页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分区域、分病种逐步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国际社会推荐的保障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安全的疫病控制模式。研究表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产业基础好... 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分区域、分病种逐步控制和消灭动物疫病的有效途径,也是国际社会推荐的保障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安全的疫病控制模式。研究表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巨大;自然屏障优越,兽医队伍总体健全,防疫设施总体较好,动物卫生监督管理趋于精细化;同时在辽宁省和吉林永吉无口蹄疫区建设中积累了宝贵经验,建设大东北无口蹄疫区可行且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进一步分析表明,大东北地区地域宽广、载畜量大、养殖模式多样;外疫传入风险高、野生动物分布广;高频次流通难以避免、市场准入机制尚未有效建立,疫苗免疫仍是当地控制消灭口蹄疫的最主要手段。实现大东北地区无口蹄疫目标,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市场准入机制以及农超对接、以奖代补等相关激励机制同样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东北地区 无口蹄疫区 机制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燥中心控制系统的研究
10
作者 李长友 何玉春 +1 位作者 叶桂林 陈锦发 《现代农业装备》 2004年第5期22-26,共5页
设计开发了一套干燥中心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和单片机的双向通讯。干燥单元的物理信号,经传感器、A/D转换、单片机实时处理后,在向显示器输出的同时,被送到中央服务器,接受专家系统处理。由专家系统给出的干燥单元调控参数,... 设计开发了一套干燥中心远程网络监控系统,实现了计算机和单片机的双向通讯。干燥单元的物理信号,经传感器、A/D转换、单片机实时处理后,在向显示器输出的同时,被送到中央服务器,接受专家系统处理。由专家系统给出的干燥单元调控参数,返送回单片机,由单片机实时控制干燥设备的工作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中心 控制系统 网络监控系统 计算机 单片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邻近”的全球尺度非洲猪瘟发生状况及其输入风险模型构建 被引量:32
11
作者 张志诚 黄炯 +5 位作者 包静月 张永强 钟旗 王力俭 王志亮 李长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2-91,共10页
作者旨在探寻全球尺度上非洲猪瘟的发生状况,并构建其输入的风险模型。在数据挖掘和概率风险评估理论基础上,应用地理学第一定律、风险邻近和地理风险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显示:①全球猪的养殖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 作者旨在探寻全球尺度上非洲猪瘟的发生状况,并构建其输入的风险模型。在数据挖掘和概率风险评估理论基础上,应用地理学第一定律、风险邻近和地理风险分析的方法开展研究。结果显示:①全球猪的养殖主要分布在中国、美国、巴西、加拿大及欧洲的德国、西班牙、法国等国家,养殖数量占全球猪存栏的76.67%左右。养殖较为密集的国家和地区主要为西班牙、德国、荷兰、比利时及中国、越南等。②基于地理学第一定律,在疫病风险管理和控制中我们提出"风险邻近"的概念,即在空间和时间上邻近的事件对与其相邻的空间单元和时间单元的风险影响要远大于较远的空间和时间单元的影响权重。③几内亚比绍、纳米比亚、俄罗斯、塞内加尔、贝宁、布基纳法索、佛得角、加纳、意大利、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多哥等国家和地区在近年度报道发生多频次的非洲猪瘟疫情。基于"风险邻近",这些国家被认为是目前全球非洲猪瘟疫情风险最高的地区和国家,从该群体的国家进口和输入猪及其产品会带来较大输入风险。④从具有非洲猪瘟疫情发生风险的区域输入猪及其产品会给输入区域带来输入风险,其输入一批次产品的风险大小可以用模型表达为:PInport=f1.(1-Se)+(1-f1).f2.(1-Se)+(1-f1).(1-f2).f3.(1-Se)+(1-f1).(1-f2).(1-f3).f4.(1-Se)+(1-f1).(1-f2).(1-f3).(1-f4).f5.(1-Se),其中出口国和出口地区的产地检疫所能感知和发现的风险大小———f1是整个输入风险中权重最大的。这提示在动物及其产品移动和贸易中,有效的产地检疫有着极端重要性。目前全球范围内,非洲猪瘟的主要风险来自于几内亚比绍、纳米比亚、俄罗斯、塞内加尔、贝宁、布基纳法索、佛得角、加纳、意大利、马达加斯加、莫桑比克、多哥等国家,其次为喀麦隆、刚果、马拉维、卢旺达、乌干达、安哥拉、肯尼亚、尼日利亚、南非、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国家。从非洲猪瘟风险国家输入猪及其产品会带来一定的输入风险。有效强化产地检疫,开展风险区划,对非洲猪瘟等疫病的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风险评估 风险模型 地理学第一定律 地理风险分析 风险邻近 产地检疫 风险区划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药品学分会第三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致辞
12
作者 李长友 《中国兽药杂志》 2006年第5期1-1,共1页
关键词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会员代表大会 动物药品 第三届 学分 农业部兽医局 学术年会 学术交流 会议 理事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禽群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生状况及其风险预测 被引量:19
13
作者 张志诚 李长友 +6 位作者 黄保续 刘拥军 宋建德 韦新捷 蔡丽娟 王志亮 马洪超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54-462,共9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状况,并对其风险态势进行尝试性的预测。作者在流行病学数据挖掘和模型分析基础上,基于OIE风险评估理论,结合昆虫生态学格局分析和Bernoulli统计模型,对中国2004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状况...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状况,并对其风险态势进行尝试性的预测。作者在流行病学数据挖掘和模型分析基础上,基于OIE风险评估理论,结合昆虫生态学格局分析和Bernoulli统计模型,对中国2004年以来高致病性禽流感的发生状况及其风险态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结果显示:(1)中国家禽养殖数量大,养殖模式复杂,种类繁多,养殖的区域特征显著,给中国HPAI的防控带来了挑战;(2)中国自2004年发生HPAI以来,疫情发生的时-空连续性强,突出表现在疫情发生的季节、区域和宿主特征明显,提示科学的区域化管理和协作的重要性;(3)在发展态势上,由于区域周边疫情特点和中国禽群养殖及风险管理状况,使得中国局部地区禽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存在较大的暴露和感染的风险;(4)风险预测上,利用Bernoulli统计模型和信息技术,预测2008年中国禽群在90%的置信区间内最有可能会有2~10起HPAI疫情发生,发生6起左右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可能性较大,其中在中国东南部分地区局部区域禽群具有较高的疫情暴露和发生风险。本研究表明中国禽群持续发生HPAI疫情的可能性大,开展基于风险的区划和管理对疫情发生和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禽流感 风险评估 格局分析 统计模型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禽流感发生格局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张志诚 李长友 +1 位作者 黄保续 毛振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47-354,共8页
基于GIS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综合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探询我国禽流感发生的风险格局.结果表明,我国禽流感疫情在经过2004年以来的综合防治以及2005年以来的免疫政策,目前疫情发生强度虽有所减弱,但疫情扩散和病毒变异风险依然存在:①我... 基于GIS空间数据处理技术,综合风险评估的理论和方法探询我国禽流感发生的风险格局.结果表明,我国禽流感疫情在经过2004年以来的综合防治以及2005年以来的免疫政策,目前疫情发生强度虽有所减弱,但疫情扩散和病毒变异风险依然存在:①我国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模式为主体的养殖结构使禽流感发生的接触和暴露风险增大,特别是在候鸟迁徙区域的西南流域湿地、西藏流域湿地、新疆流域湿地、甘蒙流域湿地、长江流域湿地以及黑龙江流域湿地,这些湿地区域在候鸟迁徙、带毒扩散上的廊道作用将逐渐显现;②目前我国禽流感疫情发生的聚集型态势明显.区域尺度疫点格局分析表明,在云南、辽宁、新疆、内蒙、广西和西藏的禽流感疫情发生的空间相关性显著,为聚集型分布,格局分析同时表明,目前我国禽流感发生已经形成了以西南-华南流域湿地、长江流域湿地、西藏流域湿地、新疆流域湿地、甘蒙流域湿地和黑龙江流域湿地等为中心的多点位发生态势;③全国尺度疫点格局分析表明,我国2004—2006年禽流感发生疫点的空间分布为聚集型,R统计特征值为0·43126(0·05水平),标准化ZR为7·69399,95%的置信区间内说明我国目前疫情已经跨越了零星发生的态势,聚集分布的空间特征使我国禽流感在一定时间段内复发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致病性禽流感 GIS 饲养模式 湿地 风险评估 格局 廊道 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ernoulli分布的全球疯牛病发生风险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志诚 刘拥军 +5 位作者 黄保续 魏荣 王志亮 蔡丽娟 马洪超 李长友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66-872,共7页
在数据挖掘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s,GIS),结合概率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理论探讨在全球尺度上疯牛病的发展风险。结果显示:(1)疯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养殖业高度集约化和饲喂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全球化和工... 在数据挖掘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ciences,GIS),结合概率风险评估的方法和理论探讨在全球尺度上疯牛病的发展风险。结果显示:(1)疯牛病主要发生在畜牧养殖业高度集约化和饲喂工业化发达的国家,全球化和工业化程度的增加将增加全球疯牛病致病因子的扩散和传播的风险。(2)当前国际上牛养殖密度最大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泰国、缅甸和巴基斯坦,以及欧洲南部国家、非洲的埃塞俄比亚以及南美洲等地区。饲养量大、饲喂密集区在给定疯牛病接触风险条件下,暴露风险显著增大。(3)从全球疯牛病发生的历史看,疯牛病在1986年首次确诊,1986-1991年为扩散期,到1992年疯牛病发生和流行达到高峰,达到3.0×10-5的风险概率。在欧盟范围内疯牛病的发病高峰在1992-1993年,1992年BSE发生的流行率为4.28×10-4,1993年欧盟疯牛病流行率为4.13×10-4,1994年疯牛病的流行率降低到2.92×10-4的概率水平,即在1992-1993年期间,欧盟每百万头牛的疯牛病阳性检出数量就达400~500头,可以认为1991-1994年这段时间为欧盟疯牛病发生的极高风险期。在这一阶段内从欧盟输出的反刍动物及产品会给进口国家和地区带来极其显著的BSE外来释放风险。目前国际上疯牛病的风险高值区还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包括欧洲的比利时、捷克、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荷兰、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士、英国,以及亚洲的日本,这些国家在理论上还可能存在疯牛病潜在病例;次风险区在斯洛文尼亚、加拿大、瑞典、卢森堡、美国等国家,这些国家至少发生1头BSE感染病牛的风险期望值也在0.800 9左右。此外芬兰、希腊的疯牛病发生风险期望值也较大。从疯牛病风险区域和国家输入反刍动物及其产品会给输入国家和地区带来外来释放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rnoulli分布 尺度 疯牛病 接触风险 暴露风险 流行率 期望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摩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烨 李长友 +2 位作者 李建民 麦智炜 徐凤英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5-17,共3页
为研究稻谷的摩擦特性,以3个稻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各种含水率下的三轴尺寸(长径、宽径、高径)、谷粒和谷粒碎末的最大静摩擦角,为水分在线检测装置采样器设计提供参数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稻谷的三轴尺寸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其中... 为研究稻谷的摩擦特性,以3个稻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在各种含水率下的三轴尺寸(长径、宽径、高径)、谷粒和谷粒碎末的最大静摩擦角,为水分在线检测装置采样器设计提供参数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稻谷的三轴尺寸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其中长径变化最小,宽径次之,高径变化最大;同一品种同一含水率的稻谷的三轴尺寸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稻种之间则均有显著性差异;稻谷、稻谷碎末与塑料板(ABS)、铁板的摩擦因数均受含水率显著影响,且其摩擦因数随着含水率的增大均呈线性增加,稻谷与铁板的摩擦因数大于与塑料板的摩擦因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摩擦特性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蓖麻蒴果脱壳的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17
作者 曹玉华 李长友 +1 位作者 张增学 沈文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37-139,共3页
对蓖麻蒴果果壳的物理机械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将其简化成各向同性、均匀厚度的薄球壳,利用薄壳理论进行内力和位移分析,结果表明两对法向集中力作用比较有利壳的均匀破裂。
关键词 蓖麻蛋白 剥壳 内力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云金芽孢杆菌cry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产物和生物活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韩岚岚 宋福平 +3 位作者 李长友 张杰 赵奎军 黄大昉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5-9,共5页
研究了几种Btcry基因于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中表达产物在pH 10 0的 5 0mmol/L碳酸钠和 2 0mmol/L乙醇胺溶解液中的溶解性 ,发现同样的Cry蛋白在碳酸钠中的溶解度大于乙醇胺。通过胰蛋白酶消化 ,明确Cry1Ca7、Cry1Ia8酶解产物为 ... 研究了几种Btcry基因于大肠杆菌 (Escherichiacoli)中表达产物在pH 10 0的 5 0mmol/L碳酸钠和 2 0mmol/L乙醇胺溶解液中的溶解性 ,发现同样的Cry蛋白在碳酸钠中的溶解度大于乙醇胺。通过胰蛋白酶消化 ,明确Cry1Ca7、Cry1Ia8酶解产物为 38kD多肽 ;Cry1Ie1、Cry1Cb2、Cry2Ab4酶解产物为 4 1kD多肽 ;Cry1Ac酶解产物为 6 0kD多肽。采用FPLC层析方法对 6种原毒素及其酶解后得到的毒素多肽进行了分离纯化 ,比较了原毒素和毒素的杀虫活性的差异。其结果表明 ,Cry1Ac的原毒素和毒素对棉铃虫初孵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均为 10 0 % ,Cry2Ab4的原毒素的毒力高于其酶解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表达产物 生物活性 苏云金芽孢杆菌 CRY基因 原毒素 毒素 杀虫活性 基因表达 微生物杀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玉米籽粒的压缩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烨 邹湘军 +2 位作者 方壮东 李建民 李长友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163-165,共3页
为了研究玉米籽粒的压缩力学特性,对绥玉8号、冀单20号和陕单9号3个玉米籽粒进行了几何形状测量和压缩力学特性试验。试验测定了3个品种玉米籽粒的三维尺寸特性(长径、宽径、高径);通过万能试验机压缩试验,测得不同含水率下3个品种玉米... 为了研究玉米籽粒的压缩力学特性,对绥玉8号、冀单20号和陕单9号3个玉米籽粒进行了几何形状测量和压缩力学特性试验。试验测定了3个品种玉米籽粒的三维尺寸特性(长径、宽径、高径);通过万能试验机压缩试验,测得不同含水率下3个品种玉米籽粒的最大破碎力和对应应变值。结果表明,随着含水率的增加,最大破碎力和应变值呈线性关系上升,应变值上升趋势大于最大破碎力;根据试验数据,建立了3个品种玉米籽粒的最大破碎力和应变、刚度和应变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籽粒 压缩力学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荧光增白剂与增效蛋白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的增效作用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海明 周洪旭 李长友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围食膜是昆虫中肠细胞与肠腔之间的一种防御性屏障,破坏围食膜即能促进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分别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En-Ha)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 cunea nucleopol... 围食膜是昆虫中肠细胞与肠腔之间的一种防御性屏障,破坏围食膜即能促进病原微生物对昆虫的侵染。分别研究了荧光增白剂FB28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颗粒体病毒增效蛋白(En-Ha)对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yphantria cunea nucleopolyhedrovirus,HcNPV)的增效作用,分析了活体条件下FB28与En-Ha对美国白蛾幼虫围食膜的破坏作用,解释了其增效作用机理。生物测定结果表明,FB28和En-Ha均能够影响围食膜蛋白的表达谱,提高HcNPV的感染率,使其毒力显著提高:单独饲喂HcNPV时的LC50值为1.11×105PIBs/mL,添加FB28和En-Ha后,其LC50值分别降低为1.91×103和7.70×103PIBs/mL,增效比值(SR)分别为58.12和14.42。SDS-PAGE电泳结果发现:用FB28饲喂处理幼虫后,分子质量为60 ku的蛋白条带消失,37 ku的新蛋白条带逐渐出现;幼虫摄取含有En-Ha的饲料后,分子质量为75 ku的蛋白条带消失,44.3 ku的新蛋白条带逐渐出现。经过10~24 h后,FB28和En-Ha处理的幼虫围食膜都能够恢复正常,表明其破坏作用是短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增白剂 增效蛋白 美国白蛾 围食膜 核型多角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