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部分地区牛场牛蹄病流行病学及治疗情况调查 被引量:3
1
作者 李镔罡 肖海侠 +5 位作者 艾柯代·吐鲁洪 杨学云 何佳 马万鹏 刘璐瑶 苏战强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22,共6页
为了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牛场中牛蹄病发病和治疗情况,本试验以乌鲁木齐市周边3个牛场为研究对象,连续5个月对跛行和牛蹄病发病和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显示,3个牛场跛行牛只中99.77%由牛蹄病所致,总体发病率为20.91%,... 为了调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地区牛场中牛蹄病发病和治疗情况,本试验以乌鲁木齐市周边3个牛场为研究对象,连续5个月对跛行和牛蹄病发病和治疗情况进行记录并分析。结果显示,3个牛场跛行牛只中99.77%由牛蹄病所致,总体发病率为20.91%,其中A牛场为23.08%、B牛场为31.74%、C牛场为8.86%,牛生存环境和饲养管理方式越好的牛场牛蹄病发病率越低;蹄皮炎为主要牛蹄病类型,占80.37%,蹄底溃疡占14.25%,变形蹄占4.91%,蹄叶炎占0.47%。变形蹄以延蹄和拖鞋蹄为主,共占61.91%;48.84%的牛蹄病发生于两后蹄系部,23.14%的牛蹄病发生于趾间。治疗方面,A牛场、B牛场和C牛场患牛蹄病的牛只经3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100%、100%和97.73%。结果表明,牛蹄病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部分牛场中牛只跛行的主要原因,牛蹄病类型主要为蹄皮炎、蹄底溃疡、变形蹄和蹄叶炎,其中蹄皮炎最严重,且以后趾蹄皮炎发病率最高;采用腐蹄康散外用,蜂胶提取物、青霉素和链霉素外用,以及头孢噻夫钠、萘普生注射液和地塞米松注射液肌肉注射联用这3种用药治疗方式均有很好的疗效,提示牛场在加强牛蹄病预防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对跛行牛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蹄病 跛行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蹄皮炎关联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李镔罡 肖海侠 +4 位作者 艾柯代·吐鲁洪 杨学云 马万鹏 刘璐瑶 苏战强 《草食家畜》 2022年第6期21-27,共7页
为了研究奶牛蹄皮炎主要病原微生物群系的分布情况,于新疆昌吉市随机采集A、B两牛场的蹄病奶牛蹄皮炎样本和健康牛蹄部样本各5份,分析蹄皮炎样本和健康奶牛蹄部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从10个奶牛蹄皮炎样本... 为了研究奶牛蹄皮炎主要病原微生物群系的分布情况,于新疆昌吉市随机采集A、B两牛场的蹄病奶牛蹄皮炎样本和健康牛蹄部样本各5份,分析蹄皮炎样本和健康奶牛蹄部样本中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并比较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从10个奶牛蹄皮炎样本中共获得26个门、39个纲、66个目、114个科和178个属的细菌,在不同分类水平上,发病组均高于健康组;A和B两牛场中奶牛蹄皮炎样本和健康奶牛蹄样本的Chao1、Faith-pd、Good coverage、Shannon、Simpson、Pielou-e和Observed species多样性指数均值差异性均显著(P <0.05);主坐标分析发现,A牛场蹄皮炎样本和A牛场健康奶牛蹄样本之间及B牛场蹄皮炎样本和B牛场健康奶牛蹄样本之间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差异度较大。奶牛患蹄皮炎后蹄部菌群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疑似蹄病致病菌的菌群种类与丰度均增加,而常规菌群丰度有所下降,这种菌群变化与奶牛蹄皮炎发生发展可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蹄皮炎 菌群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调查及菌株耐药性和毒力分析 被引量:24
3
作者 刘肖利 刘璐瑶 +5 位作者 李镔罡 裴文刚 李斌 程彪 苏战强 李勤凡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52-1460,共9页
为了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及相应菌株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从新疆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地区的7个奶牛场随机采集患乳房炎奶牛乳汁样本,用绵羊血平板和Baird-Parker琼脂平板初筛,利用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 为了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奶牛乳房炎发病情况,及相应菌株的耐药性和毒力基因分布情况,从新疆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地区的7个奶牛场随机采集患乳房炎奶牛乳汁样本,用绵羊血平板和Baird-Parker琼脂平板初筛,利用生化试验、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先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再用PCR方法检测其12种毒力基因,用小鼠攻毒试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从142份乳汁样本中共分离出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7个奶牛场有2个牛场检出并分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分别为7.14%(2/28)和8.82%(3/34);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这些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链霉素、头孢他啶和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60%~80%,对红霉素的耐药率为20%,所有菌株最少对1种药物耐受,最多耐5种药物;分离株中共检出nuc、clfa、fnbB、eta、sea 5种主要毒力基因,所有分离菌对小鼠均有很强的致病性。综上所述,所检牛场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的奶牛乳房炎感染情况较为严重,分离菌耐药性不强,许多菌株携带多个毒力基因且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奶牛乳房炎源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性分析和毒力基因检测 被引量:5
4
作者 刘肖利 刘璐瑶 +5 位作者 李镔罡 李斌 裴文刚 程彪 苏战强 李勤凡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6-51,共6页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及分布情况,从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地区的7个奶牛场共采集了142份乳房炎奶牛牛乳样本,采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进行筛选,利用生化试验和16S rDNA... 为了解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及分布情况,从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在新疆乌鲁木齐、伊犁、昌吉地区的7个奶牛场共采集了142份乳房炎奶牛牛乳样本,采用麦康凯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进行筛选,利用生化试验和16S rDNA PCR方法鉴定出大肠埃希氏菌,用K-B纸片扩散法对分离株进行耐药性检测,PCR法检测其9种毒力基因,小鼠攻毒试验检测其致病性。结果显示,从142份样本中共分离出48株大肠埃希氏菌,分离率为33.8%(48/142);大肠埃希氏菌分离株对13种抗菌药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对青霉素G的耐药率高达85.4%,克林霉素、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在40%以上;48株分离菌中有35株检测到毒力基因,总检出率为72.92%(35/48),毒力基因iucD、FyuA、irp2、astA、escV、eaeA和ler检出率分别为35.41%、16.7%、16.7%、16.7%、4.17%、4.17%和4.17%;48株大肠埃希氏菌感染小鼠后死亡率为60%~100%。综上所述,新疆部分地区奶牛乳房炎大肠埃希氏菌携带iucD、FyuA、irp2、astA、escV、eaeA、ler等毒力基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和多重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大肠埃希氏菌 耐药性 毒力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和田鹅源沙门氏菌血清型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郑佳玉 肖海侠 +5 位作者 程雪梅 艾柯代·吐鲁洪 李镔罡 张毅 佟盼盼 苏战强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2年第4期51-58,共8页
为了解新疆和田地区鹅源沙门氏菌流行血清型及其耐药性,无菌采集和田地区两个鹅场(A场和B场)病死鹅内脏、肛拭子样本,用常规方法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利用PCR进行验证和血清型鉴定,用K-B法进行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4... 为了解新疆和田地区鹅源沙门氏菌流行血清型及其耐药性,无菌采集和田地区两个鹅场(A场和B场)病死鹅内脏、肛拭子样本,用常规方法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利用PCR进行验证和血清型鉴定,用K-B法进行分离株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共分离出14株沙门氏菌,总分离率为1.81%(14/773)。A场死亡鹅内脏样本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1.33%(4/300),肛拭子样本分离率为1.66%(5/300),在存活病鹅肛拭子中未分离出沙门氏菌(0/25);B场死亡鹅内脏样本的沙门氏菌分离率为20.00%(4/20),肛拭子样本中未分离到沙门氏菌(0/19),存活病鹅肛拭子样本分离率为0.91%(1/109)。共分离出4种血清型,占比分别为鼠伤寒沙门氏菌42.86%(6/14)、肠炎沙门氏菌21.43%(3/14)、德比沙门氏菌7.14%(1/14)、纽兰沙门氏菌7.14%(1/14)。沙门氏菌分离株对多黏菌素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和头孢吡肟较为敏感,对其余10种抗菌药物具有一定耐药性,其中对氨苄西林和链霉素耐药性极强。结果表明,和田地区鹅源沙门氏菌血清型复杂,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血清型,不同养殖场流行的血清型种类及优势血清型有差异;流行的鹅源沙门氏菌耐药较为普遍,且表现为多重耐药。结果提示,各养殖场应根据流行的具体血清型沙门氏菌株,科学合理使用临床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血清型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