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化床反应器内热动力特性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锦时 孙巧群 +2 位作者 王猛 朱卫兵 陆慧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50-55,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流化床反应器内温度分布特性,基于分群扩散理论方法,应用中子输运模型、耦合气固传热模型以及气固双流体模型,数值模拟流化床核反应器内气固流动和热动力特性,研究流化床核反应器内入口氦气流量和燃料堆积床高对反应器内温... 为了深入研究流化床反应器内温度分布特性,基于分群扩散理论方法,应用中子输运模型、耦合气固传热模型以及气固双流体模型,数值模拟流化床核反应器内气固流动和热动力特性,研究流化床核反应器内入口氦气流量和燃料堆积床高对反应器内温度分布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流化床核反应器内气相温度分布比较均匀;随着入口氦气流量的增加,反应器内环形区域和中心区域内气相温度脉动增强;反应器内气相温度随着燃料堆积床高的增加而升高.数值模拟得到核反应器内气相瞬时温度分布的结果与Pain等人数值计算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核反应器 分群扩散理论 中子输运模型 双流体模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脱硫塔内气固两相流动规律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李锦时 王兴盛 +1 位作者 毕晓煦 赵庆良 《节能技术》 CAS 2008年第2期129-132,193,共5页
应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对循环流化床脱硫塔试验台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测试研究。测得了脱硫塔内颗粒浓度和气固两相速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脱硫塔内气固流场呈环核流动特性,边壁颗粒浓度高,中心颗粒浓度低,这有利于防止壁面结垢和提... 应用粒子动态分析仪(PDA)对循环流化床脱硫塔试验台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测试研究。测得了脱硫塔内颗粒浓度和气固两相速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脱硫塔内气固流场呈环核流动特性,边壁颗粒浓度高,中心颗粒浓度低,这有利于防止壁面结垢和提高脱硫塔的运行稳定性。脱硫塔内气固颗粒速度十分接近,这不利于气液传质过程。研究结论对工程应用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气脱硫 气固两相流动 颗粒 P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Mo 钢热处理后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郭建明 冯永强 +3 位作者 李锦时 朱成刚 杨自新 何金华 《锅炉制造》 2000年第2期58-64,共7页
通过对电站锅炉锻件用30CrMo钢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对性能影响的研究,掌握30CrMo钢性能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为30CrMo钢及成品锻件调整热处理工艺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30CRMO钢 化学成分 热处理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CrMo钢热处理后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
4
作者 郭建明 冯永强 +3 位作者 李锦时 朱成刚 杨自新 何金华 《锅炉制造》 2000年第3期43-44,共2页
通过对电站锅炉锻件用30CrMo钢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工艺对性能影响的研究,掌握30CrMo钢性能与各种影响因素的关系,为30CrMo钢及成品锻件调整热处理工艺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 30CRMO钢 热处理 性能 电站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锅炉集箱布置改进的建议
5
作者 刘振国 李锦时 +1 位作者 任新春 董清梅 《锅炉制造》 2000年第1期32-34,共3页
国产的300MW亚临界锅炉的结构与美国CE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的300MW锅炉相比,增加了后屏再热器出口集箱和末级再热器入口集箱,这在80年代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但是随着电厂运行经验的积累和机组自动化投入率的提高,国产结... 国产的300MW亚临界锅炉的结构与美国CE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的300MW锅炉相比,增加了后屏再热器出口集箱和末级再热器入口集箱,这在80年代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但是随着电厂运行经验的积累和机组自动化投入率的提高,国产结构的做法不但增加了设备造价,而且增加了再热器阻力,增大了再热蒸汽的流动偏差,因而提出取消这两根集箱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热器阻力 锅炉效率 亚临界锅炉 集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省煤器防磨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洪 陶秀娟 +2 位作者 董敏 付新国 李锦时 《锅炉制造》 1999年第1期57-58,61,共3页
主要叙述了省煤器的磨损机理。对省煤器的设计。
关键词 省煤器 磨损 锅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