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C-IMS结合化学计量法分析黑鱼内脏粗鱼油精制过程中挥发性物质变化 被引量:1
1
作者 袁丽萍 钟比真 +4 位作者 胡明明 余诚玮 彭斌 涂宗财 李金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73-281,共9页
探究黑鱼内脏粗鱼油精制阶段的单因素最佳条件及挥发性物质变化。本文以黑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随后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单因素优化脱胶、脱酸和脱色精制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 探究黑鱼内脏粗鱼油精制阶段的单因素最佳条件及挥发性物质变化。本文以黑鱼内脏为原料提取粗鱼油,随后以酸价和过氧化值为指标,单因素优化脱胶、脱酸和脱色精制条件,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光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检测粗鱼油精制不同阶段的挥发性物质,结合化学计量学法、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和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筛选黑鱼粗鱼油单因素最佳精制条件下关键挥发性物质。结果显示,黑鱼粗鱼油单因素最佳精制条件为0.6%磷酸脱胶,0.7%超量碱(NaOH,4 mol/L)脱酸,5%活性白土脱色,鱼油酸价和过氧化值最低,分别为0.59 mg KOH/g和2.62 mmol/kg。黑鱼粗鱼油精制阶段GC-IMS共检测出58种挥发性物质,其中以醛类最为丰富(22种),其次为醇类(11种)和酮类(8种)。脱胶油挥发性物质含量最高,后续随着精制进行,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逐渐降低。黑鱼内脏粗鱼油经过脱酸和脱臭阶段,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降低最为显著(P<0.05)。GC-IMS结合OPLS-DA和预测变量重要性投影(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分析筛选出10种关键性挥发性物质,分别为香茅醛、(Z)-4-庚烯醛、丁醛、3-甲硫基丙醛、1-辛烯-3-醇、正丁醇、(Z)-2-戊烯-1-醇、1-戊烯-3-酮、(E)-2-己烯和吡啶。ROAV显示,(E)-2-壬烯醛是黑鱼油风味的主要贡献者,与1-辛烯-3-醇、(E,E)-2,4-庚二烯醛、香茅醛、正辛醛、(Z)-4-庚烯醛、己醛、3-甲基丁醛、丙醛、庚醛、壬醛、(E)-2-辛烯醛、3-甲硫基丙醛、2-己酮、戊酸乙酯、2-正戊基呋喃和2-己烯17种关键性风味物质共同构成了黑鱼油的独特香气。综上,脱酸和脱臭精炼显著减少黑鱼粗鱼油中关键性挥发性物质含量,提升鱼油品质。研究可为后期低腥味鱼油研发制备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鱼油 精制 挥发性物质 GC-IMS 化学计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辅助提取黑鱼内脏鱼油工艺优化及其品质分析
2
作者 伍欣雨 章传奇 +6 位作者 姚峥 钟比真 彭斌 余诚玮 胡明明 涂宗财 李金林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69-177,共9页
本文以黑鱼内脏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黑鱼内脏粗鱼油的制备工艺,并对所得粗鱼油的理化性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正己烷提取黑鱼内脏粗鱼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50... 本文以黑鱼内脏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优化超声辅助正己烷提取黑鱼内脏粗鱼油的制备工艺,并对所得粗鱼油的理化性质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正己烷提取黑鱼内脏粗鱼油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50 min,超声功率300 W,液料比3:1 mL/g,在最佳条件下,黑鱼内脏粗鱼油得率为79.80%。超声辅助溶剂法所得粗鱼油理化性质良好,酸价和茴香胺值相比传统的蒸煮法或溶剂法更低;富含不饱和脂肪酸(64.95%),其中油酸、亚油酸分别为23.67%、24.29%,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DHA)的总含量为8.84%,挥发性风味物质以无机硫化物、甲基类和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为主。超声辅助提取黑鱼内脏鱼油具有较高的提取得率以及特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氧化酸败,提高粗鱼油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鱼内脏 鱼油 理化指标 脂肪酸组成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子鼻和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调味小龙虾挥发性风味特征差异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权 李金林 +3 位作者 胡明明 彭斌 钟比真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2-252,共11页
为探究调味小龙虾风味特征差异,该文以市售常见调味小龙虾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AF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 为探究调味小龙虾风味特征差异,该文以市售常见调味小龙虾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鼻结合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solvent-assisted flavor evapora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SAF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调味小龙虾,W1W(对无机硫化物灵敏)、W1S(对甲基类灵敏)和W2W(对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灵敏)是区分调味小龙虾风味的主要传感器。8个调味小龙虾样品中共检出127种挥发性风味物质,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法确定了15种关键风味物质和10种修饰性风味物质,其中麻辣小龙虾主要关键风味物质为芳樟醇、桉叶油醇、丁香酚和D-柠檬烯,十三香小龙虾主要关键风味物质主要为丁香酚、芳樟醇、桉叶油醇、壬醛和β-蒎烯,而蒜蓉小龙虾主要关键风味物质为2,4-二叔丁基苯酚、L-石竹烯、壬醛、苯乙醛、2-甲基-2-丁烯醛和二烯丙基硫醚等。该研究结果可为调味小龙虾风味统一、产品开发和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龙虾 电子鼻 溶剂辅助风味蒸发-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9种国产虾酱脂肪酸组成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斯婕 钟比真 +3 位作者 胡明明 彭斌 涂宗财 李金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53-362,共10页
为探究不同国产虾酱中脂肪酸组成与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电子鼻以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9种不同产地虾酱的脂肪酸组成以及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虾酱中共检测出30种脂肪酸,添加香辛料与米酒的虾酱以... 为探究不同国产虾酱中脂肪酸组成与挥发性风味成分差异,采用气相色谱、电子鼻以及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9种不同产地虾酱的脂肪酸组成以及挥发性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虾酱中共检测出30种脂肪酸,添加香辛料与米酒的虾酱以多不饱和脂肪酸为主(53.310%~69.144%),添加了大豆油的虾酱以单不饱和脂肪酸为主(48.891%),未添加香辛料的虾酱中以饱和脂肪酸为主(55.173%~72.252%)。电子鼻可以明显区分添加米酒的虾酱与其他虾酱(P<0.05),但对其他几种虾酱区分不显著(P>0.05)。虾酱中共检测出24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以醇类、醛类、酮类、芳香族化合物、酯类、吡嗪类为主。添加米酒的虾酱以酯类及芳香族化合物为主,添加大豆油的虾酱以酯类、吡嗪类、芳香族化合物为主,添加香辛料的虾酱中含有一定量的酰胺。产自广东的虾酱挥发性物质种类最为丰富,检测出80种以上挥发性物质。研究结果可为国产虾酱的产地溯源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酱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鱿鱼内脏鱼油提取精炼及品质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彭斌 陈云云 +4 位作者 黄志强 余诚玮 胡明明 钟比真 李金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82-293,共12页
为探究鱿鱼内脏鱼油的不同提取方法和传统精炼工艺及其品质变化,研究以赤道、阿根廷、北太平洋深海鱿鱼内脏为原料,首先采用不同浸提法和复合法等对阿根廷鱿鱼内脏进行鱼油提取,选择提取工艺得油率最大、品质最优的方法提取三种鱿鱼内... 为探究鱿鱼内脏鱼油的不同提取方法和传统精炼工艺及其品质变化,研究以赤道、阿根廷、北太平洋深海鱿鱼内脏为原料,首先采用不同浸提法和复合法等对阿根廷鱿鱼内脏进行鱼油提取,选择提取工艺得油率最大、品质最优的方法提取三种鱿鱼内脏粗鱼油进行传统方法精炼,对三种鱿鱼内脏粗油及其精炼油的感官形态、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6号溶剂辅助冻融的工艺提油得率最高,达12.90%,精炼后鱿鱼内脏油的理化指标明显改善,过氧化值、不溶性杂质、色差值、酸价、水分及挥发物、茴香胺值显著降低(P<0.05),酸碱度(pH)和脱色率显著升高(P<0.05)。除不溶性杂质、水分及挥发物外,其余指标均达到SC/T 3502-2016规定的粗鱼油及精炼鱼油标准。三种鱿鱼内脏油中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主要以油酸、棕榈酸、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DHA)为主。精炼油脂肪酸种类不变,多不饱和脂肪酸百分含量有所增加。鱿鱼内脏油共检测出65种挥发性风味物质,12种为鱿鱼内脏油的关键风味物质,以(E2,Z6)-壬二烯醛为主,共同赋予鱿鱼内脏鱼油特征风味。研究可为深海鱿鱼副产物内脏提取鱼油高值化利用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内脏油 提取精炼 品质 脂肪酸 挥发性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酱卤鸭脖冷藏期间品质变化与微生物菌群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思纷 涂宗财 +4 位作者 郭德斌 胡新炎 李金林 罗义勇 胡明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319-327,共9页
为探究酱卤鸭脖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与微生物菌群的相关性,以市售气调包装的酱卤鸭脖为研究对象,将其在4℃条件下冷藏1、4、7、10、13 d,分别测定其pH、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色泽、... 为探究酱卤鸭脖冷藏过程中品质变化与微生物菌群的相关性,以市售气调包装的酱卤鸭脖为研究对象,将其在4℃条件下冷藏1、4、7、10、13 d,分别测定其pH、硫代巴比妥酸反应产物(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色泽、质构、菌落总数、总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含量以及微生物菌群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酱卤鸭脖在冷藏过程中pH先下降后上升;亮度(L^(*))、红度(a^(*))、黄度(b^(*))和硬度均呈下降趋势,弹性、咀嚼性、内聚性和胶粘性先上升后下降;菌落总数、TVB-N和TBARS值均逐渐上升,其中菌落总数和TVB-N在第10 d超过可接受上限值。冷藏过程中微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冷藏初期优势菌为红球菌属(Rhodococcu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尿素芽孢杆菌属(Ureibacillus)、共生短杆菌属(Symbiobacterium),冷藏末期优势菌为红球菌属、不动杆菌属、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A)表明两个主坐标叠加解释度为74.03%,贮藏4 d后菌群结构开始出现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明串珠菌属与酱卤鸭脖冷藏过程中的pH、菌落总数、TVB-N含量和TBARS值呈正相关,表明明串珠菌属是酱卤鸭脖贮藏过程的主要腐败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鸭脖 品质变化 微生物菌群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法分析草鱼汤烹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36
7
作者 李金林 涂宗财 +4 位作者 张露 沙小梅 王辉 庞娟娟 唐平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49-154,共6页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传统鱼汤烹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草鱼肉块经油煎后与生姜、大蒜混合水煮制作鱼汤,煮制分为3个时间段,0-1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46种,其中萜类20种、芳香族9种、醛类5种、酮类2种、醇... 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传统鱼汤烹制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草鱼肉块经油煎后与生姜、大蒜混合水煮制作鱼汤,煮制分为3个时间段,0-1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46种,其中萜类20种、芳香族9种、醛类5种、酮类2种、醇类3种、呋喃类3种、含硫化合物3种、其他1种;11-2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43种,其中萜类22种、芳香族3种、醛类4种、酮类1种、醇类5种、呋喃类2种、含硫化合物4种、其他2种;21-30 min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53种,其中萜类21种、芳香族5种、醛类11种、酮类3种、醇类5种、呋喃类2种、含硫化合物3种、其他3种。这些化合物当中,萜和含硫化合物来源于生姜和大蒜,主要形成于煮制的初始阶段且含量在煮制过程中不断下降;醛、醇、酮等化合物主要由脂肪酸氧化形成,且在煮制过程中种类不断丰富,含量逐渐增加。油煎和调料添加是鱼汤风味化合物形成的主要原因,煮制是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种类不断丰富和含量平衡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汤 烹煮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组学解析草鱼肉在低温冷藏中的脂质变化
8
作者 彭斌 徐林菊 +3 位作者 余诚玮 胡明明 钟比真 李金林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23-33,共11页
为探明草鱼肉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脂质劣变生物标记物,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的脂质组学技术研究草鱼肉4℃下冷藏不同时间(3、6和9 d)的脂质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其冷藏过程中的差异脂质,并结合KEG... 为探明草鱼肉在低温冷藏过程中脂质劣变生物标记物,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傅里叶变换质谱的脂质组学技术研究草鱼肉4℃下冷藏不同时间(3、6和9 d)的脂质谱,通过多元统计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筛选其冷藏过程中的差异脂质,并结合KEGG数据库富集差异脂质分子参与的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草鱼肉冷藏过程中pH逐渐下降,而硫代巴比妥酸值、游离脂肪酸含量和挥发性盐基总氮逐渐上升,冷藏第9 d时分别达到0.82μg/kg、168.22μg/10 g和23.63 mg/100 g。冷藏草鱼肉中共鉴定出1265种脂质分子,分属5个大类和35个亚类,甘油磷脂(GP)和甘油酯(GL)是草鱼肉脂质的主要组分。冷藏3 d、6 d的草鱼肉与新鲜草鱼肉脂质轮廓无明显差异,冷藏9 d草鱼肉脂质组成出现明显变化。脂肪酰(FA)及鞘脂类(SP)是冷藏前期(3~6 d)主要差异脂质,GP是冷藏后期(6~9 d)明显变化的脂类。多元统计学差异分析筛选得到20种差异脂质分子,主要为GP和GL,其中磷脂酰乙醇胺(PE)(16:1e/22:6)呈极显著变化(P<0.01),甘油三酯(TG)(4:0/18:0/22:5)、磷脂酰胆碱(PC)(18:1/20:3)和TG(18:0/16:0/20:4)呈显著变化(P<0.05),可作为冷藏草鱼肉脂质劣变生物标记物。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鞘脂代谢和甘油磷脂代谢参与了整个冷藏期间的脂质代谢,是影响冷藏草鱼肉劣变脂质谱的重要代谢途径。本文阐述了草鱼肉冷藏劣变过程中脂质谱差异和脂质劣变分子标记物及其涉及的代谢通路,为冷藏草鱼脂质劣变的机制探索及预测脂质劣变措施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鱼 劣变 脂质组学 差异脂质 代谢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晶格匹配Pt-Co-ZnO三元界面催化剂设计及其催化CO_(2)加氢性能
9
作者 万雅琴 张煜华 +1 位作者 李金林 王立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2,共9页
针对精准构建多组分固体催化剂纳米多元界面的难题,鉴于六方晶型氧化亚钴(hcp-CoO)与氧化锌(ZnO)具有超高的晶格匹配度(大于99.8%),采用晶格匹配策略定向构建Pt-Co-ZnO三元界面,设计合成了三元催化剂Pt-ZnO@CoO,并利用扫描电镜(SEM)、... 针对精准构建多组分固体催化剂纳米多元界面的难题,鉴于六方晶型氧化亚钴(hcp-CoO)与氧化锌(ZnO)具有超高的晶格匹配度(大于99.8%),采用晶格匹配策略定向构建Pt-Co-ZnO三元界面,设计合成了三元催化剂Pt-ZnO@CoO,并利用扫描电镜(SEM)、扫描透射电镜(ST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ICP-MS)、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二氧化碳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等方法对其形貌、元素分布、物相结构、元素含量、还原能力和吸附能力进行了表征,进而在固定床反应器上评价了其CO_(2)加氢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制备的Pt-ZnO@CoO催化剂上,Co、Pt均高度分散于ZnO表面;催化剂经过还原处理,CoO和Pt前体被还原为纳米颗粒,从而形成Pt-Co-ZnO三元界面;Pt-ZnO@CoO催化剂对CO_(2)加氢反应显示出优异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这是因为其具有高密度的界面位点、较强的还原能力和较强的CO_(2)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界面 Pt-Co催化剂 CO_(2)加氢 晶格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PME-GC-MS技术分析曲霉型豆豉生产过程中的挥发性成分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金林 万亮 +3 位作者 王维亚 黄丽 王筱兰 涂宗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52-257,共6页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为探清江西曲霉型豆豉风味物质的形成过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技术,在对比研究DVB/CAR/PDMS、P... 豆豉是中国传统发酵豆制品,为探清江西曲霉型豆豉风味物质的形成过程,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GC-MS)技术,在对比研究DVB/CAR/PDMS、PDMS/DVB、Carboxen/PDMS、PDMS 4种萃取头萃取效果基础上,分析豆豉生产制曲、后酵及干燥三阶段挥发性成分。结果显示,PDMS/DVB萃取头最适合豆豉挥发性成分萃取,制曲阶段检出24种成分,含呋喃1种、吡嗪5种、醛4种、醇3种、酮2种、酸2种、酚4种、其他3种;后酵样品检出45种成分,包括呋喃3种、吡嗪4种、醛7种、醇5种、酮2种、酸4种、酯11种、硫化物2种、酚5种、其他2种。干豆豉鉴定出50种物质,为呋喃3种、吡嗪6种、醛7种、醇7种、酮2种、酸4种、酯11种、硫化物2种、酚5种、其他3种。研究表明,制曲阶段初步形成了少量挥发性物质,后酵阶段挥发性物质在数量和含量上得到显著增加,是豆豉风味形成的主要阶段,干燥会略微改变风味物质含量,但对豆豉整体风味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曲霉型豆豉 制曲 后酵 干燥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雷达图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建立鱼汤挥发性风味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金林 王维亚 +4 位作者 万亮 黄丽 曾凯 涂宗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2103-2110,共8页
目的建立感官评价与浓度评价相结合的鱼汤挥发性风味综合评价斱法,幵应用于鱼汤配料配斱研究。方法应用感官评分表、雷达图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等可视化手段将感官评价与浓度评价结... 目的建立感官评价与浓度评价相结合的鱼汤挥发性风味综合评价斱法,幵应用于鱼汤配料配斱研究。方法应用感官评分表、雷达图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UV-Vis)等可视化手段将感官评价与浓度评价结合建立鱼汤挥发性风味评价斱法,其中感官评价从鱼腥味、油脂香、豆腥味、生姜味、大蒜味、清香、综合7个感官剖面开展幵应用雷达图分析,浓度评价以风味萃取物的UV-Vis吸收值考察。结果基于所建立的评价斱法,鱼肉250 g,大豆油、生姜、大蒜添加量为鱼肉重的9%、1.2%、3.5%时,所制作的鱼汤风味最佳。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斱法直观、快捷、简单,可操作性强,兊服了单一感官或浓度评价的不足,可拓展应用于新产品开发或新工艺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味评价 鱼汤 雷达图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感官评价 浓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拉拉地区铜成矿规律及找矿技术
12
作者 必成 李金林 《世界有色金属》 2025年第4期92-94,共3页
在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不同地区在地质差异方面较为显著,因此铜矿类型也有所区别。鉴于此,本文将以四川拉拉地区为分析对象,围绕铜矿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技术开展分析。拉拉地区铜矿是在火山等多种外在影响下所产... 在社会发展背景下,人们对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不同地区在地质差异方面较为显著,因此铜矿类型也有所区别。鉴于此,本文将以四川拉拉地区为分析对象,围绕铜矿成矿规律以及找矿技术开展分析。拉拉地区铜矿是在火山等多种外在影响下所产生,具有群体、成带的特征,利用价值较高。本文先对该地区的铜矿床特征展开研究,然后围绕火山喷发沉积以及后期改造成矿两个角度对成矿规律进行探讨,并具体阐述找矿技术,包括寻找找矿标志、明确找矿方向等。基于研究来看,拉拉地区铜矿具有明显的层控规律,这与其历史上的火山喷发息息相关。因此后续找矿可综合运用X射线、遥感以及甚低电磁技术,围绕火山口辉长岩生长方向进行探测。除此之外,断裂处随着火山岩浆的沉积也是铜矿的重要发育地,可围绕背斜、断裂以南、以北等方向展开找矿工作,以此为有关人士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拉拉铜矿 成矿规律 找矿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凝胶材料在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与优化
13
作者 肖自为 马源 +3 位作者 李金林 龚弦 邓修林 程曦 《江苏建材》 2025年第1期12-13,共2页
气凝胶材料,以其卓越的保温隔热性能和低导热系数,正成为建筑节能领域常见的一种革命性材料。基于此,文章从气凝胶材料的基本特性出发,梳理了这一绿色建筑材料的组成、关键特性以及常见分类,综述了气凝胶材料在墙体保温系统、门窗隔热... 气凝胶材料,以其卓越的保温隔热性能和低导热系数,正成为建筑节能领域常见的一种革命性材料。基于此,文章从气凝胶材料的基本特性出发,梳理了这一绿色建筑材料的组成、关键特性以及常见分类,综述了气凝胶材料在墙体保温系统、门窗隔热设计、太阳能集热器等建筑节能领域的应用情况,并针对气凝胶材料的部分劣势提出了改性与优化的基本方法,旨在帮助建筑企业更好地提升气凝胶材料的综合性能,助力建筑节能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材料 建筑节能 保温隔热 绿色建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股票A股市场随机游走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9
14
作者 李金林 金钰琦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49-52,共4页
本文简要介绍了金融市场有效性的概念和非稳定过程的形式和特点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的方法 ,对 2 0 0 0年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A股指数的日收盘值进行了研究 .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市场 A股指数的数据生成过程... 本文简要介绍了金融市场有效性的概念和非稳定过程的形式和特点 .运用时间序列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的方法 ,对 2 0 0 0年度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 A股指数的日收盘值进行了研究 .分析结果表明 ,两个市场 A股指数的数据生成过程遵从带漂移项的随机游走模型 ,由此得出中国股票 A股市场为一弱有效市场的结论 ,并为投资者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市场有效性 股票指数 非稳定过程 单位根检验 随机游走模型 金融市场 股票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中的自我成长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金林 申玮 陈晶妍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7年第4期124-125,128,共3页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和竞争激烈的加剧,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显,心理危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从自我成长视角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成长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 随着我国社会变革和竞争激烈的加剧,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显,心理危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在从自我成长视角认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我成长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自我成长途径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危机 自我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刻领会习近平关于“两个大计”的论断笔谈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金林 宋发军 +3 位作者 康翠萍 王之 罗建河 贺展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5-29,共5页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简称“两个大计”),这一全新的表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人们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虽有不同的收获与体会,但在认识上达成了一个共识:“两个大计”的提出,是中...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简称“两个大计”),这一全新的表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人们在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中虽有不同的收获与体会,但在认识上达成了一个共识:“两个大计”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这一使命型政党对自身教育使命的全新诠释,这一“全新的诠释”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使命传承,而且是中国共产党关注当下的使命自觉,更是中国共产党放眼未来的使命追寻。本期推出中南民族大学校长李金林教授及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大招标课题“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内涵研究”(项目编号2018ZDZB04)课题组成员的三篇笔谈文章,分别从“使命传承”“使命自觉”“使命追寻”三个方面分析了“两个大计”在“过去”“当下”“未来”之深刻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科学规划 中南民族大学 教育使命 笔谈文章 林教授 内涵研究 中国共产党 收获与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益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金林 徐丽萍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56-61,共6页
将收益管理的研究分为基于数量的RM、基于价格的RM和需求预测3个部分,对其内容和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指出各部分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收益管理的6个发展方向——网络收益管理、竞争模型、网络联盟、风险分析和稳健方法、动态... 将收益管理的研究分为基于数量的RM、基于价格的RM和需求预测3个部分,对其内容和进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指出各部分有待于深入研究的问题.提出收益管理的6个发展方向——网络收益管理、竞争模型、网络联盟、风险分析和稳健方法、动态拍卖和实物期权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益管理 存量控制 动态定价 需求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发展肉牛产业的SWOT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金林 付石军 +1 位作者 沈志强 汤少伟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2012年第6期56-59,共4页
肉牛产业已形成了肉牛育种、饲料生产、肉牛繁育、肉牛育肥、牛肉加工、销售餐饮等各环节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成熟产业运作模式,成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以及发展区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文章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 肉牛产业已形成了肉牛育种、饲料生产、肉牛繁育、肉牛育肥、牛肉加工、销售餐饮等各环节相互联动、协调发展的成熟产业运作模式,成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以及发展区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文章应用SWOT分析方法,对我国发展肉牛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牛 SWOT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来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金林 兰垂林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0,共3页
分析了未来社会制造技术的发展方趋势,认为我国制造技术将朝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信息化、生物化及微纳制造技术方向发展,并指出人将是未来制造技术发展的关键性决定因素。
关键词 制造技术 发展趋势 信息化 可持续发展 生物化 制造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渡酒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曾凯 唐俊 +3 位作者 黄丽 张敏 李金林 胡癸峰 《酿酒科技》 2015年第3期5-8,共4页
采用顶空直接进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年份李渡酒中的香气成分。酒中共分析出92种香气物质,其中确定结构的有84种。通过分析发现,李渡酒香气成分中比例较高的主要有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正丙醇、乳酸乙酯,... 采用顶空直接进样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不同年份李渡酒中的香气成分。酒中共分析出92种香气物质,其中确定结构的有84种。通过分析发现,李渡酒香气成分中比例较高的主要有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正丙醇、乳酸乙酯,属浓清兼香型白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渡酒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顶空进样 香气成分 白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