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代草原丝绸之路上的纸币——内蒙古额济纳旗黑城出土的元钞及票券 被引量:4
1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2期176-185,共10页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城,蒙古名叫哈拉浩特,位于该旗政府所在地达赖库布镇东南约25公里的荒漠中。古城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遗址,早在1907年俄人科兹洛夫曾在古城中发现过一批元代纸币,数十年来又有多次发现。1983年至1984年间...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黑城,蒙古名叫哈拉浩特,位于该旗政府所在地达赖库布镇东南约25公里的荒漠中。古城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遗址,早在1907年俄人科兹洛夫曾在古城中发现过一批元代纸币,数十年来又有多次发现。1983年至1984年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和阿拉善盟文物工作站等共同发掘了黑城,基本上发掘了城内房屋基址,出土遗物甚为丰富,其中包括了一大批元钞和少量票券,不仅提供了研究元代纸币和可流通的有价证券的实物资料,而且对于元代纸币的使用和贬值情况,也提供了新材料,是值得人们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丝绸之路 亦集乃路 纸币 元代 黑城 内蒙古 出土 文物考古 有价证券 至元宝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中期的钞法制度(上) 被引量:2
2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4期146-151,共6页
忽必烈帝(世祖)死后,自成宗铁穆耳至顺帝妥欢贴睦尔初期,即1294年至1345年左右的大约50年间,史学界划分为元代中期。在这段时间,元王朝的皇帝更迭频繁,成宗以后有武宗海山、仁宗爱育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幼主阿... 忽必烈帝(世祖)死后,自成宗铁穆耳至顺帝妥欢贴睦尔初期,即1294年至1345年左右的大约50年间,史学界划分为元代中期。在这段时间,元王朝的皇帝更迭频繁,成宗以后有武宗海山、仁宗爱育拔力八达、英宗硕德八剌、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幼主阿剌吉八、明宗和世(王束)、文宗图铁睦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统钞 钞本 盐引 行中书省 行尚书省 忽必烈 元代 纸币 金银 白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朝通宝”考辨 被引量:1
3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3期514-518,共5页
"大朝通宝"为"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所铸",前贤论述此钱者均持此说,近年接连发现此钱,泉界著文记述者亦多承此说,似乎已成定论。近来检阅有关资料后,所得认识与前人略有不同,且对其性质用途看法有所异。特著此文略... "大朝通宝"为"蒙古未改国号大元以前所铸",前贤论述此钱者均持此说,近年接连发现此钱,泉界著文记述者亦多承此说,似乎已成定论。近来检阅有关资料后,所得认识与前人略有不同,且对其性质用途看法有所异。特著此文略陈鄙见,以就教于诸方家。一、"大朝通宝"的形制查阅钱币书刊记述的"大朝通宝",有下列报导:(1)丁福保《古钱大辞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必烈 国号 元以前 银钱 铸造 内蒙古 古钱 供养 蒙古汗国 丝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忽必烈帝后期的钞法制度 被引量:1
4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4期105-111,共7页
忽必烈帝后期的钞法制度,较初行中统钞时有多次大变化,以致钞法滞涩而走向衰败。现分述如下。一中统钞向不兑现纸币的转化忽必烈帝(元世祖)自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起向南宋王朝大举进攻,于至元十六年灭南宋,终于完成了全国规模的大统... 忽必烈帝后期的钞法制度,较初行中统钞时有多次大变化,以致钞法滞涩而走向衰败。现分述如下。一中统钞向不兑现纸币的转化忽必烈帝(元世祖)自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起向南宋王朝大举进攻,于至元十六年灭南宋,终于完成了全国规模的大统一。当时,元王朝不仅要支付庞大而无节制的战争费用,还要支出巨额的赏赐、皇室费用、佛事开支和官俸,年年入不敷出。忽必烈帝特别器重色目人阿合马,由他策谋的种种敛财征利的举措,都得到忽必烈帝的赞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忽必烈 中统钞 中书省 十三年 尚书省 印行 制度 平准 金银 钞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代中期的钞法制度(下) 被引量:1
5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4期196-202,共7页
四、钞本的长期沿用从成宗时起,直到元代末年停止行用纸币止,元王朝都曾采用印行钞本的办法,以增加国家财政开支,并节省大量印造小面额纸钞的经费。当然,这也在推动物价上涨方面起了带头作用,从而加速了纸币的贬值。
关键词 钞本 中统钞 元代 纸币 盐课 面额 倒换 物价上涨 中书省 印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汗国和元朝的草原丝路及货币 被引量:1
6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4期245-249,共5页
一、蒙元时期的经济贸易活动及其与西方的交往十三世纪初年,蒙古族在其领袖成吉思汗的率领下崛起于蒙古高原,统一了蒙古高原上各部族,势力逐渐强盛,开始经略中国北半部版图,并向中亚及其以西地面扩张。蒙古军西征时占领的中亚地区。
关键词 蒙古高原 中亚地区 回回商人 草原丝路 草原丝绸之路 成吉思汗 蒙古汗国 忽必烈 中国内地 贸易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忽必烈帝前期的钞法制度 被引量:1
7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4期22-28,共7页
忽必烈帝即位初期的钞法制度,钱币学、蒙元史学界论述甚多,褒贬不一。近来检阅有关论述,凡持批判态度者,或是将忽必烈帝前期和后期的钞法制度混为一谈,或是将有元一代的钞法制度笼统评说;而持赞许态度者亦有一些过实之词。故特为此文,
关键词 忽必烈 中统钞 印行 制度 行中书省 十三年 白银 蒙元史 钱币学 纸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代私铸“泰和重宝”铜钱 被引量:1
8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4期294-297,共4页
去年,有人持泰和重宝合背钱求予鉴定,我随即对答此钱虽是古物,但非金代官铸行用钱,而是元代私铸品,泉界前贤早有定论,80年代初宁夏出土品已能证明其说可信。近日与内蒙古钱币学会王彤同志谈及此事,嘱我写成此文,以供泉友参考。
关键词 铜钱 泰和 内蒙古 元代 八思巴文 金代 钱币学 出土 古钱 外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元代的春钱
9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3期257-258,共2页
春钱,是元代妇女首饰中的一种钱形装饰品,故又称为装饰钱。《古泉汇考》引《闲居录》云:"至大改元,妇人首饰皆以金银作小钱,戴之,谓之春钱。越明年,有铸钱之令。三年春,钱行用,其先兆欤。"这条史料,是解释春钱的名称、用途及... 春钱,是元代妇女首饰中的一种钱形装饰品,故又称为装饰钱。《古泉汇考》引《闲居录》云:"至大改元,妇人首饰皆以金银作小钱,戴之,谓之春钱。越明年,有铸钱之令。三年春,钱行用,其先兆欤。"这条史料,是解释春钱的名称、用途及创始时间的可靠根据。春钱的图形,有些泉学书刊中曾予刊露,但往往与元代的纪念钱、供养钱相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代妇女 装饰品 丝织物 首饰 元上都 出土 铜钱 铸造 金钱 金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娃娃鱼币”解说
10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3期432-433,共2页
《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4年第3期(总第65期)载有《从"娃娃鱼币"谈开去》一文,发表了两枚所谓"娃娃鱼币",认为"鱼币之时代价值,及其存在价值不可泯灭,千古稀泉怎可淹没!鱼币论定,始可为古铜币之鼻... 《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4年第3期(总第65期)载有《从"娃娃鱼币"谈开去》一文,发表了两枚所谓"娃娃鱼币",认为"鱼币之时代价值,及其存在价值不可泯灭,千古稀泉怎可淹没!鱼币论定,始可为古铜币之鼻祖,为华夏古钱币又增光辉,娃娃鱼币的新发现,又为上古货币增加了新品种。"其实,这是一种青铜饰,并非新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娃娃鱼 新发现 新品种 夏家店上层文化 北方青铜器 古钱币 时代价值 存在价值 内蒙古 文物考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至元通宝”银钱
11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2期364-364,共1页
1990年秋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在清理发掘元上都附近砧子山墓地时,在第10号墓中出土了一枚"至元通宝’银钱。这枚银钱,模铸,直径2厘米,表面略有锈,钱文清楚。正面楷书"至元通宝"四字,对读、大小不等。与传世的&qu... 1990年秋季,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在清理发掘元上都附近砧子山墓地时,在第10号墓中出土了一枚"至元通宝’银钱。这枚银钱,模铸,直径2厘米,表面略有锈,钱文清楚。正面楷书"至元通宝"四字,对读、大小不等。与传世的"至元通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钱 文物考古 内蒙古 元上都 砧子 铜钱 模铸 秋季 出土 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上都城南砧子山墓地出土的钱币
12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3期99-106,96,共9页
一、钱币出土情况1990年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发掘了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砧子山南区元代墓地49座。砧子山墓地,位于元上都城址东南约7公里,为元代上都城内的居民丛葬区域。砧子山是位于滦河南岸的一座高山,山顶较为平齐,周围山坡较... 一、钱币出土情况1990年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派员发掘了锡林郭勒盟多伦县砧子山南区元代墓地49座。砧子山墓地,位于元上都城址东南约7公里,为元代上都城内的居民丛葬区域。砧子山是位于滦河南岸的一座高山,山顶较为平齐,周围山坡较为陡直,远眺犹如一座锻铁用的铁砧子,故名。元上都城内居民认为砧子山是风水宝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上都 砧子 直径 钱币 铜钱 出土 元代 真书 篆书 铸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棋钱小议
13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3期329-331,共3页
棋钱,为钱形的象棋子,是铜质象棋子的派生物,但其形制性质与原来的象棋子显然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中国花钱》一书,将棋钱列入花钱之内,是"相对于正式流通货币(正用品)而言的那些五花八门、花色品种繁多的非正用品。"该... 棋钱,为钱形的象棋子,是铜质象棋子的派生物,但其形制性质与原来的象棋子显然不同,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中国花钱》一书,将棋钱列入花钱之内,是"相对于正式流通货币(正用品)而言的那些五花八门、花色品种繁多的非正用品。"该书"概说"中还解说道:"棋钱,为古代钱形的象棋子。象棋到宋代才完全定型,成为今日之形制。宋代的象棋子,宫中行用的,有牙质。存世多为铜质,或为无孔圆钱形,或为方孔圆钱形。无孔圆钱形者或为两面汉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棋 棋子 圆钱 汉字 形制 图形 内蒙古地区 流通货币 宋代 花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林左旗出土金代银铤浅释——兼论金代银铤形制
14
作者 李逸友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2年第S1期181-185,187,共6页
1964年秋,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人员在巴林左旗征集到银铤5件,为该旗南部隆昌镇附近出土者,现今其中4件由内蒙古博物馆收藏,1件由赤峰市文物工作站收藏。这批银铤,都是约重50两的大铤,为两端圆弧,当中束腰形,表面微凹、背面蜂窝状,表面都錾... 1964年秋,内蒙古文物工作队人员在巴林左旗征集到银铤5件,为该旗南部隆昌镇附近出土者,现今其中4件由内蒙古博物馆收藏,1件由赤峰市文物工作站收藏。这批银铤,都是约重50两的大铤,为两端圆弧,当中束腰形,表面微凹、背面蜂窝状,表面都錾刻有字款,并锤压戳记或花押,其中:1号铤,錾刻有"肆拾捌两玖钱"、"崞县游祥"、"□宫银四十八两九钱验王实等秤子郝完□"、"行人□□□秤"等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林左旗 出土 戳记 代银 形制 内蒙古 表面微凹 压印 文物工作 称量货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