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知识产权集群互助担保融资研究——基于集群创新网络与融资创新视角 被引量:12
1
作者 马毅 左小明 李迟芳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9-54,共6页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高新企业融资特征,首次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界定了知识产权集群互助担保网络概念,设计并提炼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集群互助担保模式与特征,并对其融资优势从量化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获得以下结... 基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和高新企业融资特征,首次从社会网络的视角界定了知识产权集群互助担保网络概念,设计并提炼了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知识产权集群互助担保模式与特征,并对其融资优势从量化角度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而获得以下结论:知识产权集群互助担保具有独特的社会网络信用,长期、稳定的合作预期,多层次、多样、多主体参与等特征,它提供了更多的创新分工协作机会并降低了融资主体的逃债主义机会倾向,使得企业融资额、融资效率提高,并有效地降低了融资成本,相对于游离企业的融资具有明显优势,是解决高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中小企业 知识产权融资 集群创新网络 互助担保 融资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零工经济”发展下粤港澳人才共享的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马毅 李迟芳 刘建萍 《广东经济》 2019年第3期52-55,共4页
“零工经济”的发展,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海罗天下人才,尤其对快速、有效促进和盘活区域人才流动,缓解区域经济矛盾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文章梳理国内“零工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剖析了传统人才共享理论的局限与不足,基于粤港澳大湾区... “零工经济”的发展,使得粤港澳大湾区海罗天下人才,尤其对快速、有效促进和盘活区域人才流动,缓解区域经济矛盾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文章梳理国内“零工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剖析了传统人才共享理论的局限与不足,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引才竞争激烈、人才资源错配与流动性不足的现实问题,以区域政府的立场,就社保、财政、商业、人才创新服务等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共享 经济矛盾 粤港澳 流动性不足 人才流动 最新成果 人才资源 区域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房地产热下的项目投资冷思考——基于投资公司的视角
3
作者 马毅 李迟芳 左小明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6期31-33,共3页
房地产投资热持续了近二十年,持续上涨的房价催生出了"契约管理学派"主导的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论,"法务"成为了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风控关键岗位,传统的以会计、审计为主的"风控"不得不让位... 房地产投资热持续了近二十年,持续上涨的房价催生出了"契约管理学派"主导的房地产投资项目风险管理论,"法务"成为了房地产等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风控关键岗位,传统的以会计、审计为主的"风控"不得不让位。文章回顾了有着"价值投资之父"的本杰明·格雷厄姆和戴维·多德两位的价值投资理论,以两位大师睿智的视角,对房地产投资热下项目投资理念、方式、技术、评估模型等展开了冷思考,并以投资公司的视角重新认识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希望为投资公司回归理性投资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地产热 投资公司 风险控制 投资与投机 债权投资 投资模型 契约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佛山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迟芳 马毅 李丹 《广东经济》 2019年第6期57-60,共4页
近几年佛山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形成了若干个由科技园、核心企业带动的电商产业集群带,如新媒体电子商务园、泛家具电商创意园、苏宁云商平台等。但在快速成长下也暴露出诸如: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不平衡,线上规模集聚与创新能力... 近几年佛山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已形成了若干个由科技园、核心企业带动的电商产业集群带,如新媒体电子商务园、泛家具电商创意园、苏宁云商平台等。但在快速成长下也暴露出诸如:产业配套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不平衡,线上规模集聚与创新能力差,线下办公、仓储、物流于一体的场所配置不合理,以及平台多而不强等问题,佛山的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形聚但神散”,间接削弱了佛山制造业的整体竞争优势。如何提升佛山电子商务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群发展 电子商务发展 佛山 整体竞争优势 发展不平衡 核心竞争力 核心企业 配套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院校汽车评估专业发展探讨——来自五所高校经验分析
5
作者 汪潮林 李迟芳 《时代汽车》 2021年第2期75-76,共2页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发展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现有高职院校发展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高职院校发展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应该以汽车学院为主导跨学院合作的形式开设,且课程设置需注意提升评估类课程比重,...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发展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现有高职院校发展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的经验进行总结,认为高职院校发展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应该以汽车学院为主导跨学院合作的形式开设,且课程设置需注意提升评估类课程比重,同时实训课程可采用顶岗实习和订单班的方式进行产教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 机动车鉴定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