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乐宫的营造历程与空间意象史料新探——永乐宫建筑空间研究之一
1
作者 李路珂 《美术大观》 2024年第11期4-8,共5页
历史上的经典建筑,大多是环境景观、结构本体、附加装饰与附属陈设综合而成的“总体空间”。不同的媒介在此融合,最终塑造了历史场所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意义和价值根植于人类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即使跨越历史时代、语言文化和技术体系,... 历史上的经典建筑,大多是环境景观、结构本体、附加装饰与附属陈设综合而成的“总体空间”。不同的媒介在此融合,最终塑造了历史场所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意义和价值根植于人类文化的深层结构之中,即使跨越历史时代、语言文化和技术体系,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13世纪至今,永乐宫在各个历史时代的影响下,历经营造、修缮和搬迁,留下大量的文字史料和历史信息。本文是“永乐宫空间研究”系列文章的第一篇,试图结合永乐宫最近发现的新史料,重新梳理史料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宫 营造历程 建筑空间 设计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宋时期建筑形体组合中的挟屋初探
2
作者 周妍 李路珂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136-152,共17页
立足于文献、实物、图像,纵向梳理挟屋建筑形体组合相关词汇的源流和发展,横向探讨两宋时期挟屋的形态结构特征和空间类型,定位、阐释两宋时期挟屋这一形体组合类型的创新性、丰富性与特殊性。
关键词 两宋时期 挟屋 形体组合 附属建筑 建筑形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历史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路珂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44,51,共9页
北京旧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作为北京旧城总体布局的核心 ,在北京市的历次规划中都是保护和发展的重点。本文从轴线的概念出发 ,运用文献、实证和比较的方法 ,指出北京城市中轴线区别于其他城市轴线的特征为 :第一 ,城市轴线在不同的尺度层... 北京旧城传统城市中轴线作为北京旧城总体布局的核心 ,在北京市的历次规划中都是保护和发展的重点。本文从轴线的概念出发 ,运用文献、实证和比较的方法 ,指出北京城市中轴线区别于其他城市轴线的特征为 :第一 ,城市轴线在不同的尺度层次上存在等级的秩序 ;第二 ,在每一个尺度层次上都自北面发端而向南延伸。通过对中西方都市轴线发展过程的分析 ,从对称、方位、方向、功能、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 旧城改造 中轴线 城市规划 城市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外之间,即景生情——中国古代建筑、文学与艺术中的栏杆 被引量:7
4
作者 李路珂 《世界建筑》 2018年第9期18-23,共6页
本文以宋《营造法式》的"钩阑"和"阑槛钓窗"制度为中心,从起源、演变、意义和形式四个方面探讨了中国古代建筑、文学与艺术中"栏杆"的内涵。
关键词 栏杆 扶手 《营造法式》 小木作 石作 钩阑 勾栏 阑槛钓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征内外——中国古代建筑色彩设计思想探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路珂 《世界建筑》 2016年第7期34-41,共8页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而独特的色彩设计传统,在这一传统中,以"五色"为核心的象征体系,将色彩设计变成礼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建筑色彩因此成为建筑等级和功能的表意符号。但象征的恰当性并不会必然地发展为视觉上的美感。"...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而独特的色彩设计传统,在这一传统中,以"五色"为核心的象征体系,将色彩设计变成礼制系统的组成部分,建筑色彩因此成为建筑等级和功能的表意符号。但象征的恰当性并不会必然地发展为视觉上的美感。"象征"与"美",正是中国建筑色彩设计思想的两个主要方面,二者的协调和取舍,构成了中国建筑色彩设计思想的演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建筑 建筑色彩 五色 设计思想 象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智化寺藏殿:一种空间营造思想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路珂 蒋雨彤 杨志国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2期42-62,共21页
北京智化寺藏殿建筑梁架、斗栱、彩画、雕饰与造像完整,是一处难得的完整保留了明代空间特色的建筑遗存。本文以智化寺藏殿及其经藏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字史料与遗迹现象互证,廓清智化寺营造史与藏殿形制中的两大“反常”之处:“... 北京智化寺藏殿建筑梁架、斗栱、彩画、雕饰与造像完整,是一处难得的完整保留了明代空间特色的建筑遗存。本文以智化寺藏殿及其经藏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通过文字史料与遗迹现象互证,廓清智化寺营造史与藏殿形制中的两大“反常”之处:“快速建造”与“不能转的转轮经藏”,并指出后者可能为明正统年间的新创形式。其次,通过对相关图像与实物的比较及对历史环境的分析,探讨新形式可能的来源。最后,尝试重建明正统年间智化寺藏殿的空间意象,并解析这些意象背后的四种突破“常规”的形式操作方法:一,功能的集约化;二,意义的整合与渗透;三,空间的轴线、比例与分层;四,装饰表皮与结构骨架分离。通过对营造意图与操作方法的双重解读,得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古代营造者面对特定问题时展现的设计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智化寺 明官式建筑 装饰 经藏 转轮经藏 空间意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化寺大雄宝殿壁画建筑图像的测绘与复原制图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路珂 杨怡菲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2期165-170,I0001,I0002,171-180,共18页
0概述古代壁画中的建筑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史料,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由梁思成等前辈学者纳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视野,但在此后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中,研究者大多采用简化的局部线描图对建筑图像史料中出现的建筑单体形象或群... 0概述古代壁画中的建筑图像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史料,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由梁思成等前辈学者纳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视野,但在此后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中,研究者大多采用简化的局部线描图对建筑图像史料中出现的建筑单体形象或群体布局进行收集和记录,而壁画专项测绘一直没有纳入“古建筑测绘”的正式工作范畴A。在21世纪,随着各类数字化手段在古建筑勘察中的广泛运用,建筑图像的测绘与制图也具备了提升信息准确性和完整性的技术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壁画 古建筑测绘 梁思成 工作范畴 建筑图像 建筑单体 制图 数字化手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高平开化寺大殿宋式彩画初探 被引量:5
8
作者 李路珂 《古建园林技术》 2008年第3期36-41,共6页
一、高平开化寺大殿与《营造法式》 作为我国古代仅存的两部建筑专书之一的《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成书于北宋末年,图文详尽,兼具“系统性”和“典型性”,几乎成为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必由之径。关于《法式》的既往研究... 一、高平开化寺大殿与《营造法式》 作为我国古代仅存的两部建筑专书之一的《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成书于北宋末年,图文详尽,兼具“系统性”和“典型性”,几乎成为中国建筑史学研究的必由之径。关于《法式》的既往研究大多集中在建筑结构方面,对装饰问题涉及不多,其重要原因是实例缺少。在梁思成先生为《法式》作注,开创中国建筑史学的时代,“彩画作实例可以说没有”,或是被后世的重修“油饰一新”,或是由于时代的变迁而褪尽色彩。此后的数十年,我国在地上建筑和地下考古方面均有重大发现,然而关于《法式》彩画的实物资料仍然极其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画 大殿 开化 《营造法式》 建筑史学 山西 建筑结构 实物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建筑装饰的测绘与复原制图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路珂 熊天翼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1期167-176,共10页
1测绘工作背景古墓葬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类型,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由刘敦桢等前辈学者纳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视野^([1-5](2))。自这一时期开始,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建筑史学者直接参与到古墓葬的考古发掘与制图工作中^([6-9](3)),在古... 1测绘工作背景古墓葬作为古建筑的重要类型,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由刘敦桢等前辈学者纳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视野^([1-5](2))。自这一时期开始,以中国营造学社为代表的建筑史学者直接参与到古墓葬的考古发掘与制图工作中^([6-9](3)),在古墓葬的测绘与制图方面结合了建筑学与考古学的方法,体现出对墓葬空间、营造技术和艺术风格的高度关注,尤其注重墓葬陈设与墓葬建筑本体之间的关系(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墓葬 宋金时期 考古发掘 中国营造学社 建筑装饰 刘敦桢 建筑史 制图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拉第奥《建筑四书》的翻译及其术语解读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路珂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4期20-34,共15页
对帕拉第奥的研究和诠释,在17—18世纪曾经是西方古典建筑复兴运动的焦点,20世纪以后则成为古典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20世纪中叶以后,亚洲学者也逐渐参与到对帕拉第奥的翻译和研究之中。在2009年至2015年间,笔者作为主要译者完成并出版... 对帕拉第奥的研究和诠释,在17—18世纪曾经是西方古典建筑复兴运动的焦点,20世纪以后则成为古典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20世纪中叶以后,亚洲学者也逐渐参与到对帕拉第奥的翻译和研究之中。在2009年至2015年间,笔者作为主要译者完成并出版了帕拉第奥《建筑四书》的首个中文译本。在这项工作中,术语的解读与翻译是最困难也最有趣的问题之一。这不仅因为深厚的西方建筑传统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巨大差异,也因为帕拉第奥的著作在时间上距今已有四个多世纪,在此期间,建筑学的概念、实践和表达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使得翻译工作既是一个尽可能接近原典的过程,又是一个立足于译者的母语、进行文化比较与互译的过程。本文即从这两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回顾《建筑四书》中译工作中接近原典的尝试,第二部分基于中国与西方古典建筑文化的比较,对《建筑四书》中部分关键术语的涵义及其与中文互译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拉第奥 《建筑四书》 翻译 建筑术语 文化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衹之居——中国建筑、文献与图像中的平坐(阳台)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路珂 《世界建筑》 2020年第10期24-29,137,共7页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文本中,“阳台”拥有“阁道”“平坐”等名称,它从未成为“居住机器”的部件,却一直是“神祗之居”的标志。本文基于建筑文献、实物与图像,对平坐(阳台)在结构、功能、形式、意义诸方面进行了历时性的考察。在长时段的... 在中国古代的建筑文本中,“阳台”拥有“阁道”“平坐”等名称,它从未成为“居住机器”的部件,却一直是“神祗之居”的标志。本文基于建筑文献、实物与图像,对平坐(阳台)在结构、功能、形式、意义诸方面进行了历时性的考察。在长时段的视野下,本文试图揭示:“平坐”(阳台)作为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延续了数千年的元素之一,如何经由“实现”和“再现”,超越了建筑的“实在”,成为一种用以阐释世界、信仰和理想的“图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坐 长时段 阳台 建筑 历时性 文献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用之间——中国建筑、文献与图像中的顶棚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路珂 杨怡菲 《世界建筑》 2023年第3期18-27,共10页
本文通过文字史料、图像史料、考古遗存和建筑实例,简要回顾了中国从穴居时代到晚清时期的顶棚发展史。数千年前,顶棚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部件,更重要的是,它成为礼制系统的一部分,被赋予了尊崇和中心的意义。此后的顶棚吸收了诸... 本文通过文字史料、图像史料、考古遗存和建筑实例,简要回顾了中国从穴居时代到晚清时期的顶棚发展史。数千年前,顶棚不仅作为一种重要的功能性部件,更重要的是,它成为礼制系统的一部分,被赋予了尊崇和中心的意义。此后的顶棚吸收了诸多富有象征性的形式要素,并由结构策略和几何法则构筑其基本语汇体系,这些基本语汇的巧妙排列和丰富变化,是中国建筑体系采用简约统一的构架形式塑造千变万化的场所特性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棚 藻井 平棊 天花 礼制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书介绍:《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
13
作者 李路珂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如何将西方现代理论,中国古代理论以及中国古代的范例结合起来,并进行互相的比较和检验,这是我们建立一套完备而真正发球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朱剑飞博士的近作《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Chinese Spatial Strateg... 如何将西方现代理论,中国古代理论以及中国古代的范例结合起来,并进行互相的比较和检验,这是我们建立一套完备而真正发球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必经之路,朱剑飞博士的近作《空间策略:帝都北京(1420-1911)》〈Chinese Spatial Strategies:Imperial Beijing 1420-1911,London;New York;Routlegde Curzon,2004),在这条路上迈出了令人瞩目的一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书介绍 北京 空间 SPATIAL 现代理论 NEW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刊首语
14
作者 李路珂 《建筑史学刊》 2024年第3期3-3,共1页
为纪念林徽因教授(1904—1955)诞辰120周年,本刊在此期开辟纪念专栏。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跨越工程技术、文学戏剧与视觉艺术领域的“全才型”人物,她将生命中最主要的激情、洞察力与创造力投注于中国建筑学的启蒙与复兴,让人... 为纪念林徽因教授(1904—1955)诞辰120周年,本刊在此期开辟纪念专栏。林徽因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少有的跨越工程技术、文学戏剧与视觉艺术领域的“全才型”人物,她将生命中最主要的激情、洞察力与创造力投注于中国建筑学的启蒙与复兴,让人联想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学的开创性人物阿尔伯蒂,或中国古代建筑学的集大成者李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徽因 中国古代建筑 刊首语 西方文艺复兴 中国近现代史 建筑学 视觉艺术 阿尔伯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芮城永乐宫元代天花、藻井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怡菲 李路珂 席九龙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3期50-67,共18页
本文以山西芮城永乐宫的元代天花、藻井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2018至2019年间清华大学进行的实地勘察和三维激光扫描数据采集,记录永乐宫元代小木作的现状信息,分析永乐宫天花、藻井的形制与结构特点及设计尺度规律,并通过比较研究总结永... 本文以山西芮城永乐宫的元代天花、藻井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2018至2019年间清华大学进行的实地勘察和三维激光扫描数据采集,记录永乐宫元代小木作的现状信息,分析永乐宫天花、藻井的形制与结构特点及设计尺度规律,并通过比较研究总结永乐宫实例在木构藻井发展脉络中的位置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宫 元代 小木作 天花 藻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建筑装饰系统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熊天翼 李路珂 +2 位作者 俞莉娜 李广华 杨林中 《建筑史学刊》 2023年第1期60-76,共17页
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作为完整保存了仿木构建筑形象与建筑装饰形象的案例,对宋金时期建筑装饰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精细测绘成果,对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M1主室的建筑装饰形象与建筑色彩进行... 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作为完整保存了仿木构建筑形象与建筑装饰形象的案例,对宋金时期建筑装饰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基于精细测绘成果,对山西壶关上好牢村宋金时期砖雕壁画墓M1主室的建筑装饰形象与建筑色彩进行了系统整理与记录,对其建筑装饰形象进行了多方案色彩复原的对比,并探讨了该墓装饰与《营造法式》彩画系统的关联性,总结了其建筑装饰特征与装饰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葬建筑 建筑装饰 建筑彩画 建筑色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迹重绘——“德意志”视角下的彩饰之辩:希托夫、森佩尔、库格勒与他们这一代(上) 被引量:2
17
作者 荷雅丽 李路珂 蒋雨彤 《世界建筑》 2017年第9期104-113,共10页
19世纪的一场关于建筑彩饰的论争颠覆了我们对于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神庙建筑的认知。作为建筑理论领域较为后起的一支力量,"德意志"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本文详细回顾了这场论争的来龙去脉,各派学说如... 19世纪的一场关于建筑彩饰的论争颠覆了我们对于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神庙建筑的认知。作为建筑理论领域较为后起的一支力量,"德意志"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本文详细回顾了这场论争的来龙去脉,各派学说如何卷入其中,又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机制下推动着事实的逐步揭示,最终达到观念的彻底改变。这一事件直接地影响到现代希腊复兴建筑,甚至也波及到西方的中国建筑史编纂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欧洲彩饰之辩 古代希腊建筑 建筑色彩 阿法雅神庙 帕提农神庙 伊格纳茨·希托夫 戈特弗里德·森佩尔 弗朗兹·库格勒 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 詹姆斯·弗格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迹重绘——“德意志”视角下的彩饰之辩:希托夫、森佩尔、库格勒与他们这一代(下) 被引量:1
18
作者 荷雅丽 李路珂 蒋雨彤 《世界建筑》 2017年第11期80-88,共9页
19世纪的一场关于建筑彩饰的论争颠覆了我们对于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神庙建筑的认知。作为建筑理论领域较为后起的一支力量,"德意志"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本文洋细回顾了这场论争的来龙去脉,各派学说如... 19世纪的一场关于建筑彩饰的论争颠覆了我们对于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神庙建筑的认知。作为建筑理论领域较为后起的一支力量,"德意志"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本文洋细回顾了这场论争的来龙去脉,各派学说如何卷入其中,又如何在特定的社会机制下推动着事实的逐步揭示,最终达到观念的彻底改变。这一事件直接地影响到现代希腊复兴建筑,甚至也波及到西方的中国建筑史编纂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欧洲彩饰之辩 古代希腊建筑 建筑色彩 阿法雅神庙 帕提农神庙 伊格纳茨·希托夫 戈特弗里德·森佩尔 弗朗兹·库格勒 约翰·约阿希姆·温克尔曼 詹姆斯·弗格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平开化寺北宋壁画兜率天宫建筑图像解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杨怡菲 李路珂 赵令杰 《建筑史学刊》 2022年第2期144-159,共16页
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处较大规模的北宋寺观壁画,其中北壁东次间中部的“弥勒上生经变”,以“界画”的形式,表现了宏大的兜率天宫建筑场景。本文从建筑学视角出发,基于壁画中建筑图像和色彩的复原制图,分析这幅... 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中的壁画是我国现存唯一一处较大规模的北宋寺观壁画,其中北壁东次间中部的“弥勒上生经变”,以“界画”的形式,表现了宏大的兜率天宫建筑场景。本文从建筑学视角出发,基于壁画中建筑图像和色彩的复原制图,分析这幅经变画的建筑形制特点,解读其构图规律,并探讨开化寺大殿壁画的观看方式和叙事意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化寺 北宋 建筑画 兜率天宫 弥勒上生经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内檐彩画复原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蒋雨彤 李路珂 赵令杰 《建筑史学刊》 2021年第1期58-75,共18页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内檐彩画。文章基于2015—2017年间的数次实地勘察和高清数字化影像采集,全面记录彩画的现状信息,辨析和梳理该殿宇内檐现存的彩画样式及壁画中建筑形象上的色彩装饰,并从纹样形制、施绘色彩...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山西高平开化寺大雄宝殿的内檐彩画。文章基于2015—2017年间的数次实地勘察和高清数字化影像采集,全面记录彩画的现状信息,辨析和梳理该殿宇内檐现存的彩画样式及壁画中建筑形象上的色彩装饰,并从纹样形制、施绘色彩两个角度总结其特征及与《营造法式》“彩画作”相关部分的关联。并以复原性摹绘的方式,试图尽可能还原开化寺大雄宝殿内檐各构件及整体彩画的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化寺 彩画 营造法式 建筑装饰 宋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