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向集中进流竖井式溢洪道环形堰堰顶流态研究
1
作者 汪李艳 李跃涛 +2 位作者 刘锦 王春娟 喻晓 《西北水电》 2024年第6期101-108,共8页
对于主流为单向集中进流的竖井式溢洪道,环形堰堰顶旋流和跌流两种流态交替出现。旋流的存在导致环形堰泄流能力较设计降低36%左右。为消除环形堰堰顶旋流,提高环形堰泄流能力,以某抽水蓄能工程上水库竖井式溢洪道为例,采用水工模型试... 对于主流为单向集中进流的竖井式溢洪道,环形堰堰顶旋流和跌流两种流态交替出现。旋流的存在导致环形堰泄流能力较设计降低36%左右。为消除环形堰堰顶旋流,提高环形堰泄流能力,以某抽水蓄能工程上水库竖井式溢洪道为例,采用水工模型试验方法,在环形堰外侧对称布置多种不同长度(7.5、5、3 m)、高度(1、0.5 m)和夹角(140°、180°)的组合型式的导流坎,并对比分析各种组合下环形堰堰顶水流的流态、流速及压力情况。结果表明:在环形堰两侧增加导流坎后,堰顶水流由旋流转换为跌流,水流自由跌落入井,环形堰流量系数试验取值由0.08~0.37增大至0.416~0.461,可有效提高环形堰泄流能力,最终提出将高度0.5 m、长度3 m及夹角140°的导流坎作为最优解决方案。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堰 跌流 旋流 导流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铜峡水电站尾水渠淤积特点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孙万林 秦国民 +1 位作者 杜志水 李跃涛 《西北水电》 2014年第6期58-62,共5页
针对运行40余年的青铜峡水电站尾水渠及尾水河床,通过进行水下地形实测、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对比分析,阐述了青铜峡水电站在实际运行中尾水渠冲淤的变化,提出了不同于其他电站尾水渠的淤积特点,对电站正常运行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关键词 青铜峡水电站 尾水渠 淤积 水位-流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海拔寒冷地区某水电站泄洪洞进水塔抗震安全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姚英全 李超 +1 位作者 李跃涛 王伟 《西北水电》 2022年第6期94-97,103,共5页
水电站建筑物中,泄洪洞进水塔结构为重要建筑物,保证水电站泄洪功能的实现。某水电站位于高海拔寒冷地区,泄洪洞进水塔工程规模大,塔体高90 m。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考虑高海拔对重力加速度的修正,考虑寒冷地区水库库周冰层对塔体的冰压力... 水电站建筑物中,泄洪洞进水塔结构为重要建筑物,保证水电站泄洪功能的实现。某水电站位于高海拔寒冷地区,泄洪洞进水塔工程规模大,塔体高90 m。采用三维有限元法,考虑高海拔对重力加速度的修正,考虑寒冷地区水库库周冰层对塔体的冰压力作用,应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塔体的动态响应,论证其抗震安全性。结果表明,该高海拔寒冷地区进水塔在地震作用下是安全的,满足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震分析 进水塔 高海拔 寒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轴压缩条件下非贯通裂隙岩体变形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蒲诚 李跃涛 +1 位作者 温家兴 赵靖伟 《西北水电》 2023年第3期51-56,共6页
借助CCD相机观察含不同种类、不同倾角的非贯通裂隙试件单轴压缩试验的破坏过程,并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对裂纹扩展的内在机理进行揭示。结果表明:裂隙岩体试件的破坏主要是由翼裂纹产生,并与预制裂隙一起形成贯通的剪切面而引起的压剪破坏... 借助CCD相机观察含不同种类、不同倾角的非贯通裂隙试件单轴压缩试验的破坏过程,并通过扫描电镜试验对裂纹扩展的内在机理进行揭示。结果表明:裂隙岩体试件的破坏主要是由翼裂纹产生,并与预制裂隙一起形成贯通的剪切面而引起的压剪破坏;岩体的起裂及破坏并非完全按照主裂隙方向,次裂隙的存在极大的影响了岩体的破坏过程;裂隙越发育、裂隙倾角越小,试件越容易发生破坏、破坏时长越长;试样破坏过程主要是由于大颗粒及其团粒发生破碎,进而颗粒发生绕长轴方向的移动;颗粒相对位置的变化导致试样内部生成大量微孔隙与微裂纹,微裂纹逐渐融合并联通生成宏观翼裂纹,最终导致试件的破坏。研究结果为地下洞室围岩破坏预测及内在机理揭示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贯通裂隙岩体 扫描电镜试验 变形 内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水孔泄槽水力特性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白朝伟 李跃涛 +1 位作者 连阳阳 陈兴 《西北水电》 2020年第S01期115-119,共5页
为分析某水电站工程放水孔的泄流能力和泄槽的水力特性,应用FLUENT6.3软件、标准k-ε紊流模型,对某水电站放水孔泄槽部位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闸门泄量和泄槽部位的水力学特性,并得到不同水位工况下的流量、流态、流线和流速的分布规律... 为分析某水电站工程放水孔的泄流能力和泄槽的水力特性,应用FLUENT6.3软件、标准k-ε紊流模型,对某水电站放水孔泄槽部位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其闸门泄量和泄槽部位的水力学特性,并得到不同水位工况下的流量、流态、流线和流速的分布规律。自由水面的捕捉采用VOF法,应用半隐式SIMPLE(Semi-Implicit Method for Pressure-Linked Equations)算法求解速度与压力耦合方程组,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水力学公式法的结果相互验证,验证其初步设计孔口尺寸的合理性,对工程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泄流能力 水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