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及微量元素与白内障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赵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81-283,共3页
目的:研究及分析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及微量元素与白内障的关系,为白内障的防控、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06/2015-04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7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并从于本院体检者中选取67例同龄健康人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泪液... 目的:研究及分析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及微量元素与白内障的关系,为白内障的防控、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06/2015-04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7例白内障患者为观察组,并从于本院体检者中选取67例同龄健康人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微量元素进行检测及比较,并比较不同发病时间及分期白内障患者的上述检测指标,并采用logistic法分析泪液及血清检测指标与白内障的关系。结果:观察组的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均高于对照组,而微量元素则低于对照组,且不同疾病分期白内障患者的检测指标也存在明显差异(均P<0.05),而不同发病时间患者间则无明显差异(均P>0.05),经logistic法分析泪液及血清检测指标与白内障有密切的关系。结论:白内障患者的泪液及血清白介素及微量元素呈现异常的状态,并且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差异也较为突出,检测指标与疾病的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液 血清 白介素 微量元素 白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底动脉硬化与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赵霞 杨娟 隋海晶 《广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2013-2014年本院体检中心的LA患者101例,按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脑白质疏松部位分为3组:脑室周围型(第一组)40例、皮质下型(第二组)31例、混合型(第三组)30例。对101... 目的:探讨眼底动脉硬化与不同类型脑白质疏松症(LA)的相关性。方法:2013-2014年本院体检中心的LA患者101例,按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脑白质疏松部位分为3组:脑室周围型(第一组)40例、皮质下型(第二组)31例、混合型(第三组)30例。对101例白质疏松患者及正常对照30例进行眼底数码照相分析。观察分析各组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差异。结果:白质疏松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眼底动脉硬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白质疏松患者的眼底动脉硬化程度有差异(P<0.05)。第二组与第三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较第一组明显(P<0.05),而第二组与第三组的动脉硬化程度无差异(P>0.05)。结论:眼底动脉硬化与LA有相关性,眼底动脉硬化程度与皮质下性及混合型白质疏松相关性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白质疏松 不同类型 眼底动脉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和自体游离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1
3
作者 吴晓红 王文奇 +1 位作者 李赵霞 尹忠贵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1147-1149,共3页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或自体球结膜移植术与单纯翼状胬切除术对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00例(105眼)随机分为3组,A组38例(38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32例(33眼),行翼状胬肉切... 目的:比较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或自体球结膜移植术与单纯翼状胬切除术对初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方法:将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00例(105眼)随机分为3组,A组38例(38眼),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B组32例(33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组30例(34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自体游离球结膜移植术。术后随访12mo,观察3组患者翼状胬肉复发情况及B组和C组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时间。结果:A组复发15眼,复发率为39.5%;B组复发1眼,复发率为3.0%;C组复发6眼,复发率为17.6%。复发率的比较:与A组相比,B、C组复发率降低,比较前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002);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4);B组和C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05)。角膜创面上皮修复时间B组为(3.48±0.83)d,C组为(5.29±0.87)d,B组快于C组,二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F=75.33,P<0.0001)。结论:对初发性翼状胬肉,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联合自体游离球结膜移植均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前者恢复角膜表型较后者更为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 自体游离球结膜移植 治疗 翼状胬肉 疗效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吴晓红 尹忠贵 +2 位作者 王巍 朱伟林 李赵霞 《眼科新进展》 CAS 2007年第5期378-379,385,共3页
目的观察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年龄大于40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青光眼33例40眼,分别行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改良组:16例20眼)和标准小梁切除术(对照组:17例20眼),并随访12个月,比较2种手术... 目的观察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年龄大于40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及开角型青光眼33例40眼,分别行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改良组:16例20眼)和标准小梁切除术(对照组:17例20眼),并随访12个月,比较2种手术前后眼压、手术成功率、术后滤过泡形成和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术后5d、12个月的平均眼压:改良组(11.47±3.08)mmHg(1kPa=7.5mmHg)、(15.80±2.81)mmHg;对照组(11.32±2.53)mm-Hg、(15.15±2·67)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改良组(25.88±12.02)mmHg(P<0.001、0.01);对照组(22.58±12.52)mmHg(P<0.01、0.05)。2组间术前、术后5d、12个月的平均眼压,以及术后12个月的手术成功率(改良组80%、对照组75%)、术后功能滤过泡占各组总例数的比率(改良组85%、对照组75%)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良组25%、对照组3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标准小梁切除术相比,隧道式小切口小梁切除术效果相同,小切口使术式更安全便捷,且减少了对结膜筋膜囊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小切口 隧道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屈光参差的临床表现 被引量:6
5
作者 尹忠贵 李赵霞 汪芳润 《临床眼科杂志》 200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 观察研究儿童屈光参差的临床表现 ,探讨儿童屈光参差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8所幼儿园的 2 10 0名 4~ 6岁儿童进行远视力普查筛选 ,视力低常者行眼科常规检查及阿托品散瞳验光。对屈光参差 (球镜差≥ 1.5 0 D,... 目的 观察研究儿童屈光参差的临床表现 ,探讨儿童屈光参差的发育规律及其对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 8所幼儿园的 2 10 0名 4~ 6岁儿童进行远视力普查筛选 ,视力低常者行眼科常规检查及阿托品散瞳验光。对屈光参差 (球镜差≥ 1.5 0 D,柱镜差≥ 1.0 0 D)儿童 ,进行同视机检查 ,按常规配镜及遮盖治疗弱视、随访。结果 屈光参差患病率 0 .86 % ,其中单纯柱镜屈光参差 10人、单纯球镜屈光参差 7人、球镜及柱镜屈光参差同时存在 1人。柱镜屈光参差双眼相差 :1.0 0 DC6只眼、1.2 5 DC2只眼、1.5 0 DC3只眼。球镜屈光参差双眼相差 :3.2 5 DS2只眼 ,1.75 DS、2 .5 0 DS、3.5 0 DS、4 .5 0 DS、4 .75 DS及 6 .2 5 DS各 1只眼。所有患儿均戴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屈光参差 ,接受良好。一年的随访发现 ,基础屈光向正视方向发育 ,远视度数有所降低 ,但屈光参差度没有明显变化。屈光参差大小不影响弱视的治疗效果 ,最佳矫正视力优势眼平均从 0 .93提高到 1.0 7,劣势眼平均从 0 .5 1提高到 0 .81,全组患者均存在立体视功能 ,一年随访同视机检查结果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双眼屈光不等是普遍现象 ,绝大多数在中低度 ,发育生长时变化较小 ,大都可通过戴用框架眼镜完全矫正 ,不导致双眼融合障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屈光参差 临床表现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