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L-10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溃疡性结肠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贞娟 张彩凤 +3 位作者 韩宇 文廷玉 董良鹏 张秀英 《山东医药》 CAS 2012年第13期49-51,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IL-10水平、IL-10启动子区3个位点(IL-10-1082/-819/-59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轻度24例、中—重度3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 目的探讨血清IL-10水平、IL-10启动子区3个位点(IL-10-1082/-819/-592)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溃疡性结肠炎组),轻度24例、中—重度36例,并设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0,采用PCR-RFLP检测IL-10启动子区SNPs。结果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溃疡性结肠炎组IL-10-592位点AA型及AC型-819位点TT型和TC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两组IL-10-592位点CC型及IL-10-819位点CC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92位点和-819位点基因型高度连锁。两组IL-10-1082位点AA型及GG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10启动子区SNPs影响IL-10表达。血清IL-10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区的不同基因型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敏感性或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炎 溃疡性 白细胞介素10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治疗方法探讨 被引量:6
2
作者 张彩凤 夏永华 +5 位作者 李贞娟 韩宇 刘竹娥 王文菊 李琨 董良鹏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01-705,共5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62例,≤0.5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cm<GSEL≤2.0cm GSEL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套扎术;>2.0cm GSEL行EM... 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胃黏膜下隆起性病变(GSEL)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胃镜及超声内镜(EUS)诊断的GSEL62例,≤0.5cm GSEL给予高频电凝电切除;0.5cm<GSEL≤2.0cm GSEL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下剥离套扎术;>2.0cm GSEL行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及内镜下尼龙绳结扎术。结扎后切除病变游离端部分组织及表层组织送病理学检查,将EUS的检查结果和病理对照。2周后胃镜EUS观察疗效及并发症,术后3、6、12和24个月胃镜和EUS复查。结果≤0.5cm GSEL内镜下均切除完全,术后未出现并发症。0.5cm<GSEL≤2.0cm亦完全脱落,其中1例出现穿孔。>2.0cm GSEL只有2例多次内镜下治疗后病变消失。余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复查胃镜及EUS均无复发。内镜和手术病理和EUS的结果完全吻合。结论经内镜治疗GSEL的疗效和病变大小有很大关系,>2.0cm GSEL治疗效果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黏膜下隆起型病变 内镜黏膜切除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龙绳套扎在消化道大息肉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彩凤 张彩霞 +5 位作者 周慧聪 刘竹娥 夏永华 李贞娟 秦咏梅 韩宇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单纯尼龙绳套扎及联合肾上腺素局部注射在治疗各型消化道大息肉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内镜下诊断的消化道大息肉(>2.0 cm)180枚,按山田分类法分为Ⅰ、Ⅱ、Ⅲ和Ⅳ型,首先用Lugol’s液染色,根据着色情况分别于息肉基底部多处活... 目的探讨单纯尼龙绳套扎及联合肾上腺素局部注射在治疗各型消化道大息肉方面的疗效。方法选择内镜下诊断的消化道大息肉(>2.0 cm)180枚,按山田分类法分为Ⅰ、Ⅱ、Ⅲ和Ⅳ型,首先用Lugol’s液染色,根据着色情况分别于息肉基底部多处活检及顶部采用高频电凝电切除部分组织分别送病理组织学检查,继而用尼龙绳在息肉基底部套扎,于1周时复查内镜,未脱落的息肉再次尼龙绳套扎,于2周时再次复查内镜,2周后未脱落的息肉于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10 000)后套扎,第3周时观察各型息肉脱落情况。随访24个月。结果 180枚消化道大息肉,1周后复查内镜,其中Ⅳ型息肉56枚中全部脱落;Ⅲ型息肉12枚脱落,Ⅱ型息肉有1枚脱落,Ⅰ型息肉未见脱落;2周后复查内镜,其中Ⅲ型息肉有13枚脱落,Ⅱ型息肉有3枚脱落,Ⅰ型息肉仍未见脱落;第3周时,Ⅰ型息肉有23枚脱落,Ⅱ型息肉有28枚脱落,Ⅲ型息肉有39枚脱落。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并发症,随访24个月原套扎部位未发现新生息肉或恶变。结论单纯尼龙绳套扎治疗Ⅳ型息肉疗效好,Ⅲ型息肉疗效欠佳,Ⅰ、Ⅱ型息肉疗效差。息肉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可以明显提高尼龙绳套扎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息肉 尼龙绳套扎 息肉摘除 肾上腺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致消化道多发息肉1例
4
作者 郭晓鹤 李贞娟 +1 位作者 张彩凤 韩宇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2期2009-2010,共2页
关键词 奥美拉唑 胃镜检查 息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美拉唑致消化道多发息肉1例
5
作者 郭晓鹤 李贞娟 +1 位作者 张彩凤 韩宇 《临床荟萃》 CAS 2010年第23期2101-2101,共1页
关键词 肠息肉病 奥美拉唑 胃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在胃黏膜下肿物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卢曼曼 李贞娟 +7 位作者 徐闪闪 张慧敏 王雪雁 李佳鑫 全润钊 张昊 丁辉 李修岭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1期39-46,共8页
目的探讨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SMT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3年8月该院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66例胃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圈套器组(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n=33)... 目的探讨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胃黏膜下肿物(SMT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2023年8月该院行内镜下切除治疗的66例胃SMT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用手术器械不同,分为:圈套器组(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n=33)和传统切除组(采用传统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行内镜下切除,n=3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整体切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费用、住院费用和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圈套器组病变直径为8.00(6.00,14.00)mm,传统切除组病变直径为8.00(7.50,10.00)mm,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组手术时间为26.00(19.00,30.50)min,明显短于传统切除组的33.00(22.50,49.5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整体切除率均为100.0%;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穿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腹痛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圈套器组手术费用为(8642.18±1078.56)元,明显少于传统切除组的(13266.45±2160.8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操作器械相比,采用圈套器行内镜下切除术治疗胃SMTs,操作时间更短、手术费用更低,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下肿物(SMTs) 内镜全层切除术(EFR)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圈套器 一次性黏膜切开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程的理论基础构建与现实应用
7
作者 付艳军 李贞娟 《改革与开放》 2010年第10X期155-155,共1页
"工程性"思维无不渗透到实践过程中的方方面面。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自然技术来实现,具体调整项目通过自然工程来实施。对社会工程理论基础的追问和建构就亟待分析和研究,同时社会工程学理论的现实运用范围也有待明确和界定。
关键词 社会工程学 学科体系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胆瘘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7
8
作者 吴静宇 丁辉 +1 位作者 李贞娟 王修齐 《中国内镜杂志》 2021年第1期70-75,共6页
目的胆瘘为肝胆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再次手术治疗创伤大,且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更多患者和医生的选择。该研究旨在探讨ERCP治疗胆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 目的胆瘘为肝胆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再次手术治疗创伤大,且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随着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发展,微创手术逐渐成为更多患者和医生的选择。该研究旨在探讨ERCP治疗胆瘘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0月于该院确诊的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35),观察组行ERCP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二次手术率、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和恢复正常饮食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7%(44/46),对照组54.3%(19/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中2例(4.3%)行二次手术,对照组16例(4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0±6.0) d,对照组(19.1±14.6)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观察组住院费用为(40 368.8±12 114.5)元,对照组(59 531.2±17 448.8)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恢复正常饮食时间为(1.4±0.7)个月,对照组恢复时间为(1.8±0.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1%(12例),对照组17.1%(6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7)。结论 ERCP治疗胆瘘较保守治疗具有治疗有效率高、二次手术率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相对较少的优势,但并发症发生率较保守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瘘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保守治疗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内镜下胆管支架引流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扎点数对内痔内镜套扎术安全性及疗效的影响
9
作者 王艺 丁辉 +2 位作者 刘博伟 李贞娟 李修岭 《中国内镜杂志》 2023年第9期31-36,共6页
目的探讨内痔内镜套扎术中套扎点数对术后相关不良事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129例就诊于该院,并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的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套扎点数分为基础套扎组(n=51,套扎2至3个点位)和多点套扎组... 目的探讨内痔内镜套扎术中套扎点数对术后相关不良事件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6月129例就诊于该院,并行内镜下套扎治疗的Ⅰ~Ⅲ度内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套扎点数分为基础套扎组(n=51,套扎2至3个点位)和多点套扎组(n=78,套扎4~7个点位),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临床疗效方面:基础套扎组有效率为88.24%(45/51),与多点套扎组的94.87%(74/7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分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Ⅰ度内痔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点套扎组Ⅱ度和Ⅲ度内痔术后疼痛发生率和有效率高于基础套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不良事件方面:术后48 h内有73例出现肛门坠胀感,39例出现不同程度疼痛,18例出现排尿困难,1例出现少量出血。与基础套扎组相比,多点套扎组术后48 h疼痛及排尿困难发生率更高(P<0.05)。结论内痔内镜套扎术中,套扎位点增多,有增加术后疼痛和排尿困难的风险。对于Ⅰ度内痔,增加套扎位点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了术后出现疼痛的风险,应尽量避免多点套扎。对于Ⅱ度和Ⅲ度内痔,增加套扎位点可提高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痔 内镜套扎术 术后不良事件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