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CO_(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1
作者
代宝民
杨佩芳
+6 位作者
刘圣春
赵瑞瑞
曹羽
赵霖
李诚展
赵东鹏
肖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升供暖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热泵供暖系统(EJ-IMS),并构建热力学模型,以系统COP为目标函数,对过冷度和排气压力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使用的冬季供暖性能进...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升供暖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热泵供暖系统(EJ-IMS),并构建热力学模型,以系统COP为目标函数,对过冷度和排气压力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使用的冬季供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EJ-IMS系统存在最大COP、最优过冷度和排气压力。EJ-IMS系统的最优过冷度比集成机械过冷系统(IMS)低26.44%~39.21%,最优排气压力比基本系统(BASE)和带引射器系统(EJ)低0.27%~9.37%。相比3种常规系统,EJ-IMS系统的COP和[火用]效率分别提高6.09%~37.74%和6.75%~46.02%。EJ-IMS系统的供暖性能系数(HSPF)相对3种系统提高6.89%~29.61%,其更适用于严寒地区。可为高效CO_(2)供暖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机械过冷
引射器
跨临界CO_(2)
热泵
供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无油线性压缩机的频率特性和活塞偏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诚展
李建国
+1 位作者
孙建
蔡京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9-146,共8页
针对线性压缩机随工况和热负荷变化而引起共振频率和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改变的问题,建立了关于压缩机共振频率的线性等效模型和傅里叶变换计算模型。两种模型用来预测线性压缩机的共振频率,后者同时用来计算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模型中...
针对线性压缩机随工况和热负荷变化而引起共振频率和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改变的问题,建立了关于压缩机共振频率的线性等效模型和傅里叶变换计算模型。两种模型用来预测线性压缩机的共振频率,后者同时用来计算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模型中考虑了不同行程、不同排气压力对共振频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行程、不同排气压力和不同运行频率对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的影响。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搭建了用来测量线性压缩机共振频率和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的测试系统,并将测量结果与模型所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线性等效模型相比于傅里叶变换计算模型能更加准确的预测线性压缩机的共振频率;线性压缩机的共振频率随着行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排气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实验表明,线性压缩机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随行程的增加而几乎不变,随着排气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傅里叶变换计算模型针对不同行程下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预测值高于实际值;但在不同排气压力或不同行程下的活塞偏移量可用该模型计算压缩机在上止点位置的偏移量来进行预测,误差不大于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压缩机
无油
共振频率
活塞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CO_(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1
作者
代宝民
杨佩芳
刘圣春
赵瑞瑞
曹羽
赵霖
李诚展
赵东鹏
肖鹏
机构
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天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天津市丹华宏业制冷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50,共8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1YFE0116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806151)资助项目
+1 种基金
教育部“春晖计划”合作科研项目(202200921)
天津市制冷技术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课题(2024TKLRT001)资助
文摘
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提升供暖系统性能,提出了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跨临界CO_(2)热泵供暖系统(EJ-IMS),并构建热力学模型,以系统COP为目标函数,对过冷度和排气压力进行优化,并对系统在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使用的冬季供暖性能进行评估。结果表明:EJ-IMS系统存在最大COP、最优过冷度和排气压力。EJ-IMS系统的最优过冷度比集成机械过冷系统(IMS)低26.44%~39.21%,最优排气压力比基本系统(BASE)和带引射器系统(EJ)低0.27%~9.37%。相比3种常规系统,EJ-IMS系统的COP和[火用]效率分别提高6.09%~37.74%和6.75%~46.02%。EJ-IMS系统的供暖性能系数(HSPF)相对3种系统提高6.89%~29.61%,其更适用于严寒地区。可为高效CO_(2)供暖系统的构建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集成机械过冷
引射器
跨临界CO_(2)
热泵
供暖
Keywords
integrated mechanical subcooling
ejector
transcritical CO_(2)
heat pump
space heating
分类号
TB611 [一般工业技术—制冷工程]
TK114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无油线性压缩机的频率特性和活塞偏移特性研究
被引量:
5
2
作者
李诚展
李建国
孙建
蔡京辉
机构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空间功热转换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39-146,共8页
文摘
针对线性压缩机随工况和热负荷变化而引起共振频率和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改变的问题,建立了关于压缩机共振频率的线性等效模型和傅里叶变换计算模型。两种模型用来预测线性压缩机的共振频率,后者同时用来计算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模型中考虑了不同行程、不同排气压力对共振频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行程、不同排气压力和不同运行频率对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的影响。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搭建了用来测量线性压缩机共振频率和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的测试系统,并将测量结果与模型所计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线性等效模型相比于傅里叶变换计算模型能更加准确的预测线性压缩机的共振频率;线性压缩机的共振频率随着行程的增加而逐渐减小,随着排气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实验表明,线性压缩机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随行程的增加而几乎不变,随着排气压力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傅里叶变换计算模型针对不同行程下活塞中心位置偏移量预测值高于实际值;但在不同排气压力或不同行程下的活塞偏移量可用该模型计算压缩机在上止点位置的偏移量来进行预测,误差不大于10%。
关键词
线性压缩机
无油
共振频率
活塞偏移
Keywords
linear compressor
oil-free
resonance frequency
piston offset
分类号
TH112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TH113.1 [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引射器与集成机械过冷的CO_(2)热泵系统性能分析
代宝民
杨佩芳
刘圣春
赵瑞瑞
曹羽
赵霖
李诚展
赵东鹏
肖鹏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无油线性压缩机的频率特性和活塞偏移特性研究
李诚展
李建国
孙建
蔡京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