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武装割据与突围转移中的革命歌谣——中国工农红军音乐的生成与流变
1
作者 李诗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I0002,共11页
中国工农红军音乐循着土地革命战争进程,在以“武装割据”和“突围转移”为战略目标的军事斗争中生成与流变,成为“军事斗争中的革命歌谣”。“武装割据”为红军音乐的生成提供了相对固定的文化空间,并使其呈现出基于“军民融合”的融... 中国工农红军音乐循着土地革命战争进程,在以“武装割据”和“突围转移”为战略目标的军事斗争中生成与流变,成为“军事斗争中的革命歌谣”。“武装割据”为红军音乐的生成提供了相对固定的文化空间,并使其呈现出基于“军民融合”的融合形态,使“红军音乐”成为“红军及其革命根据地音乐”涵盖音乐事象的总和,并为红军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展露出鲜明的战区风格;“突围转移”则推动了红军音乐的传播,并带来了红军音乐的变通。如果说“武装割据”与“突围转移”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主要的军事斗争形式或作战样式,那么红军音乐的“生成与流变”则是红军音乐主要的存在方式,进而揭示了红军音乐循着军事斗争进程的发展特点和规律,以及一切为了军事斗争胜利的实用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军音乐 武装割据 突围转移 生成与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色音乐的历史与当下
2
作者 李诗原 《上海艺术评论》 2025年第2期12-16,共5页
这里所说的“红色音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中创造的革命音乐,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意义就在于:力图阐述和表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诠释和维护中国共产党作为... 这里所说的“红色音乐”,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中创造的革命音乐,它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存在意义就在于:力图阐述和表达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奋斗目标,诠释和维护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合理性、合法性,塑造和构建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文化形象和文化身份,展现和讴歌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音乐 革命文化 革命音乐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崇高之美的音乐呈现——以作为革命文艺的音乐作品为例
3
作者 李诗原 《中国文艺评论》 2025年第3期32-39,I0001,I0002,共10页
“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其古今中西的意义既有不同,又不无相近,存在“视界融合”。在这种“视界融合”中,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崇高”,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更多呈现为理性的道德力量与异己力量的抗衡,一种从“痛感”而来的“快感”,即超... “崇高”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其古今中西的意义既有不同,又不无相近,存在“视界融合”。在这种“视界融合”中,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崇高”,作为一种审美意象,更多呈现为理性的道德力量与异己力量的抗衡,一种从“痛感”而来的“快感”,即超越苦难的浪漫情怀、超越小我的价值认同、超越死亡的悲剧精神,并最终在革命文艺语境中成为一个与革命浪漫主义、英雄主义和牺牲奉献精神密切相关的美学范畴。于是,“崇高之美”就呈现为一种超然的气度,一种高尚的品格,一种崇高的气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崇高之美 革命文艺 中国音乐 视界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学分析:从文本到话语──西方音乐作品研究方法的哲学背景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共11页
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 20世纪,关于音乐作品的综合研究,或“音乐学分析”,与西方文艺研究或批评一道,也显露出从文本分析到话语分析的转向。这一转向有其西方哲学背景:文本分析(“文本-语言学取向”)源于实证主义对理性主义的反思,也得益于哲学上“语言的转向”及结构主义语言学;但文本分析又受到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社会学取向”)的挑战以及非理性主义(“作者-心理学取向”)与现代解释学(“读者-解释学取向”)的质疑;60年代后,随着哲学的“语言学转向”及解构主义的崛起,话语分析取代文本分析而成为文艺研究或批评方法的主流。音乐学分析应是文本分析、社会-历史分析、话语分析的整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学分析 文本分析 历史-社会分析 话语分析 音乐作品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分析生成人文意义的独立性——音乐学术研究的反思与探讨(一) 被引量:4
5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67,共13页
音乐分析虽然是一种纯"技术"的"文本分析",但也不应是一种仅限于结构本身的"封闭性阅读",还应注重"文本"的"整体上下文"(total context)和"互文本性"(intertextuality),... 音乐分析虽然是一种纯"技术"的"文本分析",但也不应是一种仅限于结构本身的"封闭性阅读",还应注重"文本"的"整体上下文"(total context)和"互文本性"(intertextuality),并探寻蕴含在结构中的"共性写作原则"和"形式美法则",体现出音乐分析的"开放性",使其在形式范畴内生成"人文"意义成为可能。音乐分析生成"人文"意义,不假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其他"外在因素",而直接依托音乐作品的"语言-形式",具有其独立性。音乐分析独立生成"人文"意义更为重要,也更为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分析 音乐学分析 文本分析 人文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音乐批评中后殖民话语评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4-146,共13页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音乐批评中出现了以反思"五四"以来的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批判现代音乐(所谓"新潮音乐")为契机的后殖民话语。这种后殖民话语是以当代文化批判中的现代性反思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的,...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的中国音乐批评中出现了以反思"五四"以来的中国新音乐发展道路、批判现代音乐(所谓"新潮音乐")为契机的后殖民话语。这种后殖民话语是以当代文化批判中的现代性反思和后殖民主义理论为依托的,显露出批评的后现代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音乐 文化批评 音乐批评 文化霸权 后殖民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中国与“现代性的不同选择”——由“中国音乐文化主体性”引发的思考 被引量:8
7
作者 李诗原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2004年第4期32-38,共7页
当代中国音乐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主体),是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主体性、还是以新音乐文化为主体性,这决非一个单纯的音乐问题,因为“中国音乐文化主体性”与“中国文化主体性”应是一致的。如果说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是一种“现代性... 当代中国音乐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整体(主体),是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为主体性、还是以新音乐文化为主体性,这决非一个单纯的音乐问题,因为“中国音乐文化主体性”与“中国文化主体性”应是一致的。如果说当代中国文化主体性是一种“现代性的不同选择”(alternativemodernity),那么,当代中国音乐文化的主体性也别无选择是这种“现代性的不同选择”。“自性危机论”、文化相对主义、后殖民批评的理论缺陷就在于只承认“文化决定论”,而无视“经济决定论”。当代中国音乐文化并不存在“自性危机”。所谓“自性危机”不过是“自性危机论”者的理论危机(话语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文化相对主义 后殖民批评 文化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封闭的21世纪的中国音乐学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中国音乐 阿多诺 人文学科 尼采 状态 黑格尔 文章 对话 自我 大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幻想,狂想,我想……——从两部作品看作曲家韩兰魁 被引量:4
9
作者 夏滟洲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4-40,共7页
研究韩兰魁《幻想舞曲》与《祁连狂想》两部间隔十年的作品 ,发现作曲家在两部作品中都运用了“单一主体控制全曲”等技法 ,但两部作品中一部是现代的 ,一部却是传统的 ,两部作品的音乐风格迥异。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 ,韩兰魁从单... 研究韩兰魁《幻想舞曲》与《祁连狂想》两部间隔十年的作品 ,发现作曲家在两部作品中都运用了“单一主体控制全曲”等技法 ,但两部作品中一部是现代的 ,一部却是传统的 ,两部作品的音乐风格迥异。作为一位卓有成就的作曲家 ,韩兰魁从单纯追求现代风格到趋于创作多元化 ,进而在古典和现代之间求得一种平衡 ,在探索性与可听性之间求得平衡 ,无疑是一种进步。这种观念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当代中国作曲家总的审美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兰魁 《幻想舞曲》 《祁连狂想》 单一主题控制全曲 传统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4中国音乐艺术发展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韩新安 田晓耕 +12 位作者 王次炤 居其宏 王安国 金兆钧 李吉提 万丽君 项阳 杨静茂 李诗原 晨枫 张萌 裴诺 吴美玲 《音乐传播》 2015年第2期3-16,共14页
2014年10月15日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讲话一经发表,立刻在全国掀起了学习... 2014年10月15日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充分体现了我党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对文艺工作的高度重视和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讲话一经发表,立刻在全国掀起了学习的热潮,并毫无争议地成为本年度包括音乐界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化界最为重大并影响深远的事件无争议地成为本年度包括音乐界在内的整个中国文化界最为重大并影响深远的事件。习总书记在讲话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舞蹈 中国文化界 中国音乐家协会 文艺工作 网络音乐 交响音乐会 中国音协 选秀节目 金钟 中国古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音乐”,一个全新的概念——现代主义音乐1949年以前在中国的传播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36-40,共5页
本文是我的《现代主义音乐在1949年前的中国》一文的上篇,下篇《从调性到无调性——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技法1949年以前在中国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将另行发表。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 音乐评论 新音乐 音乐创作 无调性音乐 音乐教育 柯政和 中国作曲家 中国音乐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乐音运动过程中的速度和能量——音乐力学研究之一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诗原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1990年第3期29-35,共7页
运用物理学的有关方法和结论对乐音运动过程中的一些特性进行界定,并取得与音乐艺术本身的某些客观规律相符合的解释,这无疑也是人类探索乐音运动规律的一种途径。本文通过对乐音运动本质的分析,运用“抽象”和“假说”的物理学方法,将... 运用物理学的有关方法和结论对乐音运动过程中的一些特性进行界定,并取得与音乐艺术本身的某些客观规律相符合的解释,这无疑也是人类探索乐音运动规律的一种途径。本文通过对乐音运动本质的分析,运用“抽象”和“假说”的物理学方法,将乐音运动视为一种特殊的机械运动;提出乐音运动过程中“速度”和“能量”概念,并运用力学中机械运动的某些方法和结论,对“速度”和“能量”、“能量守恒”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力图以这种讨论的结果来证实人们长期以来的某种审美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点运动 保守力 弹性势能 物理学方法 合外力 正方向 作功 点对应 弹性力 变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调性到无调性——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技法1949年以前在中国音乐创作中的运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70-75,共6页
此文系作者《现代主义音乐在1949年前的中国》的下篇。上篇《“新音乐”,一个全新的概念——西方现代主义音乐1949年以前在中国的传播》刊登于本刊1992年第2期上。本篇有关附录见上篇末。在30、40年代的中国音乐创作中,西方现代主义音... 此文系作者《现代主义音乐在1949年前的中国》的下篇。上篇《“新音乐”,一个全新的概念——西方现代主义音乐1949年以前在中国的传播》刊登于本刊1992年第2期上。本篇有关附录见上篇末。在30、40年代的中国音乐创作中,西方现代主义音乐技法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这尤其明显地反映在一些曾留学西洋、东洋的作曲家的创作实践之中。例如,郑志声(1903—1941)洗星海(1905—19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现代主义 音乐创作 自由无调性 中国传统音乐 作曲家 调式半音 兴德米特 写作技法 综合调式 谭小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现代主义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69-75,共7页
音乐的民族风格,作为音乐的一种艺术特点和思想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特定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哲学内涵,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我认为,中国现代主义音乐(即所谓"新潮"音乐)就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这不仅... 音乐的民族风格,作为音乐的一种艺术特点和思想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特定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哲学内涵,能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我认为,中国现代主义音乐(即所谓"新潮"音乐)就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这不仅是因为它表现出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某些独特品格,以及传统文人音乐的那种"单音内涵的丰富性"、"音体系的多样性"、"乐思发展的散文性"和"一音三折的音过程"等形态特征;还在于它在创作中展示了中国古代那种深邃、丰富的艺术精神;还在于它在更深的层面上表达了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思想.总之,中国现代主义音乐把包括中国传统的哲学、宗教、文学和艺术在内的大文化圈作为创造音乐民族风格的参照系.因此,体现出一种"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范式.我们说,借鉴西方现代艺术及其审美意识,创造具有民族风格的现代音乐,是中国现代主义作曲家们的一种艺术理想.那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艺术 民族风格 音乐作品 中国古代 文化哲学思想 中国传统音乐 作曲家 审美意识 西方现代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央苏区革命音乐发展语境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诗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4,165,共11页
中央苏区革命音乐,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闽西的革命音乐及赣南、闽西红军音乐。中央苏区音乐发展有其复杂的历史与文化语境。早期红军及其根据地利用革命歌谣开展宣传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央苏区革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参照和理... 中央苏区革命音乐,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南、闽西的革命音乐及赣南、闽西红军音乐。中央苏区音乐发展有其复杂的历史与文化语境。早期红军及其根据地利用革命歌谣开展宣传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央苏区革命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实践参照和理论支撑。中央苏区宣传工作体系为中央苏区革命音乐发展提供了制度保证、人力资源和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央苏区革命音乐 革命歌谣 宣传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原版《白毛女》及其魅力与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诗原 《音乐创作》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1-112,共12页
歌剧《白毛女》自诞生以来虽被不断改版并形成不同版本,但延安原版就已是一个成功的版本。它继承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演剧传统,吸收延安秧歌剧的创演经验,在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之间成功嫁接,成为“新歌剧”和“中国民族歌剧”的新起点。延... 歌剧《白毛女》自诞生以来虽被不断改版并形成不同版本,但延安原版就已是一个成功的版本。它继承了五四以来的革命演剧传统,吸收延安秧歌剧的创演经验,在西方歌剧与中国戏曲之间成功嫁接,成为“新歌剧”和“中国民族歌剧”的新起点。延安原版的成功不仅因为它深刻揭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采用了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还在于它体现出了蕴含在中国戏剧传统中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审美经验,并为此获得基于“文化身份”的价值认同。延安原版《白毛女》虽存在局限与不足,但在百年中国歌剧历史发展中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故有待进一步深入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白毛女》 延安原版 艺术魅力 历史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下中国歌剧创作的问题与症结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诗原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8-15,共8页
当下中国歌剧创作取得了为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有编剧、作曲的问题,有导演的问题,当然还有歌剧理论评论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歌剧作为音乐戏剧的本质属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歌剧故事不能一团和气,... 当下中国歌剧创作取得了为人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显而易见的问题,有编剧、作曲的问题,有导演的问题,当然还有歌剧理论评论问题。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对歌剧作为音乐戏剧的本质属性没有充分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歌剧故事不能一团和气,歌剧人物不能温文尔雅,歌剧音乐不能甜甜蜜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创作 歌剧故事 戏剧性 音乐戏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撕开歌剧艺术的“画皮”——歌剧《画皮》的创新及其理论启示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诗原 粟国光 《歌剧》 2018年第11期46-53,共8页
10月23日,歌剧《画皮》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翌日,作曲家宝玉发了一则祝贺微信,其中一句很值得玩味:“回到常识就是创新。”说实话,我不太明确宝玉所说的“常识”是什么,故在此大胆做一个揣测:是不是关于“... 10月23日,歌剧《画皮》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首演并获得巨大成功。翌日,作曲家宝玉发了一则祝贺微信,其中一句很值得玩味:“回到常识就是创新。”说实话,我不太明确宝玉所说的“常识”是什么,故在此大胆做一个揣测:是不是关于“歌剧是一种以音乐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样式”的基本界定?我不能确定。但我以为,对于歌剧艺术而言,这个基本界定或判断就是一个“常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艺术 《画皮》 创新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戏剧样式 表现手段 音乐厅 作曲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赞美新时代伟大复兴的华美乐章——听原创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有感
19
作者 李诗原 华伟康 曹家苗(图) 《歌剧》 2023年第5期10-15,共6页
2023年3月20日晚,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一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在上音歌剧院成功首演,拉开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序幕。《复兴的大地》作为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项目,由著名诗人赵丽宏作词、作曲家刘灏、赵... 2023年3月20日晚,交响合唱《复兴的大地一献给新时代的交响诗》在上音歌剧院成功首演,拉开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序幕。《复兴的大地》作为文旅部2022-2023年度“时代交响”创作扶持项目,由著名诗人赵丽宏作词、作曲家刘灏、赵曦和著名指挥家、钢琴家许忠作曲,历时一年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音乐节 上海之春 交响合唱 许忠 赵丽宏 交响诗 扶持项目 伟大复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