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究青春期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5日于山东省济宁市第七中学招募的2021级(初二年级)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收...目的探究青春期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5日于山东省济宁市第七中学招募的2021级(初二年级)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收集一般资料、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龄等相关信息。采集静脉血测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FBG、FINS、HOMA-IR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168名青春期青少年,其中女性69人(41.1%),男性99人(58.9%);平均年龄为(13.27±0.46)岁;性征发育情况评估提示所有参与者均已启动青春发育。维生素D缺乏41人(24.4%),维生素D不足109人(64.9%),维生素D充足18人(10.7%)。HOMA-IR水平为3.49(2.57,5.14)。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充足组HOMA-IR[4.45(2.54,6.62)比3.58(2.74,5.13)比2.25(1.62,3.40),P=0.003]、FINS[21.5(13.4,30.1)mU/L比16.5(13.0,23.9)mU/L比11.2(8.3,17.8)mU/L,P=0.006]均呈逐渐降低趋势。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FBG(r=-0.171,P=0.027)、FINS(r=-0.234,P=0.002)及HOMA-IR(r=-0.250,P=0.001)均呈负相关性。经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后,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对数转换的血清25(OH)D水平与FBG(β=-0.324,P=0.022)、lnFINS(β=-0.241,P=0.048)及lnHOMA-IR(β=-0.312,P=0.017)均呈独立负相关性。结论青春期青少年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不足,且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展开更多
目的研究长期规律体育训练青少年的身体组成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在济宁市体育训练中心接受长期规律体育训练的青少年,并进行体格测量,获取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目的研究长期规律体育训练青少年的身体组成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在济宁市体育训练中心接受长期规律体育训练的青少年,并进行体格测量,获取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心率、腰围、臀围等数据,采用问卷调查获取睡眠时间、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和家庭收入情况。2024年6月重复体格测量及问卷调查,并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补充测量人体成分(体成分体重、骨骼肌量、体脂肪量、体脂率)。以随访期体脂率、BMI和腰围作为因变量,以训练类型(直接对抗性训练或非直接对抗性训练)作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训练类型与体脂率、BMI及腰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0名青少年(女生39名、男生71名),其中65人接受直接对抗性训练,45人接受非直接对抗性训练,中位年龄为13.21(12.46,14.33)岁,超重或肥胖率为27.27%,腰围偏高率为24.55%,血压偏高率为16.36%。随访期超重或肥胖率为24.55%,腰围偏高率为26.36%,血压偏高率为13.64%,其中血压偏高组的腰围(P=0.034)、腰围偏高率(P=0.011)和体成分体重(P=0.049)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56.36%的青少年随访期BMI较基线期增加,63.64%的青少年随访期腰围较基线期增加。线性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基线期数据、睡眠时间、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和家庭收入情况后显示,直接对抗性运动与体脂率(β=-6.57,95%CI:-9.37~-3.78,P<0.001)、BMI(β=-1.30,95%CI:-2.50~-0.11,P=0.036)、腰围(β=-2.31,95%CI:-4.40~-0.22,P=0.034)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进行长期规律体育训练的青少年中,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和血压偏高的情况仍较多,应重视这一群体的肥胖情况以及潜在不良影响。此外,体育运动方式可能会影响青少年人体成分变化,直接对抗性运动有助于降低青少年体脂率、BMI和腰围。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究青春期青少年维生素D营养状况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观察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5日于山东省济宁市第七中学招募的2021级(初二年级)青少年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收集一般资料、第二性征发育情况、骨龄等相关信息。采集静脉血测量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胰岛素(fasting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of assessment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及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和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FBG、FINS、HOMA-IR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共纳入168名青春期青少年,其中女性69人(41.1%),男性99人(58.9%);平均年龄为(13.27±0.46)岁;性征发育情况评估提示所有参与者均已启动青春发育。维生素D缺乏41人(24.4%),维生素D不足109人(64.9%),维生素D充足18人(10.7%)。HOMA-IR水平为3.49(2.57,5.14)。维生素D缺乏组、维生素D不足组、维生素D充足组HOMA-IR[4.45(2.54,6.62)比3.58(2.74,5.13)比2.25(1.62,3.40),P=0.003]、FINS[21.5(13.4,30.1)mU/L比16.5(13.0,23.9)mU/L比11.2(8.3,17.8)mU/L,P=0.006]均呈逐渐降低趋势。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FBG(r=-0.171,P=0.027)、FINS(r=-0.234,P=0.002)及HOMA-IR(r=-0.250,P=0.001)均呈负相关性。经校正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每日户外活动时间后,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显示,对数转换的血清25(OH)D水平与FBG(β=-0.324,P=0.022)、lnFINS(β=-0.241,P=0.048)及lnHOMA-IR(β=-0.312,P=0.017)均呈独立负相关性。结论青春期青少年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不足,且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
文摘目的研究长期规律体育训练青少年的身体组成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在济宁市体育训练中心接受长期规律体育训练的青少年,并进行体格测量,获取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心率、腰围、臀围等数据,采用问卷调查获取睡眠时间、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和家庭收入情况。2024年6月重复体格测量及问卷调查,并采用生物电阻抗法补充测量人体成分(体成分体重、骨骼肌量、体脂肪量、体脂率)。以随访期体脂率、BMI和腰围作为因变量,以训练类型(直接对抗性训练或非直接对抗性训练)作为自变量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训练类型与体脂率、BMI及腰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110名青少年(女生39名、男生71名),其中65人接受直接对抗性训练,45人接受非直接对抗性训练,中位年龄为13.21(12.46,14.33)岁,超重或肥胖率为27.27%,腰围偏高率为24.55%,血压偏高率为16.36%。随访期超重或肥胖率为24.55%,腰围偏高率为26.36%,血压偏高率为13.64%,其中血压偏高组的腰围(P=0.034)、腰围偏高率(P=0.011)和体成分体重(P=0.049)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56.36%的青少年随访期BMI较基线期增加,63.64%的青少年随访期腰围较基线期增加。线性回归模型校正性别、年龄、基线期数据、睡眠时间、电子屏幕使用时间和家庭收入情况后显示,直接对抗性运动与体脂率(β=-6.57,95%CI:-9.37~-3.78,P<0.001)、BMI(β=-1.30,95%CI:-2.50~-0.11,P=0.036)、腰围(β=-2.31,95%CI:-4.40~-0.22,P=0.034)均呈显著负相关性。结论进行长期规律体育训练的青少年中,超重或肥胖、腹型肥胖和血压偏高的情况仍较多,应重视这一群体的肥胖情况以及潜在不良影响。此外,体育运动方式可能会影响青少年人体成分变化,直接对抗性运动有助于降低青少年体脂率、BMI和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