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乌素沙地南缘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雷金银 吴发启 +2 位作者 马璠 马波 李荣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1-166,共6页
为了探讨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区域适应性,从2004开始,以靖边县北部风沙区农田为研究对象,选用了免耕、秸秆覆盖、覆膜和传统翻耕(CK)4种措施,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4种措施下... 为了探讨不同保护性耕作措施在毛乌素沙地南缘的区域适应性,从2004开始,以靖边县北部风沙区农田为研究对象,选用了免耕、秸秆覆盖、覆膜和传统翻耕(CK)4种措施,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进行了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比较分析了4种措施下土壤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和免耕地的地温在春播初期略比传统翻耕低0.1℃,但随后迅速回升,覆膜在玉米生长期都高于其他措施。耕作措施对播种前土壤容重没有显著影响,而对收获后土壤容重影响显著,与传统翻耕相比,免耕降低了表层土壤容重2.3%,但次层20~40cm容重增加了1.8%。3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均增加了土壤含水量,顺序依次为秸秆覆盖〉覆膜〉免耕〉翻耕,且在作物需水关键期免耕和秸秆覆盖下的土壤含水量相对稳定。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初始入渗率和稳定入渗率都高于翻耕,而覆膜低于翻耕。保护性耕作措施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适于在该风沙区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物理性质 作物产量 毛乌素沙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乌素沙地南缘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雷金银 吴发启 +1 位作者 王健 李荣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共7页
采用免耕(NT)、秸秆覆盖(SM)、覆膜(PM)和翻耕(CT)4种耕作措施,研究保护性耕作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表层0~20 cm土壤pH值低于覆膜、翻耕。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 采用免耕(NT)、秸秆覆盖(SM)、覆膜(PM)和翻耕(CT)4种耕作措施,研究保护性耕作对毛乌素沙地南缘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表层0~20 cm土壤pH值低于覆膜、翻耕。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和速效磷有明显的表层富集现象。随着耕作时间的变化,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都有所增加,免耕、秸秆覆盖、覆膜和翻耕有机质相对于试验开始前分别增加了33.0%、32.3%、31.1%和6.5%,而碱解氮和速效磷有下降的趋势,但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其下降率低于翻耕。保护性耕作不利于全氮的积累,经过3年试验后,免耕、秸秆覆盖和覆膜措施下的土壤全氮含量都低于翻耕。耕作措施对全磷的影响不大。说明保护性耕作是实现沙区农田生产力持续发展、保持土壤养分和防治土壤退化行之有效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土壤化学性质 土壤退化 毛乌素沙地 靖边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中南部农户农果复合生态系统的能值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红红 吴发启 李荣标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97-204,223,共9页
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以黄土高原中南部的延安市宝塔区北沟村、淳化县西坡村2村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定量分析了农户农果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以及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结果表明:农户农果复生态系统的能... 应用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理论与方法,以黄土高原中南部的延安市宝塔区北沟村、淳化县西坡村2村农户为研究对象,通过一系列能值指标,定量分析了农户农果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然资源以及系统投入产出特征。结果表明:农户农果复生态系统的能值投入结构相似,辅助能的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能的投入比重最高,且以化肥投入为主,有机肥投入不足,应按适当比例增加有机能值的投入以提高系统的生态经济效益;农户农果复合生态系统生产优势度较高,但系统稳定性指数低,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较低,农果业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农户农果复合系统的能值产出率较低,能值投入率较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农果复合系统的环境资源进一步开发的潜力很大。提高农果复合系统的能值投入应当是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强农果业管理的科技含量和科学管理力度,使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果业生产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值分析 农果复合生态系统 农户 黄土高原中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楂枝枯病初步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俞彩珠 林明旺 +1 位作者 李荣标 陈柏荣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1995年第2期232-235,共4页
近年来,天目山林场发生1种新的山楂枝枯病。经鉴定,该病由PhomopsiscrataegiYu侵染所致,主要危害山楂1~2年生发育枝、结果枝、幼嫩枝和芽,造成大量枝条和芽枯死,严重影响山楂的生长和产量。病害流行与立地... 近年来,天目山林场发生1种新的山楂枝枯病。经鉴定,该病由PhomopsiscrataegiYu侵染所致,主要危害山楂1~2年生发育枝、结果枝、幼嫩枝和芽,造成大量枝条和芽枯死,严重影响山楂的生长和产量。病害流行与立地条件和山楂锈病危害的轻重有密切的关系。5月可对病株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和20%粉锈宁乳油1000倍液喷冠防治,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枝枯病 拟茎点病 药剂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同位素^(15)N研究ASU对杉木苗的效果
5
作者 包明德 方炳法 +2 位作者 李荣标 韦雍时 徐秋芳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9-12,共4页
本文系利用^(15)N示踪技术以研究ASU与氮肥配施对杉木苗的效果,氮素利用率及氮素在土壤和苗木间的平衡状况。试验结果表明:ASU标记硫铵配施和单施标记硫铵相比,苗木干物质量由每盆18.51克提高到20.92克,氮素利用率由12.69%提高到16.74%... 本文系利用^(15)N示踪技术以研究ASU与氮肥配施对杉木苗的效果,氮素利用率及氮素在土壤和苗木间的平衡状况。试验结果表明:ASU标记硫铵配施和单施标记硫铵相比,苗木干物质量由每盆18.51克提高到20.92克,氮素利用率由12.69%提高到16.74%,土壤中残留素由49.73%提高到56.07%。氮素损失量由37.59%降至27.19%,杉木苗吸收之^(15)N由8.22毫克/盆增至10.85毫克/盆。试验还表明氮肥配施ASU处理的苗木从肥料中吸收的氮素增加(由46.14%提高到52.60%),面从土壤中吸收的氮索百分率有所下降(由53.86%降至47.40%)。此外,苗木叶绿索的含量也有所提高(每克鲜时叶绿索含量由1.98毫克提高到2.23毫克)。由此可见,杉木苗施用氮肥时配施ASU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U 氮素利用率 氮素损失 示踪技术 干物质量 合理施肥 试验结果 硝化抑制剂 叶绿素合成 技术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尾气吸收装置运行效果评价及优化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汤浩杰 李荣标 +1 位作者 陈晓辉 文康 《石油和化工设备》 CAS 2016年第8期85-87,84,共4页
本文分析了100万方脱水撬尾气吸收装置在安靖采气作业区的运行现状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该装置投运过程中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故障提出了整改措施;对运行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尾气吸收装置优化运行的措施及解决办法,对... 本文分析了100万方脱水撬尾气吸收装置在安靖采气作业区的运行现状及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对该装置投运过程中设备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故障提出了整改措施;对运行过程中的工艺参数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尾气吸收装置优化运行的措施及解决办法,对尾气吸收装置的吸收剂吸收效果及吸收后产物对工艺的影响进行了对比,选择了含硫尾气净化吸收剂WZL-3,优化了吸收剂加注制度,为后期碱液吸收装置平稳、高效运行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气作业区 尾气吸收装置 故障 工艺参数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7
作者 申前程 权家文 李荣标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7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经手术证实的脊柱骨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分别接受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1月经手术证实的脊柱骨折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在术前分别接受X线平片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柱骨折、中柱骨折及前柱骨折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椎体骨折、骨碎片、椎管狭窄及小关节滑脱的显示率高于X线平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有效提高脊柱骨折诊断准确性,能全面、立体、清晰地反映脊柱损伤,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三维重建 多层螺旋CT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骨平台骨折的多层螺旋CT表现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有学 王敏灵 +1 位作者 范俊飞 李荣标 《罕少疾病杂志》 201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组(VR)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TPF)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56例TPF的临床、DR及CT资料。结果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8例,Ⅱ型13例,Ⅲ型5例...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重组(VR)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TPF)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5年3月诊治的56例TPF的临床、DR及CT资料。结果按Schatzker分型,其中Ⅰ型8例,Ⅱ型13例,Ⅲ型5例,Ⅳ型3例,Ⅴ型16例,Ⅵ型11例。DR漏诊7例,其准确率为87.5%,MSCT更正分型12例。结论 MSCT后处理技术MPR及VR能直观、立体地显示TPF的形态,有助于TPF的正确诊断和临床分型,为临床术前合理制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平台骨折 计算机体层成像 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