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贺州地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现状调查 被引量:11
1
作者 罗翠云 张强 +7 位作者 周翠屏 孙捷 黄辉 黄祖奇 罗名熹 李英创 邱艳兰 冯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5期357-360,共4页
目的为了解广西贺州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3000名贺州地区健康人群应用意大利产I′acn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体检者的正位腰椎(L2~L4)... 目的为了解广西贺州地区正常人群腰椎,髋部各部位骨密度(BMD)随年龄变化的规律和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情况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3000名贺州地区健康人群应用意大利产I′acn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体检者的正位腰椎(L2~L4)、髋部的股骨颈(Neck)、三角区(Ward s)、大转子(Troch)的BMD值,并咨询调查其一般生活方式。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5岁作为一个年龄段,OP的患病率以仪器设定的L2~L4、Neck为诊断区域。结果除女性Neck骨量峰值(PBM)出现在25~29岁外,男女性其他部位的骨量蜂值均出现在30~34岁。40岁以后随着年龄的增加男女性BMD逐渐下降,女性各部位BMD值下降明显高于男性(P〈0.05)。进入50~5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呈明显加快。OP的患病率分别为:男性的Neck为16.69%,L2~L4为18.64%,女性的Neck为15.98%,L2~L4为28.14%,男女L2~L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Nec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54岁OP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结论贺州地区男女PBM出现在25~34岁,40岁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女性BMD下降明显快于男性。OP的患病率与生活方式、增龄有关,应及早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原发性骨质疏松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贺州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腰背疼痛与骨密度分析
2
作者 罗翠云 周翠屏 +8 位作者 吴宝莲 张强 孙捷 黄辉 黄祖奇 罗名熹 李英创 邱艳兰 冯琦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2期880-882,886,共4页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不明原因腰背疼痛与骨密度的关系,阐明本地区农村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特点,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50岁以上农村女性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患者433例,测量腰椎(lumbar spine,LB... 目的通过分析本地区农村中老年妇女不明原因腰背疼痛与骨密度的关系,阐明本地区农村妇女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特点,为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本地区50岁以上农村女性不明原因腰背疼痛患者433例,测量腰椎(lumbar spine,LB)正位(L2~L4)、髋部股骨颈(Neck)、三角区(Ward)、大转子(Troch)的骨密度值,统计各部位的T值(T-Score),比较不同年龄组和不同疼痛程度患者的T值。结果骨密度下降最显著在50~59岁之间,以T值≤-2为骨质疏松患者,腰部316例(73.0%);髋部Neck 251例(58.0%);Ward 273例(63.0%);Troch 187例(43.2%);有354例(81.6%)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年龄越大,骨质疏松发生率越高,超过80岁患者,100%有1处或多处骨质疏松。结论不明原因腰背疼痛的女性不同部位骨密度丢失率均较高,对这一群体的中老年女性进行骨密度检查,有利于提高骨质疏松的检出率,对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50~59岁是防治骨质疏松的最佳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中老年妇女 腰背疼痛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