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考虑风险感知和项目关联的R&D网络风险传播模型
被引量:9
- 1
-
-
作者
刘慧
杨乃定
张延禄
李芮萌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系统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1-311,共11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1146
71871182
+2 种基金
71501158)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项目(2017KRM05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02018JCC013)
-
文摘
针对风险传播导致R&D网络失败率过高的问题,考虑企业风险感知与企业内项目关联的特点,借鉴SIS模型构建了R&D网络风险传播模型.仿真结果显示,风险传播阈值是由研发网络拓扑结构、企业风险恢复力及企业风险感知共同决定的;风险在R&D网络中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会随着企业风险感知的增加而降低,但会随着R&D网络内项目关联的企业数量的增加而增大.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提高企业风险感知能力,减少项目关联的企业个数,降低项目间的关联程度来提高R&D网络抗风险的鲁棒性.
-
关键词
研发网络
风险感知
项目关联
建模仿真
-
Keywords
R&D network
risk perception
project interrelatio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
分类号
F224.33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
-
题名考虑企业风险感知的R&D网络风险传播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5
- 2
-
-
作者
刘慧
杨乃定
张延禄
李芮萌
-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
出处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94-501,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471146,71501158,7187118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XJA630003)
+1 种基金
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面上项目(2017KRM05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3102018JCC013)。
-
文摘
考虑企业风险感知的基础上,借鉴传染病模型(SIS)思想,将企业状态分为未发生风险有感知、未发生风险无感知以及发生风险有感知3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R&D网络风险传播模型,并进行了数理解析与仿真分析。结果表明:R&D网络风险传播存在稳定状态下的解,即风险传播阈值,该阈值由企业的风险感知、风险恢复率以及企业间的合作紧密程度决定;考虑风险感知的R&D网络比未考虑风险感知的R&D网络具有更高的鲁棒性;随着企业风险恢复概率的不断增大,风险在R&D网络的传播范围越小;企业的风险感知对风险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具有负向影响。该研究成果对于提高R&D网络的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
研发网络
风险感知
风险传播
传染病模型
建模仿真
-
Keywords
R&D network
risk perception
risk propagation
SIS mode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
分类号
C94
[自然科学总论—系统科学]
-
-
题名相互关联R&D网络风险传播控制模型构建与仿真
被引量:1
- 3
-
-
作者
刘慧
杨乃定
李芮萌
张延禄
-
机构
中南大学商学院
西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重庆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出处
《管理工程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190,共9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2101274、71871182)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资助项目(20XJA630003)。
-
文摘
考虑到风险传播可能会对研发网络造成严重后果,本文从界定风险负荷、定义风险容量、建立风险触发规则三方面,构建了相互关联R&D网络风险传播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微观视角提出基于网络内部企业间风险分担机制的失效企业修复策略,从宏观视角提出通过外界力量投入修复已失效企业策略。进一步地,结合风险传播特征,提出了通过消除风险触发期望最大、风险触发期望最小、风险触发概率最大和风险触发概率最小四种失效边修复策略。仿真结果表明:微观视角与宏观视角下的风险控制策略均可有效提高研发网络面对风险传播时的鲁棒性;消除已发生风险集合中的风险个数越多,研发网络面对风险传播时的鲁棒性越高;四种修复策略中,风险触发期望最大与风险触发概率最大修复策略的控制效果最佳,其次为风险触发期望最小与触发概率最小修复策略。研究成果对于网络化背景下的研发风险管理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
关键词
研发网络
风险控制
建模仿真
-
Keywords
R&D network
Risk control
Modeling and simulations
-
分类号
F224
[经济管理—国民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