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都黄鸡历史与典型自然地理环境简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良鉴 郭小鸿 谌澄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4,36,共3页
关键词 宁都黄鸡 历史 优质品种 自然地理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都黄鸡外貌特征及生长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谌澄光 周振民 +2 位作者 李良鉴 郭小鸿 李兴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51-155,共5页
从宁都黄鸡的外貌特征、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及饲料报酬等四个方面对宁都黄鸡的部分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宁都黄鸡具有三黄 (脚、羽、喙为黄色 )、矮脚、体小、早熟、冠髯早期变大显红及尾羽呈佛手状下垂等特征以及具有肉... 从宁都黄鸡的外貌特征、生长性能、产肉性能、及饲料报酬等四个方面对宁都黄鸡的部分特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宁都黄鸡具有三黄 (脚、羽、喙为黄色 )、矮脚、体小、早熟、冠髯早期变大显红及尾羽呈佛手状下垂等特征以及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等特色 ;在相对生长方面除符合多数动物随年龄增大而逐渐降低的规律外 ,4周龄时公母均出现日增重率大幅度上升 ,即分别由 5 .82 %和 4 .5 %上升到 9.6 %及 10 .9% ,接着又大幅度下降即分别下降到 6 .3%及 3.0 7%的现象 ;公鸡的日增重在试验期各阶段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即由 8.91g/只·d上升到 14 .0 3g/只·d ,而母鸡都是先由小到大 ,即由 6 .8g/只·d到 11.74 g/只·d ,然后又变小即降至 9.12 g/只·d ;公鸡体重变化曲线在试验期内始终呈上升趋势 ,看不出何处为曲线拐点。宁黄母鸡的曲线则是 3周龄与公鸡的曲线分离 ,86日龄加大与公鸡曲线的距离 ,能预见何处为曲线拐点 ,表明母鸡长速明显慢于公鸡 ;在饲料报酬方面 ,公母鸡都是随年龄增加 ,饲料转化率随之降低 ,总的说每增加 1kg体重 ,需 3.88kg全价料 ,到 12 1日龄时 ,公鸡体重为 1.5 2 6 0 4kg ,需全价料 5 .92 1kg ,母鸡体重为 1.15 0 96kg ,需全价料 4 .4 6 6kg ,除与饲料等各项成本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都黄鸡 外貌特征 生长性能 产肉性能 饲料报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宁都黄鸡肉质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谌澄光 李良鉴 +1 位作者 李兴辉 郭小鸿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9,共3页
对宁都黄鸡常规肉质、胸肌化学成分、肌肉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含量、肌肉组织学特性以及屠宰性能等6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都黄鸡无论公、母在以上6个方面,均有优良表现,尤其亚麻酸含量高、芥子酸含量低及肌纤维直径小以及鲜味和... 对宁都黄鸡常规肉质、胸肌化学成分、肌肉氨基酸含量及脂肪酸含量、肌肉组织学特性以及屠宰性能等6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宁都黄鸡无论公、母在以上6个方面,均有优良表现,尤其亚麻酸含量高、芥子酸含量低及肌纤维直径小以及鲜味和甜鲜味氨基酸含量高在省内外著名地方品种鸡中是不多见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人体必需氨基酸、胸肌率,肌纤维高度、肌束内纤维根数母鸡分别高于公鸡10.33%、10%、8.36%、13.9%、31.57%、21.33%。肌纤维直径、肌肉嫩度值公鸡分别大于母鸡15.2%和11.9%;公鸡优于母鸡主要方面是:必需脂肪酸、亚麻酸、腿肌率,公鸡分别高于母鸡2.5%、5.31%及4.06%,而芥子酸、腹脂率、公鸡分别低于母鸡5.4%和71.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鸡种 宁都黄鸡 肉质性状 胸肌化学成分 肌肉氨基酸含量 肌肉脂肪酸含量 肌肉组织学特性 屠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都黄鸡繁殖性能及种蛋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谌澄光 李良鉴 +1 位作者 郭小鸿 李兴辉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854-859,共6页
就宁都黄鸡性成熟、产蛋规律、受精率和孵化率、种蛋品质和精液品质以及就巢性等 5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作了论述。结果表明 ,宁都黄鸡无论公母均表现出典型的早熟性 ,而且其性成熟期到四世代已趋于稳定 ,这是宁都黄鸡十分可贵的种质特性 ,... 就宁都黄鸡性成熟、产蛋规律、受精率和孵化率、种蛋品质和精液品质以及就巢性等 5个方面进行研究并作了论述。结果表明 ,宁都黄鸡无论公母均表现出典型的早熟性 ,而且其性成熟期到四世代已趋于稳定 ,这是宁都黄鸡十分可贵的种质特性 ,早熟性是优质黄鸡必备的最主要特征之一 ,宁都黄鸡不仅具备 ,而且十分突出。公、母鸡性成熟期分别为 5 5~ 6 0日龄和 10 0~ 12 0日龄 ,开产日龄 135~ 14 0日龄 (指群体 ) ;日产蛋分布中 ,9时至 15时是全天产蛋最为集中的时间 ,所产蛋数占全天 75 .6 2 % ;从产蛋曲线看出 ,产蛋最高峰多在开产后第 7周 ,少数于第 8周出现 ,到四世代止 ,产蛋率最高时可达 6 3%以上 ,产蛋率急剧下降第一次出现在开产后第 8~ 9周 ,第二次出现在开产后 4 3~ 4 5周 ,其余时间为缓慢下降 ;受精率方面 ,经 5代选育 ,受精率提高了 10 .13个百分点 ,平均每代提高了 2 .5 3个百分点 ,受精率的逐代提高 ,使孵化率亦随之逐代提高。率差指数逐代变小 ,即由零世代的 9.95 6 %逐代分别降为 9.314 %、8.99%、8.5 1% ,到四世代为 7.996 % ,说明饲养管理及孵化技术水平在逐代提高 ;种蛋品质方面 ,经 5代选育 ,淡褐壳色最后成了宁都黄鸡的品种特征壳色 ,四世代此壳色占 95 .2 5 4 %。蛋重由零世代 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都黄鸡 繁殖性能 种蛋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都黄鸡体尺选育及肉质性状比较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谌澄光 李兴辉 +2 位作者 郭小鸿 李良鉴 曾庆玲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6期860-864,共5页
自 1997年始 ,宁都黄鸡每世代均作体尺和屠宰测定 ,并于 1998年和 2 0 0 2年作了肉质测定。结果表明 ,在体尺方面 ,变化最小的是体态结构指数 ,母鸡变化最大的是耻骨间距离加大 ,公鸡变化最大的是胸骨长和胸宽加大 :国内 18个地方品种... 自 1997年始 ,宁都黄鸡每世代均作体尺和屠宰测定 ,并于 1998年和 2 0 0 2年作了肉质测定。结果表明 ,在体尺方面 ,变化最小的是体态结构指数 ,母鸡变化最大的是耻骨间距离加大 ,公鸡变化最大的是胸骨长和胸宽加大 :国内 18个地方品种鸡作肉质性状比较后表明 ,宁都黄鸡在肌肉氨基酸总含量、鲜味和甜鲜味氨基酸含量、亚麻酸含量 ,肌肉系水力、芥子酸含量、肌纤维直径、肌肉失水率等 7个方面处于优势地位 ,而肌肉蛋白质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肌纤维密度、熟肉率、胸肌率和腿肌率等 6个方面亦表现出很高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都黄鸡 体尺 体育 肉质性状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都黄鸡体形外貌选育的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谌澄光 郭小鸿 +2 位作者 李良鉴 李兴辉 黄美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65-568,共4页
就宁都黄鸡选育过程及羽色、皮肤、胫、喙、脸、眼圈和耳垂、尾羽、冠型、胫羽和趾羽等表现的选育进展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宁都黄鸡选育过程中 ,始终围绕“三黄”(羽、胫、喙三黄 ) ,“五红”(冠、髯、脸、眼圈及耳垂五红 )、尾羽佛手状... 就宁都黄鸡选育过程及羽色、皮肤、胫、喙、脸、眼圈和耳垂、尾羽、冠型、胫羽和趾羽等表现的选育进展的研究进行了论述。宁都黄鸡选育过程中 ,始终围绕“三黄”(羽、胫、喙三黄 ) ,“五红”(冠、髯、脸、眼圈及耳垂五红 )、尾羽佛手状下垂以及无胫羽和趾羽等主要外貌特征进行重点选育 ,经五代选育后 ,体形外貌基本趋于一致 ,表型遗传亦趋于稳定。由此说明 ,作为对鸡品种的要求 ,宁都黄鸡已完全合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鸡 体形外貌 选育 宁都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一起销售含违禁药品生猪产品案的查处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良鉴 肖永鸿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5年第7期89-90,共2页
目前,我国生猪产品生产与销售等环节的长效监管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案阐述了一起由江西省赣州市畜牧兽医局查处的销售含有违禁药品生猪产品的违法行为,论述了该案的标的检测、调查取证、依法听证、行政处罚等执法过程,并对相关问题... 目前,我国生猪产品生产与销售等环节的长效监管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本案阐述了一起由江西省赣州市畜牧兽医局查处的销售含有违禁药品生猪产品的违法行为,论述了该案的标的检测、调查取证、依法听证、行政处罚等执法过程,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思考与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猪产品 违禁药品 行政处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都黄鸡山地大棚散养技术初报 被引量:1
8
作者 湛澄光 郭小鸿 +1 位作者 李良鉴 李兴辉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3期15-17,共3页
关键词 山地养殖 宁都黄鸡 大棚散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通控制措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重要性探讨
9
作者 李良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5年第5期8-9,共2页
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给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和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经济发展很快,科学也更发达了,动物疫病为什么还是很难控制?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跨... 近年来,我国动物疫病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给畜牧业生产造成的损失和兽医公共卫生安全带来的威胁越来越大。人们不禁要问,现在经济发展很快,科学也更发达了,动物疫病为什么还是很难控制?其实,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以后跨境商品贸易、人员和动物及其产品流动的大幅度增加导致了动物疫病病原的扩散。因为动物传染病都有一定的潜伏期,很难发现,所以,如果不从动物流通的源头上加以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不仅难度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动物疫病 控制措施 兽医公共卫生 畜牧业生产 疫病控制 商品贸易 免疫措施 强制免疫 防控策略 小反刍兽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