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金属铜污染土壤修复牧草植物选择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李致颖 韩旭 吕月玲 《家畜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30-35,共6页
为了选择能够富集重金属铜或对铜具有耐性的牧草植物,以修复铜污染土壤,利用土培方法,研究紫花苜蓿、三叶草和紫穗槐等3种树草种植物在不同铜浓度水平(0%、17%、20%、25%、33%、50%、100%)下的发芽能力和苗木生长指标、苗木生物量以... 为了选择能够富集重金属铜或对铜具有耐性的牧草植物,以修复铜污染土壤,利用土培方法,研究紫花苜蓿、三叶草和紫穗槐等3种树草种植物在不同铜浓度水平(0%、17%、20%、25%、33%、50%、100%)下的发芽能力和苗木生长指标、苗木生物量以及植株全铜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紫穗槐和紫花苜蓿的发芽情况表现为"低促高抑"现象,分别在20%和33%铜浓度下发芽势最高(P〈0.05),100%铜浓度下最低(P〈0.05)。然而,100%铜浓度对三叶草无明显影响(P〉0.05),三叶草的发芽率/势在17%~50%铜浓度下显著升高(P〈0.05)。紫穗槐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在铜浓度≥25%时显著降低(P〈0.05),仅根长在20%铜浓度下显著升高(P〈0.05)。紫花苜蓿的苗高和地径分别在25%和20%~50%铜浓度下显著升高(P〈0.05);各铜浓度对根长和生物量无显著影响(P〉0.05)。三叶草的苗高、根长和生物量分别在20%~50%和20%的铜浓度下显著升高(P〈0.05),生物量在铜浓度≥33%时显著降低(P〈0.05);各铜浓度对地径无显著影响(P〉0.05)。三种植物对铜的吸附能力依次为三叶草〉紫穗槐〉紫花苜蓿,建议选择三叶草用于西北地区铜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种子萌发 幼苗生长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ETIS模型的东北黑土区乌裕尔河流域径流模拟 被引量:2
2
作者 李致颖 方海燕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01-109,共9页
将TETIS模型引进我国东北黑土区,以乌裕尔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径流模拟,结合SCEUA算法与手动调参,对1971—1987年日径流进行了模型的率定与验证,并对流域水量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ENS)和决定系数(R2)均超... 将TETIS模型引进我国东北黑土区,以乌裕尔河流域为例,进行了径流模拟,结合SCEUA算法与手动调参,对1971—1987年日径流进行了模型的率定与验证,并对流域水量平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率定期和验证期纳什效率系数(ENS)和决定系数(R2)均超过0.7,水量平衡误差均不超过10%。蒸散发是流域水量的主要输出形式,地表径流为河道径流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年内径流量差异较大,夏季最多,冬季最少。结合模型评价指标与流域实际地理环境,认为TETIS模型在东北黑土区适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TIS模型 东北黑土区 乌裕尔河流域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硒肥对马铃薯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8
3
作者 殷金岩 耿增超 +1 位作者 李致颖 李慧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23-829,共7页
通过设对照(CK)、保水缓释硒肥(W)、生物炭基硒肥(C)、硒酸钠硒肥(S)4个处理来研究不同硒肥对马铃薯(品种为早大白)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各器官硒含量在生育期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马铃薯各器官的硒... 通过设对照(CK)、保水缓释硒肥(W)、生物炭基硒肥(C)、硒酸钠硒肥(S)4个处理来研究不同硒肥对马铃薯(品种为早大白)硒素吸收、转化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马铃薯各器官硒含量在生育期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马铃薯各器官的硒含量呈现:苗期根>茎>叶片;成熟期叶片>茎>块茎的特点;随着硒肥用量的增加,W处理下的总硒、无机硒、有机硒含量呈增大趋势,产量、有机硒转化率、粗蛋白、还原糖和Vc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处理和S处理下,马铃薯以上各指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低施硒量(0.126 kg/hm2)时,3种硒肥显著降低了马铃薯块茎淀粉含量,之后随着施硒量的增加淀粉含量变化不显著;与对照相比,3种硒肥在适宜施硒量(0.379 kg/hm2)时,马铃薯产量提高了4.87%—5.44%,粗蛋白含量增加了12.18%—20.03%,还原糖提高了6.45%—12.90%,Vc含量提高-0.54%—3.11%,有机硒转化率增加13.00%—15.10%,淀粉含量增加了-0.73%—1.12%;综合考虑3种硒肥对马铃薯含硒量、产量、品质的影响,W处理最佳,C处理次之,S处理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缓释硒肥 吸收转化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AT东北黑土区乌裕尔河流域径流模型模拟 被引量:7
4
作者 郭敏 方海燕 李致颖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3-47,54,共6页
黑土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该区研究径流特征,对东北水资源调控、侵蚀产沙治理和粮食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乌裕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模型对乌裕尔河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通过SWATCUP程序的SUFI-2算法进行模型参数... 黑土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之一,在该区研究径流特征,对东北水资源调控、侵蚀产沙治理和粮食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乌裕尔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SWAT模型对乌裕尔河流域水文过程进行模拟,通过SWATCUP程序的SUFI-2算法进行模型参数敏感性和不确定性分析,结合手动参数调整,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模拟结果。结果表明:年径流及月径流在校准期和验证期的相关系数R2均达到0.8,Nash Suttcliff效率系数大于0.75,相对误差小于15%。SWAT模型可较准确地模拟流域径流过程,该模型在东北地区的水文模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研究发现,模型对某些降雨突增月份径流模拟较差,并且对春汛和夏汛双峰型径流模拟效果也不尽人意,春季径流量模拟普遍偏低,夏季径流量普遍偏高。因此,尽管东北地区产流结构较为复杂,一些地方如模型土壤属性数据库建设、融雪过程还需要深入研究。就目前研究来看,SWAT模型对于该地区的径流模拟总体效果可以接受,这可为该地及类似地区径流乃至侵蚀产沙模拟,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流域的综合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AT模型 东北黑土区 乌裕尔河流域 径流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裕尔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郭敏 方海燕 李致颖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19,24,共6页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侵蚀、社会经济发展等的重要因素。根据1985、1995和2000年3期土地利用TM遥感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等方法,研究了乌裕尔河流域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 土地利用变化是影响土壤侵蚀、社会经济发展等的重要因素。根据1985、1995和2000年3期土地利用TM遥感数据,运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及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动态度等方法,研究了乌裕尔河流域3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流域内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3个时期耕地分别占到总土地利用面积的66%、67%和70%左右;林草地面积则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所占面积比例由1985年的17.6%下降到2000年的13.9%,而建设用地、水域以及沼泽地面积变化不大。耕地占用林地、草地和沼泽地成为这3种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速度加快,199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速度相对剧烈,1985-1995年耕地和林地年均变化速度分别为0.21%、-0.56%,而1995-2000年年均变化速度为0.64%、-2.65%。研究表明,自然环境因素决定该流域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格局,而土地政策的变化及人口的增加等人类活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的方向和速度。该研究可为流域土壤侵蚀产沙变化及水土保持提供借鉴,对于指导该区乃至整个东北黑土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乌裕尔河流域 转移矩阵 驱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