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了同心圈式旋转床转子气相干床压降(ΔPR),建立ΔPR双参数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同心圈式旋转床ΔPR随表观气速(uG)和超重力因子(β)的增大而增大。在uG=0~6.63 m/s,β=0~562.83范围内,同心圈式旋转床转子气...研究了同心圈式旋转床转子气相干床压降(ΔPR),建立ΔPR双参数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同心圈式旋转床ΔPR随表观气速(uG)和超重力因子(β)的增大而增大。在uG=0~6.63 m/s,β=0~562.83范围内,同心圈式旋转床转子气相干床每米压降为0.83~18.73 k Pa/m。气体相对周向速度(v(θS))随气体流量增大而增大,但转速增大v(θS)却基本不变;ΔPR双参数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1.97%,正负偏差在10%以内,模型的计算值和实验值能够很好的吻合。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1个罕见β地贫基因CD37(TGG→TAG)突变复合ɑ地贫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及血液学表型特征。方法采集该家系两代成员外周全血样本,并进行血液学表型以及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Hb)分析。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方法、PCR...目的探讨1个罕见β地贫基因CD37(TGG→TAG)突变复合ɑ地贫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及血液学表型特征。方法采集该家系两代成员外周全血样本,并进行血液学表型以及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Hb)分析。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方法、PCR结合反向点杂交(PCR-RDB)法以及DNA测序方法对家系成员外周全血样本进行常见的地贫基因类型检测和β-珠蛋白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家系成员中先证者及其父亲、大姐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分别为55.4 f L、67.8 f L和63.0 f 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分别为17.5 pg、21.0 pg和19.5 pg,血红蛋白A2(Hb A2)分别为5.9%、6.2%、4.9%;其母亲和二姐的MCV和MCH降低,但Hb分析结果均正常。基因分析结果示:先证者携带罕见β地中海贫血CD37(TGG→TAG)突变,其父亲和大姐携带CD37(TGG→TAG)突变复合-ɑ3.7杂合缺失,二姐携带-ɑ3.7杂合缺失,母亲未见异常。结论罕见β地贫基因CD37(TGG→TAG)突变复合-ɑ3.7杂合缺失的血液学表型与单纯CD37(TGG→TAG)突变杂合子类似,表现为轻型β地贫特征。展开更多
文摘研究了同心圈式旋转床转子气相干床压降(ΔPR),建立ΔPR双参数模型并通过实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同心圈式旋转床ΔPR随表观气速(uG)和超重力因子(β)的增大而增大。在uG=0~6.63 m/s,β=0~562.83范围内,同心圈式旋转床转子气相干床每米压降为0.83~18.73 k Pa/m。气体相对周向速度(v(θS))随气体流量增大而增大,但转速增大v(θS)却基本不变;ΔPR双参数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的平均偏差为1.97%,正负偏差在10%以内,模型的计算值和实验值能够很好的吻合。
文摘目的探讨1个罕见β地贫基因CD37(TGG→TAG)突变复合ɑ地贫家系的分子遗传学及血液学表型特征。方法采集该家系两代成员外周全血样本,并进行血液学表型以及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Hb)分析。采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方法、PCR结合反向点杂交(PCR-RDB)法以及DNA测序方法对家系成员外周全血样本进行常见的地贫基因类型检测和β-珠蛋白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该家系成员中先证者及其父亲、大姐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分别为55.4 f L、67.8 f L和63.0 f 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分别为17.5 pg、21.0 pg和19.5 pg,血红蛋白A2(Hb A2)分别为5.9%、6.2%、4.9%;其母亲和二姐的MCV和MCH降低,但Hb分析结果均正常。基因分析结果示:先证者携带罕见β地中海贫血CD37(TGG→TAG)突变,其父亲和大姐携带CD37(TGG→TAG)突变复合-ɑ3.7杂合缺失,二姐携带-ɑ3.7杂合缺失,母亲未见异常。结论罕见β地贫基因CD37(TGG→TAG)突变复合-ɑ3.7杂合缺失的血液学表型与单纯CD37(TGG→TAG)突变杂合子类似,表现为轻型β地贫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