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荚兰豆的TLC鉴别及香兰素、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测定
1
作者 李肖爽 卢金清 +3 位作者 戴艺 梁欢 李雨玲 黎强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97-101,共5页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香荚兰豆原料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香荚兰豆药材中香兰素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TLC法:采用正丁醇-无水乙醇-浓氨水(7∶2∶1)为展开剂,置紫外灯(254 nm)下检视。HPLC法:采用Agilent ZO... 采用薄层色谱法(TLC)对香荚兰豆原料进行了定性鉴别,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香荚兰豆药材中香兰素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含量。TLC法:采用正丁醇-无水乙醇-浓氨水(7∶2∶1)为展开剂,置紫外灯(254 nm)下检视。HPLC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g/m L;检测波长分别为275 nm;柱温25℃。TLC中斑点清晰可见。香兰素线性范围为0.408μg^0.816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13%,RSD为1.75%;对羟基苯甲醛线性范围为0.004μg^0.020μg(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56%,RSD为1.20%。所测香荚兰豆中,香兰素和对羟基苯甲醛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26%、0.37%。以上方法可靠、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马达加斯加香荚兰豆的鉴别及其香兰素及对羟基苯甲酸及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豆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香兰素 对羟基苯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与SD提取八角茴香挥发性风味成分的GC-MS比较 被引量:18
2
作者 黎强 卢金清 +2 位作者 郭胜男 蔡君龙 李肖爽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7-109,共3页
目的:比较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水蒸气蒸馏法(SD)法提取的八角茴香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2种方法提取的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2种方法分别鉴定了41种和21种挥发性成分,占各自挥发... 目的:比较固相微萃取法(SPME)和水蒸气蒸馏法(SD)法提取的八角茴香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2种方法提取的八角茴香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2种方法分别鉴定了41种和21种挥发性成分,占各自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3.29%和90.20%,其中含量最高的化学成分均为反式茴香脑。结论:固相微萃取法可以萃取到很多水蒸气蒸馏法无法得到的物质,如异松油烯、萜品烯、金合欢烯、α-胡椒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角茴香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水蒸气蒸馏法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MS分析不同产地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3
3
作者 黎强 卢金清 +2 位作者 郭胜男 蔡君龙 李肖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47-251,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惠普-化学源化学工作站对不同产地的香荚兰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 目的:分析不同产地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惠普-化学源化学工作站对不同产地的香荚兰豆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2种化学计量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初步鉴定出104种化合物,不同产地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有一定差异。结论:此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香荚兰豆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为香荚兰豆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荚兰豆 挥发性成分 顶空固相微萃取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联用分析大腹皮中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6
4
作者 卢金清 李肖爽 +2 位作者 梁欢 戴艺 张锐 《北方药学》 2012年第10期8-9,共2页
目的:分析大腹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大腹皮中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大腹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大腹皮中共分离出60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36种化合物,占... 目的:分析大腹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大腹皮中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大腹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大腹皮中共分离出60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36种化合物,占总量的87.48%。其中主要成分为萘(54.93%)、二丁基羟基甲苯(7.21%)、3,4-二甲氧基甲苯(4.74%)等。结论:首次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大腹皮挥发性成分,为大腹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腹皮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可粉色谱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其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5
作者 梁欢 卢金清 +3 位作者 李肖爽 戴艺 张锐 郭胜男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06-308,359,共4页
目的:建立可可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0.05%磷酸缓冲盐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μL。测定10批... 目的:建立可可粉高效液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RP-HPLC法。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xtend-C18(250mm×4.6mm,5μm);以乙腈-0.05%磷酸缓冲盐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10μL。测定10批不同来源可可粉图谱,并运用相似度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对可可粉进行分类研究。结果:建立了精密度、稳定性和重复性均良好的HPLC指纹图谱,确立了5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3个色谱峰,并建立了可可粉指纹图谱共有模式,测得各批次样品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在0.90以上,系统聚类分析将10批可可粉分为3类。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准确、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可可粉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可粉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指纹图谱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