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动机、效果及其在道德评价中的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翔德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4期58-62,共5页
伦理学要研究道德评价,不能不涉及动机与效果问题。人们对别人或被别人进行功过是非道德善恶的评价,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个问题。那么,怎样正确地认识动机与效果以及道德评价的关系呢?在对一个人进行道德评价时,是以他的行为的动机还是... 伦理学要研究道德评价,不能不涉及动机与效果问题。人们对别人或被别人进行功过是非道德善恶的评价,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这个问题。那么,怎样正确地认识动机与效果以及道德评价的关系呢?在对一个人进行道德评价时,是以他的行为的动机还是以他行为的效果为根据呢?在历史上,对这个问题有两种不同的回答:一种是动机论,即认为应当以动机为道德评价的根据;一种是效果论,认为应当以效果作为道德评价的根据。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谈到文艺批评,文艺作品的好坏标准时,提出了动机与效果的统一论。但是,出于我们对毛泽东同志的论述的理解不同,运用不当,在理论和实践上仍不免引起一些新的混乱。“作品的好坏”是否等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评价 动机与效果 主观动机 效果论 功过是非 毛泽东同志 伦理学 动机论 客观效果 从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图书质量学初论
2
作者 李翔德 《编辑之友》 1986年第2期24-26,共3页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也是出版社的生命。随着我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对图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近年来由于出版工作发展很快,而编辑、印刷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很不适应,所以图书质量方面的问题颇多。如何保证和提高...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也是出版社的生命。随着我国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对图书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近年来由于出版工作发展很快,而编辑、印刷和管理等各方面的工作都很不适应,所以图书质量方面的问题颇多。如何保证和提高图书之质量,成为目前尖锐突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质量 科学性 艺术性 质量要素 思想性 个体质量 群体质量 新时期 精神文明建设 出版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公论骞贤举士之利弊
3
作者 李翔德 《学习与探索》 1981年第4期64-66,95,共4页
提起包公,几乎无人不知,尤其对他的不畏权势,执法不阿,印象极深。但从古时遗留下来的包公的许多奏议看,他对于用人问题,倒是颇有见识,论议很多,它可以使我们别开生面地看到包公这个为世人所不曾注意的侧面。包公在用人问题上提出的一个... 提起包公,几乎无人不知,尤其对他的不畏权势,执法不阿,印象极深。但从古时遗留下来的包公的许多奏议看,他对于用人问题,倒是颇有见识,论议很多,它可以使我们别开生面地看到包公这个为世人所不曾注意的侧面。包公在用人问题上提出的一个最尖锐、最切中时弊的思想,是用人问题上的“四害”和为防止“四害”必须坚持的“五不”。关于用人“四害”问题,是包公在《论大臣形迹事》中,以极其尖锐的形式和语气提出的。他首先肯定皇帝“孜孜求治”的愿望和情神,紧接着指出同这种主观愿望相反的实际:国弱民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公 用人问题 朋党 四害 宋仁宗 知人 皇帝 齐桓公 奏议 主观愿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国美学思想
4
作者 李翔德 《编辑之友》 1981年第4期273-276,共4页
最近,美籍华人黄秀玑教授,应厦门大学的邀请,回国讲学,介绍了当代美国的美学思想。他本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宾马学院任教,为该校哲学系主任,对中国和西方哲学以及美学,颇有研究。关于当代美国美学思想,是他在一次座谈会上讲的。
关键词 美学思想 当代美国 存在主义 美学家 哲学界 艺术家 西方哲学 宾夕法尼亚州 二十世纪 快乐主义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异化理论的研究
5
作者 李翔德 《编辑之友》 1981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自1932年发表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异化问题成为各种哲学流派竞相争议的一个主题,形成一种“异化热”,久兴不衰。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也引起并将愈来愈引起强烈的反响。现把中外学者在这个... 自1932年发表了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来,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异化问题成为各种哲学流派竞相争议的一个主题,形成一种“异化热”,久兴不衰。近年来,在我国学术界也引起并将愈来愈引起强烈的反响。现把中外学者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主要观点,综合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异化 青年马克思 黑格尔 人道主义思想 异化理论 费尔巴哈 经济学 社会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 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